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植树造林-《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第504章 植树造林

  神龙塔!

  着实威风八面。

  哪怕放在后世,也能震撼人心。

  宇文衍从望远镜中看着这座宝塔,心中甚是满意。

  这是他主张建造的,历史上隋唐皇宫内苑没有这座宝塔。

  此塔既是华夏文化的一种绝美体现,也彰显了中原建筑的高超技艺。

  长安城作为未来全天下的中心之城,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蕃邦之民齐聚于此。

  除了雄伟宏大的城池本身,宇文衍希望有一个大气又高贵的地标建筑。

  神龙宝塔具备了皇帝设想的高逼格水准。

  “安乐,此塔绝对名留青史,后世永传!”

  宇文衍放下望远镜,不由地啧啧赞叹道。

  “陛下,这都不算什么,就是再高一些,我朝匠人一样能建造出来……”

  宇文恺不以为意,言语傲然。

  对于传承了上千年的建筑技艺,有着十二分的底气。

  皇帝闻言不禁讪笑。

  看宇文恺神情不似作伪,看来是自己大惊小怪了。

  想想老祖宗这么牛叉的建筑技艺,却在后世断了许多传承,内心哀叹不已。

  “安乐,朕希望此艺能成典立传,永久传承下去……”

  宇文衍抿了抿嘴,望向宇文恺正色道。

  宇文恺一愣。

  根本不会去想华夏建筑技艺会有失去传承的一天。

  在他看来,人们离不开房屋、宫殿,就算以师徒授艺的方式,技艺也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不过,他第一时间领会了皇帝的意思。

  “陛下放心,臣会着手成书事宜。”

  宇文衍点头,随即又拿起望远镜观看了一会龙首原上的一应建筑。

  突然。

  皇帝发出一声讶异:

  “咦!”

  “秦岭山上的树木似乎较之以前稀疏了许多……”

  再仔细一看。

  龙首原上,除了建造宫殿之所树木被砍伐掉,其它地方也比以前少了。

  “陛下,长安城常住人口数十万,加上京城周边百姓,远超百万。”

  “每日烧水做饭的柴火,以及冬天消耗的木炭,单靠枯枝落叶远远不够……”

  宇文恺通过望远镜往秦岭山上一扫,就明白了事情原委。

  皇帝恍然。

  当下不比后世,既没有天然气,也没电可用。

  柴米油盐,柴火是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物资。

  这也就能理解,当前还是森林密布的黄土高原,到后世为何成了沟壑纵横、黄土裸露、泥沙流失的地形。

  都是年久日长的无度砍伐造成的恶果啊。

  哪怕是当下的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也比秦汉时少了两成。

  “这样下去可不行,朕得好好想想……”

  拥有后世灵魂的宇文衍不希望这方时空也出现一个黄土高原。

  随后。

  君臣下了高阙,宇文恺告退出宫。

  皇帝回到上善殿,伏案疾书,写下厚厚一叠书稿。

  翌日。

  召开小朝会。

  三省六部大佬齐聚上善殿,众臣躬身见礼后笑呵呵地入座。

  马上到小年,休沐之期即将到来,大家都是心情愉悦。

  “诸卿,朕观关中山岭,砍伐严重,树木凋敝。”

  “长此以往,山林尽毁,泥土流失,将再无青山绿水。”

  “又或风沙走石,尘土蔽日,亦无蓝天白云也……”

  宇文衍说完,众臣一愣!

  好端端的,陛下为什么关心起山野林木来了?

  这个时代,哪有什么环保的概念。

  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古以来便是如此,根本不会去想太多。

  “陛下,不至于吧,砍了大的,过几年小树就成长了,伐不尽啊!”

  酆王宇文贞觉得皇帝有些小题大做了。

  宇文衍环视众臣。

  其他人虽没出声,但从表情上看大多也是认同这种说法。

  他没多加解释,而是让墨言领着他们去到殿外,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了一番。

  等重新回到皇帝面前,大家的脸上都呈现讶异之色。

  “臣等惭愧!”

  “若不是陛下说起,没想到短短二三十年,山上的树木竟少了这么多。”

  颜之仪言语中带着一丝惊色。

  “是啊,臣记得以前北山和秦岭之上,两人合抱的大树比比皆是。”

  “郯国公所言甚是,现在几乎少见,平时习惯了,竟没察觉这个问题!”

  王轨和梁士彦年长许多,与几十年前一对比就发现了不同。

  这么一说起来,其他人也感受到了变化。

  只是平常没去想这方面的事。

  “陛下,柴火、木炭、建筑木材都是必不可少的消耗。”

  “想要长久维持,臣以为应该多种树……”

  义国公乐运一下子抓住了关键点,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除了多种树,朝廷还可制定律法,防止乱砍滥伐。”

  “以条令约束虽好,却对百姓日常烧柴所需带来不便,引起民怨岂不是得不偿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刑部尚书宇文椿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对此,礼部尚书宇文善持谨慎态度。

  “律法约束也不是不行,但需明确界定砍伐准则。”

  “比如建筑木料,规定多少尺寸以下的树木不能伐,砍伐一株就需种植三株以上。”

  “不得砍伐建筑木材用于柴火、烧炭,鼓励百姓多种树……”

  户部尚书于翼认为制定相关法令是可行的。

  “陛下,您是不是已经有了应对良策?”

  宇文贤略作沉吟,露出一丝笑容问道。

  他从皇帝制作肥皂时就开始接触,对当今天子的了解不亚于王鹰,颜之仪,王轨,乐运等人。

  宇文衍对这个王叔也是颇为看重。

  看到众臣投来询问的目光,嘿嘿一笑:

  “诸卿刚才所言不差!”

  “朕以为,首要便是植树造林。”

  “朝廷制定相应策令,由各级官府牵头,鼓励民间百姓每年多种树。”

  “可以确立一个‘植树节’,全面推动植树造林事宜。”

  皇帝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

  “至于律令亦是可行,政事堂、六部都堂以及大理寺按大周律增添条款要求,按程序执行!”

  “规范砍伐是好事,但如许国公所说,不得引发民怨,需把握好尺度……”

  宇文衍知道,朝廷再不出手,过个几百年,黄土高原上的树木就将砍伐殆尽。

  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为了保护生态而让百姓无柴可烧。

  “臣等遵命!”

  众臣无异议,拱手应答。

  “另外,为了减少柴火使用,朕琢磨出了一个‘煤炉灶’,可用于做饭、烧水之用……”

  宇文衍说着。

  让墨言取出手稿,交给大家传阅……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