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富察贵人 327-《综影视妖精穿越从富察贵人开始》

  弘昌看着梁婉怡,心中一动。

  这女子气质独特,与满蒙秀女的明艳不同,

  她有着江南女子的温婉雅致,又带着几分书香门第的端庄。

  两边的梨涡在唇角若隐若现,又为这位江南姑娘添上几分甜美

  富察佩筠看着这梁氏澄澈的双眼,对这位江南姑娘多了几分喜欢

  想起这姑娘的家族,梁家书香门第,家风清正,子嗣繁茂

  正因为此,梁家在江浙一带

  声名远播,且这姑娘的父亲梁沅,为官清廉,政绩斐然。

  富察佩筠最满意的还是这梁家在裹足禁兰之前

  家中女子便不曾裹过足,所以梁家女子所嫁之人身份都不高

  不是出身寒门便是商贾之子

  这些与梁家联姻的家族与梁家互帮互助

  稳扎稳打慢慢发展,梁家在浙江扎稳了脚跟

  弘昌开口问道:

  “梁氏,朕听你声音清越,举止有度,可知你平日读何书?”

  梁婉怡微微垂眸,声音不疾不徐,却字字清晰:

  “回皇上,“臣女自幼随父兄一起,

  读《四书》,读《五经》,

  也读《楚辞》与《史记》。”

  她声音不高,却像一缕风掠过湖面,层层涟漪荡开。

  “父言:‘女子读书,不为功名,只为明理。

  ’故臣女尤爱《史记》中的《货殖列传》,

  知天下兴亡,匹夫匹妇皆有责;

  亦爱屈子《离骚》,知世间清白,可杀不可辱。”

  弘昌看着这样的粱婉怡想到那句

  “真正的美人,不在皮相,在风骨。”

  富察佩筠这时也问道

  “姑娘对大清的女学怎么看?”

  梁婉怡听富察佩筠提到女学

  梁婉怡眸光乍亮,像骤开的灯火,映得她月白裙角都泛起一层柔霞。

  “回太后娘娘,臣女以为,

  女学之设,乃我大清比前代最卓然一变。

  古来‘女子无才便是德’,其实误了半数苍生;

  圣人若真的轻视闺阁,

  又何必在《诗经》里留下那么多‘思无邪’的篇章?

  女学不该只教闺范女红,更该教经济世务、教格物致知。

  让天下女子先明理,后立德,再谈才艺。

  如此,将来无论她们是为人妻、为人母,还是像臣女今日这般立于丹陛,

  都能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

  富察佩筠听完,指尖在茶盏上轻轻一敲,

  叮然一声,像玉磬坠地。

  她抬眼望向年世兰,年世兰也正看她,

  两位太后在空气里交换了一个只有彼此能读懂的眼神——

  那眼神里写着:就是她了。

  不过这选皇后的是弘昌,怎么选择全看他自己

  不过以富察佩筠和年世兰对弘昌的了解

  弘昌对这位梁婉怡也是看重的

  果然便听弘昌道

  “很好,留”

  这还是这次选秀弘昌第一次明确表示对一个秀女的好感

  在场侍候的太监宫女心里都明白这位梁姑娘的份量

  唱名太监连忙大声道

  “——梁氏婉怡,留牌子,赐香囊!”

  尾音尚未散尽,殿中已起了一阵极轻的骚动。

  汉臣之女、未入旗,就是是这么一个汉女

  却得了皇上的夸赞

  很多人心里都想不通,难道就因为这梁婉怡赞同了女学吗

  难道这不是梁婉怡为了拍太后,还有各位公主的马屁,特意说的吗?

  早知道这样她们也可以啊

  很快这次大清有史以来最最盛大最隆重的选秀就此结束

  接下来就是各位中选秀女的安排

  弘昌想了一夜,次日下完早朝,弘昌便拿着写好的秀女名单

  到慈宁宫与富察佩筠和年世兰一起商议秀女的安排再顺便用晚膳

  弘昌来到慈宁宫,把名单递给两位太后。

  “皇额娘,年额娘,这是儿臣拟定的名单,

  两位额娘帮儿臣看看这样安排有没有不妥”

  富察佩筠接过黄绫折子,先扫一眼便递给年世兰,

  两人并肩展阅,只见弘昌在御案上已把

  满、蒙、汉三旗秀女分门别类,密密麻麻写满了小楷。

  \"皇额娘、年额娘请看。\"弘昌执扇轻敲掌心,

  \"儿臣拟设: 皇后人选——梁氏婉怡;

  然后是六嫔 淑嫔赫舍里婉清

  宁嫔依尔根觉罗氏雅琴

  她们出自满军旗

  然后蒙军旗的便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萨仁,封‘穆嫔’,

  喀尔喀部那日苏,封英嫔

  再来便是汉军旗的“一位是湖广总督张允随之女张氏,

  名唤‘清徽’,年十七,性情沉稳,封‘愉嫔’;

  另一位是河南布政司之女刘氏,名‘思婉’,

  年十六,封‘悦嫔’吧。”

  富富察佩筠把折子轻轻合上,抬眼望向弘昌,温声道:

  “皇后与六嫔的人选,你斟酌得极当。

  我觉得这样很合适。”

  年世兰护甲轻叩桌面,发出清脆一声:

  “皇帝这次开先例让汉女参加选秀,就已经引起前朝不少老臣腹诽。

  若再骤然立一位未入旗的汉女为后,

  只怕明日泰和殿的口水都能淹了龙阶吧。

  当然哀家并不是反对你立这梁氏为后

  这后宫之主只要担得起母仪天下之责

  不论是什么都可以,只是觉得你该做好准备

  不过也是哀家多嘴,这些你只怕早就想到了。”

  弘昌摇头“年额娘为儿臣操心,儿臣怎么会不识好歹

  两位额娘放心,这后宫是朕的后宫,不是谁都可以指指点点的。

  朕立梁氏为后正是要告诉宗室勋贵和那些满族大臣

  满汉一家亲不只是口号”

  弘昌闻言,唇角微勾,眼底却无半分笑意,只淡淡道:

  “年额娘放心,朕既敢开这个先例,便不怕他们闹。

  明日早朝,朕自有说法。”

  富察佩筠看着这样的弘昌很满意

  做为一个帝王就该有手段有气魄

  富察佩筠看向弘昌“你这次后宫就选这几人?”

  弘昌道:“已经够多了,如无意外,以后宫中除皇后与六嫔外,不再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