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南行钓鱼,大概持续了一个月左右,是骆羽和卢萌钓鱼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当他们开着船回到八公岛码头时,翔云号油箱里的油,就只剩下那么一点点了,要是再待的时间长那么一点,可能就要漂泊海上,呼叫救援了。
在码头加完油,骆羽开着翔云号继续往潞城赶。
直到三天后,才把翔云号停靠在莱芜河码头。
码头上生机勃勃,忙碌异常。
尽管现在已经是初冬的傍晚,丝丝冷意在阳光消散之后,悄然爬上人们的肩头,却挡不住劳动人民的热情。
骆羽先是看见了几个勘察队的队员,他们正在不远处收拾着东西。
那一块正是要造这边引桥的地方,他们应该是刚结束了今天的勘测工作。
其次是最后一拨七八个本地的渔民,正在骆羽他们公司的摊位前排队。
几人的身旁都堆着一筐捕来的鱼,正准备卖给骆羽他们公司。
樊荣光和张英老两口,在摊位跟前悠闲地指挥着工人干活。
一会儿让搬鱼,一会儿让称重,又让算钱,跟渔民结账。
不亦乐乎。
走进去的小菜场也很热闹,现在工人们刚下班不久,虽然厂里绝大多数都是本地人,但渐渐地,外地人也开始多起来。
不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有些工人们下班之后就要买菜回去吃,有的买了生的,自己回去煮。
还有的则买点熟食,或者干脆来两个煎饼馃子,带回去吃。
方便的很。
骆羽还看到了李鸣的父母,他们也在人头攒动的摊位前买菜。
再里面的园区里,透过敞开着的大门,可以看到通明的灯火,厂门口不停有人来回走着,拉货的汽车停了不少。
现在工厂的业务相当不错,特别是郑倩倩花了大力气,走了几家连锁零食店,成为了他们的供应商之后,那种小包装的小吃类产品,销量一下子上涨了许多。
因而,工厂都是彻夜通明,机器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产量上涨得飞起。
骆羽刚要转身,就看见钱爱甫骑着电瓶车从厂里出来。
这家伙现在是大方村在厂里最大的管理,和赵伟两个人配合得相当不错。
不过赵伟和郑倩倩夫妻俩明年就要回沙南了,也差不多该和焦律交接。
“老钱。”
“哟,这不是老板和老板娘嘛。”
钱爱甫电门一拧,小毛驴就来到骆羽和卢萌跟前。
他俩刚走到收鱼摊位旁,卢萌正和樊荣光和张英打招呼呢。
钱爱甫过来和樊张二人也打了招呼,才和骆羽说话。
两人聊了会儿家常,落雨又顺便了解了一下,工厂目前的运转情况。
能看出来钱爱甫是上了心的。
骆羽这算是临时性的突击检查,钱爱甫也根本来不及准备。
他就是个中专生,现在年纪又大了,但一串串数字从他嘴里说出来都不带磕绊。
不仅如此,骆羽问了一些厂里的运行情况,他也是对答如流。
骆羽对此很是满意,老成地拍了拍钱爱甫的肩膀,“老钱辛苦了。”
“倒是不辛苦,挺充实的。”他现在的重心就在工厂里,村里除了开会或者有其他的事情,否则很少去坐班。
看着钱爱甫这么投入,骆羽也挺欣慰的。
他倒是怕钱爱甫干着干着就不上心了反倒是上下其手,捣起鬼来,那就麻烦。
钱爱甫正好有事跟骆羽说,就把他拉到一旁。
“老板,我家那不成器的,还有一个学期就毕业了,现在我让他在厂里实习,到时候……”
他欲言又止,也不知道骆羽对这种事情是不是很抵触。
“有话就说。”骆羽道,“我们欢迎人才,要是你家孩子真有能力,别说工厂里,就算是总公司里,也可以让他进来。”
钱爱甫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他自己想把自己的儿子安排进厂里上班。
骆羽对此不抵触,用谁不是用,只要你有能力,照样能大用。
只是要注意不能让他能成了体系,要不然企业还没做大,各种各样的山头倒是冒出来,那还怎么搞。
“到时候让他到公司里来,我跟他谈一谈,看看什么岗位合适。”
“好嘞,那就多谢老板了。”
钱爱甫脸上露出了笑容。
有了骆羽这句话,自己儿子在公司里面就差不了。
“对了,你家孩子哪个学校,什么专业?”
钱爱甫把学校和专业说了,骆羽笑着说道,“不错,还是双一流的。”
至于专业,读的是电子商务。
骆羽忽然想到一个事情。
“愿不愿意让你家孩子去外地?”
“外地?”钱爱甫没听说过骆羽在外地还有产业。
“明年开年我准备在沙南和林城也进行投资,开辟新的种植养殖产业,要是你家孩子愿意,也合适,到时候可以考虑去沙南或者林城。”
骆羽道,“不过可能会比较苦,不会比我刚来大方村这边舒服,可能还更要辛苦。你也不用现在马上就答应我,等我跟你儿子谈过之后,再商量着做决定。”
钱爱甫倒是个通透的。
当时骆羽来这里,他一开始带过来的赵伟,郑倩倩,焦律,张建梅等人,现在哪一个不是身居公司高位,年薪二三十万。
哪怕是曹雄,今年一年到手,也差不多有二十万。
这差不多都是纯收入,吃住之类的还大部分都是在公司。
自己儿子如果去了新地方,不说能够独当一面,就说经历的历练,对他也是很有成长帮助的。
以后在公司里往上走,也要更加轻松舒服一些。
如果真的有这个条件,他决定了,一定要说服孩子去,必须去。
告别了钱爱甫,骆羽拉着卢萌回家。
至于船上的鱼,早有工人给他把鱼搬运下来登记造册,运到冷库里面去了。
当他们开着船回到八公岛码头时,翔云号油箱里的油,就只剩下那么一点点了,要是再待的时间长那么一点,可能就要漂泊海上,呼叫救援了。
在码头加完油,骆羽开着翔云号继续往潞城赶。
直到三天后,才把翔云号停靠在莱芜河码头。
码头上生机勃勃,忙碌异常。
尽管现在已经是初冬的傍晚,丝丝冷意在阳光消散之后,悄然爬上人们的肩头,却挡不住劳动人民的热情。
骆羽先是看见了几个勘察队的队员,他们正在不远处收拾着东西。
那一块正是要造这边引桥的地方,他们应该是刚结束了今天的勘测工作。
其次是最后一拨七八个本地的渔民,正在骆羽他们公司的摊位前排队。
几人的身旁都堆着一筐捕来的鱼,正准备卖给骆羽他们公司。
樊荣光和张英老两口,在摊位跟前悠闲地指挥着工人干活。
一会儿让搬鱼,一会儿让称重,又让算钱,跟渔民结账。
不亦乐乎。
走进去的小菜场也很热闹,现在工人们刚下班不久,虽然厂里绝大多数都是本地人,但渐渐地,外地人也开始多起来。
不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有些工人们下班之后就要买菜回去吃,有的买了生的,自己回去煮。
还有的则买点熟食,或者干脆来两个煎饼馃子,带回去吃。
方便的很。
骆羽还看到了李鸣的父母,他们也在人头攒动的摊位前买菜。
再里面的园区里,透过敞开着的大门,可以看到通明的灯火,厂门口不停有人来回走着,拉货的汽车停了不少。
现在工厂的业务相当不错,特别是郑倩倩花了大力气,走了几家连锁零食店,成为了他们的供应商之后,那种小包装的小吃类产品,销量一下子上涨了许多。
因而,工厂都是彻夜通明,机器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产量上涨得飞起。
骆羽刚要转身,就看见钱爱甫骑着电瓶车从厂里出来。
这家伙现在是大方村在厂里最大的管理,和赵伟两个人配合得相当不错。
不过赵伟和郑倩倩夫妻俩明年就要回沙南了,也差不多该和焦律交接。
“老钱。”
“哟,这不是老板和老板娘嘛。”
钱爱甫电门一拧,小毛驴就来到骆羽和卢萌跟前。
他俩刚走到收鱼摊位旁,卢萌正和樊荣光和张英打招呼呢。
钱爱甫过来和樊张二人也打了招呼,才和骆羽说话。
两人聊了会儿家常,落雨又顺便了解了一下,工厂目前的运转情况。
能看出来钱爱甫是上了心的。
骆羽这算是临时性的突击检查,钱爱甫也根本来不及准备。
他就是个中专生,现在年纪又大了,但一串串数字从他嘴里说出来都不带磕绊。
不仅如此,骆羽问了一些厂里的运行情况,他也是对答如流。
骆羽对此很是满意,老成地拍了拍钱爱甫的肩膀,“老钱辛苦了。”
“倒是不辛苦,挺充实的。”他现在的重心就在工厂里,村里除了开会或者有其他的事情,否则很少去坐班。
看着钱爱甫这么投入,骆羽也挺欣慰的。
他倒是怕钱爱甫干着干着就不上心了反倒是上下其手,捣起鬼来,那就麻烦。
钱爱甫正好有事跟骆羽说,就把他拉到一旁。
“老板,我家那不成器的,还有一个学期就毕业了,现在我让他在厂里实习,到时候……”
他欲言又止,也不知道骆羽对这种事情是不是很抵触。
“有话就说。”骆羽道,“我们欢迎人才,要是你家孩子真有能力,别说工厂里,就算是总公司里,也可以让他进来。”
钱爱甫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他自己想把自己的儿子安排进厂里上班。
骆羽对此不抵触,用谁不是用,只要你有能力,照样能大用。
只是要注意不能让他能成了体系,要不然企业还没做大,各种各样的山头倒是冒出来,那还怎么搞。
“到时候让他到公司里来,我跟他谈一谈,看看什么岗位合适。”
“好嘞,那就多谢老板了。”
钱爱甫脸上露出了笑容。
有了骆羽这句话,自己儿子在公司里面就差不了。
“对了,你家孩子哪个学校,什么专业?”
钱爱甫把学校和专业说了,骆羽笑着说道,“不错,还是双一流的。”
至于专业,读的是电子商务。
骆羽忽然想到一个事情。
“愿不愿意让你家孩子去外地?”
“外地?”钱爱甫没听说过骆羽在外地还有产业。
“明年开年我准备在沙南和林城也进行投资,开辟新的种植养殖产业,要是你家孩子愿意,也合适,到时候可以考虑去沙南或者林城。”
骆羽道,“不过可能会比较苦,不会比我刚来大方村这边舒服,可能还更要辛苦。你也不用现在马上就答应我,等我跟你儿子谈过之后,再商量着做决定。”
钱爱甫倒是个通透的。
当时骆羽来这里,他一开始带过来的赵伟,郑倩倩,焦律,张建梅等人,现在哪一个不是身居公司高位,年薪二三十万。
哪怕是曹雄,今年一年到手,也差不多有二十万。
这差不多都是纯收入,吃住之类的还大部分都是在公司。
自己儿子如果去了新地方,不说能够独当一面,就说经历的历练,对他也是很有成长帮助的。
以后在公司里往上走,也要更加轻松舒服一些。
如果真的有这个条件,他决定了,一定要说服孩子去,必须去。
告别了钱爱甫,骆羽拉着卢萌回家。
至于船上的鱼,早有工人给他把鱼搬运下来登记造册,运到冷库里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