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病榻问策-《大明伪君子》

  这世间没有什么事是完全没有痕迹的,有时候巧合本身就是最大的破绽。

  大殿之内静悄悄的,一条条线索渐渐汇集起来,很快李冲一案中锦衣卫对陈牧的调查结论浮现心头,景运帝心中疑云大起。

  “若这一切都是人为,那陈牧绝对脱不了干系!”

  景运帝静静复盘半晌,终于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一切纠葛都在陈牧身上。

  此人若忠,则一切皆是天意。

  此人若是奸伪之徒,那这一切都是阴谋!

  陈牧的过往履历一一浮现在景运帝脑海,可越琢磨,景运帝越觉得此人怎么看都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能臣。

  “难道是朕多疑了?”

  “不对,李冲案!”

  景运帝眼前一亮,再次抓住陈牧人生中唯一的漏洞:“李冲一案中,这陈牧到底扮演的什么角色?”

  按理这种事需要吴锦去调查,可怀疑一旦产生,景运帝连着吴锦都怀疑了起来,自然不会将此事交给他去办。

  幸好,此案之中至关重要之人,此刻就在京中。

  “备撵,摆驾刘尚书府”

  .......

  京城,刘府

  吏部尚书刘应物已经病入膏肓,面色蜡黄,瘦的几乎脱了相。

  此刻却依旧伏案疾书,笔耕不辍,

  看着父亲的模样,刘以昇心如刀绞,一边研磨一边偷偷抹眼泪,犹豫了一下终究忍不住劝道:“父亲,您躺下歇会吧”

  “咳咳,不行”

  刘应物掩嘴一阵剧烈咳嗽,抬手间已是一片猩红,却依旧不停。

  “就差一点了,躺下,为父就起不来了”

  “父亲!”

  刘以昇再也止不住悲声:“是满儿不争气,连累了您老...”

  “闭嘴,研磨”

  刘应物断喝一声,喃喃道:“别影响为父修书”

  “是”

  灯火噼啪作响,将父子两人的身影拉的细长,渐渐重合了起来。

  刘应物堪称一世人杰,可惜子不类父,乃终身憾事。

  这里倒不是说刘以昇这个老来子有多不成器,多不是东西,相反这是孝子,也是个才子。

  数年前就中了举人功名,更是从小心地良善,性情谦和有礼,长到二十五岁从未与人红过脸,结过仇,士林之中有口皆碑的青年才俊。

  可惜成也良善,败也良善。

  在刘应物看来,自己这个儿子有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心肠太软,软到根本不懂拒绝!

  或者说不忍拒绝!

  官场之中的尔虞我诈,刀光剑影一刻不停,刘应物太清楚了其中凶险,此等性格根本无法立足朝堂,被吃干抹净是迟早的事。

  这些年来,他一直为此事忧心不已。

  无论是和老太师对立组建帝党,还是接过景运帝甩的黑锅,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他这个孩子铺路。

  他努力一点,多做一点,福荫后辈就多一些,儿子将来也就能好过一些。

  那位要说了,既然不适合当官,那做一个逍遥世间的文人寄情山水也不错,为何非要进入官场呢?

  因为进了体制,才知道体制的美好,接触了权利,才知权利的美妙。

  刘应物从山村少年一步一步通过读书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深刻知道是官就比百姓强的道理,自然希望这份荣耀能代代的传承下去。

  父母之爱子,则为计深远。

  刘应物写完最后一笔,呼出一口浊气,整个人肉眼可见的萎了起来,喃喃道:“满儿,为父能帮你的,也就这么多了”

  “将来你.........”

  黄泉路近,刘应物剧烈喘息片刻,刚张嘴打算交待身后事,不想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管家急促的声音在门外响起:“老爷,陛下来了”

  也许真龙天子这种存在真有点什么说法,本已快弥留之际的刘应物竟凭空生出一股生机,一把推开抱着他哭哭啼啼的刘以昇,喝道:“快,你快去迎驾”

  “父亲”

  “快去!”

  “是”

  刘以昇看了父亲一眼,抹了把眼泪就往外跑,刘应物则是在管家的搀扶下将书稿掩盖起来,随后倒在了床上。

  很快脚步声响起,景运帝一身便服迈步而入。

  刘应物挣扎了一下,徒然道:“陛下,臣,臣...”

  “无需多礼,快快歇着”

  景运帝赶紧止住刘应物的动作,顺势坐到床边,看着其病入膏肓的模样,心中也难掩酸涩:”爱卿,朕来迟了”

  当年内有太后控制,外有太师临朝,年幼的他往往受制于人,毫无半点帝王威严。

  是刘应物率先效忠并一点点组建了帝党,在朝中艰难的打开了局面。

  更是通过李冲一案,彻底打垮了太师党。

  后来在朝中更是解开朝局的一柄利刃,破开了僵硬已久的朝局。

  景运帝能如今实权在握,真正的大明天子,与刘应物呕心沥血的扶持是分不开的。

  人心都是肉长的,如今亲眼见其如此模样,景运帝眼圈很快也红了,握住其手道:“爱卿,可有心愿未了?”

  面对皇帝抛过来的许愿神灯,刘应物竟摇了摇头,笑道:“为人臣子,身逢明主,得以一展毕生所学,臣无憾也”

  “为人父,孩儿孝顺,科场顺遂,亦无憾也”

  “老臣惟愿陛下励精图治,中兴大明江山”

  没有要求,很多时候就是最大的要求。

  完全看许愿神灯的心意。

  刘应物很幸运,景运帝此刻对他心中满是感激与愧疚,还有浓浓的期待。

  故此视线最终落到刘以昇身上:“朕记得你是洪德二十四年福建秋闱中的举人?”

  刘以昇不傻,立刻跪倒在地,聆听圣训。

  景运帝又看了眼病榻上的刘应物,传下旨意:“吏部尚书刘应物历事年久,功勋卓着,着荫其一子为...尚宝司丞,特旨可参与会试”

  国朝历来有对大臣后代恩荫的惯例,可按制以刘应物的级别,其子做多是个七品中书舍人,景运帝直接给提了两品,这恩典不可谓不厚。

  那特旨准许参加会试,更是开了天大恩典。

  刘以昇慌忙叩首谢恩,刘应物更是脸上泪眼滂沱,挣扎着就要起身跪拜:“谢陛下隆恩”

  景运帝伸手相搀,感慨道:“这些年爱卿助朕良多,本想朝局稳定后,朕与爱卿做一世君臣,为万代楷模,不想............”

  说着说着景运帝也有些哽咽了,他是帝王不假,可少年之心未冷,此刻也有些动了情。

  刘应物双手拉住皇帝,满脸泪水之下是释然的笑意:“臣得遇陛下,一展胸中抱负,此生足以,若有来世,刘应物愿继续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君恩如山,自有代价,刘应物已经感到生命的快速流逝,连忙指了指药匣,刘以昇愣了一下,见父亲连连点指,摸了把眼泪从中取出一个小药瓶,倒出颗黑色药丸托在手中给刘应物服下。

  “啊”

  刘应物深吸了一口气,双手一撑靠在了床头,艰难道:“陛下,老臣还有一炷香的时间”

  “爱卿,你这何苦啊.”

  这药皇帝认识,乃太医院所制,名一言丹,俗称遗言丹,顾名思义,此丹服下就是给人留遗言的。

  除非服药之前已经断气,否则都会争取来一炷香的清醒时间,用以交待后事。

  万物有因必有果,此丹服下虽然能争取来片刻时间,可药效一过,服药之后五脏剧颤,浑身血液倒流,人会死的极为痛苦。

  故此哪怕先帝当年,也未曾服下此药。

  景运帝看着面色渐渐泛红的刘应物,最终长叹一声,摆了摆手道:“你们都下去吧,朕与刘尚书说说话”

  随侍太监侍卫纷纷离去,刘以昇最后抹着眼泪关上房门。

  这一关,父子将永别矣。

  时间每时每刻都在流逝,景运帝也没打哑谜,直接开门见山道:“爱卿,你是朕最信任的人,如今有几件事,朕想问你求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