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年终大朝会-《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龟田这小鬼子,自打购买玉皂起,就长住于长安城。

  用女奴交换到的肥皂。

  运回去后,深受倭国王公贵族的喜爱。

  比起女奴来,价值翻了数倍。

  宇文衍准备从明年起,适当地给他们降点价。

  如今。

  一个女奴换一百块玉皂。

  高句丽的王淮更是只能换五十块。

  以后,便给龟田一百五十块玉皂好了。

  王淮也恢复成一百块。

  毕竟这一年多来,这小子也还算规矩。

  生意讲求细水长流,适时给点甜头也很有必要!

  墨言亲自去给龟田传信。

  顺便把降价的好消息转告他们。

  从大周贵族、富商,以及龟田他们几个蕃商身上收割几年。

  宇文衍就准备把肥皂平民化。

  他制作肥皂的初衷。

  本就是为天下百姓消毒杀菌所用。

  让大周百姓更加健康,提高寿命,从而增加人口数量!

  “郯国公。”

  “年关将至,边境状况如何,突厥是否收敛了些?”

  之前。

  突厥小股军队,屡屡骚扰边境百姓。

  依照宇文衍的意思。

  不但给佗钵可汗送去国书,索要赔偿,还让大周使者长孙晟提出抗议。

  “回陛下,骚扰边民之事确实没再发生。”

  “佗钵可汗也回复了,把责任推到边境将领头上。”

  “说他并不知情,但对赔偿之事,却只字未提……”

  王轨哈哈一笑,把情况汇报了一遍。

  说起这事。

  他这三朝元老都对小皇帝佩服不已。

  在双方都还不愿撕破脸的时候,彼此间的交锋就是智慧的体现。

  显然。

  这个佗钵可汗不愿与大周开战。

  既然如此。

  那你就老实一点,别玩明里一套,暗里一套的把戏。

  长孙晟和李药师他们已经在突厥近半年时间了。

  每个月都消息传回。

  一切都在按当初商定好的计划进行。

  他们与突厥贵族打成一片,学习他们的语言,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

  小李靖的岳王枪法,更是在突厥贵族公子间大放异彩。

  一群年纪相当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地败在他的枪下。

  突厥人尚武,崇拜强者。

  这些公子虽然年岁不大,但也是茅坑拉屎脸朝外的汉子。

  输了便是输了,也不会给他小鞋穿,更不会回家找妈妈。

  还把他视为可敬,可交的朋友!

  据说,李药师因此赢了好几个武奴。

  武奴,是突厥贵族给家里的孩子安排的扈从。

  有点类似于中原地区的打手,或者说狗腿子。

  不过。

  这些武奴都是精心培养的,武力值不比那些突厥将领弱。

  说其是后世的保镖更为合适!

  和当初李筠指使欺负元氏兄弟的狗腿子,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存在。

  宇文衍看到这个消息时,也不由笑了。

  心想。

  小李靖可以啊。

  竟然在突厥打出赫赫威名来了!

  九名暗卫跟随长孙晟这种外交高手,也学到了很多。

  以后必定能成为“天眼”情报组织的骨干成员。

  佗钵可汗的反应,也在小皇帝的预料之中。

  至于赔偿之事,他也不急于一时。

  以后机会到了,会让他们百倍,千倍的还回来!

  “郯国公,兵部一定要保证边境要塞的过年所需……”

  “他们为朝廷守土卫国,军需物资一定要充足,不能寒了将士们的心。”

  宇文衍看向王轨,正色说道。

  “臣遵命!”

  王轨带过兵,打过仗,深知边关戍卒的苦。

  小皇帝能够关爱普通军士,让他倍感欣慰。

  他王轨一辈子的偶像——周武帝。

  尤其爱惜军士,深受将士的爱戴。

  小皇帝停顿一下,接着又道:

  “给所有边关要塞发一道口谕吧!”

  “就说朕感谢他们的付出,祝将士们过年安康、吉祥……”

  “对了,每处赏赐百斤经典二锅头酒。”

  一旦战争爆发。

  这些驻守边关的将士首当其冲。

  战争之下,命如草芥。

  宇文衍觉得,朝廷理应对这些将士们好一些!

  “臣替将士们谢陛下!”

  王轨起身,拱手作了个长揖。

  他能想象。

  当边塞将士接到皇帝口谕及赏赐的御酒后,会是何等的感动和激奋?

  “好了,你去安排!”

  “给阴寿将军也送些烈酒去,东北那旮瘩天寒地冻的……”

  “臣遵命!”

  王轨应答后,退了出去。

  聊了这么久,小皇帝也休息够了。

  回到案前,继续写起对联来。

  ……

  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下了一天一夜。

  随后几天。

  艳阳高照,厚厚的积雪一天便化了。

  雪水滋润大地。

  百姓兴高采烈地扛着铁犁和农具又出门了。

  大家都希望在春耕前,开垦出更多的田地来。

  瑞雪兆丰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雪后。

  不但土地得到滋润,还能冻死一些虫卵,来年减少虫害。

  对于百姓新开垦出来的土地,这场雪来得正是时候。

  六王离京出巡后。

  已有信息陆续传回。

  初步来看,朝廷策令已传达到各州、郡、县。

  并且,已经开垦出了一部分的田地。

  这让宇文衍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

  只要政令通达,各地方官府能够安排落实。

  说明朝廷机构,从上至下的运转是正常的。

  秦王宇文贽年龄最小。

  他负责的是京城至洛阳一线的州郡。

  据他回报,这些地方的策令落实得非常不错。

  “曲辕犁”和其它农具的图纸,也发放到了各地铁匠铺。

  这个时候。

  民间的铁匠和其他手工艺一样,大多是家族传承。

  拿到朝廷大力推行的农具图纸。

  他们也是第一时间,便打造了一批出来。

  条件好些的百姓,可以直接购买自己需要的农具。

  等到“大周钱庄”全面建设完成。

  没钱的百姓就能申请免两年利钱的贷款,用来购买农具和种子。

  另外。

  贾仲明整理的沤肥技术,也在地方官府的安排下开始进行实践操作。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

  腊月十五。

  正武殿。

  这是今年的最后一次大朝会,京城五品以上官员全都参加。

  宇文衍身着青色龙袍,头戴十二旒冕冠,端坐皇帝宝座。

  百官按照惯例见礼后。

  由各部大佬总结一年的工作,并给来年工作定下目标。

  吏部尚书宇文贞。

  总结了实行三省六部制后,官员的任免和考核情况。

  北周朝廷对地方官员的政绩是有严格考核的。

  比如劝农桑,修水利,赋税收缴等方面,都是考核的内容。

  这是从宇文泰执掌西魏时,定下的一项官员考核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这么好的条文,宇文衍当然要承用下去。

  户部尚书于翼。

  介绍了“大周钱庄”运营状况,以及地方钱庄的建设进度。

  礼部尚书宇文善。

  宣布了更改年号的事。

  年后,正月初一起。

  正式启用新年号——天元!

  兵部尚书王轨。

  总结了一年来,大周的军事状况,并汇报地方军府设立的最新进展。

  刑部尚书宇文椿。

  汇报一年内,大周各地的刑事案件,以及社会治安状况。

  并会同大理寺卿,禀报了“大周律”的编纂进度。

  工部尚书宇文贤。

  就驿站的整改和建设做了相应汇报。

  宇文衍亲政后。

  除了驿路改建项目之外,没有启动其他任何国家级工程。

  连宣帝时期,年年在修的长城,都被他叫停了。

  六部尚书之后。

  中书令韦孝宽,侍中李穆,分别代表中书省和门下省做了简短发言。

  小皇帝认真倾听,不时点头。

  肯定了众臣一年来的辛苦工作,对于大周全年的状况表示满意。

  勉励大家再接再厉,来年再创佳绩。

  并对众臣及家人送上过年的祝福!

  朝会气氛融洽,一片喜气洋洋。

  另外,还有相关年终奖励。

  将由户部在大年三十以前发放下去。

  朝臣都是第一次开这样的总结大会。

  个个倍感新鲜,甚是有趣!

  当听到朝廷竟有年终奖励时,更是欢呼雀跃起来。

  这样的美事。

  在宣帝时期,想都不用去想!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