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周桐没想到的是,他一口粥还没咽下去,就听见朱军略带急促的脚步声和通报声在膳堂外响起:“大人,大皇子殿下和五皇子殿下驾到,已至府门!”
“噗——咳咳咳!”周桐差点被那口粥呛到,连忙捂住嘴,好不容易才顺过气,一脸难以置信,“这么早?他们……他们不用去上早朝的吗?”他下意识地看向欧阳羽。
欧阳羽放下筷子,用餐巾擦了擦嘴角,语气平和地解释道:“早朝并非所有官员每日必至。依制,常朝通常为四品及以上职事官、诸司长官、以及有特许者参与。且除朔望大朝(初一、十五)或陛下特旨需百官齐聚外,平日并非所有够品级的官员都必须到场。我这般散官虚衔,若非陛下特召,亦可不至。”他的解释清晰而专业,点明了朝会的复杂性并非每日全员大会。
周桐恍然点头:“原来如此……”
话音未落,沈怀民和沈递二人的身影已出现在膳堂门口,身后跟着几名气息沉凝、眼神锐利的护卫。两人皆身着常服,但通身的气度却难以掩盖。
沈递脸上带着明朗的笑容,率先开口,声音清脆:“师傅早安!小师叔早啊!”他的目光扫过桌上的清粥小菜,又好奇地看了看周桐等人。
沈怀民则显得更为沉稳,他目光温润,先是看向周桐,微微颔首:“怀瑾,在欧阳大人这里住得可还习惯?”
他这一声自然而亲昵的“怀瑾”出口,除了早已知情的桃城众人,在场的欧阳府原住民——小菊、小荷、张婶,甚至包括沈递本人,脸上都瞬间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讶。
沈递更是下意识地眨了眨眼,目光在自家大哥和周桐之间来回扫视,小脑袋瓜里似乎已经开始计算这突然变化的称呼所带来的辈分关系混乱:他喊欧阳羽师傅,喊周桐小师叔,大哥却直接喊周桐的字“怀瑾”……那大哥和师傅之间……呃……
欧阳羽亦是微微一怔,但很快恢复如常,在轮椅上微微欠身:“下官欧阳羽,见过大皇子殿下,五皇子殿下。”礼数周全,却不卑不亢。
沈怀民抬手虚扶:“欧阳大人不必多礼,是我们冒昧前来,打扰诸位用早膳了。”他的目光扫过餐桌,语气温和,“不知可否再添两副碗筷?我们也未曾用膳。”
“不打扰不打扰!殿下快请坐!”周桐连忙起身招呼。
张婶早已机灵地去取碗筷。沈怀民身后的一名护卫上前一步,无声地接过张婶取来的崭新碗筷,先是仔细检视了一番,又以银针试过桌上几样小菜和粥桶,确认无误后,才对沈怀民微不可察地点点头,退至一旁。另一名护卫则接过张婶盛好的粥,恭敬地放在两位皇子面前。
这一系列动作流畅而谨慎,透着皇家特有的规矩与戒备,让原本轻松的家常早餐氛围瞬间多了几分无形的压力。
徐巧和小桃对视一眼,悄无声息地起身,带着小菊小荷退了出去。小十三也默不作声地转身去了厨房帮老王。膳堂内很快只剩下师兄弟二人和两位皇子。
沈递似乎完全没感受到气氛的微妙变化,他有些兴奋地凑近周桐这边,压低声音却又难掩雀跃:“小师叔,我三哥他说很想见你一面呢!”
周桐咽下口中的食物,疑惑道:“三殿下?”
“对呀,就是我三哥沈陵,”沈递用力点头,“他就痴迷诗词书画、金石古玩。上次四皇叔把你那几首元宵诗词带回长阳,三哥看了之后简直是爱不释手,常常在我们面前念叨,说定要见见这位惊才绝艳的周先生,与你切磋交流一番!”
两人低声交谈时,沈怀民与欧阳羽也隔桌相望。两人并未立刻说话,只是互相打量着对方,目光平静却深邃,仿佛都在评估着对方。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较量,直到沈怀民缓缓开口,打破了这份沉默:“欧阳大人,想必昨日怀瑾已将在御书房与父皇的对话,以及那一年的约定,都告知于您了?”
欧阳羽放下茶盏,轻轻颔首:“殿下所言不错,怀瑾确实都已说明。”他的声音平稳无波。
周桐和沈递的对话戛然而止,目光齐齐转向这边。周桐感觉皮球又被踢了回来,干咳一声,看向沈递,用眼神示意:‘五殿下,您提议的,要不您先说说?’
沈递立刻回以一个无辜又狡黠的眼神,同样用眼神推拒:‘小师叔,您是发起人,还是您先请!’
周桐的目光又瞟向欧阳羽和沈怀民,发现这两位更是得罪不起的大佬,只好认命地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开口:“那个……既然如此,那我就先说说?”
他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陛下的意思很明确,一年之期,怀民兄需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威望,令满朝文武、天下人心服口服地认可您为储君,并……彻底平息所有关于您与戚薇姐的非议。”
他说完,看了看众人,摊手:“呃……我说完了。”简洁得令人发指。
沈递一个没忍住,“噗嗤”笑出声来,连忙捂住嘴,点头附和:“嗯嗯,小师叔总结得很……精辟!的确就是这个意思!”
周桐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欧阳羽和沈怀民的目光同时落在自家这“不靠谱”的师弟/五弟身上,带着几分无奈和审视。周桐和沈递立刻正襟危坐,收起嬉笑,变得无比老实。
最终还是欧阳羽再次开口,他将目光转向沈怀民,语气沉静:“殿下既已知前路坎坷,荆棘遍布,想必对此已有深思。不知殿下……对此局,欲如何落子?”
他将主动权交还给了沈怀民,想先听听这位皇子的全盘考量。
沈怀民坐姿未变,眼神却陡然锐利了几分。
他沉吟片刻,声音不高,却条理清晰,透着一股沉稳的力量:“既蒙欧阳大人垂询,怀民便直言了。眼下朝局,文武分野,利益交织。文官清流之中,受礼法纲常浸染深厚者,多半难以认可我与戚薇之事,此乃最大阻碍,亦是攻击我最利之刃。然文官亦非铁板一块,世家大族更重实利,若能许以足够筹码,或可从中斡旋,分化拉拢。”
他稍作停顿,继续道:“至于武将勋贵,他们或许更看重军功、实力与皇家威严。若能展现足够的手腕与魄力,获得军中部分支持,并非全无可能。眼下,或可从整顿京畿防务、关注边关粮饷等实务入手,逐步接触,示之以诚,晓之以利。此外,六部之中,户部掌钱粮,工部掌营造,皆关乎国计民生,亦需留心…… ”
他侃侃而谈,从势力分析到可能争取的对象,从初步策略到可能遇到的阻力,竟是将错综复杂的朝局梳理得颇有条理,显是下过一番苦功深思熟虑,并非一时冲动。
其间展现出的远见和谋略,让周桐暗自点头。
欧阳羽静静听着,末了,微微颔首,先是认可:“殿下思虑周详,对局势剖析亦切中要害,确是用心了。”
然而他话锋随即一转,语气变得凝重,“然,殿下可知,您所选之路,最大的凶险并非来自外部攻讦,而在于您执意要守护的那份‘不同寻常’之情本身?此事一旦被彻底掀开,置于朝堂之上,其所引发的伦理震荡、清流物议,将会如滔天巨浪,绝非寻常利益交换或权势打压所能轻易平息。
届时,您将要面对的,可能是天下读书人的口诛笔伐,是史笔如铁的道德审判。这股力量,无形却重逾千钧,足以撼动国本。殿下……当真准备好了吗?”
他的话语如一盆冰水,瞬间浇灭了刚刚因沈怀民分析而升起的一丝热度,将最残酷、最核心的难题血淋淋地剖开摆在面前。
周桐和沈递听得屏息凝神,只觉得后颈发凉,仿佛已经感受到那无形却恐怖的舆论压力。
沈怀民脸上的温和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坚定。
他并未直接回答欧阳羽的问题,而是缓缓道,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我知道。”
他的目光迎上欧阳羽深邃的眼眸,没有丝毫闪躲,“我也知道,若有人定要以此为由,逼我给出一个‘交代’……”
他微微停顿,唇角勾起一丝极淡却令人心寒的弧度,声音依旧平稳,却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铁血意味,“那我也不介意,用他们的‘规矩’,给他们一个永生难忘的‘交代’。”
此言一出,膳堂内的空气仿佛骤然凝固。
欧阳羽沉默地看着他,目光复杂。周桐和沈递更是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仿佛能感受到那话语深处蕴藏的、属于皇权的冷酷与决绝。这一刻,他们清晰地感受到了沈怀民温和外表下那截然不同的内核。
周桐看着这再次变得沉重无比的气氛,赶紧拍了拍手,试图活跃一下:“我说……二位,咱们是不是先把气氛搞得这么严肃?事情总有两面性嘛。”
他将目光转向欧阳羽,语气变得认真起来:“师兄,大殿下的态度您也看到了。
有些话,我也就直说了。此事固然是阻碍,但换个角度看,又何尝不是一块最好的试金石?它能逼出最极致的反对,也能试出最坚定的支持。大殿下的这份‘执着’,若运用得当,未尝不能化为一种极致的力量——一种足以破除万难、重塑规则的力量。关键在于,力量用在哪里,为何所用。”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三人,话语变得更加直白,甚至有些惊世骇俗:“说到底,大家立场不同罢了。师兄您或许求的是匡扶社稷、青史留名,功成身退;怀民兄求的是拥有足以让天下人闭嘴、守护所爱的绝对实力;而我周桐,就是个俗人,只想着一年后能带着身边人回到桃城,过我的安生日子;至于五殿下嘛……”
他看向沈递,笑了笑,“我看他倒是更像求个逍遥自在,富贵闲人,最好谁都别来烦他钻研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既然所求不同,又何必非要被别人的框架束缚?那些挡路的,或是刚猛摧毁,或是怀柔化解,或是……另辟蹊径。归根结底,不过是‘手段’二字。”
这一席话,赤裸裸地将个人欲望和现实手段摆上台面,完全跳脱了传统的道德框架,让欧阳羽微微蹙眉:“师弟,你此言……近乎诡辩。”
周桐却笑了,笑容里带着一丝看透世情的惫懒与狡黠:“师兄,是不是诡辩,取决于最后谁赢了,谁又来书写历史。
就像我之前说过那个‘指鹿为马’的故事,指鹿为马者是奸臣吗?或许吧。但若他成功了,掌控了绝对的话语权,若干年后,史书上记载的或许就是‘某年某月,献异兽于庭,形似鹿而群臣皆曰马’,甚至可能变成一则祥瑞呢?”
他忽然转向沈怀民,拱手道:“殿下,请先恕怀瑾失礼妄言之罪。”
沈怀民抬手:“但说无妨。”
周桐深吸一口气,语速加快,说出了一番让在场所有人瞳孔骤缩的话:“若一年后,殿下真有那般翻云覆雨的实力,届时那些腐儒若再敢对您与戚薇姐的关系指指点点。
铁血镇压固然爽快,但后患无穷,易埋祸根。为何不换个思路?譬如……寻个合适的时机,对外宣称宫中不幸走水,戚薇姐‘葬身火海’。殿下您自是悲痛欲绝,日夜思念。
而后,再‘偶然’于民间寻得一位与戚薇姐容貌极其相似、却又‘身家清白’的孤女,接入宫中,百般宠爱,立为妃嫔。如此一来,既全了殿下心意,又给了天下人一个看似‘合乎礼法’的交代。
届时木已成舟,殿下势力已成,那些世家勋贵只要利益无损,谁又会、谁又敢真正去刨根问底,追究那深宫之中的女子究竟是谁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自古如是。”
话音落下,膳堂内陷入了一片死寂。
欧阳羽面露震惊,显然被这番大胆到近乎“欺天”的设想冲击了观念。
沈递张大了嘴,眼睛瞪得溜圆,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位“小师叔”。
沈怀民亦是眸光剧烈闪动,握着茶杯的手指微微收紧,显然周桐的话为他打开了一扇从未想过的、充满诱惑却又危险重重的“捷径”之门。
周桐长长吐出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自嘲地笑了笑:“好了,该说的、不该说的,我都说了。这些话句句大逆不道,传出去够砍我十次八次脑袋了。但我既然选择了站队,就把底牌亮给各位看了。”
令人意外的,最先开口表示赞同的竟是沈怀民。他缓缓点头,目光深邃地看着周桐:“怀瑾,你所言……虽匪夷所思,却直指核心。很多时候,解决问题的,并非非黑即白的道理,而是……达成目的的手段。你说得对。”他竟直接肯定了周桐这套离经叛道的理论。
随即,他转向欧阳羽,态度诚恳,甚至带着一丝难得的、近乎晚辈对长辈的谦逊:“欧阳大人,怀瑾话虽直白,却也不无道理。怀民深知前路艰难,绝非一人之力可成。
大人学究天人,洞明世事,怀民不敢奢求大人立刻表态相助,只恳请大人能给怀民一个机会,允我日后多多前来请教。大人可观其行,察其心,再行定夺。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他将姿态放得很低,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子,而是一个真心求教的学子。
欧阳羽看着沈怀民,又瞥了一眼旁边看似放松、实则眼神紧张的周桐,沉默了片刻,终是缓缓颔首:“殿下言重了。下官愧不敢当。殿下若有疑问,随时可来府中探讨。至于其他……且行且看吧。”
他没有完全答应,却也留下了一个开放的、充满可能性的口子。
周桐见状,心里一块大石总算落地,连忙打圆场,试图驱散最后一点凝重:“好了好了,正事说得差不多了!师兄,怀民兄,我看您二位不如手谈一局?棋盘之上见真章嘛!我和五殿下就不打扰了。”他冲沈递使了个眼色。
沈递立刻心领神会,起身附和:“对对对!师傅,大哥,你们聊。我正好带小师叔和小师婶他们出去逛逛,熟悉熟悉长阳城!”他恨不得立刻离开这个让他大脑过载的地方。
沈怀民也从善如流地起身,对欧阳羽道:“久闻欧阳大人棋艺精湛,怀民今日正好讨教几局。”他说着,竟自然而然地走到欧阳羽身后,亲手推起了轮椅。
欧阳羽微微一顿,并未拒绝,只是温声道:“有劳殿下。”
两人向着书房行去,气氛似乎缓和了许多,却又在无声中进入了另一场更为复杂的对弈。
周桐和沈递将二人送至书房门口,看着房门关上,同时长长舒了一口气。
沈递拍着胸口,心有余悸又带着几分兴奋地看向周桐,压低声音:“小师叔!您可真敢说啊!那些话……我听着都腿软!但是……”他眼睛发亮,“又觉得好像……很有道理?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就想当个逍遥王爷,有点小钱,有点小权,没人管我,天天琢磨我喜欢的东西就行!”
周桐苦笑一下,抹了把并不存在的冷汗:“瞧您这话说的,我那是被逼到份上了,硬着头皮胡诌的。要不是看在你大哥态度诚恳,我师兄又……唉,算了算了,总之说完我就后悔了,够砍好几回头了!”
沈递却一脸敬佩:“小师叔您别谦虚了!要不是您这番‘诡辩’,我都不知道原来事情还能这么想!感觉以后的日子都有盼头了!”
他像是卸下了什么重担,整个人都轻快起来,“天天被逼着学那些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我是真头疼。好了,小师叔,我先回去上课了(指武课),等下午我再过来找您和夫人,咱们说好了出去逛逛的!”
周桐点头:“成,殿下慢走。”
送走脚步轻快的沈递,周桐独自站在庭院中,望着书房紧闭的门,长长叹了口气。
阳光洒落在他身上,暖意融融,但他知道,门内正在进行的,才是真正决定未来风向的棋局。而他,已经掷下了最重的一颗筹码。
“噗——咳咳咳!”周桐差点被那口粥呛到,连忙捂住嘴,好不容易才顺过气,一脸难以置信,“这么早?他们……他们不用去上早朝的吗?”他下意识地看向欧阳羽。
欧阳羽放下筷子,用餐巾擦了擦嘴角,语气平和地解释道:“早朝并非所有官员每日必至。依制,常朝通常为四品及以上职事官、诸司长官、以及有特许者参与。且除朔望大朝(初一、十五)或陛下特旨需百官齐聚外,平日并非所有够品级的官员都必须到场。我这般散官虚衔,若非陛下特召,亦可不至。”他的解释清晰而专业,点明了朝会的复杂性并非每日全员大会。
周桐恍然点头:“原来如此……”
话音未落,沈怀民和沈递二人的身影已出现在膳堂门口,身后跟着几名气息沉凝、眼神锐利的护卫。两人皆身着常服,但通身的气度却难以掩盖。
沈递脸上带着明朗的笑容,率先开口,声音清脆:“师傅早安!小师叔早啊!”他的目光扫过桌上的清粥小菜,又好奇地看了看周桐等人。
沈怀民则显得更为沉稳,他目光温润,先是看向周桐,微微颔首:“怀瑾,在欧阳大人这里住得可还习惯?”
他这一声自然而亲昵的“怀瑾”出口,除了早已知情的桃城众人,在场的欧阳府原住民——小菊、小荷、张婶,甚至包括沈递本人,脸上都瞬间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讶。
沈递更是下意识地眨了眨眼,目光在自家大哥和周桐之间来回扫视,小脑袋瓜里似乎已经开始计算这突然变化的称呼所带来的辈分关系混乱:他喊欧阳羽师傅,喊周桐小师叔,大哥却直接喊周桐的字“怀瑾”……那大哥和师傅之间……呃……
欧阳羽亦是微微一怔,但很快恢复如常,在轮椅上微微欠身:“下官欧阳羽,见过大皇子殿下,五皇子殿下。”礼数周全,却不卑不亢。
沈怀民抬手虚扶:“欧阳大人不必多礼,是我们冒昧前来,打扰诸位用早膳了。”他的目光扫过餐桌,语气温和,“不知可否再添两副碗筷?我们也未曾用膳。”
“不打扰不打扰!殿下快请坐!”周桐连忙起身招呼。
张婶早已机灵地去取碗筷。沈怀民身后的一名护卫上前一步,无声地接过张婶取来的崭新碗筷,先是仔细检视了一番,又以银针试过桌上几样小菜和粥桶,确认无误后,才对沈怀民微不可察地点点头,退至一旁。另一名护卫则接过张婶盛好的粥,恭敬地放在两位皇子面前。
这一系列动作流畅而谨慎,透着皇家特有的规矩与戒备,让原本轻松的家常早餐氛围瞬间多了几分无形的压力。
徐巧和小桃对视一眼,悄无声息地起身,带着小菊小荷退了出去。小十三也默不作声地转身去了厨房帮老王。膳堂内很快只剩下师兄弟二人和两位皇子。
沈递似乎完全没感受到气氛的微妙变化,他有些兴奋地凑近周桐这边,压低声音却又难掩雀跃:“小师叔,我三哥他说很想见你一面呢!”
周桐咽下口中的食物,疑惑道:“三殿下?”
“对呀,就是我三哥沈陵,”沈递用力点头,“他就痴迷诗词书画、金石古玩。上次四皇叔把你那几首元宵诗词带回长阳,三哥看了之后简直是爱不释手,常常在我们面前念叨,说定要见见这位惊才绝艳的周先生,与你切磋交流一番!”
两人低声交谈时,沈怀民与欧阳羽也隔桌相望。两人并未立刻说话,只是互相打量着对方,目光平静却深邃,仿佛都在评估着对方。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较量,直到沈怀民缓缓开口,打破了这份沉默:“欧阳大人,想必昨日怀瑾已将在御书房与父皇的对话,以及那一年的约定,都告知于您了?”
欧阳羽放下茶盏,轻轻颔首:“殿下所言不错,怀瑾确实都已说明。”他的声音平稳无波。
周桐和沈递的对话戛然而止,目光齐齐转向这边。周桐感觉皮球又被踢了回来,干咳一声,看向沈递,用眼神示意:‘五殿下,您提议的,要不您先说说?’
沈递立刻回以一个无辜又狡黠的眼神,同样用眼神推拒:‘小师叔,您是发起人,还是您先请!’
周桐的目光又瞟向欧阳羽和沈怀民,发现这两位更是得罪不起的大佬,只好认命地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开口:“那个……既然如此,那我就先说说?”
他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陛下的意思很明确,一年之期,怀民兄需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威望,令满朝文武、天下人心服口服地认可您为储君,并……彻底平息所有关于您与戚薇姐的非议。”
他说完,看了看众人,摊手:“呃……我说完了。”简洁得令人发指。
沈递一个没忍住,“噗嗤”笑出声来,连忙捂住嘴,点头附和:“嗯嗯,小师叔总结得很……精辟!的确就是这个意思!”
周桐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欧阳羽和沈怀民的目光同时落在自家这“不靠谱”的师弟/五弟身上,带着几分无奈和审视。周桐和沈递立刻正襟危坐,收起嬉笑,变得无比老实。
最终还是欧阳羽再次开口,他将目光转向沈怀民,语气沉静:“殿下既已知前路坎坷,荆棘遍布,想必对此已有深思。不知殿下……对此局,欲如何落子?”
他将主动权交还给了沈怀民,想先听听这位皇子的全盘考量。
沈怀民坐姿未变,眼神却陡然锐利了几分。
他沉吟片刻,声音不高,却条理清晰,透着一股沉稳的力量:“既蒙欧阳大人垂询,怀民便直言了。眼下朝局,文武分野,利益交织。文官清流之中,受礼法纲常浸染深厚者,多半难以认可我与戚薇之事,此乃最大阻碍,亦是攻击我最利之刃。然文官亦非铁板一块,世家大族更重实利,若能许以足够筹码,或可从中斡旋,分化拉拢。”
他稍作停顿,继续道:“至于武将勋贵,他们或许更看重军功、实力与皇家威严。若能展现足够的手腕与魄力,获得军中部分支持,并非全无可能。眼下,或可从整顿京畿防务、关注边关粮饷等实务入手,逐步接触,示之以诚,晓之以利。此外,六部之中,户部掌钱粮,工部掌营造,皆关乎国计民生,亦需留心…… ”
他侃侃而谈,从势力分析到可能争取的对象,从初步策略到可能遇到的阻力,竟是将错综复杂的朝局梳理得颇有条理,显是下过一番苦功深思熟虑,并非一时冲动。
其间展现出的远见和谋略,让周桐暗自点头。
欧阳羽静静听着,末了,微微颔首,先是认可:“殿下思虑周详,对局势剖析亦切中要害,确是用心了。”
然而他话锋随即一转,语气变得凝重,“然,殿下可知,您所选之路,最大的凶险并非来自外部攻讦,而在于您执意要守护的那份‘不同寻常’之情本身?此事一旦被彻底掀开,置于朝堂之上,其所引发的伦理震荡、清流物议,将会如滔天巨浪,绝非寻常利益交换或权势打压所能轻易平息。
届时,您将要面对的,可能是天下读书人的口诛笔伐,是史笔如铁的道德审判。这股力量,无形却重逾千钧,足以撼动国本。殿下……当真准备好了吗?”
他的话语如一盆冰水,瞬间浇灭了刚刚因沈怀民分析而升起的一丝热度,将最残酷、最核心的难题血淋淋地剖开摆在面前。
周桐和沈递听得屏息凝神,只觉得后颈发凉,仿佛已经感受到那无形却恐怖的舆论压力。
沈怀民脸上的温和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坚定。
他并未直接回答欧阳羽的问题,而是缓缓道,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我知道。”
他的目光迎上欧阳羽深邃的眼眸,没有丝毫闪躲,“我也知道,若有人定要以此为由,逼我给出一个‘交代’……”
他微微停顿,唇角勾起一丝极淡却令人心寒的弧度,声音依旧平稳,却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铁血意味,“那我也不介意,用他们的‘规矩’,给他们一个永生难忘的‘交代’。”
此言一出,膳堂内的空气仿佛骤然凝固。
欧阳羽沉默地看着他,目光复杂。周桐和沈递更是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仿佛能感受到那话语深处蕴藏的、属于皇权的冷酷与决绝。这一刻,他们清晰地感受到了沈怀民温和外表下那截然不同的内核。
周桐看着这再次变得沉重无比的气氛,赶紧拍了拍手,试图活跃一下:“我说……二位,咱们是不是先把气氛搞得这么严肃?事情总有两面性嘛。”
他将目光转向欧阳羽,语气变得认真起来:“师兄,大殿下的态度您也看到了。
有些话,我也就直说了。此事固然是阻碍,但换个角度看,又何尝不是一块最好的试金石?它能逼出最极致的反对,也能试出最坚定的支持。大殿下的这份‘执着’,若运用得当,未尝不能化为一种极致的力量——一种足以破除万难、重塑规则的力量。关键在于,力量用在哪里,为何所用。”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三人,话语变得更加直白,甚至有些惊世骇俗:“说到底,大家立场不同罢了。师兄您或许求的是匡扶社稷、青史留名,功成身退;怀民兄求的是拥有足以让天下人闭嘴、守护所爱的绝对实力;而我周桐,就是个俗人,只想着一年后能带着身边人回到桃城,过我的安生日子;至于五殿下嘛……”
他看向沈递,笑了笑,“我看他倒是更像求个逍遥自在,富贵闲人,最好谁都别来烦他钻研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既然所求不同,又何必非要被别人的框架束缚?那些挡路的,或是刚猛摧毁,或是怀柔化解,或是……另辟蹊径。归根结底,不过是‘手段’二字。”
这一席话,赤裸裸地将个人欲望和现实手段摆上台面,完全跳脱了传统的道德框架,让欧阳羽微微蹙眉:“师弟,你此言……近乎诡辩。”
周桐却笑了,笑容里带着一丝看透世情的惫懒与狡黠:“师兄,是不是诡辩,取决于最后谁赢了,谁又来书写历史。
就像我之前说过那个‘指鹿为马’的故事,指鹿为马者是奸臣吗?或许吧。但若他成功了,掌控了绝对的话语权,若干年后,史书上记载的或许就是‘某年某月,献异兽于庭,形似鹿而群臣皆曰马’,甚至可能变成一则祥瑞呢?”
他忽然转向沈怀民,拱手道:“殿下,请先恕怀瑾失礼妄言之罪。”
沈怀民抬手:“但说无妨。”
周桐深吸一口气,语速加快,说出了一番让在场所有人瞳孔骤缩的话:“若一年后,殿下真有那般翻云覆雨的实力,届时那些腐儒若再敢对您与戚薇姐的关系指指点点。
铁血镇压固然爽快,但后患无穷,易埋祸根。为何不换个思路?譬如……寻个合适的时机,对外宣称宫中不幸走水,戚薇姐‘葬身火海’。殿下您自是悲痛欲绝,日夜思念。
而后,再‘偶然’于民间寻得一位与戚薇姐容貌极其相似、却又‘身家清白’的孤女,接入宫中,百般宠爱,立为妃嫔。如此一来,既全了殿下心意,又给了天下人一个看似‘合乎礼法’的交代。
届时木已成舟,殿下势力已成,那些世家勋贵只要利益无损,谁又会、谁又敢真正去刨根问底,追究那深宫之中的女子究竟是谁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自古如是。”
话音落下,膳堂内陷入了一片死寂。
欧阳羽面露震惊,显然被这番大胆到近乎“欺天”的设想冲击了观念。
沈递张大了嘴,眼睛瞪得溜圆,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位“小师叔”。
沈怀民亦是眸光剧烈闪动,握着茶杯的手指微微收紧,显然周桐的话为他打开了一扇从未想过的、充满诱惑却又危险重重的“捷径”之门。
周桐长长吐出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自嘲地笑了笑:“好了,该说的、不该说的,我都说了。这些话句句大逆不道,传出去够砍我十次八次脑袋了。但我既然选择了站队,就把底牌亮给各位看了。”
令人意外的,最先开口表示赞同的竟是沈怀民。他缓缓点头,目光深邃地看着周桐:“怀瑾,你所言……虽匪夷所思,却直指核心。很多时候,解决问题的,并非非黑即白的道理,而是……达成目的的手段。你说得对。”他竟直接肯定了周桐这套离经叛道的理论。
随即,他转向欧阳羽,态度诚恳,甚至带着一丝难得的、近乎晚辈对长辈的谦逊:“欧阳大人,怀瑾话虽直白,却也不无道理。怀民深知前路艰难,绝非一人之力可成。
大人学究天人,洞明世事,怀民不敢奢求大人立刻表态相助,只恳请大人能给怀民一个机会,允我日后多多前来请教。大人可观其行,察其心,再行定夺。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他将姿态放得很低,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子,而是一个真心求教的学子。
欧阳羽看着沈怀民,又瞥了一眼旁边看似放松、实则眼神紧张的周桐,沉默了片刻,终是缓缓颔首:“殿下言重了。下官愧不敢当。殿下若有疑问,随时可来府中探讨。至于其他……且行且看吧。”
他没有完全答应,却也留下了一个开放的、充满可能性的口子。
周桐见状,心里一块大石总算落地,连忙打圆场,试图驱散最后一点凝重:“好了好了,正事说得差不多了!师兄,怀民兄,我看您二位不如手谈一局?棋盘之上见真章嘛!我和五殿下就不打扰了。”他冲沈递使了个眼色。
沈递立刻心领神会,起身附和:“对对对!师傅,大哥,你们聊。我正好带小师叔和小师婶他们出去逛逛,熟悉熟悉长阳城!”他恨不得立刻离开这个让他大脑过载的地方。
沈怀民也从善如流地起身,对欧阳羽道:“久闻欧阳大人棋艺精湛,怀民今日正好讨教几局。”他说着,竟自然而然地走到欧阳羽身后,亲手推起了轮椅。
欧阳羽微微一顿,并未拒绝,只是温声道:“有劳殿下。”
两人向着书房行去,气氛似乎缓和了许多,却又在无声中进入了另一场更为复杂的对弈。
周桐和沈递将二人送至书房门口,看着房门关上,同时长长舒了一口气。
沈递拍着胸口,心有余悸又带着几分兴奋地看向周桐,压低声音:“小师叔!您可真敢说啊!那些话……我听着都腿软!但是……”他眼睛发亮,“又觉得好像……很有道理?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就想当个逍遥王爷,有点小钱,有点小权,没人管我,天天琢磨我喜欢的东西就行!”
周桐苦笑一下,抹了把并不存在的冷汗:“瞧您这话说的,我那是被逼到份上了,硬着头皮胡诌的。要不是看在你大哥态度诚恳,我师兄又……唉,算了算了,总之说完我就后悔了,够砍好几回头了!”
沈递却一脸敬佩:“小师叔您别谦虚了!要不是您这番‘诡辩’,我都不知道原来事情还能这么想!感觉以后的日子都有盼头了!”
他像是卸下了什么重担,整个人都轻快起来,“天天被逼着学那些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我是真头疼。好了,小师叔,我先回去上课了(指武课),等下午我再过来找您和夫人,咱们说好了出去逛逛的!”
周桐点头:“成,殿下慢走。”
送走脚步轻快的沈递,周桐独自站在庭院中,望着书房紧闭的门,长长叹了口气。
阳光洒落在他身上,暖意融融,但他知道,门内正在进行的,才是真正决定未来风向的棋局。而他,已经掷下了最重的一颗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