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什么是印刷-《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不停地招募算术方面的人才。

  宇文衍是希望算术馆把这门学科普及并发展起来。

  “凡参与编纂的人员,每人赏钱百贯,绢三十匹,你双倍……”

  “谢陛下!”

  甄族没想到,临走了竟然还有惊喜。

  乐呵呵地躬身谢恩。

  离开皇宫后,返回国子监。

  赏赐的钱财。

  墨言会安排人直接送到算术馆去!

  “小言子,书籍印刷是由哪个衙署负责?”

  宇文衍翻看手上的算经,开口问道。

  “陛下,什么是印刷?”

  墨言有些不解地问了一句。

  我去!

  我靠!

  对啊,这个时候都还没有印刷这回事呢!

  看到墨言的疑惑,宇文衍这才反应过来。

  这个时候,有拓印,但却还没有印刷。

  那读书人想要学习各种典籍怎么办呢?

  只能是用手抄。

  由此,还产生了一个专门抄书的营生。

  这些抄书人称为“经生”。

  都是一些寒门子弟,落魄学子,以此赚取一些的银钱。

  手工抄书,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是效率低。

  抄一部典籍,花几个月也是常事。

  还一个就是有抄错的可能。

  一言之差,其义谬以千里,不利于先贤圣言的传播。

  为了保证知识的准确性。

  官方便把一些典籍刻在石板上,称之为——“石经”。

  读书人想要学习这部典籍的话,就用拓印的方式,把“石经”上的文字印下来。

  得到的纸张,便是所谓的拓片。

  历史上。

  雕版印刷在隋朝出现,于唐朝兴盛普及开来。

  一开始是用来印刷佛经和佛像的。

  由此可见,隋朝的时候,佛教极其盛行!

  “宣毕王进宫。”

  “等下你就知道什么是印刷了……”

  想到雕版印刷,宇文衍顿时来了兴趣。

  令墨言速去传召工部尚书宇文贤。

  虽说雕版印刷一样有其局限性。

  印一页就得雕刻一块模板,万一刻错,整块板就废了。

  但不能否认。

  在当下,它是划时代的先进技术。

  将给大周文化传播带来重大的影响。

  不一会功夫。

  毕王宇文贤就进宫了。

  “臣参见陛下!”

  “免礼!”

  君臣二人已经很熟了,又是自家人。

  简单寒暄后,小皇帝开口说道:

  “毕王,朕突发奇想。”

  “想到一种印刷典籍的方法,你听听是否可行……”

  宇文衍随之便把雕版印刷说了出来。

  把文字写于一张纸上,反贴于木板,用阳刻的手法,雕刻出一个个的反字。

  这和刻印章是一个道理。

  只不过,刻的字数更多而已。

  有了雕板。

  在上面刷墨,把纸张覆上,便能印出一张书页来。

  其实,和“石经”拓印原理一样。

  只不过“石经”是阴刻,雕板是阳刻。

  前者厚重,移动不便,后者轻薄,适于操作。

  “陛下,此法绝对可行,比抄书快捷,臣真是服了!”

  宇文贤一听便懂。

  一旁的墨言也露出恍然之色。

  小皇帝只管把想法提出来。

  至于需要用什么样的墨?

  什么样的纸?

  什么样的印刷手法最佳?

  所有细节,交由工匠们去摸索、试验。

  宇文衍接着又说:

  “这都算不得什么。”

  “真正有点技术含量的,还得是活字印刷!”

  什么?

  刚刚弄出个雕版印刷,这都还没开始实施呢。

  你又说什么“活字印刷”?

  宇文衍可不管毕王和墨言心中的想法。

  又把活字印刷的原理讲了出来。

  惊得两人张大了嘴巴。

  活字印刷并不深奥,一说大家就能理解。

  奈何那也得有天马行空的脑洞才行啊。

  一般人可还真想不出来。

  不过。

  一个点子想要真正的实现,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可不是一两句话那么简单。

  宇文衍把灵魂记忆中,所有关于活字印刷的内容全都说了出来。

  宇文贤连忙让墨言提笔记下。

  宋朝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好像单个的字是用陶泥烧制的。

  也可以用铅雕刻或浇铸单字。

  排版后浇蜡,固定所有活字。

  真正的细节,宇文衍也不清楚,只能让工匠们去实践。

  有了方向,经过不断的经验积累,一定能够成功。

  二人听后,无法用言语表达心中的敬仰。

  双双向小皇帝竖起了大拇指。

  这都是跟着宇文衍学会的小习惯。

  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行了,你安排工匠去尝试。”

  “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实验,一旦成功,朕重重有赏……”

  “先把雕版印刷弄出来,就从这两册《蒙学算经》开始吧!”

  宇文衍随即把手中的算经交到宇文贤手里。

  “臣遵命,定不让陛下失望!”

  毕王眸光熠熠,情绪高昂。

  拿着算经和墨言记录的内容匆匆离开了。

  小皇帝心情不错。

  嘴里哼起了墨言不知名的曲调。

  只要把雕版印刷发展起来,那离他设想的普及官学又近了一步。

  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

  士族门阀之所以能长期“绑架”皇权。

  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垄断了知识的传播。

  既得利益的统治阶层,奉行贵族精英教育。

  普通百姓家庭。

  根本没有求学门路,也承担不起读书的高额成本。

  且不说各种圣贤典籍。

  单是学习所需的笔墨纸砚,就是很大一笔开支。

  当温饱都成问题的时候,读书便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若是能够实行全民教学。

  各行各业,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以神州百姓冠绝天下的聪明才智。

  这样的华夏社会,将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创造力!

  并取得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小皇帝知道。

  这种触及世家贵族利益的事情,肯定会遭受强大阻力。

  但是,不论怎样。

  只要有一丝成功的可能,他就会尽力去做!

  等到“活字印刷”研制成功。

  知识传播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全民教学也能真正普及开来。

  就算世家门阀的士大夫们想咬他,也得掂量下牙口够不够硬了!

  ……

  五原,怀朔镇。

  一个土坯院子。

  几间石屋,土坯房。

  一根斜插在院墙的木杆上,系着一面泛白的麻布旗。

  落日余晖照洒,依稀看出“有间客栈”四字。

  客栈就在官道一旁。

  院内的小石彤,听到远处传来马队的铜铃声。

  当即兴奋地跑了出去。

  自打北境化雪之后。

  几乎每天都有进出塞外的商队,在此落脚歇息。

  马队由远而近。

  四五十人的队伍,打着“九洲商行”的旗号。

  一般的商队,都不是固定的,相熟的人结伴而行,路上好有个照应。

  到地方后,就鸟作兽散。

  而打着旗号的商队,背后一般都是富商巨贾,豪门贵族。

  “大叔,你们是打尖呢还是住店?”

  石彤奔跑上前,接过把头的缰绳,很是热情地问道。

  此时,已是傍晚时分。

  大多商队都会歇息一晚,第二天一早再出塞。

  但是这种打着旗号的商队,都有武者护卫,连夜赶路的也不少。

  故而,石彤才有此一问。

  “小娃儿,我等住店……”

  “好嘞,大叔!”

  “阿耶,娘,来客喽……”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