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天元二十七年-《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当朝皇帝,大周天子不愿修建帝陵。

  朝中大臣虽说颇为失望,心中不解,却也不敢以死相逼!

  他们很清楚。

  为帝王者,宇文衍的功绩足以震古烁今,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

  行事超乎常人,不能以常理度之。

  ……

  国佬辞世,给京城百姓带来几许悲泣。

  不过,老国公安详故去,寿终正寝,属于喜丧。

  年关将至。

  日渐浓郁的过年气氛冲淡了这份哀愁。

  最后一次大朝会。

  内阁,军机处和六部进行既定的全年总结,以及确立来年施政目标。

  如今,大周农、商兴旺,百工百业繁荣。

  红薯,土豆,玉米等作物开始普遍种植。

  解决了陕西、山西、西北、青海四道干旱地区种粮难的状况。

  进一步降低了偏远山区百姓饿肚子的现象。

  商贸方面也是一年一个台阶。

  陆、海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从海外带回丰厚的利润。

  商税和华夏商行营收总额突破一亿贯。

  随着中原商贸船队驶至波斯海湾和赤海。

  商业司规定想要获得大周商品,必须以大周货币交易。

  没有就拿金子,银子来兑换。

  大周金、银币在海外直接杀疯了。

  钱庄也顺理成章地在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建立起来。

  为商贸活动提供钱币兑换、存储业务,统一称之为——华夏钱庄。

  越来越多的金银流入东方上国。

  除了用于发行金、银币。

  也铸成统一标准的金砖,银砖,用作钱币储备金。

  以黄金储备为主。

  秦岭深处凿空山体建成的秘密金库,存放了大量金光闪闪的金砖。

  商贸带来的财政收入令朝中大佬笑到嘴巴都合不拢。

  相比之下,一千多万贯的田税显得无足轻重了。

  于是,宇文衍再次下诏减赋、减税。

  田税由三十税一降至四十税一,劳役从二十天减为十天。

  朝廷大型工程所需力役先行调派百济、倭国、高句丽俘虏。

  余者就近征调,每日发放工钱三十文,或抵扣赋税。

  长安新城,京杭大运河,水泥驿路改造铺设等大型国家工程。

  培养了一大批有经验,有技术的匠人。

  不论是建城,修路,架桥,凿河,都有了极其专业的团队。

  在宇文衍看来,这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此外。

  内阁连同六部和冶铸司,制定了《大周铁路实施要略》。

  对火车制造,铁路铺设,以及运营方案、安全管制等方面制定了初步实施细则。

  确立相应的标准,规则,及纠错程序。

  保证大周铁路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进步。

  经探讨。

  将在京城修建两个火车站。

  一是位于西市东侧延寿坊,是为西站。

  再就是东市西侧的平康坊,是为东站。

  紧邻东、西两市,便于货物装卸运输。

  而且,平康坊也是进京人员首选下榻之所。

  因为这里有宾至如归,档次不一的酒楼与客栈。

  有琴棋书画,风花雪月的青楼、勾栏。

  还有一掷千金,悲喜两重天的赌坊。

  凡是所能想到的吃、喝、玩、乐,都能在此找到合适的去处。

  平康坊也因此成为风流才子,贵族子弟,官员富贾日常消遣的宝地。

  后来,朝廷覆灭倭国。

  推古倭王被押送入京。

  皇帝也没杀她,而是在南城昌乐坊建了一座“倭女楼”。

  倭王及倭国一众贵族女子充为艺伎,开门接待八方来客。

  三教九流慕名而来,为的就是猎奇、尝鲜。

  昌乐坊也因此成为平康坊外,另一处繁华销金之所。

  ……

  除夕夜。

  子时中,钟楼敲响了零点的钟声。

  神州大地迎来崭新的天元二十七年。

  瑶池园中央广场,各城门广场,以及贯穿南北的朱雀大街上灯火通明,人山人海。

  长安不夜城热闹非凡,繁华似锦。

  炫丽的烟花冲天而起,在京城上空绽放多彩的花火。

  自从宇文衍亲政后。

  京城的宵禁越来越宽松。

  搬迁新城,所有的一切都让人耳目一新。

  除了每日亥时准时关闭城门。

  城内各坊十二时辰几乎没有任何限制,进出自由,买卖照做。

  只有少数涉及重要人员,或是关乎机密的坊实行宵禁。

  京城百姓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对大周天子的拥护与爱戴与日俱增,感恩戴德。

  在朝廷的大力宣扬下。

  新春佳节成了神州百姓最为看重的节日。

  大家亲人团聚,走亲访友,享受一年之中难得的美好时光。

  元宵过后。

  宇文恺率领工部匠人,会同天文地理馆测绘人员。

  开始对京城至洛阳的铁路进行线路测绘、踩点、标线。

  沿线郡县地方官府负责准备所需的枕木、砂石、水泥等材料。

  冶铸司则加大马力,铸造钢轨。

  在蒸蒸日上的国家机器全力运转下,爆发出来的生产力是极为惊人的。

  开凿永济渠河段的数十万俘虏力役。

  在运河完工后,全部分配到各个煤矿,金属矿做矿工。

  宇文恺上奏皇帝,将大部分俘虏征召回来。

  暗自发誓一定要让这条开创性的铁路完美竣工。

  为自己的“匠工大神”称号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

  正月二十。

  宇文衍出宫,前往皇家军事学院视察。

  接见了留在火器营的探花郎单雄信。

  统领刘仁恩对其大加赞赏。

  单雄信自从见过燧发枪,小钢炮,震天雷,炸药包,热气球等物后。

  就像着了迷一般。

  成天与火器营普通军士打得火热,尝试每一种火器的使用。

  令刘仁恩意想不到的是。

  这小子竟然天赋满满,具备“神枪手”的资质。

  短短半年时间,就能和火器营的老枪手一较高下。

  对于火炮的战场应用也是理解得颇为深刻。

  在火器工坊庄抱朴及一应工匠的努力下,对小钢炮进行了升级。

  射程和威力都大有提升。

  还取了一个甚是威武的名字——虎蹲炮。

  如今。

  火器营已经全部换装虎蹲炮。

  原来的小钢炮调往几大造船场,用作商贸海船的安防武器。

  “跟着刘将军好好学。”

  “火器就是助我华夏民族登临绝巅的镇国神器。”

  “喏。”

  “臣谨遵圣命!”

  单雄信眸光熠熠,双眼抑制不住地闪烁着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