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让他们找个机会制造事端-《植物纷纷变异,还说是正经农场?》

  与之相反,做空的一方赚得盆满钵满。

  虽然海顿的ad司也参与了做空并赚了一些钱,但这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结果。

  因为他们不仅做期货,更重要的是实物销售。

  每年都有大面积的大豆收成。

  多数都运往龙国。

  如果龙国的这种高产大豆真的成功推广,龙国大豆自给自足,那么漂亮国的大豆还能卖给谁?

  还有谁会有这么大的市场需求?

  大豆卖不出去,期货市场也会失去根基。

  现在就算短期内赚一些投机的钱,以后还是会面临巨大的损失。

  海顿沉默了一会儿,拨通了嘉吉公司负责人布朗恩的电话。

  “布朗恩,我同意你的建议,我们应该向政府施压。”

  电话那边,布朗恩很高兴地说:“哈哈,你终于答应了。”

  在此之前,布朗恩提议联合对付龙国。

  但ad司一直犹豫不决,因为他们生产的大豆主要依靠龙国市场,无法下定决心。

  现在,他们终于认识到,如果任由江木继续研究下去,他们的大豆将没有人要。

  所以海顿决定联合嘉吉公司向政府施压。

  ……

  鹰酱政府。

  总统收到一份报告,这份报告让他不得不重视。

  因为这是国际四大粮商共同提出的建议。

  要求继续对龙国施加压力,获得他们新品种的种子。

  并且指出,如果不加以遏制,鹰酱农业将丧失优势。

  总统想了想,召集了他的顾问们。

  “你们有什么意见?”

  他在众人看过文件后问道。

  “总统先生,四大粮商的话有道理,龙国的农业这一年发展得太快了。

  从大米、棉花到如今的大豆,几乎每个领域都在冲击我们。

  如果让他们的大豆全面推广开来,我们将没有任何手段来制衡龙国的农业。”

  “我认为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我也同意。”

  总统点点头:“那好,通知军方,让他们找个机会制造事端。”

  ……

  时间来到彼得洛夫种大豆的第25天。

  这一天,彼得洛夫依然在进行直播。

  但他正在数着大豆上的豆荚。

  “12,13……35,36……123,124……170,171……”

  “朋友们,一共180个豆荚,实在是太令人震惊了,简直太难以置信……”

  彼得洛夫惊呆了。

  观看直播的网友们也惊呆了。

  也有少数不懂农业的网友傻傻地问:“这有什么奇怪的吗?”

  随即引发了众多回复。

  “我在彼得洛夫数豆荚的时候也不懂,查了资料才知道……

  大豆的亩产量有时相差不大,但每株大豆的产量差异很大。

  正常情况下,一株大豆可能结70个豆荚,有些只能结30个。

  试验田里的有些豆荚数甚至能达到100。

  但只有极少数能做到这一点。”

  “卧槽!这不是说这块地上的180个豆荚是普通大豆的几倍吗?”

  “太令人震惊了。”

  “也就是说这些大豆的植株比一般的要壮实很多,否则早就被这么多豆荚压弯了。”

  “太惊人了!到处都是粮食!”

  彼得洛夫看到评论区补充道:“各位,这不仅仅是个数量问题。”

  “更重要的是质量。”

  “豆荚中的每一颗大豆都非常饱满,重量是普通大豆的一倍。”

  “我现在就可以断言,江木教授研发的大豆新品种,产量绝对是之前的五倍以上。”

  评论区瞬间沸腾了。

  “卧槽!太厉害了!”

  “五倍?一般大豆亩产是500斤,五倍的话就是2500斤?”

  “太震撼了,这样一来彻底摆脱对漂亮国的依赖了。”

  “感觉漂亮国看到这条消息肯定要采取行动了。”

  “漂亮国一直是隐藏的农业霸权,这一次他们肯定不会坐视不管。”

  这天直播结束后。

  彼得洛夫的粉丝越来越多了。

  到了第三十天。

  他那100亩的大豆田,变成了金黄色的海洋。

  “各位朋友,我已经安排好了收割机,今天就要开割。”

  彼得洛夫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一个月的时间里,大豆就成熟了。

  而且还是产量很高的品种。

  还有啥可挑剔的呢?

  说话间,彼得洛夫顺手摘了一个豆荚。

  随意地取出一粒大豆,放在镜头前让大家看:“看看这大豆多棒!”

  但他可能用力过猛。

  刚成熟的豆子还没完全干透,就被他捏扁了,满手都是油脂。

  彼得洛夫大叫:“哎呀!这是怎么回事?”

  观众们还在愣神时,直播间里的一大群教授、研究员和专家都被震惊到了。

  “怎么可能?!!”

  大家都知道,大豆可以用来榨油,通常情况下含油量大约是17%。

  一般的出油率是10%到12%之间。

  即便如此,捏一个豆子也只会渗出一点点油脂。

  但彼得洛夫手里的大豆,却像流水一样,淌了一手的油。

  这种情境下,大豆的油脂含量肯定远远超过了17%。

  ……

  农业部。

  倪部长看了直播笑得合不拢嘴。

  江木培育的这个新品种大豆,不论是产量还是油料含量,都超出了预期。

  笑了会儿后,倪部长立刻下达指示。

  要让检测人员等收割时直接到田间取样检测。

  接到命令后,黑土县县长孙立马上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携带仪器前往现场。

  随着机器轰隆隆作响,一颗颗黄灿灿的大豆被装上了卡车。

  直播间的观看人数达到了300万,相当于300万人同时观看了这次大豆的丰收。

  一个小时过去了,收割顺利完成。

  接着进行称重。

  透过彼得洛夫手机屏幕,可以看到一亩地的大豆足足装了几十个袋子。

  “啊!有4700斤啊!”

  在场的人都傻眼了,包括他自己。

  平常大豆的平均产量是一亩500斤,而江木研究的这种大豆居然能达4700斤。

  几乎比普通的多出了近十倍。

  更重要的是,生长期只需要一个月。

  通常的大豆至少得长四个月。

  缩短了整整四倍的时间。

  如果计算一下总的效率,这意味着产量提升了四十倍!

  四十倍!

  这个数字让人难以置信。

  ……

  农科院里。

  栾教授目瞪口呆,嘴里不住念叨:“太离谱了,不可能……”

  一亩地产出4700斤。

  喜欢植物纷纷变异,还说是正经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