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离谱-《穿成大力农女,咸鱼躺赢爽翻天》

  简宁知道他咋想的,这些棉花在严寒时候可是能救命的。

  这人是个好官,起码是把百姓放心上的。

  “侯爷,棉花差不多能摘了。”

  “是啊,终于能摘了。县主,你说一亩地能摘多少斤棉花?”

  “你不知道?”

  简宁反问,她早就说过好吗?

  “不是,就是不敢相信,种子培育完成,发到全国,到时候家家户户都能穿上棉袄,边关士兵也能人手一件,你说这是啥场景?”

  “会等到这天的。”

  燕离扭头看她,“嗯,会等到这天的。红薯和棉花同时收?”

  “摘完棉花再挖红薯吧,侯爷以为如何?”

  “就依县主意思办。”

  来这里几个月,看着棉花一点点长出来,如今终于要收获了,燕离成就感十足。

  “陛下看见我们带回去的棉花,一定会感到震惊。”

  “是啊,几乎全是一等棉。造船的事侯爷询问陛下了吗?”

  “说了,陛下现在心思不在这,一心想着让百姓先吃饱穿暖。不急,一事一事慢慢来。”

  “侯爷说的是。”

  “等秋收完成就要回京城,县主可是要一起走?”

  “有可能升官的机会自然不能错过,只不过这次同行的人有点多,希望到时候侯爷不要嫌吵才好。”

  “很多人?”

  “我几个哥哥全家都去,还有我爹娘,他们这辈子没去过京城,想带着一起去看看,玩玩。

  年纪大了,趁现在身子还行,能看能玩能吃的都经历一遍才好。”

  “县主说的是。”

  趁着能动,确实该把想做的给做了。

  这一路随行的人确实不少,好几家人,孩子也不少。

  两日后,秋收开始。

  简宁其实不太懂为何大家会算着时间秋收,早几天晚几天到底有何不一样?

  “侯爷,我们要收棉花了。”

  “县主请!”

  今天他们都要下地,穿的衣裳也是便于干活的简服。

  棉花不多,半天时间便能全部收完,没办法,种子有限。

  这次回京,他们还得带走一半种子,因为皇帝来信说想试试京城能不能种棉花。

  这一年他心痒难耐,燕离来信,棉花开苞了,开花了,长絮了……

  他看的心焦。

  若是种在皇庄,想看便能抽空瞅一眼,现在所有都靠来信,等他看见信都不知道多少天后了,棉花已经进入下一个生长期。

  燕离跟他说棉花长的很好,甚至山地里长的都不赖,他更难受了,所以特意吩咐燕离,必须带点种子回来。

  棉花他要看,种子更重要!

  简宁腰间系了个大布兜,老郑氏和简老头也一样,所有人都是,地头还有巨大的干净箩筐,他们的筐满了就倒进大筐,然后有人拉去院子里晾晒。

  晾晒后的棉花水分少,不容易发霉长虫。

  简宁和简家的下人穿梭在棉花地里,一朵一朵棉花进了他们兜里。燕离学着他们的样子摘棉花,他带来的人亦是如此。

  棉花柔软,雪白,比之前南方种植出来的品质不知道好了多少。

  “县主,这棉花真好!”

  “是吧?回头送侯爷二十斤,你拿去做衣裳棉被去。”

  “多谢县主。”

  守了几个月,终于等到丰收,所有人的心情不可言说的兴奋。

  半天后棉花全部收完,全部摊晒在晒稻谷那边。

  田地里的雪白不见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杆子。

  “这就摘完了?真快!”

  “一共也没多少亩,自然摘的快,侯爷回去吧,吃个饭歇息歇息,下午开始挖红薯。”

  他们家人多,秋收自然也快,她觉得这些红薯三四天怕是也能全部收完。

  燕离想起去年自己过来,看见一窝窝红薯时的震惊,惊喜!

  “好,下午过来收红薯。”

  这东西比棉花还宝贝,天冷可以不出门,可肚子饿真的不能忍,真会饿死人。

  下午,他要看看是不是还是如此高产,和去年做下对比。

  半天农活让许久没干活的老太太老头子有些疲惫,饭桌上时不时打两个瞌睡。

  “爹娘,你们下午别下地了,我和侯爷过去就行。”

  “是,二老还是好生休息吧,农活太累人。”

  简老头摆手,他简直唾弃自己唾弃的不行,哪里来的废物,竟然半天活都受不住。

  “下午我还要继续干,以前干一个秋收都行,现在才半天怎么会受不住。”

  简宁无奈,“爹,能不逞能呢?”

  “不,我接受不了自己这个年纪就要养老,你姥爷姥姥都还能下地,我咋就不行了?老婆子,你歇着我去干!”

  “一起去,老胳膊老腿不干不行,快生锈了。”

  这几年到底还是养的太好,把他们都养的如此没用。

  “胖丫,下午派个人回村,跟你几个哥哥们说秋收时候都给我下地去,还有孩子也一样,必须下地锻炼锻炼,长久不干活人都废了。”

  “成,不过你们若是太累就不要勉强。”

  “好!”

  简宁兄长们收到消息都懵圈,不是之前说买人就是为了让自己不要干活,咋现在又开始干了?

  “当家的,这……”

  “爹娘如此说我们照做就是,他们一定有他们的道理。”

  “行,我去叫孩子一起下地。”

  “那不是简家人吗?”

  “是啊,他们干嘛?家里就这么几亩地,下人干就好了,需要自己上手?”

  “不懂,他们来干啥,难道让下人看他们干活?”

  “你看,念书的孩子也来了。”

  就离谱!

  村里最有权势的人家到底在干啥?

  体验民情更不可能,已经干了半辈子了。

  “不管了,赶紧收庄稼,一会歇息的时候问问他们到底咋了?家里出啥事了。”

  “好,一会再问。”

  村里人都想不明白,他们为何没苦硬吃?

  若是自家有下人,绝对不可能下地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