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继续东征-《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皇儿又娶了个如花似玉的媳妇,朱太后喜笑颜开。

  又是赏赐宫女太监,又是给金银琉璃首饰。

  一点也没把她和皇后,贵妃区别对待。

  萧婉儿没想到,太后婆婆对自己如此关爱倍至。

  就算在西梁皇宫,她都很少感受到父爱母爱。

  离开后。

  两人又去了李娥姿和阿史那氏的宫殿。

  两位太皇太后也赏赐了不少丝帛财物。

  拉着萧婉儿说了会话。

  中午。

  朱满月在宫中设宴。

  一家人有说有笑,在一起吃了顿饭。

  从此,宇文皇室的后宫又新添了一个家庭成员。

  ……

  辽东郡。

  去年贺若弼收复四城。

  中原的二十万移民已于年初全部到位。

  分配田地,设立军府。

  安定下来后。

  百姓们在春播前还开垦出了不少田地。

  辽东大量可开垦耕地,开始很好地利用起来。

  如今。

  整个辽宁道,已经从中原地区迁徙六十余万人口。

  正是这些人口使得大周在东北的势力稳若磐石。

  一向心怀鬼胎的高句丽终于感受到了,什么叫正统压制。

  库莫奚,契丹,室韦,靺鞨是当下“东北四少”。

  长期以来,深受高句丽和突厥的蹂躏。

  看到以前欺负他们的高句丽被大周狠狠按在地上使劲摩擦。

  心中那是无比的兴奋。

  对于大周的敬仰如辽河之水滔滔不绝。

  很快就做出了抱大腿的决定。

  在他们还弱小的时候,归附大周无疑是最聪明的决定。

  去年。

  派兵配合贺若弼收拾高句丽。

  更是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大周强大的军事力量。

  朝贡方物一年进献了好几回。

  东北盛产老山参、鹿茸、貂皮等山货,以及各种大型野生动物的鞭。

  深受中原贵族豪门的追捧。

  各部首领心知肚明,和大周作对,无疑是茅坑里打灯笼,纯粹找死!

  就算把儿子送到长安做人质了,仍然不敢怠慢。

  除了进献方物,还不时从族中各部挑一些貌美小娘子送给大周天子。

  春播后。

  各部首领收到辽宁道总管贺若弼的军令。

  接下来。

  将有重大军事行动,让各族届时配合出兵。

  “贺若将军,你只管狠狠揍他丫的高句丽,本官一定配合好一应后勤保障事宜……”

  辽东城内,贺若弼正与几名官员商议出征之事。

  新到任的刺史崔仲方刚刚接手辽宁道政务。

  宇文衍实行撤州设道,军政分离后。

  总管只负责军马事,政事由刺史全权负责。

  “朝廷这番分工后,本将终于轻松一些了……”

  以前。

  总管军政一把抓,军事、生产、民生、贸易等事都得顾及。

  虽然有太守分担各郡大部分的政务。

  但总管需要操心的事情仍然繁杂。

  “将军,末将也会抓紧训练,辽宁道所有府兵,随时听候朝廷调遣……”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若有召,战必胜!”

  辽宁道都督府,第一任都督韦云起拱手道。

  韦云起和郧国公韦孝宽都出自京兆韦氏,分属不同房系。

  是韦孝宽堂侄孙,按辈分得叫他一声伯公。

  韦云起当下二十六岁,出自新军基地。

  这也是小皇帝让他负责辽宁道府兵的一大原因。

  但凡经历基地磨练的军士,或多或少都打上了皇帝的烙印。

  忠诚和军事素质方面有保障。

  宇文衍用起来也相对放心许多。

  另外。

  历史上的他做过一件够吹一辈子的牛人牛事。

  隋炀帝时,契丹举兵侵犯营州。

  韦云起不要朝廷一兵一卒,于突厥处借兵两万杀向来犯之敌。

  在其精心谋划下,以少战多,大获全胜。

  杀敌数千,俘获人口四万余。

  此等有勇有谋的个人英雄事迹,也就后来唐朝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壮举可以与之比肩。

  此次东征。

  辽西、辽东各征召府兵两万。

  四万人马,差不多是辽宁道现有府兵的一半。

  放在东北,绝对是不可小觑的军事力量。

  对付高句丽,像隋炀帝那样动不动就二三十万军队,纯属高射炮打苍蝇。

  场面吓人,却起不到实际碾压效果,反而是一种负担。

  单单后勤补给一项,就得调动民夫、役力上百万。

  搞得劳民伤财,怨声载道。

  最终,带来的后果也是灾难性的。

  如今大周对付高句丽,就相当于中原地区的一场平叛。

  行军路途比起韦孝宽领军讨伐南陈还近。

  “有两位的配合,要是不把高句丽揍他丫滴屁滚尿流,本将都无颜面对陛下……”

  贺若弼哈哈大笑,对于高句丽辽东残余势力,他已然看不上眼了。

  这也难怪他信心十足。

  兵部给他配备了两万套全新的明光铠,一万套战马用的披甲。

  另有锥枪一万,陌刀八千,最新打造的神臂弩一万。

  这些都是小皇帝特批的武器装备。

  一万具装铁骑甲士,手持大杀器,还有马蹄铁的加成。

  就算是突厥骑兵碰上了,也只有被碾压的下场。

  三人各司其职,紧密配合。

  贺若弼为行军元帅,成道昂为行军总管。

  商议好后,便开始准备出兵事宜。

  六到八月,是东北的雨季。

  一旦遇上连日暴雨,将给行军带来极大的困难。

  趁着当下天气尚好,大军全力赶往丸都城和国内城。

  从辽东城出发,到目的地八百里左右。

  大概相当于长安到洛阳的距离。

  轻骑先锋部队,三四天能到。

  大部队连同辎重,则需要七八天时间。

  这是不紧不慢的行军速度。

  急行军的话能快上一些。

  半个月后。

  大军赶到国内城西郊二十里处。

  路上遭遇两次暴雨,大军走走停停,严重影响行军速度。

  “将军,看来路上提前遇到暴雨天也不尽是坏事啊。”

  “你看现在这天,艳阳高照,老天也助我大周……”

  成道昂手握腰间刀柄,抬头看着蓝天白云,意气风发道。

  “火药没淋湿吧?”

  贺若弼也看了看天,凝望国内城的方向,轻舔嘴唇,问了一句。

  “没有,末将亲自检查过了!”

  “这么好的天,打开来晒晒吧。”

  “陛下说了,这玩意一旦失潮,连呲屁声响都冒不出来……”

  军中火药,都是多层油纸包裹,装于密封的木箱里。

  这次,小皇帝给贺若弼派送了整整一千斤。

  贺若弼之所以信心十足,火药也是他的底气之一。

  这玩意早就经受了实战的检验。

  用来震慑敌人,轰炸城门,简直不要太好用!

  “派出探子,侦察国内城、丸都城情况,并与靺鞨等军队取得联络……”

  “喏!”

  副将领命而去。

  战争一触即发……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