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沤肥-《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一项政策的推行。

  可不是发道诏书就行了,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三省六部制下的各级行政机构。

  负责官员将会围绕着皇帝的诏令,全力运转起来。

  诏书颁发后,众臣各自散去。

  作为朝中重臣。

  他们必须为小皇帝亲政后,第一个有关国计民生的策令保驾护航。

  随后。

  宇文衍带着墨言,元氏兄弟,微服出宫了。

  到了国子监,小皇帝直奔“农学馆”。

  “农学馆”位于一片苍翠古木之中,数十间白墙青瓦的房子掩映其间。

  宇文衍命人在此立了一尊贾思勰的雕像。

  塑像和真人一般高大,目光炯炯,栩栩如生。

  而他的着作《齐民要术》,便是农学馆的主要研究教材。

  门前屋后,开垦出了一些试验田地。

  来年,可以种上一些粟、麦、豆类,或是瓜果蔬菜。

  这里。

  便是近两百来位农业相关方面人才的研习之所。

  还有更大的种植,养殖基地在城外。

  小皇帝特批了一千亩土地为“农学馆”所用。

  养殖方面的卜斋,便是他们小组的组长。

  在城外基地申请了三十亩,用作家禽、牲畜养殖基地。

  “参见陛下!”

  有人见到小皇帝后,纷纷上前行礼。

  “免礼,季明在哪?”

  “回陛下,他在城外养殖基地,已经好几天没回来了……”

  宇文衍问的这个人叫贾仲明,字季明,是农学馆的负责人。

  他自称是贾思勰的旁系侄孙。

  在研究《齐民要术》上,造诣颇深。

  《齐民要术》大概成书于四十年前。

  但这位农学大师已经不在人世。

  仅仅相差四十来年的时空距离,便与这位农学大佬擦肩而过,实乃憾事。

  而他这一脉的嫡系子孙,也在战乱中不知所踪。

  如今,有一位旁系侄孙继承他的遗志。

  当朝皇帝更是如此看重他的着作。

  老人家在天有灵若是知晓这些,也能含笑九泉了!

  要说这位贾仲明也是个读书人。

  但外表就同普通庄稼汉没有任何区别。

  四十多岁的年纪,中等身材,皮肤黝黑,双手布满了老茧。

  看上去,就像个经常风吹日晒的老农。

  “这个老贾……”

  宇文衍嘿嘿一笑,随即赶往城外。

  之前和贾仲明谈论过“沤肥”之术。

  希望他能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能广泛推广的制作方法来。

  当下。

  可没有后世的化肥,用得最多的就是农家肥,但是使用量有限。

  年复一年的耕种,缺少肥料,土地就会越来越贫瘠。

  就像人吃不饱就长不高一样,农作物没有肥力也一样长势不好。

  如果“沤肥”技术能普及开来,一定能够增加粮食产量。

  现在朝廷推行减免赋税,增加产量已是迫在眉睫。

  小皇帝设立“农学馆”的初衷,就是想从技术上改善农业水平低下的状况。

  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生产力,增加粮食产量。

  城外。

  养殖基地位于一片桃林之中。

  这是一种称之为“碧桃”的品种,成熟期比一般桃子要晚两月。

  果实个头不大,呈椭圆形,有个尖角。

  “陛下,这个卜斋挺会选地方啊。”

  元威环顾四周的环境,瓮声说道。

  这时。

  墨言手脚并用,爬到树上摘桃子,元胄在下面接。

  元胄接住几个桃子。

  挑了一个最好的,用衣襟擦拭干净,而后递给小皇帝。

  宇文衍咬了一口。

  果肉鲜嫩,口感清香,甜中带一丝微酸。

  不是特别好吃,但放当下,也是不可多得的水果。

  几人吃着桃子,穿过桃林,继续前进。

  林中。

  上百只山羊正悠闲啃食地上的矮草。

  还有成群的猪仔,拱着地上的泥土。

  一群散养鸡跟在猪仔后面,不时能啄食到蚯蚓,引来鸡群争抢。

  看来。

  卜斋这是采用散养,混养的模式。

  一条小溪流经桃林,在低洼处形成一个不小的湖泊。

  湖面上。

  成群的鸭子嘎嘎叫唤,欢快地戏水。

  不时有鸭子一头扎进水底觅食,好不悠闲自得。

  岸边。

  一排简易的茅草屋,升起袅袅炊烟。

  好一个湖光山色,风景秀丽之所啊!

  竟让卜斋这老小子用作养殖基地了。

  桃林中,照看牲畜家禽的下人看到有人来了,连忙进屋通报。

  很快,两道身影走了出来。

  抬眼一看,脸上露出了惊喜之色。

  “小民叩见陛下!”

  二人双双下跪行礼。

  “起来吧,无须多礼。”

  两人正是卜斋和贾仲明。

  “陛下,此处粗鄙荒野,脏乱不堪,您怎么到这来了……”

  他们没想到小皇帝会亲自跑这儿来,惊喜之余又有几分惶恐。

  “朕在农学馆没看到季明,就过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处山青水秀,还有偌大一片桃林,你倒是眼光独到嘛!”

  宇文衍笑呵呵地看着卜斋说道。

  “谢陛下。”

  卜斋应了一声,却是不敢多说话。

  他不确定小皇帝这是在夸他呢,还是说的反话。

  “季明,沤肥之术你尝试得如何?”

  宇文衍转而看向贾仲明问道。

  “回陛下,已基本完成,小民稍做整理后便能纂写成册……”

  “湖泊南面那座矮山脚下有一处洼地,小民带人尝试数月了,陛下要不要过去看看?”

  贾仲明嘴上说着,一边指了指湖对岸。

  “走,带朕去瞧瞧。”

  众人沿着湖岸走了过去,一盏茶地功夫就到了。

  这里也搭了几间简易的茅草房。

  周围是一个个水坑,里面都有一座低矮的锥形土堆。

  此时。

  十来个下人正用工具翻动这些堆土。

  不远处的平地上。

  一堆黑色泥灰般的东西格外显眼。

  “贾大人,不是让您回去喝口水,歇一会儿嘛,怎么又回来了?”

  一个壮汉吐一口唾沫在手掌上搓了搓。

  一边使劲干活,一边大声说道。

  贾仲明看向宇文衍,见其摇了摇头,便没点明皇帝身份。

  笑着回了一声:“我已经歇好了。”

  随后。

  他向宇文衍介绍了“沤肥”的整个过程,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沤肥”,是华夏先民常用的一种肥料制作方法。

  始于先秦,或是更早,但是到了宋朝才开始广泛应用。

  是以作物茎秆、青草、树叶、绿肥等植物残体为主要原料。

  混合人畜粪尿、淤泥,灰土,在常温水浸环境下沤制而成的肥料。

  第一步。

  便是把这些原料混合,洒上草木灰,石灰,堆放在水坑中进行微生物发酵。

  每隔五六天要翻一次堆。

  经历一到两个月的发酵处理,有机废料逐渐转变成了黑色腐熟的沤肥。

  最后。

  用筛网筛掉较大的杂物和未腐熟的有机物。

  得到的黑色泥灰,便是富含多种元素的有机肥料了。

  “那便是成品的沤肥吧?”

  宇文衍指着那堆已经过完筛网的黑色泥灰问道。

  “正是!”

  小皇帝当即走到近前,直接伸手抓了上去!

  “陛下,不要……”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