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西进永昌郡-《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长孙晟告退后。

  兴冲冲地返回鸿胪寺,着手推动寺庙和道观之事。

  没多久。

  政事堂的五位大佬和兵部尚书梁士彦联袂而至。

  “陛下,昆州城被围,爨氏兄弟这几个月日子不太好过啊,哈哈!”

  蜀国公尉迟迥轻抚银须,满面红光地畅怀道。

  “是啊,陈王和药师前两月就已吃掉爨氏十路援军,余者皆不敢轻举妄动。”

  “后两月陈王主动出击,又击溃爨氏五处军事势力,降者众多!”

  郕国公梁士彦也是心情大好。

  作为兵部尚书,他对西南平叛之事尤为上心。

  年后四个月来。

  西南捷报频发,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传回京城。

  有了攻陷宁州城缴获的粮草物资,加上蜀川道这个大后方。

  朝廷大军对昆州城围而不歼,专打赶来救援的军队。

  随后。

  陈王宇文纯对那些按兵不动的爨氏附属势力进行军事打击。

  在啃掉几块硬骨头后,其他势力见状不妙,纷纷上表脱离爨氏,投降朝廷!

  在肃清各地反抗势力后,被困昆州城的爨氏成了光杆司令。

  好日子到头了。

  当得知援军尽数覆没,爨氏兄弟及一众高层面如死灰。

  爨翫和弟弟爨震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都是爨震目空一切,不可一世,声称交趾叛乱,朝廷肯定无暇他顾。

  如今看来,简直是大错特错。

  朝廷不费吹灰之力就平定了交趾叛乱。

  荧火怎可与皓月争光?

  爨震的自以为是给爨氏带来了灭顶之灾。

  被围四个月,加上血杀成员不时在城内制造白色恐怖。

  一群“瓮中之鳖”的爨氏高层知道他们彻底完蛋了。

  唯今之计,只能出城投降,或许能给家族保留一丝血脉传承。

  “爨氏投降也在情理之中,这个时候了,再头铁那不是骨气,是傻!”

  郯国公王轨对于爨氏败北一点也不意外。

  爨氏投降了!

  爨翫赤裸上身,背负荆条,亲自押着五花大绑的爨震出城投降请罪。

  爨氏雄踞南中两百多年。

  自己不作死的话,朝廷或许也不会这么快收拾他们。

  陈王和李药师将爨氏兄弟及一众高层全部收押。

  领兵进城,全面接管昆州城。

  封府库,收图籍。

  张榜安民告示,安抚百姓!

  “陛下,从陈王的奏报来看,此次平定南中叛乱,药师坐镇中军,掌控全局,少年老成啊!”

  “这小子,颇有几分他舅父韩擒虎的风范。”

  作为李药师追随陛下的引路人,乐运和颜之仪倍感欣慰。

  王轨听了也是频频点头。

  “朕坚信,药师的军事潜力是巨大的,缺少的只是实战经验……”

  作为历史上唐初时期大名鼎鼎的“军神”。

  李靖在华夏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陛下,您让九皇叔直捣永昌郡,是要彻底肃清云南道的所有武装势力吧?”

  毕王宇文贤作为皇室成员中权势最高的王爷,近几年来和小皇帝的关系也是日益亲近。

  不过,他和酆王宇文贞兄弟二人也懂得分寸。

  君臣关系拎得门清,一点都不含糊。

  这也是宇文衍愿意继续重用他们的原因之一。

  朝廷对黔中道,云南道实行羁縻统治,爨氏就是南中地区的土皇帝。

  各郡、县官员由其自行任免,所有税赋和大多数策令皆是由爨氏说了算。

  另外,除了爨氏的嫡系军事势力,各地土司也有自己的部曲武装。

  南中只是名义上归于中原王朝版图,拥有高度自治权。

  在李药师和陈王肃清南中核心地区的军事势力后。

  宇文衍诏命宇文纯率军一万一路向西横推,直抵云南道西部的永昌郡。

  永昌郡始设于东汉。

  公元69年。

  哀牢王柳貌率77个属国、5万余户归附中原王朝,汉廷于其地设永昌郡。

  七年后,新哀牢王类牢起兵叛乱。

  被朝廷大军镇压,类牢被斩首,王族残余势力西渡怒江。

  几年后,在怒江以西、伊洛瓦底江中上游地区(缅北),组成新的部落联盟国家——掸国。

  在掸国的南部,伊洛瓦底江下游地区,有着另一个国家——骠国。

  两股势力相互接壤,为了争夺土地,开启了战争模式。

  掸国为了对抗骠国,遣使与东汉通好,建立外交关系,学习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文化等。

  两国纷争不断,各自国王换了一波又一波,一直延续到了当下,快五百年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原地区几百年的混乱,使得掸国和中原王朝断了往来。

  政权末期,在与骠国的斗争中落入下风。

  并在586年,也就是两年前,被骠国攻陷王城补甘姆。

  从此土崩瓦解,国破山河碎。

  掸国王族纷纷北逃至永昌郡,他们祖先居住的哀牢国故地。

  掸国各地头人纷纷自立,混鲁、混赖兄弟趁乱兼并各部族,率领军民抵御骠国的进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宇文衍让陈王西进永昌郡,就是要把中原王朝军事势力伸进云南道西部地区。

  “永昌之地,哀牢遗裔北返,长此以往,恐将生乱……”

  “此处是‘蜀身毒道’的必经之所,向西能通往天竺。”

  “沿着独龙江,怒江南下,能够贯穿骠国,到达大海,乘船可前往狮子国和南洋诸国。”

  “沿澜沧江向东南顺流而下,可抵达堂明国,真腊,直至大海,海之南便是南洋之地。”

  宇文衍指着舆图上西南地区的几条标志性河流。

  说话的同时,眼里都在冒着精光。

  中南半岛之地。

  与南中地区一衣带水,山水相连,是为一体。

  可因远离中原,认为穷山恶水,不被历朝统治者所重。

  最终给后世子孙留下无尽的遗憾和苦难。

  丧失西南出海口,使我华夏后世受制于南洋那道小小的海峡,那是何等的憋屈!

  “陛下,您是说从永昌郡,有三条大河能够通向大海,前往南洋?”

  众臣也是第一次听小皇帝说起中南半岛的地理概况。

  郯国公王轨不可思议的眼神中闪烁着深邃的亮光。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河流就是天然的通道。

  若是能够行船,那更是黄金水道,意味着能够快速高效,低成本地输送粮草和兵力。

  “然也!”

  “三条河流水量充足,除了上游某些河段因地形险要有些困难外,越往下游行船条件越好!”

  “而且,在其下游地区,有着数倍于关中的平原土地,全都是能够种植三季水稻的沃土……”

  小皇帝望着这几处平原地区,口水都快流了下来。

  回过头来一看。

  顿时乐了……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