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郭府。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距华山论剑已过去数年。府内练武场中,一个少年正在辗转腾挪,练习掌法。他约莫十岁年纪,面容俊秀,眉宇间既有杨康的英挺,又有穆念慈的温润,正是杨过。
只见他掌法时而刚猛,隐含降龙十八掌的些许意境;时而轻灵,带着桃花岛武学的巧妙;时而又如梨花暴雨,乃是家传的杨家枪法化入掌中。小小年纪,竟已能将数家武功融会贯通,虽火候尚浅,但招式间的灵气与悟性已展露无遗。
“过儿,歇息片刻吧。”华筝端着茶水点心走来,脸上带着慈爱的笑容,她虽非杨过生母,但视如己出,关怀备至。
杨过收势而立,额角见汗,却精神奕奕,接过华筝递来的毛巾擦了擦,笑道:“谢谢华阿姨,我不累。郭伯伯说,练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郭靖从一旁走来,看着杨过,眼中满是欣慰:“过儿天赋极高,又肯用功,将来成就必不可限量。”他拍了拍杨过的肩膀:“不过,练武需张弛有度,更需明辨是非,修心养性。”
杨过用力点头:“郭伯伯教诲,过儿记住了。”他嘴上答应,心中却对郭靖那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道理,虽认同,却总觉得有些遥远和刻板,他更向往的是江湖的快意恩仇,是像叶贤前辈那样逍遥自在,拥有莫测神通。
这时,黄蓉也从内院走出,她如今是叶贤之妻,偶尔会回襄阳探望郭靖一家,她看着杨过,眼中带着洞察的笑意:“过儿,光练外功不行,内功根基尤为重要。你叶伯伯留下的那套‘培元静心诀’,你可有每日修习?”
杨过忙道:“回黄阿姨,过儿每日都有练习。”那“培元静心诀”是叶贤留给小辈打根基的粗浅法门,虽简单,却中正平和,蕴含养生之理,对稳定心绪颇有奇效,杨过修炼之后,确实感觉内力增长更为扎实,心浮气躁之时运转此诀,便能很快平静下来。
然而,少年心性,终究耐不住寂寞。一日,杨过在城中闲逛,遇到几名全真教弟子在酒肆中高谈阔论,言语间对郭靖“倚仗叶贤威名”颇有不屑,又讥讽杨康“狐假虎威,纵子骄狂”。
杨过闻言大怒,他年纪虽小,却极重家人,当即上前理论,那些弟子见是杨过,认得他是郭靖、杨康的子侄,起初还有些顾忌,但带队的恰好是赵志敬的徒弟鹿清笃,素来倨傲,见杨过孤身一人,便出言挑衅。
“小子,听说你学了点桃花岛的皮毛,就敢在此放肆?让你见识见识全真玄门正宗的厉害!”鹿清笃说着,便是一招全真剑法刺来。
杨过冷哼一声,不闪不避,施展出融合了桃花岛身法与杨家枪意的步法,轻易避开剑锋,随即一招似是而非的“亢龙有悔”拍出,掌风凌厉,竟将鹿清笃震退数步,手中长剑险些脱手。
鹿清笃又惊又怒,招呼同伴一起上。杨过毫无惧色,将所学武功发挥得淋漓尽致,虽是以一敌多,却丝毫不落下风,反而将几名全真弟子打得狼狈不堪。
“住手!”一声大喝,丘处机与杨康闻讯赶来。丘处机见门下弟子如此不堪,老脸通红,厉声呵斥。杨康则一把拉住杨过,查看他是否受伤。
“康儿,怎么回事?”杨康沉声问道。
杨过气呼呼地将事情经过说了。杨康眉头微皱,看向丘处机:“丘道长,贵派弟子如此议论我等家事,是否太过?”
丘处机满脸愧疚,连连道歉:“杨兄弟恕罪,是贫道教徒无方,回去定当严加管教!”他心中暗骂赵志敬一系不成器,更担忧得罪了与叶贤关系密切的郭杨两家。
事后,杨康虽未深究,但回到府中,还是严厉训斥了杨过:“过儿!习武之人,当以德为先!岂可因口舌之争便与人动手?若是失手伤了人,如何是好?”
杨过低头不语,心中却颇不以为然,觉得父亲太过谨慎,他认为那些人辱及长辈,就该教训。郭靖也在一旁劝导,但杨过只觉得这些大道理束缚得紧。
这一切,都被隐在暗处的叶贤以神识“看”在眼里,他并未现身,只是对身旁的黄蓉道:“此子禀赋天成,然心高气傲,棱角分明。强行打磨,恐适得其反。需得让他经历些真正的挫折,方能明心见性。”
黄蓉点头赞同:“夫君说的是。过儿这般性子,放在温室里反而不美。只是……让他去经历风雨,华姐姐和穆妹妹怕是舍不得。”
叶贤目光悠远:“舍与得,自有天定。终南山那边,也该是时候了。”
一股无形的因果之线,似乎正悄然将杨过引向那终年云雾缭绕的活死人墓,而杨过自己尚且不知,他的人生轨迹,即将因为一次“负气出走”而发生巨大的转折。
襄阳城的日子平静中暗流涌动,杨过虽经父亲训斥,表面收敛,但内心的叛逆与对自由江湖的向往却与日俱增。
杨过与郭芙年纪相仿,时常一起玩耍,郭芙继承了母亲华筝的美貌,更因是郭靖长女,备受宠爱,养成了几分骄纵之气,她知杨过聪明,武功也好,时而亲近,时而又因小事使性子,言语间不免带着居高临下。
这日,两人因一只风筝起了争执,郭芙非要杨过将她那只挂上树梢的风筝取下来,杨过觉得她态度蛮横,便顶撞了几句。
郭芙大怒,口不择言道:“杨过!你竟敢这么跟我说话!你不过是个小小守将的儿子,我爹娘和你爹娘是世交,那是看在上一辈的情分上!你爹杨康如今虽在襄阳,可当年若不是我爹郭靖念及旧情一再帮衬,你们杨家能有今天?你忘了你们家是托了谁的福才能在这里安稳度日?如今连一只风筝都不肯帮我取,真是忘恩负义”
这声尖利的嘲讽,并非空穴来风。
当年牛家村的两个少年虽一同长大,性子却南辕北辙:郭靖沉稳仁厚,数十年如一日地扎根襄阳,以其卓绝武功与坚毅心性,自然成了军民倚重的郭大侠,官拜城防统帅。
而杨康天生是闲云野鹤的性子,受不得半点拘束,那“小小守将”的头衔,不过是他为助义兄一臂之力,才勉强领受的虚职,他大半生携着爱妻穆念慈纵情江湖,此番留在襄阳,纯粹是为全兄弟之情,共御外侮。
这份淡泊名利的潇洒,在郭芙眼中,却成了家世不显、仰仗她郭家的证明,此刻被她信口拈来,化作刺向杨过心头最尖利的一根毒刺。
郭芙的话,触动了杨过孤傲敏感的心,他脸色瞬间涨红,瞪着郭芙,拳头紧握,却强忍着没有发作。
“芙儿!胡说八道什么!”华筝恰好听到,厉声呵斥女儿,郭芙见母亲动怒,也知失言,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杨过不再看她们,转身跑回自己房间,心中充满了委屈、愤怒和一种无处发泄的憋闷。他觉得这个家,虽然温暖,却总有一种无形的束缚,尤其是郭芙那偶尔流露的轻视,更让他难以忍受。
傍晚,杨康考察杨过武功进度,见他心不在焉,招式散乱,不由得又加重了语气批评了几句。若是平日,杨过或许会虚心接受,但此刻他正在气头上,只觉得父亲也不理解自己,处处管束,当下便顶撞道:“爹总是说我这不对那不对!难道我就一无是处吗?”
杨康没料到儿子会顶嘴,一愣之下,也是怒气上涌:“放肆!你这般心浮气躁,如何成大器!”
父子二人不欢而散。杨过越想越气,只觉得家中无人理解自己,留在襄阳也是徒增烦恼。一个大胆的念头涌上心头——离开这里,去闯荡江湖,证明自己!
是夜,杨过留下一封书信,大致意思是外出历练,勿念。然后凭借一身不俗的轻功,悄悄溜出了郭府,消失在夜色中。
杨过并无明确目的地,只是信步由缰,不知不觉竟朝着北方而行。数日后,竟来到了终南山地界。他早听父亲和郭伯伯提起过全真教就在终南山,心想去见识一下这“玄门正宗”也好,或许还能学到更高深的武功。
然而,杨过刚到山脚,就遇到了之前被他教训过的鹿清笃等人,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鹿清笃仗着是在自家地盘,又有师兄撑腰,立刻带人将杨过围住。
“小子!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今日定要好好教训你!”鹿清笃狞笑着攻来。
杨过武功本在鹿清笃之上,但对方人多势众,又是在全真教的地盘,他心有顾忌,不敢下重手,一时间竟被逼得手忙脚乱,身上挨了几下,颇为狼狈。
“你们以多欺少,算什么名门正派!”杨过怒道。
“对付你这等顽劣小子,讲什么规矩!”鹿清笃得意洋洋。
杨过且战且退,不知不觉被逼入了后山深处,全真教弟子对后山古墓区域心存忌惮,不敢深入,便守在路口。
杨过慌不择路,在密林中穿梭,他记得叶贤似乎提过终南山后山有些奇异,或许能找到藏身之处。忽然,他脚下一空,竟坠入一个被藤蔓遮掩的隐蔽洞口!他心中一惊,以为是什么猛兽巢穴,落地后却发现自己身处一条幽深的地下通道。
杨过顺着通道小心翼翼前行,七拐八绕之后,眼前豁然开朗,竟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山谷,谷中繁花似锦,溪水潺潺,与外面的荒山野岭判若两地。而在山谷尽头,赫然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石墓,墓门紧闭,上书“活死人墓”四个古篆。
杨过正自惊疑,墓门却“轧轧”作响,缓缓打开一条缝隙。一个身穿白衣,容颜清丽绝伦,却面无表情,眼神冰冷如雪的女子,从门后走了出来。她看起来不过十六七岁年纪,气质空灵,不似凡尘中人,正是小龙女。
小龙女奉师父林嬷嬷之命,出墓采摘药材,恰好遇到了闯入的杨过。
“你是何人?为何擅闯我古墓禁地?”小龙女的声音如同她的眼神一般,清冷没有波澜。
杨过见对方是个年纪不大的女子,心下稍安,连忙拱手道:“这位……姐姐,在下杨过,被全真教的恶道追赶,误入此地,并非有意冒犯。”
小龙女打量着他,见他衣衫有些破损,身上带伤,神色惊慌,不似作伪,她久居古墓,心思单纯,见他年纪与自己相仿,又提到被全真教追赶,心中便生出一丝同仇敌忾之意。
“全真教的人,最是讨厌。”小龙女淡淡道:“你既非他们一伙,便进来吧。”她想起师父曾说,若遇与全真教为敌,且心性不恶之人,或可引入墓中暂避。
杨过没想到这冷若冰霜的女子竟如此好说话,愣了一下,连忙道谢,跟着小龙女走进了活死人墓。
墓内通道错综复杂,灯火幽暗,气氛阴森。杨过心中惴惴,但见小龙女步履从容,对路径极为熟悉,也只好紧跟其后。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距华山论剑已过去数年。府内练武场中,一个少年正在辗转腾挪,练习掌法。他约莫十岁年纪,面容俊秀,眉宇间既有杨康的英挺,又有穆念慈的温润,正是杨过。
只见他掌法时而刚猛,隐含降龙十八掌的些许意境;时而轻灵,带着桃花岛武学的巧妙;时而又如梨花暴雨,乃是家传的杨家枪法化入掌中。小小年纪,竟已能将数家武功融会贯通,虽火候尚浅,但招式间的灵气与悟性已展露无遗。
“过儿,歇息片刻吧。”华筝端着茶水点心走来,脸上带着慈爱的笑容,她虽非杨过生母,但视如己出,关怀备至。
杨过收势而立,额角见汗,却精神奕奕,接过华筝递来的毛巾擦了擦,笑道:“谢谢华阿姨,我不累。郭伯伯说,练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郭靖从一旁走来,看着杨过,眼中满是欣慰:“过儿天赋极高,又肯用功,将来成就必不可限量。”他拍了拍杨过的肩膀:“不过,练武需张弛有度,更需明辨是非,修心养性。”
杨过用力点头:“郭伯伯教诲,过儿记住了。”他嘴上答应,心中却对郭靖那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道理,虽认同,却总觉得有些遥远和刻板,他更向往的是江湖的快意恩仇,是像叶贤前辈那样逍遥自在,拥有莫测神通。
这时,黄蓉也从内院走出,她如今是叶贤之妻,偶尔会回襄阳探望郭靖一家,她看着杨过,眼中带着洞察的笑意:“过儿,光练外功不行,内功根基尤为重要。你叶伯伯留下的那套‘培元静心诀’,你可有每日修习?”
杨过忙道:“回黄阿姨,过儿每日都有练习。”那“培元静心诀”是叶贤留给小辈打根基的粗浅法门,虽简单,却中正平和,蕴含养生之理,对稳定心绪颇有奇效,杨过修炼之后,确实感觉内力增长更为扎实,心浮气躁之时运转此诀,便能很快平静下来。
然而,少年心性,终究耐不住寂寞。一日,杨过在城中闲逛,遇到几名全真教弟子在酒肆中高谈阔论,言语间对郭靖“倚仗叶贤威名”颇有不屑,又讥讽杨康“狐假虎威,纵子骄狂”。
杨过闻言大怒,他年纪虽小,却极重家人,当即上前理论,那些弟子见是杨过,认得他是郭靖、杨康的子侄,起初还有些顾忌,但带队的恰好是赵志敬的徒弟鹿清笃,素来倨傲,见杨过孤身一人,便出言挑衅。
“小子,听说你学了点桃花岛的皮毛,就敢在此放肆?让你见识见识全真玄门正宗的厉害!”鹿清笃说着,便是一招全真剑法刺来。
杨过冷哼一声,不闪不避,施展出融合了桃花岛身法与杨家枪意的步法,轻易避开剑锋,随即一招似是而非的“亢龙有悔”拍出,掌风凌厉,竟将鹿清笃震退数步,手中长剑险些脱手。
鹿清笃又惊又怒,招呼同伴一起上。杨过毫无惧色,将所学武功发挥得淋漓尽致,虽是以一敌多,却丝毫不落下风,反而将几名全真弟子打得狼狈不堪。
“住手!”一声大喝,丘处机与杨康闻讯赶来。丘处机见门下弟子如此不堪,老脸通红,厉声呵斥。杨康则一把拉住杨过,查看他是否受伤。
“康儿,怎么回事?”杨康沉声问道。
杨过气呼呼地将事情经过说了。杨康眉头微皱,看向丘处机:“丘道长,贵派弟子如此议论我等家事,是否太过?”
丘处机满脸愧疚,连连道歉:“杨兄弟恕罪,是贫道教徒无方,回去定当严加管教!”他心中暗骂赵志敬一系不成器,更担忧得罪了与叶贤关系密切的郭杨两家。
事后,杨康虽未深究,但回到府中,还是严厉训斥了杨过:“过儿!习武之人,当以德为先!岂可因口舌之争便与人动手?若是失手伤了人,如何是好?”
杨过低头不语,心中却颇不以为然,觉得父亲太过谨慎,他认为那些人辱及长辈,就该教训。郭靖也在一旁劝导,但杨过只觉得这些大道理束缚得紧。
这一切,都被隐在暗处的叶贤以神识“看”在眼里,他并未现身,只是对身旁的黄蓉道:“此子禀赋天成,然心高气傲,棱角分明。强行打磨,恐适得其反。需得让他经历些真正的挫折,方能明心见性。”
黄蓉点头赞同:“夫君说的是。过儿这般性子,放在温室里反而不美。只是……让他去经历风雨,华姐姐和穆妹妹怕是舍不得。”
叶贤目光悠远:“舍与得,自有天定。终南山那边,也该是时候了。”
一股无形的因果之线,似乎正悄然将杨过引向那终年云雾缭绕的活死人墓,而杨过自己尚且不知,他的人生轨迹,即将因为一次“负气出走”而发生巨大的转折。
襄阳城的日子平静中暗流涌动,杨过虽经父亲训斥,表面收敛,但内心的叛逆与对自由江湖的向往却与日俱增。
杨过与郭芙年纪相仿,时常一起玩耍,郭芙继承了母亲华筝的美貌,更因是郭靖长女,备受宠爱,养成了几分骄纵之气,她知杨过聪明,武功也好,时而亲近,时而又因小事使性子,言语间不免带着居高临下。
这日,两人因一只风筝起了争执,郭芙非要杨过将她那只挂上树梢的风筝取下来,杨过觉得她态度蛮横,便顶撞了几句。
郭芙大怒,口不择言道:“杨过!你竟敢这么跟我说话!你不过是个小小守将的儿子,我爹娘和你爹娘是世交,那是看在上一辈的情分上!你爹杨康如今虽在襄阳,可当年若不是我爹郭靖念及旧情一再帮衬,你们杨家能有今天?你忘了你们家是托了谁的福才能在这里安稳度日?如今连一只风筝都不肯帮我取,真是忘恩负义”
这声尖利的嘲讽,并非空穴来风。
当年牛家村的两个少年虽一同长大,性子却南辕北辙:郭靖沉稳仁厚,数十年如一日地扎根襄阳,以其卓绝武功与坚毅心性,自然成了军民倚重的郭大侠,官拜城防统帅。
而杨康天生是闲云野鹤的性子,受不得半点拘束,那“小小守将”的头衔,不过是他为助义兄一臂之力,才勉强领受的虚职,他大半生携着爱妻穆念慈纵情江湖,此番留在襄阳,纯粹是为全兄弟之情,共御外侮。
这份淡泊名利的潇洒,在郭芙眼中,却成了家世不显、仰仗她郭家的证明,此刻被她信口拈来,化作刺向杨过心头最尖利的一根毒刺。
郭芙的话,触动了杨过孤傲敏感的心,他脸色瞬间涨红,瞪着郭芙,拳头紧握,却强忍着没有发作。
“芙儿!胡说八道什么!”华筝恰好听到,厉声呵斥女儿,郭芙见母亲动怒,也知失言,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杨过不再看她们,转身跑回自己房间,心中充满了委屈、愤怒和一种无处发泄的憋闷。他觉得这个家,虽然温暖,却总有一种无形的束缚,尤其是郭芙那偶尔流露的轻视,更让他难以忍受。
傍晚,杨康考察杨过武功进度,见他心不在焉,招式散乱,不由得又加重了语气批评了几句。若是平日,杨过或许会虚心接受,但此刻他正在气头上,只觉得父亲也不理解自己,处处管束,当下便顶撞道:“爹总是说我这不对那不对!难道我就一无是处吗?”
杨康没料到儿子会顶嘴,一愣之下,也是怒气上涌:“放肆!你这般心浮气躁,如何成大器!”
父子二人不欢而散。杨过越想越气,只觉得家中无人理解自己,留在襄阳也是徒增烦恼。一个大胆的念头涌上心头——离开这里,去闯荡江湖,证明自己!
是夜,杨过留下一封书信,大致意思是外出历练,勿念。然后凭借一身不俗的轻功,悄悄溜出了郭府,消失在夜色中。
杨过并无明确目的地,只是信步由缰,不知不觉竟朝着北方而行。数日后,竟来到了终南山地界。他早听父亲和郭伯伯提起过全真教就在终南山,心想去见识一下这“玄门正宗”也好,或许还能学到更高深的武功。
然而,杨过刚到山脚,就遇到了之前被他教训过的鹿清笃等人,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鹿清笃仗着是在自家地盘,又有师兄撑腰,立刻带人将杨过围住。
“小子!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今日定要好好教训你!”鹿清笃狞笑着攻来。
杨过武功本在鹿清笃之上,但对方人多势众,又是在全真教的地盘,他心有顾忌,不敢下重手,一时间竟被逼得手忙脚乱,身上挨了几下,颇为狼狈。
“你们以多欺少,算什么名门正派!”杨过怒道。
“对付你这等顽劣小子,讲什么规矩!”鹿清笃得意洋洋。
杨过且战且退,不知不觉被逼入了后山深处,全真教弟子对后山古墓区域心存忌惮,不敢深入,便守在路口。
杨过慌不择路,在密林中穿梭,他记得叶贤似乎提过终南山后山有些奇异,或许能找到藏身之处。忽然,他脚下一空,竟坠入一个被藤蔓遮掩的隐蔽洞口!他心中一惊,以为是什么猛兽巢穴,落地后却发现自己身处一条幽深的地下通道。
杨过顺着通道小心翼翼前行,七拐八绕之后,眼前豁然开朗,竟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山谷,谷中繁花似锦,溪水潺潺,与外面的荒山野岭判若两地。而在山谷尽头,赫然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石墓,墓门紧闭,上书“活死人墓”四个古篆。
杨过正自惊疑,墓门却“轧轧”作响,缓缓打开一条缝隙。一个身穿白衣,容颜清丽绝伦,却面无表情,眼神冰冷如雪的女子,从门后走了出来。她看起来不过十六七岁年纪,气质空灵,不似凡尘中人,正是小龙女。
小龙女奉师父林嬷嬷之命,出墓采摘药材,恰好遇到了闯入的杨过。
“你是何人?为何擅闯我古墓禁地?”小龙女的声音如同她的眼神一般,清冷没有波澜。
杨过见对方是个年纪不大的女子,心下稍安,连忙拱手道:“这位……姐姐,在下杨过,被全真教的恶道追赶,误入此地,并非有意冒犯。”
小龙女打量着他,见他衣衫有些破损,身上带伤,神色惊慌,不似作伪,她久居古墓,心思单纯,见他年纪与自己相仿,又提到被全真教追赶,心中便生出一丝同仇敌忾之意。
“全真教的人,最是讨厌。”小龙女淡淡道:“你既非他们一伙,便进来吧。”她想起师父曾说,若遇与全真教为敌,且心性不恶之人,或可引入墓中暂避。
杨过没想到这冷若冰霜的女子竟如此好说话,愣了一下,连忙道谢,跟着小龙女走进了活死人墓。
墓内通道错综复杂,灯火幽暗,气氛阴森。杨过心中惴惴,但见小龙女步履从容,对路径极为熟悉,也只好紧跟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