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归附-《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看到大周军队摧枯拉朽。

  心气颇为自傲的囊日论赞备受打击。

  不过,也庆幸自己做出了明智了选择。

  “拜见恩人!”

  “雅隆赞普参见越王!”

  坎堤坡城外。

  囊日论赞城门大开,亲自出城迎接。

  见到神医孙思邈后,当即跪地叩拜治好自己眼疾的恩人。

  随后,起身向越王见礼。

  “免礼!”

  “你能追根溯源,认祖归宗,吾皇知悉后定然龙颜大悦,赞赏有加。”

  “以后就是一家人了,面对外夷,同仇敌慨。”

  “陛下曾言,谁敢欺我华夏民族,就打到他爹娘都不认得……”

  宇文盛哈哈大笑。

  跃身下马,拉着囊日论赞的胳膊不无霸气地说道。

  “大周天子名满天下,天帝之名威加海内,边臣仰慕已久。”

  囊日论赞见当朝王爷如此平易近人,心中顾虑又减轻了几分。

  “雅隆部归附朝廷,雪域高原大部纳入华夏版图。”

  “陛下,我朝又开创华夏未有之历史篇章也!”

  萧摩诃凝望舆图,眸眼中满是崇敬之色。

  以前,他也没把环境恶劣的雪域高原放在眼里。

  直到了解天下陆地分布。

  才深切感受到世界屋脊,天下制高点的战略意义。

  更何况。

  雪域高原还是神州大地两大母亲河的发源地。

  可以说是关乎民族存亡的祖龙之地,不容有半分闪失。

  “只要对我炎黄子孙有利,华夏君主就当竭力争取。”

  “切不能安于享乐,不思进取,为后世子孙诟病老祖宗不干正事……”

  对于雅隆部能够归附朝廷,宇文衍也甚是开心。

  “小言,传内阁及六部诸卿。”

  “对了,让太子也来。”

  “喏!”

  墨言快速出了茶室,吩咐通传舍人前往内阁和六部都堂。

  宇文衍神清气爽,心情甚佳,动手开始泡茶。

  不一会功夫。

  一众大佬联袂而至,太子弘走在其中,并未彰显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态。

  君臣见礼后。

  皇帝示意入座,亲手给众臣倒茶。

  “雪域高原雅隆部纳土归朝,认祖归宗。”

  “召诸位来,商议一下相关事宜……”

  宇文衍一边倒茶一边说道。

  太子弘将父皇倒好的茶水移到诸臣面前。

  在汉人治下的王朝,君臣之间讲究的是“礼仪”、“朝纲”。

  而非鞑子满清推行的“主仆”观念。

  皇帝泡茶,太子奉茶。

  体现的是君主对臣子的礼遇与亲近。

  是朝堂稳定,君臣和乐的美好景象。

  “陛下,是不是雅隆部挥军南下受挫了?”

  阁臣宇文招见军机处众臣先行在场了,当即猜到了个大概。

  “皇叔公所料不差,正是如此。”

  “囊日论赞先赢后输,被天竺阿三逼到了墙角,骑虎难下……”

  “陛下,这小子就是不撞南墙不信邪。”

  “也就您宽宏大量,换作本王定让其吃尽苦头再说。”

  大大咧咧的酆王宇文贞一如既往地心直口快。

  “既然纳土归朝了,那便参照象雄、苏毗二部。”

  “将山南地区纳入华夏版图,推行郡县制,任命官员……”

  对于雅隆部的归附,阁佬于翼一点都不奇怪。

  他很清楚皇帝的雄心壮志。

  就算囊日论赞不主动归附,大周天子也不会任由山南地区游离在中原王朝版图之外。

  只是看皇帝选择什么时间,什么样的方式罢了!

  “那便设山南郡,归吐蕃道管辖。”

  “赐雅隆部赞普王系‘姜’姓,授历法、周礼……”

  “封囊日论赞为大周吐蕃道南征大将军,赐印,赏金色天元刀。”

  “朝廷派遣钦差、礼官、天文地理人员前往,协助越王和刺史府接纳雅隆部事宜。”

  宇文衍心中早有决断,当即说出了处置方略。

  “陛下圣明!”

  “内阁和六部都堂定当尽快安排妥当。”

  毕王宇文贤拱手应答。

  “恭喜陛下,贺喜大周!”

  “雪域高原大部归于华夏版图,我朝又立下旷世伟业,全乃陛下之功也!”

  “正是,正是!”

  “天下屋脊,龙脉之源,实至名归。”

  ……

  众臣无不神情振奋,豪气满满,乐呵呵!

  在知晓天下全貌之前。

  神州大地之外皆视作未开化的蛮夷之地。

  雪域高原,路途遥远,环境恶劣,不利农耕,资源匮乏。

  在中原贵族眼中,完全就是毫无价值的苦寒之所。

  在宇文衍的影响下。

  大周朝臣和贵族精英的眼界被打开。

  从神州大地扩展至整个蓝星天下。

  《天下坤舆全图》使得华夏一部份人成为拥有上帝视角看世界的存在。

  “陛下,要不要为囊日论赞修建王府?”

  此前。

  象雄、苏毗二部纳土归朝,进京朝见天子。

  皇帝就下诏为两个部落以亲王形制修建一座王府。

  故而,户部尚书苏威才有此一问。

  “当然修,而且要修得富丽堂皇。”

  “融合双方建筑文化,彰显华夏艺术的奢华与高贵……”

  山南那片地方。

  可以说是整个雪域高原的精华之所。

  也是为数不多能够进行农业生产的天选之地。

  中原王朝想要牢牢掌控雪域高原。

  经营好山南地区,就是最核心的基本盘。

  而且。

  山南毗邻天竺大陆,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将那里打造成屯田驻军的坚固堡垒。

  守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攻可居高临下,一马当先。

  整个恒河北岸,都是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

  虽说天竺大陆雨热同季,面临洪涝和干旱两种极端气候。

  但在神州百姓眼里,这都不叫事。

  论治水和水利开发,华夏人就是祖宗。

  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

  再肆虐的洪水,在华夏百姓智慧下,也得乖乖就范。

  非但不能为所欲为,毁坏房舍农田。

  还得为大河两岸农田灌溉奔流不息。

  在后世。

  有种论调说华夏何德何能占据天下最富饶的土地?

  说这种话的人就是放他娘的乾坤罗圈屁。

  神州大地是在千千万万华夏先人一代又一代人改造之下,才逐渐富饶起来的。

  大禹治水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且历朝历代均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渠,开凿运河,开荒垦田……

  因此。

  恒河流域的洪涝与干旱。

  根本无法阻止华夏百姓将其变成万顷良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