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让叶菁璇的眼圈又红了,她知道母亲作为医院的主任医师,请一个月假有多不容易。
那些没说完的话,那些藏在眼底的担忧,都化作了这个简单的承诺——我要亲眼看着你平安。
"妈..."叶菁璇的声音哽咽了。
叶母连忙摆手:"别哭别哭,孕妇要保持心情愉快。"她故意转移话题,"对了,你给孩子准备名字了吗?"
提到这个,叶菁璇立刻来了精神:"玄哥说,如果是男孩就叫'孙岳',取'岳峙渊渟'的意思;女孩就叫'孙玥',像明珠一样珍贵。"
她羞涩地笑了笑,"不过婆婆说小名得按族谱来,这一辈是'佑'字辈..."
母女俩就这样聊着家常,从孩子的名字聊到未来的教育,从孙家的亲戚聊到京城的变化。
阳光慢慢爬过窗棂,屋里的影子越拉越长,但温情却越来越浓。
临近中午时,叶母起身去和面。她动作麻利,丝毫不见舟车劳顿的疲惫。
叶菁璇想帮忙,被母亲按回椅子上:"坐着别动,妈给你露一手。"
厨房里很快响起擀面杖的声响,节奏轻快得像首小调。
叶菁璇靠在门框上,看着母亲熟悉的背影,忽然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仿佛回到了京城的家,她还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而母亲永远在厨房里为她准备爱吃的食物。
这种安全感,这种被无条件爱着的感觉,如今她在孙家也找到了。
想到这儿,叶菁璇不自觉地摸了摸肚子,心里默默承诺:孩子,妈妈也会这样爱你,永远,永远。
堂屋里的座钟敲了十二下,悠扬的钟声在院子里回荡。
叶母端着刚出锅的饺子走出来,热气模糊了她的镜片,却遮不住脸上的笑容:"菁璇,尝尝看,还是不是原来的味道?"
叶菁璇咬了一口,韭菜鸡蛋馅的,鲜香满口。
就是这个味道,记忆中最温暖的味道。她抬起头,看着母亲期待的眼神,用力点头:"嗯,和以前一模一样!"
这一刻,所有的思念,所有的牵挂,都融化在了这盘热气腾腾的饺子里。
叶母看着女儿满足的表情,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从来不在远方,而在眼前这一粥一饭的平淡中,在有人记得你喜好的细节里,在无论多远都会奔向你的人心里。
而在另一边,孙玄他们村里,孙父蹲在院子里修补锄头,铁锤敲打在铁片上的"叮当"声惊飞了枣树上的麻雀。
孙母杨淑芬坐在门槛上摘豆角,身边的竹篮里已经堆了小半筐翠绿的豆荚。
"二成!淑芬!"急促的喊声由远及近,伴随着自行车链条"咔咔"的声响。
孙父抬起头,看见大队长孙永年骑着那辆"永久"牌自行车冲进院子,车把上挂着的帆布包随着颠簸左右摇摆。
孙永年的脸涨得通红,额头上全是汗珠,显然是一路猛蹬过来的。
"六哥,你这是咋了?"孙父扔下锄头迎上去,"出啥事了?"
孙永年跳下车,连站都没站稳就抓住孙父的手臂:"你们家玄子的丈母娘来了!你们还不知道吧?"
"亲家母来了?"孙母手里的豆角掉在地上,连忙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走过来。
孙永年喘着粗气点头:"是是是!早上我去县政府办事,碰上那个...那个常跟小孙来村里的王二林..."
他抹了把汗,"是他告诉我的,他昨天亲眼看见玄子的丈母娘到县政府找玄子,玄子还让他帮忙请假呢!"
孙父孙母面面相觑,儿子竟然没通知他们亲家母来了?这不合规矩啊!
"我一听这消息就赶紧来告诉你们,"孙永年推了推歪掉的解放帽,"玄子的丈母娘来了,你们这当爹娘的不出面可不合礼数啊!"
孙父一拍大腿:"六哥说得对!我们这就进城!"
孙永年这才露出笑容:"快去吧,地里的活也没多少了。"
他推着自行车往外走,又回头叮嘱,"记得换身像样的衣裳,人家是京城来的,讲究!"
送走大队长,院子里顿时忙乱起来。孙父快步走向厨房,孙母则小跑着进了里屋。
齐老爷子拄着拐杖从西屋出来,身后跟着齐奶奶,两位老人脸上写满好奇。
"二成,是玄子的丈母娘来了?"
孙父从厨房探出头,手里提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是啊干爹!我和淑芬这就进城!"
"应该的,应该的!"齐奶奶连连点头,"你们快去吧,佑安和佑宁我们带着。"
孙父的麻袋里装满了山货:晒干的蘑菇、野山菌、自家炒的核桃仁,还有一小包珍贵的黑枸杞。
这是去年秋天他特意上山采的,一直没舍得吃。农村人走亲访友,带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这些凝聚着心意的土特产。
孙母换上了那件只有过年才穿的藏蓝色涤卡外套,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还抹了点桂花油。
她从箱底翻出个红布包,里面是她给未出世孙子做的几双小虎头鞋——虽然亲家母肯定准备了更好的,但这是当奶奶的心意。
"当家的,我收拾好了!"孙母朝厨房喊道。
话音未落,两个小炮弹就从堂屋冲了出来。
孙佑安和孙佑宁一左一右抱住孙母的腿,仰着小脸嚷嚷:
"奶奶!我们要去看小婶婶!"
"我也要去!小婶婶答应给我叠纸飞机!"
孙父提着麻袋出来,见状皱眉:"胡闹!我们是去办正事的!"
孙佑宁立刻使出杀手锏,嘴巴一扁,眼圈说红就红:"爷爷...我想小婶婶了..."说着还抽搭两下,活像只被遗弃的小狗。
孙佑安有样学样,拽着孙父的衣角不放:"带我们去吧,我们保证听话!"
齐老爷子被逗笑了:"要不就带上吧,俩孩子怪想菁璇的。"
孙父孙母对视一眼,无奈妥协。
孙母蹲下来给两个孩子整理衣服:"去可以,但得换身干净的。"
她转向齐老爷子,"干爹,那我们就带着佑安他们去了,家里..."
"放心去吧!"齐老爷子挥挥手,"鸡我喂,门我锁!"
一刻钟后,一家四口整装出发。
孙佑安和孙佑宁穿着过年时才穿的海军蓝套装,小脸洗得白净,头发上还抹了水,梳得油光水滑。
孙父换了件半新的中山装,脚上的解放鞋刷得干干净净;孙母除了那件涤卡外套,还系了条浅色纱巾,整个人年轻了十岁。
"走喽!"孙父提着那袋山货。孙母牵着两个孩子跟在后面,不时叮嘱他们别乱跑。
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纳鞋底的妇女看见他们,好奇地问:"二成家的,打扮这么俊,去哪啊?"
那些没说完的话,那些藏在眼底的担忧,都化作了这个简单的承诺——我要亲眼看着你平安。
"妈..."叶菁璇的声音哽咽了。
叶母连忙摆手:"别哭别哭,孕妇要保持心情愉快。"她故意转移话题,"对了,你给孩子准备名字了吗?"
提到这个,叶菁璇立刻来了精神:"玄哥说,如果是男孩就叫'孙岳',取'岳峙渊渟'的意思;女孩就叫'孙玥',像明珠一样珍贵。"
她羞涩地笑了笑,"不过婆婆说小名得按族谱来,这一辈是'佑'字辈..."
母女俩就这样聊着家常,从孩子的名字聊到未来的教育,从孙家的亲戚聊到京城的变化。
阳光慢慢爬过窗棂,屋里的影子越拉越长,但温情却越来越浓。
临近中午时,叶母起身去和面。她动作麻利,丝毫不见舟车劳顿的疲惫。
叶菁璇想帮忙,被母亲按回椅子上:"坐着别动,妈给你露一手。"
厨房里很快响起擀面杖的声响,节奏轻快得像首小调。
叶菁璇靠在门框上,看着母亲熟悉的背影,忽然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仿佛回到了京城的家,她还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而母亲永远在厨房里为她准备爱吃的食物。
这种安全感,这种被无条件爱着的感觉,如今她在孙家也找到了。
想到这儿,叶菁璇不自觉地摸了摸肚子,心里默默承诺:孩子,妈妈也会这样爱你,永远,永远。
堂屋里的座钟敲了十二下,悠扬的钟声在院子里回荡。
叶母端着刚出锅的饺子走出来,热气模糊了她的镜片,却遮不住脸上的笑容:"菁璇,尝尝看,还是不是原来的味道?"
叶菁璇咬了一口,韭菜鸡蛋馅的,鲜香满口。
就是这个味道,记忆中最温暖的味道。她抬起头,看着母亲期待的眼神,用力点头:"嗯,和以前一模一样!"
这一刻,所有的思念,所有的牵挂,都融化在了这盘热气腾腾的饺子里。
叶母看着女儿满足的表情,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从来不在远方,而在眼前这一粥一饭的平淡中,在有人记得你喜好的细节里,在无论多远都会奔向你的人心里。
而在另一边,孙玄他们村里,孙父蹲在院子里修补锄头,铁锤敲打在铁片上的"叮当"声惊飞了枣树上的麻雀。
孙母杨淑芬坐在门槛上摘豆角,身边的竹篮里已经堆了小半筐翠绿的豆荚。
"二成!淑芬!"急促的喊声由远及近,伴随着自行车链条"咔咔"的声响。
孙父抬起头,看见大队长孙永年骑着那辆"永久"牌自行车冲进院子,车把上挂着的帆布包随着颠簸左右摇摆。
孙永年的脸涨得通红,额头上全是汗珠,显然是一路猛蹬过来的。
"六哥,你这是咋了?"孙父扔下锄头迎上去,"出啥事了?"
孙永年跳下车,连站都没站稳就抓住孙父的手臂:"你们家玄子的丈母娘来了!你们还不知道吧?"
"亲家母来了?"孙母手里的豆角掉在地上,连忙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走过来。
孙永年喘着粗气点头:"是是是!早上我去县政府办事,碰上那个...那个常跟小孙来村里的王二林..."
他抹了把汗,"是他告诉我的,他昨天亲眼看见玄子的丈母娘到县政府找玄子,玄子还让他帮忙请假呢!"
孙父孙母面面相觑,儿子竟然没通知他们亲家母来了?这不合规矩啊!
"我一听这消息就赶紧来告诉你们,"孙永年推了推歪掉的解放帽,"玄子的丈母娘来了,你们这当爹娘的不出面可不合礼数啊!"
孙父一拍大腿:"六哥说得对!我们这就进城!"
孙永年这才露出笑容:"快去吧,地里的活也没多少了。"
他推着自行车往外走,又回头叮嘱,"记得换身像样的衣裳,人家是京城来的,讲究!"
送走大队长,院子里顿时忙乱起来。孙父快步走向厨房,孙母则小跑着进了里屋。
齐老爷子拄着拐杖从西屋出来,身后跟着齐奶奶,两位老人脸上写满好奇。
"二成,是玄子的丈母娘来了?"
孙父从厨房探出头,手里提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是啊干爹!我和淑芬这就进城!"
"应该的,应该的!"齐奶奶连连点头,"你们快去吧,佑安和佑宁我们带着。"
孙父的麻袋里装满了山货:晒干的蘑菇、野山菌、自家炒的核桃仁,还有一小包珍贵的黑枸杞。
这是去年秋天他特意上山采的,一直没舍得吃。农村人走亲访友,带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这些凝聚着心意的土特产。
孙母换上了那件只有过年才穿的藏蓝色涤卡外套,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还抹了点桂花油。
她从箱底翻出个红布包,里面是她给未出世孙子做的几双小虎头鞋——虽然亲家母肯定准备了更好的,但这是当奶奶的心意。
"当家的,我收拾好了!"孙母朝厨房喊道。
话音未落,两个小炮弹就从堂屋冲了出来。
孙佑安和孙佑宁一左一右抱住孙母的腿,仰着小脸嚷嚷:
"奶奶!我们要去看小婶婶!"
"我也要去!小婶婶答应给我叠纸飞机!"
孙父提着麻袋出来,见状皱眉:"胡闹!我们是去办正事的!"
孙佑宁立刻使出杀手锏,嘴巴一扁,眼圈说红就红:"爷爷...我想小婶婶了..."说着还抽搭两下,活像只被遗弃的小狗。
孙佑安有样学样,拽着孙父的衣角不放:"带我们去吧,我们保证听话!"
齐老爷子被逗笑了:"要不就带上吧,俩孩子怪想菁璇的。"
孙父孙母对视一眼,无奈妥协。
孙母蹲下来给两个孩子整理衣服:"去可以,但得换身干净的。"
她转向齐老爷子,"干爹,那我们就带着佑安他们去了,家里..."
"放心去吧!"齐老爷子挥挥手,"鸡我喂,门我锁!"
一刻钟后,一家四口整装出发。
孙佑安和孙佑宁穿着过年时才穿的海军蓝套装,小脸洗得白净,头发上还抹了水,梳得油光水滑。
孙父换了件半新的中山装,脚上的解放鞋刷得干干净净;孙母除了那件涤卡外套,还系了条浅色纱巾,整个人年轻了十岁。
"走喽!"孙父提着那袋山货。孙母牵着两个孩子跟在后面,不时叮嘱他们别乱跑。
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纳鞋底的妇女看见他们,好奇地问:"二成家的,打扮这么俊,去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