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河当地土语称——“刚果河”。
河流呈东北至西南走向。
受赤道雨林气候的影响,降雨丰沛,水量惊人。
干流经过一个巨大的扇形盆地。
四周所有支流向中央洼地汇聚,形成密集水网。
整个盆地面积超大,相当于十四五个蜀川天府之国。
热带雨林中不乏黑檀木、红木、乌木、花梨木等名贵木材。
土壤以砖红壤、红壤为主。
虽说不如东北的黑土那么肥沃,但也适合农耕。
若是放在种地祖师爷华夏百姓手里,能给它种出“花”来。
船队靠岸休整。
派出十数支探险队深入盆地进行查探、测绘、立碑。
将盆地命名“天府盆地”,大河则为“天府河”。
船队在此停留数月。
在小钢炮,震天雷,燧发枪,神臂弓等武器的震慑下。
加上船队一行以中原好物兑换金砂。
方圆数百里内,成百上千的土着部落选择臣服天朝。
刘焯和宇文术对部落酋长进行了册封、赐印。
并对“天府盆地”和“天府河”进行大量的测绘,立碑命名,宣示主权。
“陛下,那可真是个好地方啊。”
“地势平坦,气候温热,雨水丰沛,绝佳的农业之地。”
“一旦开发出来,不会比中南半岛上的三大粮仓差。”
刘焯说话间,眸眼间满是亮光。
所有人都没想到。
远离中原万里外南西洲,竟然有这么大一块天府之国存在。
对于华夏百姓来说,比黄金还要珍贵。
关中平原,成都平原,河洛平原,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神州大地上的这些农耕天选之地。
华夏百姓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文明璀璨的时代。
书写了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风华。
“皇兄,地绝对是好地,就是离中土太远了。”
宇文术不无遗憾地说道。
“远些不是问题,待蒸汽船问世,往来之事将迎刃而解。”
“我华夏百姓有数百上千年的时间慢慢去开发……”
宇文衍摆摆手。
对于南西洲这块近乎原始的大陆。
他认为华夏民族有必要,也有责任将其开发利用起来。
且不论能不能长久归于华夏版图。
但一定要把华夏文明的火种播洒到那里去。
移民就是开疆拓土的最佳手段。
数十万人放在神州大地,也就一郡人口。
在稳固的社会关系下。
也就做到安居乐业,很难有更大的作为。
但是将他们移民至南西洲的话,绝对能够开创出一番伟大基业来。
“在那里设‘天府郡’,正式纳入华夏版图。”
“士元,航海司组建第二远航舰队,率众五千前往常驻。”
“臣遵命!”
刘焯笑容满面的应答。
这种“舰队在手,天下我有”的开疆拓土,简直不要太爽。
……
船队离开天府河口后,继续向北航行。
天文地理馆同样留下一个小队,建天文台,进行星象观测。
船队沿着海岸线近海一路北上。
十数天后。
进入一个巨大的海湾(几内亚湾),船员将其命名——“北航湾”。
在海湾东南角。
船队靠岸登陆,停留半个月。
补充淡水,狩猎,找寻土着部落。
同时,天文地理馆的人员进行了精度测量。
大概确定了0度纬线,也就是赤道从陆地入海位置。
于海岸立碑标注,勒石记事。
沿赤道线深埋刻字碑石,长度近百丈。
这些都是宣示华夏主权的事物。
这处突出海岸被命名为——“赤道角”。
天府盆地位于天府河的中游。
赤道正好东西贯穿盆地中心地带。
天文地理馆的人员之前探索盆地时,也测定了赤道的位置。
赤道角就在盆地正西的方向。
船队离开后,沿着北航湾向西北方向前进。
经过一个月的航行。
抵达海图上标注的地中海最西一处海峡。
这是南西洲西北角,与北西洲西南角之间的一处海峡(直布罗陀)。
最窄处不足三里。
是船只从地中海前往大西洋的唯一海上门户。
海图上,宇文衍将其标注为——“锁夷海峡”。
这是他从南洋“通夷海峡”有感而发想出来的。
区区两个海峡的名字。
一东一西。
一通一锁。
看似简单,却显示出了当朝皇帝对于整个西方的态度。
北西洲西南乃是一个半岛地形。
可以说是远离北西洲陆地中心的边荒之地。
宇文衍在海图将其命名为——“西荒半岛”。
后世。
这处半岛上的“两颗牙”国家凭借靠近大西洋的地理优势。
率先开启了航海殖民,在南西洲建立大量的殖民地。
开辟种植园,掠夺黄金,香料,象牙等资源。
后又横跨大西洋,抵达东洲之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给那里的土着带去血腥的,惨无人道的灭族之祸。
美其名曰“发现新大陆”。
用土着的血泪书写他们肮脏的“丰功伟业”。
船队航行至北西洲。
是准备为横跨大西洋进行一次全面的物质补充。
在绕行南西洲的数月间。
沿途只有原始土着部落,根本没有补给点。
船队得不时靠岸登陆进行狩猎,以节省船上的粮食。
好在一路走来,岸上大型动物比比皆是。
轻轻松松就能获得大量的肉食。
船员们把吃不完的搓上盐巴腌制,晾晒成肉干储存。
抵达西荒半岛后。
发现这里人口稀少,只有一些落后的城邦。
看到庞大的船队自“无尽之海”而来,顿时吓得花容失色。
在他们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认知中。
西面的大海无边无尽,深入其中的木船必定有去无回。
久而久之。
“无尽之海”便成了死亡的代名词。
这里的人大多以出海捕鱼为生。
用海贝、珍珠、鱼干与东面来的商船换取相应的生活物资。
听说有“天人”自“无尽之海”而来,外貌长相与他们迥然不同。
而且并未展现出恶意。
西荒半岛十数个大小城邦的国王亲自赶来。
生怕错过从“天人”那里获得好处的机会。
说是国王。
其实就是统治千百人的城主。
好在船队在大食半岛麦加城招募了数名东罗马的通译。
勉强能与西荒半岛的这些人交流。
否则的话,还真是大眼瞪小眼——白瞎!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河流呈东北至西南走向。
受赤道雨林气候的影响,降雨丰沛,水量惊人。
干流经过一个巨大的扇形盆地。
四周所有支流向中央洼地汇聚,形成密集水网。
整个盆地面积超大,相当于十四五个蜀川天府之国。
热带雨林中不乏黑檀木、红木、乌木、花梨木等名贵木材。
土壤以砖红壤、红壤为主。
虽说不如东北的黑土那么肥沃,但也适合农耕。
若是放在种地祖师爷华夏百姓手里,能给它种出“花”来。
船队靠岸休整。
派出十数支探险队深入盆地进行查探、测绘、立碑。
将盆地命名“天府盆地”,大河则为“天府河”。
船队在此停留数月。
在小钢炮,震天雷,燧发枪,神臂弓等武器的震慑下。
加上船队一行以中原好物兑换金砂。
方圆数百里内,成百上千的土着部落选择臣服天朝。
刘焯和宇文术对部落酋长进行了册封、赐印。
并对“天府盆地”和“天府河”进行大量的测绘,立碑命名,宣示主权。
“陛下,那可真是个好地方啊。”
“地势平坦,气候温热,雨水丰沛,绝佳的农业之地。”
“一旦开发出来,不会比中南半岛上的三大粮仓差。”
刘焯说话间,眸眼间满是亮光。
所有人都没想到。
远离中原万里外南西洲,竟然有这么大一块天府之国存在。
对于华夏百姓来说,比黄金还要珍贵。
关中平原,成都平原,河洛平原,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神州大地上的这些农耕天选之地。
华夏百姓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文明璀璨的时代。
书写了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风华。
“皇兄,地绝对是好地,就是离中土太远了。”
宇文术不无遗憾地说道。
“远些不是问题,待蒸汽船问世,往来之事将迎刃而解。”
“我华夏百姓有数百上千年的时间慢慢去开发……”
宇文衍摆摆手。
对于南西洲这块近乎原始的大陆。
他认为华夏民族有必要,也有责任将其开发利用起来。
且不论能不能长久归于华夏版图。
但一定要把华夏文明的火种播洒到那里去。
移民就是开疆拓土的最佳手段。
数十万人放在神州大地,也就一郡人口。
在稳固的社会关系下。
也就做到安居乐业,很难有更大的作为。
但是将他们移民至南西洲的话,绝对能够开创出一番伟大基业来。
“在那里设‘天府郡’,正式纳入华夏版图。”
“士元,航海司组建第二远航舰队,率众五千前往常驻。”
“臣遵命!”
刘焯笑容满面的应答。
这种“舰队在手,天下我有”的开疆拓土,简直不要太爽。
……
船队离开天府河口后,继续向北航行。
天文地理馆同样留下一个小队,建天文台,进行星象观测。
船队沿着海岸线近海一路北上。
十数天后。
进入一个巨大的海湾(几内亚湾),船员将其命名——“北航湾”。
在海湾东南角。
船队靠岸登陆,停留半个月。
补充淡水,狩猎,找寻土着部落。
同时,天文地理馆的人员进行了精度测量。
大概确定了0度纬线,也就是赤道从陆地入海位置。
于海岸立碑标注,勒石记事。
沿赤道线深埋刻字碑石,长度近百丈。
这些都是宣示华夏主权的事物。
这处突出海岸被命名为——“赤道角”。
天府盆地位于天府河的中游。
赤道正好东西贯穿盆地中心地带。
天文地理馆的人员之前探索盆地时,也测定了赤道的位置。
赤道角就在盆地正西的方向。
船队离开后,沿着北航湾向西北方向前进。
经过一个月的航行。
抵达海图上标注的地中海最西一处海峡。
这是南西洲西北角,与北西洲西南角之间的一处海峡(直布罗陀)。
最窄处不足三里。
是船只从地中海前往大西洋的唯一海上门户。
海图上,宇文衍将其标注为——“锁夷海峡”。
这是他从南洋“通夷海峡”有感而发想出来的。
区区两个海峡的名字。
一东一西。
一通一锁。
看似简单,却显示出了当朝皇帝对于整个西方的态度。
北西洲西南乃是一个半岛地形。
可以说是远离北西洲陆地中心的边荒之地。
宇文衍在海图将其命名为——“西荒半岛”。
后世。
这处半岛上的“两颗牙”国家凭借靠近大西洋的地理优势。
率先开启了航海殖民,在南西洲建立大量的殖民地。
开辟种植园,掠夺黄金,香料,象牙等资源。
后又横跨大西洋,抵达东洲之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给那里的土着带去血腥的,惨无人道的灭族之祸。
美其名曰“发现新大陆”。
用土着的血泪书写他们肮脏的“丰功伟业”。
船队航行至北西洲。
是准备为横跨大西洋进行一次全面的物质补充。
在绕行南西洲的数月间。
沿途只有原始土着部落,根本没有补给点。
船队得不时靠岸登陆进行狩猎,以节省船上的粮食。
好在一路走来,岸上大型动物比比皆是。
轻轻松松就能获得大量的肉食。
船员们把吃不完的搓上盐巴腌制,晾晒成肉干储存。
抵达西荒半岛后。
发现这里人口稀少,只有一些落后的城邦。
看到庞大的船队自“无尽之海”而来,顿时吓得花容失色。
在他们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认知中。
西面的大海无边无尽,深入其中的木船必定有去无回。
久而久之。
“无尽之海”便成了死亡的代名词。
这里的人大多以出海捕鱼为生。
用海贝、珍珠、鱼干与东面来的商船换取相应的生活物资。
听说有“天人”自“无尽之海”而来,外貌长相与他们迥然不同。
而且并未展现出恶意。
西荒半岛十数个大小城邦的国王亲自赶来。
生怕错过从“天人”那里获得好处的机会。
说是国王。
其实就是统治千百人的城主。
好在船队在大食半岛麦加城招募了数名东罗马的通译。
勉强能与西荒半岛的这些人交流。
否则的话,还真是大眼瞪小眼——白瞎!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