第683章 西南战略领导小组-《省部级领导》

  鉴于当前局势已经趋于稳定,按照之前制定的目标前进,一切都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领导层对于孙国华的表现感到非常满意,对他的好感和认可度也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军方的将领们,对这位年轻的省委书记更是青睐有加。

  然而,孙国华心里非常清楚官场的规则和门道。他明白,在这种情况下,越是受到上级的赏识和重视,就越需要保持低调和谨慎。他深知,过度张扬自己与高层和军方的关系,不仅会引起他人的嫉妒和不满,还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

  因此,孙国华决定采取一种稳健的策略。他会在私下里与高层和军方保持良好的工作友谊,但绝不会大肆宣扬这种关系。他会适当地送一些小礼物,以表达自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但绝不会过于张扬或铺张浪费。

  孙国华明白,在官场上,谨言慎行是生存之道。只有保持低调、谦虚和务实,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领导已经找孙国华谈过话了,考虑到阿三前线已经进入到外交层面了,轻易不会再有大规模战事,孙国华已经再没有必要留着喜玛省了。决定将他调回京城。

  孙国华必须服从决定,不过他也顺势推荐了这次战争有功高原省省长杨玉柱接替自己担任喜玛省省委书记一职。

  他真想继续推荐张文辉再去接替杨玉柱,升任高原省省长。不过话到嘴边,他还是没敢说出来,今天能够推上去一个杨玉柱,已经够可以了,别吃不消再撑死,可就得不偿失了。

  很快,一纸调令,孙国华履新——“上级西南战略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上级那两字应该换成类似中心央这样的称呼,但是根本无法通过,干脆绕着走吧。

  杨玉柱真的被调任到喜玛省担任一把手了!这个消息对于已经六十多岁的他来说,简直就像是做梦一样。他从未想过自己能够在职业生涯的晚期达到如此高的位置。

  回想起过去,杨玉柱感慨万分。当年,他为了结交省委书记的秘书张海波而认识孙国华,只是出于一种功利的目的,想要通过他来拉近与省委书记的关系。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竟然会对他的人生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如今,杨玉柱站在人生的巅峰,回首往事,他深刻地认识到,人生充满了无数的偶然和巧合。我们永远无法预测谁会在什么时候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和帮助。因此,我们不能轻视任何人,无论他们的地位如何低微,因为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贵人。

  我们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善于与人交往,珍惜每一个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机会。也许,那个看似不起眼的人,会在某个关键时刻改变我们的命运。

  因为担任了前线后勤协调组联络组组长的功劳,已经被破格提拔为喜玛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的周彤,孙国华没有舍得将他留下,而是也带到了京城。

  “西南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这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机构,通常被简称为“西南办”。它的设立是为了贯彻执行上级的战略决策,全面统筹西南地区与南亚、东南亚地区在政治、经济、外交、交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工作。

  这个领导小组涵盖了众多的部委,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外交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文化部等。这些部委的参与使得“西南办”能够在各个方面发挥协调和推动作用,确保西南地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得以顺利进行。

  不仅如此,东南地区和西南部分省区也都是这个领导小组成员。这种广泛的参与体现了“西南办”的全面性和代表性,它不仅仅关注西南地区自身的发展,还着眼于整个区域的协同共进。

  而在这个领导小组中,组长一职由领导亲自兼任,这显示了对西南地区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孙国华则负责主持日常工作,他需要协调各方资源,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西南办”能够高效运转,实现既定的目标和任务。

  张文辉出任副主任,协助孙国华负责日常工作。

  中金控副总经理蒋舒婷,出任“统筹规划组”组长,还是正局级。

  周彤继续担任孙主任秘书兼综合组副组长,副局级。

  在用人方面,孙国华始终坚持着自己独特的原则和方法,毫不畏惧他人的议论和指责。他坚信,只有任用亲信,才能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孙国华深知,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一群可靠的人来支持他、配合他,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这些亲信不仅要对他忠诚,更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强烈的责任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为团队的成功贡献力量。

  孙国华明白,在工作中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和非议。然而,他并不在意这些风言风语。他相信,只要自己能够做出成绩,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那些流言蜚语自然就会不攻自破。毕竟,人们更关注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中的一些小瑕疵。

  当然,孙国华也清楚,这种用人方式可能会引起一些领导的不满。但他认为,这只是暂时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所带领的团队取得了显着的成绩时,那些原本持有异议的领导也会逐渐改变看法。毕竟,在工作中,成绩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相比之下,如果孙国华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过于追求所谓的“公平”和“公正”,那么他很可能会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无法真正做到任人唯贤,因为这样做可能会得罪一些人;另一方面,他也无法有效地推动工作的进展,因为他缺乏可靠的团队支持。最终,他只能选择混吃等死,一事无成。

  所以,孙国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者。他愿意承担一些风险和压力,去追求真正的成功。因为他知道,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打破那些无端的指责和质疑,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