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当!
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和沉重的刹车声,专列终于在某工业城市车站稳稳停靠。
专列刚在站台停稳,震天的锣鼓声就砸了过来。
站台上巨大的横幅拉了好几道——“热烈欢迎上级检查组莅临指导!”“向检查组同志学习致敬!”。
穿着崭新四个口袋衣服、手持彩旗的有关人员排着整齐的队伍,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几个被审计单位的主要领导更是早早等候在车厢门口,脸上堆满了恭敬而略带忐忑的笑容,目光紧紧盯着即将开启的车门。
他们只从熟人那打听到,检查组由 “杨佑宁” 和 “李怀德” 带队,具体背景、脾气全不清楚。
这种未知,最让人心里发毛。
车门“哗啦”一声滑开。
第一个露头的是杨佑宁。不得不说,他这一身装扮还真有领导风范:笔挺的深蓝色中山装,面容冷峻,眼神锐如鹰隼,脸上没半点笑意,那股不怒自威的气势瞬间压得站台都静了半分。
连喧闹的锣鼓声都滞涩了些。
杨佑宁目光如电,扫过站台上的人群,微微颔首,沉稳地走下台阶。几位迎上来的领导连忙伸出手,脸上挤出最热情的笑容:
“领导!一路辛苦!欢迎莅临指导!”
杨佑宁伸出右手,与为首的几位领导一一握手,动作干脆,只用了三分力,半句多余的话没有。
其实也寒暄不起来。这年头各系统都像个封闭的圈,平时除了开会抢资源,基本不见面,哪来的熟络?
见来的负责人有些多,本就不耐烦这些的杨佑宁干脆摆起了架子,没管后面等待握手的小卡拉米,直接开口:
“工作第一,虚礼免了。直接去会议室,汇报东风113项目整体进展、当前技术瓶颈和资源调配情况。”
他这开门见山、毫不客套的姿态,让几位领导脸上的笑容僵了僵,心里更是咯噔一下。
这位领导看起来就不好对付!完全是公事公办、雷厉风行的架势!
这是杨领导还是李领导?怎么连自我介绍都没有?是疏忽,还是故意为之?
呵呵,思维真是发散呐,不得不说心虚的人想得就是要多一点……
场面有些尴尬。
好在江夏早有准备,把“人精”李怀德安排了过来。。
李怀德见杨佑宁两句话就把气氛搞僵,又察觉到对方神色中的顾虑,立刻从杨佑宁侧后方抢上半步,笑容满面地打圆场:
“哎呀呀!辛苦各位同志亲自迎接!太客气了!这么大阵仗,我们受之有愧啊!”
他先是冲前排领导拱手致意,随即侧身,巧妙地将杨佑宁与后面那群被忽略的干部隔开,顺势接过话头,声音洪亮地说道:“我给各位介绍一下,这位是杨佑宁组长,上级指派的检查组负责人!主要负责本次东风113项目的审计督导工作。”
然后他笑着指向自己,姿态放得很低:“我呢,是李怀德,配合杨组长工作,给大家打打下手,跑跑腿!”
紧接着,李怀德极其丝滑地转向后面那排刚才被杨佑宁“晾”着的小卡拉米们。脸上那热情洋溢的笑容丝毫未减,眼神飞快地扫过他们的衣装,嘴里已经像连珠炮似的“熟络”地招呼起来……
“(^u^)ノ~yo,这不是那谁嘛!最近好嘛?好久不见……”跟着一位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老者用力握手,热情摇晃,仿佛多年挚友重逢。
“诶哟黑!您也亲自来啦!辛苦辛苦!这大冷天的!……” 李怀德又拍了拍旁边一位身材敦实的中年人。
这家伙仿佛自带“社交牛逼症”,三言两语就打破了杨佑宁带来的冰冷气氛。他不仅介绍了杨佑宁,自己更是热情洋溢,瞬间拉近了距离。
几位被他精准“点名”的领导脸上立刻露出了受宠若惊的笑容,心里也轻松了不少,暗道:这位李怀德同志果然是好说话、懂人情世故的!看来关键还在他身上!
后面排队等待握手的小干部们,也因这突如其来的“熟人效应”放松了警惕,纷纷堆起更热情的笑容,心里还在飞快思索:到底是在哪次会议、哪个项目上跟这位李副组长有过交集?
印象有点模糊,但人家领导都记得咱们,肯定是自己记性不好了!
然而他们根本没意识到,李怀德玩的是一手高明的“空手套白狼”。
那热情洋溢的指认和问候,其实充满了极其狡猾的模糊性:
“诶哟!您瞧我这记性!老哥哥,咱们上次在部里开会,可是聊得最投缘了!” —— 他用力握住一位略胖领导的手,使劲摇晃。
上次部里开会?哪次?聊了什么?全是废话,但“投缘”二字让人听着就舒服,胖领导立刻笑逐颜开,仿佛真的想起了某次愉快的交谈。
“哎呀!是您啊!瞧这精神头,越来越好了!家里都好吧?孩子工作安排妥当了?” —— 他转向另一位瘦高个领导。
这种万能问候公式,放之四海而皆准,“精神好”是夸赞,“家里好”、“孩子工作”是表示关心,至于具体是哪个孩子、什么工作?
根本不提,对方只会觉得领导记性真好、真体贴。
“(^u^)ノ~yo,这位同志!对!就是你!一看就是搞技术的骨干,踏实!我们杨组长就最欣赏你这样的专家!” 李怀德又拍着一个看起来像技术人员的男人的肩膀。
“搞技术”、“骨干”、“踏实”、“专家”,这些正面标签一贴,对方立刻心生好感,至于李怀德到底认不认识他?根本不重要了。
他甚至还能在握手间隙,对旁边一位略显拘谨的女同志来一句:“女同志不容易啊,既要忙革命工作,又要照顾家庭,辛苦了!” 。
好嘛~一句泛泛的体谅和夸奖,立刻赢得了对方极大的好感。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李怀德脸上始终挂着真诚又热切的笑容,动作幅度大而亲切,嘴里的话像不要钱似的往外撒,每一句都似乎意有所指,但又每一句都抓不住具体把柄。
这一手“无中生有”的社交绝活,看得站在他身后半步的杨佑宁嘴角几不可查地抽搐了一下,心里暗骂了一句:“这老油条!”
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场合,还真就得李怀德这号人物来应付。
而那些被李怀德“精准问候”了的小卡拉们,直到握完手后,心里还在美滋滋又略带困惑地琢磨:李副组长真是平易近人、记忆力超群啊……可我们到底是在哪儿见过的呢?
李怀德脸上笑容灿烂,心里却门儿清:一个都不认识!
但这有什么关系?热情是最好的伪装!模糊是最好的掩护!只要气氛到位,谁在乎细节?他这套“万能称呼 热情洋溢 模糊场景回忆”的组合拳,早已练得炉火纯青,专治各种“认生”和“冷场”!
“好了,情况紧急,任务重。” 杨佑宁适时开口,打断了李怀德的“社交”,声音依旧冷峻,“带路吧,去会议室。”
“对对对!杨组长说得对!工作要紧!工作要紧!” 李怀德立刻接话,笑容不减,“各位领导,咱们这就去会议室?让杨组长和各位好好听听咱们‘东风’的进展!”
大队人马这才簇拥着杨佑宁和李怀德,在锣鼓喧天和热烈的掌声中,浩浩荡荡地离开了站台。
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和沉重的刹车声,专列终于在某工业城市车站稳稳停靠。
专列刚在站台停稳,震天的锣鼓声就砸了过来。
站台上巨大的横幅拉了好几道——“热烈欢迎上级检查组莅临指导!”“向检查组同志学习致敬!”。
穿着崭新四个口袋衣服、手持彩旗的有关人员排着整齐的队伍,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几个被审计单位的主要领导更是早早等候在车厢门口,脸上堆满了恭敬而略带忐忑的笑容,目光紧紧盯着即将开启的车门。
他们只从熟人那打听到,检查组由 “杨佑宁” 和 “李怀德” 带队,具体背景、脾气全不清楚。
这种未知,最让人心里发毛。
车门“哗啦”一声滑开。
第一个露头的是杨佑宁。不得不说,他这一身装扮还真有领导风范:笔挺的深蓝色中山装,面容冷峻,眼神锐如鹰隼,脸上没半点笑意,那股不怒自威的气势瞬间压得站台都静了半分。
连喧闹的锣鼓声都滞涩了些。
杨佑宁目光如电,扫过站台上的人群,微微颔首,沉稳地走下台阶。几位迎上来的领导连忙伸出手,脸上挤出最热情的笑容:
“领导!一路辛苦!欢迎莅临指导!”
杨佑宁伸出右手,与为首的几位领导一一握手,动作干脆,只用了三分力,半句多余的话没有。
其实也寒暄不起来。这年头各系统都像个封闭的圈,平时除了开会抢资源,基本不见面,哪来的熟络?
见来的负责人有些多,本就不耐烦这些的杨佑宁干脆摆起了架子,没管后面等待握手的小卡拉米,直接开口:
“工作第一,虚礼免了。直接去会议室,汇报东风113项目整体进展、当前技术瓶颈和资源调配情况。”
他这开门见山、毫不客套的姿态,让几位领导脸上的笑容僵了僵,心里更是咯噔一下。
这位领导看起来就不好对付!完全是公事公办、雷厉风行的架势!
这是杨领导还是李领导?怎么连自我介绍都没有?是疏忽,还是故意为之?
呵呵,思维真是发散呐,不得不说心虚的人想得就是要多一点……
场面有些尴尬。
好在江夏早有准备,把“人精”李怀德安排了过来。。
李怀德见杨佑宁两句话就把气氛搞僵,又察觉到对方神色中的顾虑,立刻从杨佑宁侧后方抢上半步,笑容满面地打圆场:
“哎呀呀!辛苦各位同志亲自迎接!太客气了!这么大阵仗,我们受之有愧啊!”
他先是冲前排领导拱手致意,随即侧身,巧妙地将杨佑宁与后面那群被忽略的干部隔开,顺势接过话头,声音洪亮地说道:“我给各位介绍一下,这位是杨佑宁组长,上级指派的检查组负责人!主要负责本次东风113项目的审计督导工作。”
然后他笑着指向自己,姿态放得很低:“我呢,是李怀德,配合杨组长工作,给大家打打下手,跑跑腿!”
紧接着,李怀德极其丝滑地转向后面那排刚才被杨佑宁“晾”着的小卡拉米们。脸上那热情洋溢的笑容丝毫未减,眼神飞快地扫过他们的衣装,嘴里已经像连珠炮似的“熟络”地招呼起来……
“(^u^)ノ~yo,这不是那谁嘛!最近好嘛?好久不见……”跟着一位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老者用力握手,热情摇晃,仿佛多年挚友重逢。
“诶哟黑!您也亲自来啦!辛苦辛苦!这大冷天的!……” 李怀德又拍了拍旁边一位身材敦实的中年人。
这家伙仿佛自带“社交牛逼症”,三言两语就打破了杨佑宁带来的冰冷气氛。他不仅介绍了杨佑宁,自己更是热情洋溢,瞬间拉近了距离。
几位被他精准“点名”的领导脸上立刻露出了受宠若惊的笑容,心里也轻松了不少,暗道:这位李怀德同志果然是好说话、懂人情世故的!看来关键还在他身上!
后面排队等待握手的小干部们,也因这突如其来的“熟人效应”放松了警惕,纷纷堆起更热情的笑容,心里还在飞快思索:到底是在哪次会议、哪个项目上跟这位李副组长有过交集?
印象有点模糊,但人家领导都记得咱们,肯定是自己记性不好了!
然而他们根本没意识到,李怀德玩的是一手高明的“空手套白狼”。
那热情洋溢的指认和问候,其实充满了极其狡猾的模糊性:
“诶哟!您瞧我这记性!老哥哥,咱们上次在部里开会,可是聊得最投缘了!” —— 他用力握住一位略胖领导的手,使劲摇晃。
上次部里开会?哪次?聊了什么?全是废话,但“投缘”二字让人听着就舒服,胖领导立刻笑逐颜开,仿佛真的想起了某次愉快的交谈。
“哎呀!是您啊!瞧这精神头,越来越好了!家里都好吧?孩子工作安排妥当了?” —— 他转向另一位瘦高个领导。
这种万能问候公式,放之四海而皆准,“精神好”是夸赞,“家里好”、“孩子工作”是表示关心,至于具体是哪个孩子、什么工作?
根本不提,对方只会觉得领导记性真好、真体贴。
“(^u^)ノ~yo,这位同志!对!就是你!一看就是搞技术的骨干,踏实!我们杨组长就最欣赏你这样的专家!” 李怀德又拍着一个看起来像技术人员的男人的肩膀。
“搞技术”、“骨干”、“踏实”、“专家”,这些正面标签一贴,对方立刻心生好感,至于李怀德到底认不认识他?根本不重要了。
他甚至还能在握手间隙,对旁边一位略显拘谨的女同志来一句:“女同志不容易啊,既要忙革命工作,又要照顾家庭,辛苦了!” 。
好嘛~一句泛泛的体谅和夸奖,立刻赢得了对方极大的好感。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李怀德脸上始终挂着真诚又热切的笑容,动作幅度大而亲切,嘴里的话像不要钱似的往外撒,每一句都似乎意有所指,但又每一句都抓不住具体把柄。
这一手“无中生有”的社交绝活,看得站在他身后半步的杨佑宁嘴角几不可查地抽搐了一下,心里暗骂了一句:“这老油条!”
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场合,还真就得李怀德这号人物来应付。
而那些被李怀德“精准问候”了的小卡拉们,直到握完手后,心里还在美滋滋又略带困惑地琢磨:李副组长真是平易近人、记忆力超群啊……可我们到底是在哪儿见过的呢?
李怀德脸上笑容灿烂,心里却门儿清:一个都不认识!
但这有什么关系?热情是最好的伪装!模糊是最好的掩护!只要气氛到位,谁在乎细节?他这套“万能称呼 热情洋溢 模糊场景回忆”的组合拳,早已练得炉火纯青,专治各种“认生”和“冷场”!
“好了,情况紧急,任务重。” 杨佑宁适时开口,打断了李怀德的“社交”,声音依旧冷峻,“带路吧,去会议室。”
“对对对!杨组长说得对!工作要紧!工作要紧!” 李怀德立刻接话,笑容不减,“各位领导,咱们这就去会议室?让杨组长和各位好好听听咱们‘东风’的进展!”
大队人马这才簇拥着杨佑宁和李怀德,在锣鼓喧天和热烈的掌声中,浩浩荡荡地离开了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