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小老弟-《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你能这么快琢磨出经度测量之法,实在是了不得。”

  “有了各地的经纬度,以后的海船导航将更加精准!”

  刘焯这么快就解决了测量方法问题。

  宇文衍兴奋了好几宿。

  尽管当下测量出的数据不是特别的精确,会有不小的误差,但已经是划时代的进步了。

  随着测量的增多,人们会在使用过程不断探索方法,发明创造工具,逐步缩小误差。

  “多谢陛下,若不是您的奇思妙想,臣无论如何也想不出经纬定位之法。”

  刘焯在宇文衍的提点下,打开了天文地理新世界的大门,内心佩服得五体投地。

  从不信奉玄学的他甚至都怀疑皇帝会不会是星宿转世。

  否则的话怎么可能生而知之?

  “天下一统,天文馆要广招南方天文人才,并与山川地理馆的人员合作,授之以经纬测量之法。”

  “神州之地,航行之所,皆测经纬,造册实录,以供后续所用。”

  小皇帝摆了摆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有了经纬度数据。

  不但有利于海船航行导航,也能制作出更加精准、详尽的舆图。

  “妙哉!”

  “陛下,臣正有此意。”

  刘焯大喜。

  他还正准备请奏呢,小皇帝就说了出来。

  “那合并成天文地理馆好了,你为主,山川地理馆负责人为副!”

  “臣遵命!”

  刘焯干劲十足,痛快地应了下来。

  随后。

  在滕王,尉迟顺,司马消难,刘焯,徐辉等人的陪同下,宇文衍和韦孝宽,王轨一行视察了建造海船的船坞。

  如今。

  两处大型船坞招揽了数千名经验丰富造船工匠。

  参与建造的役力多达三万余。

  这些役力都是扬州城周边的百姓。

  服完每年二十天的劳役后,如果继续服役,每天有二十文的工钱。

  和宇文恺建造河套三城时一样,还提供一顿午饭。

  这是小皇帝严令要求的。

  泱泱大国。

  如果这点钱都舍不得花,还能做何大事?

  撤州设道前,扬州总管尉迟顺做得很好。

  这也是第一艘小型宝船能够那么顺利下水的原因。

  军、政分离后。

  他的老丈人司马消难任刺史,掌管江北道政务。

  他显然也意识到了小皇帝的重视程度。

  将船坞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两年来。

  每年都有两艘小型宝船,数十艘其他海船下水。

  随着大量海船建造完工。

  钢铁龙骨,以及水密隔舱技术得到完美的应用。

  可转动多桅杆风帆技术使得海船利用风力的能效增加了六七成。

  “国丈大人,朕准备在登州、泉州、广州三地建船坞,打造海船,需要从扬州派些工匠进行技术支持……”

  “陛下放心,臣一定安排妥当!”

  司马消难现在对刺史之职也是心满意足了,不再去想进入中枢之事。

  这让宇文衍很是满意。

  南北统一。

  掣肘大周发展的最大障碍被扫除。

  宇文衍急切地想要把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起来。

  把经济搞活。

  有了强大的经济支撑,才能放手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第二日。

  千金公主携来护儿伯母吴氏来行宫拜见小皇帝。

  能在扬州见到宇文衍,千金公主格外高兴。

  她在去年底诞下一个八斤重大胖小子,可把吴氏高兴坏了。

  来护儿出生后不久便父母双亡,由伯父伯母抚养。

  还没等其长大,伯父又被同乡陶武子杀害。

  来护儿长大些后,趁陶家办婚事之时,直闯陶家,手刃陶武子。

  取其首级祭于伯父墓前,而后外出躲藏。

  不久。

  韦孝宽带兵讨伐南陈,把江北地区尽数纳入大周版图。

  他这才返回扬州。

  16岁时,经选拔进入尉迟顺总管府侍卫队。

  吴氏虽是他的伯母,却把他当儿子一般看待,来护儿也视之如母。

  看着襁褓中五个多月的小表弟。

  宇文衍伸出手指轻按软嫩的小脸蛋逗他玩。

  这小子吐着口水花,目不转睛地盯着小皇帝,突然咧嘴笑了起来。

  “咦,笑了,笑了,真可爱……”

  “陛下,孩子和您亲,一见到就笑了!”

  小皇帝逗弄了一会。

  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里面装的是一两金豆子。

  一两金大概相当于十两银,十贯天元通宝。

  钱不多,只是讨一个好意头。

  另外。

  又摘下随身佩戴的一块玉佩。

  “小老弟,健康平安,多福多寿哦!”

  小家伙似乎知道这是好东西,张开小手就抓住不放了。

  “这是扬州城的一处店铺,朕给孩子的周岁贺礼!”

  宇文衍又从墨言那接过一张房契,递给宇文芳。

  “使不得,使不得,陛下……”

  吴氏见皇帝又是红包,又是随身玉佩。

  现在还要给店铺,连忙起身客气地婉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夫人,朕和崇善投缘,当初才撮合他和公主的婚事。”

  “这小子一见朕就笑,也是投缘得很,朕的一份心意,莫要推辞!”

  宇文衍说着,将房契塞到到吴氏手里。

  小家伙像是知道自己轻轻松松就挣来一个店铺似的。

  笑得愈加欢实了!

  “衍儿,你对姑姑太好了!”

  宇文芳没说客气话。

  但是双眼有些泛红,叫了一声他的小名。

  此时。

  在她眼里,宇文衍不是皇帝,只是她的侄儿,她的亲人。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姑姑不必见外!”

  “你别怪朕将崇善任命为岭南道总管就好了,害得你和孩子也要跟着去广州……”

  小皇帝当初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但岭南之地他极为看重,一定要派自己放心的人过去。

  “陛下考虑的是国事,不用顾及我和孩子,夫君在哪,哪里就是家!”

  宇文芳识大体,顾大局。

  身为公主却也敬重驸马,不凭自己的身份骄横跋扈。

  当下很多豪门女子的三观,让宇文衍的后世灵魂都赞叹不已。

  宇文衍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留她们一起用膳。

  饭后。

  又聊了些家长里短,千金公主和吴氏这才拜别回府。

  “十三皇叔公,陈朝旧地的巡视就交给你了,统一初定,民心为重,稳妥第一。”

  “陛下放心,本王知晓轻重!”

  宇文芳离开后,小皇帝和滕王说起了政事。

  对于皇室诸王,宇文衍还是没想好该怎么安排他们。

  就藩和长期留在京城都不是上策。

  暂时。

  只能继续让他们替天子巡视天下。

  这几年来。

  宇文衍锐意进取,大胆改革,做出了许多令诸王赞叹不已的政绩。

  如今御驾亲征,完成国家统一。

  皇帝威望更是水涨船高,天下归心。

  这么些年来。

  他们漂泊在外,非但没有怨言。

  还心生几分成就感。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