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郯国公驾鹤西去-《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宇文衍凝视舆图。

  南面。

  中南半岛,朝廷已经设立交趾郡,柬郡,泰郡,缅郡。

  还有十数个小国以及上百部落是为藩属势力。

  南洋诸岛。

  朝廷设立了金洲郡,坡县,吕宋郡。

  还有婆逻洲的渤泥国,爪洼岛诃陵国等国和部落藩属势力。

  暂时。

  宇文衍也不着急将他们完全纳入版图。

  随着大周影响力的增长,以及移民人数的增加。

  中南半岛和南洋诸岛纳入华夏版图只是迟早之事。

  西面。

  朝廷已设立青海道和吐蕃道。

  唯有雪域高原雅隆部还掌握山南地区。

  数月前。

  宇文衍接到越王宇文盛的奏章。

  囊日论赞与中天竺戒日王结成军事联盟,一举将泥婆逻国给灭了。

  然而。

  双方在瓜分战果的时候出现了分歧。

  原本说好了,雅隆部只要地盘,财物和人口归中天竺。

  但是戒日王临时变卦,要求分一半的地盘。

  否则他就释放泥婆罗王室成员,以及所有俘虏。

  并且调转枪头,帮他们复国。

  戒日王的反复无常,想多吃多占的嘴脸令囊日论赞大为光火。

  多次沟通无果后,双方刀兵相向,大打出手。

  立马从盟友变成敌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从越王传回的消息来看。

  双方实力相当。

  但中天竺相当于主场作战,占据地利优势。

  不过。

  历史上能够一统雪域高原的雅隆部也不是软柿子。

  这场因分赃反目成仇的战争,一年半载怕是难以分出胜负来。

  宇文衍嘱咐越王隔岸观火,密切关注。

  在东天竺以东。

  缅郡丽水河上游,江心坡。

  修建的丽水城已经初具规模,吸引常住人口十余万。

  陈王府也从大理搬迁至此。

  “蜀身毒道”被彻底打通。

  江心坡所在的丽水城。

  成为马帮商队从云南进入恒河流域的最后一站。

  向西翻越那加丘陵后,便进入天竺大陆的东北境。

  这里有一条发源于雪域高原的大河——央恰布藏布江(雅鲁藏布)

  雅隆部所在山南河谷,就是这条江的中游地段。

  向东流出河谷后,来了个大拐弯,海拔直降,落差达两千米。

  后世,华夏在此规划了一个超级水电站。

  下游河段起,流经天竺大陆东北部。

  这里有一个称作“东辉国”的国家。

  国民长相及风俗与蜀黔云土着百姓相近。

  他们头裹青布冲天柱,长锥形象牙饰品穿耳。

  极有可能是从古蜀国西迁的部落分支。

  宇文衍清楚记得,后世蜀川道三星堆重见天日震惊世界。

  上古华夏先人创造的璀璨文明。

  远不是茹毛饮血,野蛮粗暴的西夷野人可以比拟的。

  皇帝诏令朝廷派遣使团出使东辉国,礼官、史官随行。

  邦交之余。

  对那里的土着部落进行溯祖探源。

  以大周当前实际统辖的领土来看。

  华夏版图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广袤。

  宇文衍作为大周天子。

  开疆拓土,亘古未有。

  可以很自豪地喊出,我朝已远超“强汉盛世”。

  相信迷人老祖始皇帝,痛击匈奴汉武帝看了也会仰天长笑。

  盛赞后世之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腊八这天。

  早膳多了一碗腊八粥。

  腊八喝腊八粥的传统,其实和佛教有关。

  相传释迦牟尼闭死关修炼,每日仅食一小口米汤水。

  六年后,在腊八这天于菩提树下悟道。

  信徒们为了纪念他经历的苦难,每年都在腊八这天吃粥。

  佛教传入中原后,各寺院会在腊八这天举行法会。

  用香米,果肉等煮粥供佛,称之为“佛粥”、“腊八粥”。

  后来腊八喝“腊八粥”的习俗传至民间。

  淡化了宗教色彩,成为流传甚广的风俗。

  当初。

  宇文衍下诏禁佛,却也没有一棍子打死。

  只是整治佛界乱象,正本清源,让其回归修佛本质。

  因而,这个与“佛”有关的传统节日并未受到牵连。

  喝着腊八粥。

  吃着香喷喷的肉馅大包子。

  宇文衍眉头紧锁,思绪连连。

  一早,他便感觉眼皮总是跳,这是以前很少有过的情况。

  这顿早膳吃得也是没滋没味。

  刚来到茶室坐定,准备泡茶。

  墨言行色匆匆而来,满脸哀戚:

  “陛下,郯国公归天了……”

  宇文衍闻言心下一惊,一抹哀伤浮现眼帘。

  端起烧水壶的右手滞在半空,久久没有放下。

  半晌。

  皇帝垂手扶着茶台,身形一动不动。

  “郯公一路走好!”

  宇文衍喃声细语,君臣共事的画面在脑海中一一闪现。

  “郯国公三朝元老,国之柱梁,镇国大将军。”

  “武能纵横捭阖,冲锋陷阵,杀敌扬威;文能安邦治国,威服朝野,为国为民。”

  “昔年朕年幼无知,得卿悉心教导,鼎力辅佐,忠心耿耿。”

  “国佬驾鹤西去,朕心悲痛,不知所言……”

  皇帝哀声诉说,一旁的墨言也是一脸悲色。

  “小言,笔墨伺候。”

  “喏!”

  宇文衍起身前往御书房,挥毫泼墨,写下一幅挽联。

  上联:

  镇国柱石,武定乾坤冲锋勇,运策安邦辅政忠。

  下联:

  君臣相得,昔伴冲龄传正道,今朝失柱痛心扉。

  横批:忠烈千秋。

  “罢朝三日,降半旗,龙旗盖棺,陪葬孝陵!”

  写毕。

  皇帝沉声道。

  随后更换白色袍服,移驾出宫。

  胜业坊。

  位于皇城东门景风门东侧第二排。

  南临长安城东西广陌大道。

  与繁荣奢华的东市隔街相望。

  妥妥皇城脚下,寸土寸金的京师黄金地带。

  能住这里的只能是权贵。

  单是有钱的话,就算是富甲天下也不得行。

  国公府。

  白幡高挂,哀乐四起,恸哭阵阵。

  朝中文武百官,京城各级官员,各国使馆纷纷上门悼唁。

  世家贵族要么族长亲临,要么派遣嫡子嫡孙上府。

  国佬辞世,朝野震动。

  中央广场,九层天坛前高耸的旗杆上龙旗飘扬。

  此刻。

  龙旗缓缓降至三分之二的高度,向大周国佬致哀。

  整个京城陷入一片肃穆之中。

  皇帝驾临国公府。

  嫡孙王绥远率族中血亲成员跪迎天子。

  “陛下亲临,臣叩谢圣恩!”

  “免礼,平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