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男人的三大铁-《工业兴国,从初级工程师开始》

  “你们说的是那位嘛?”杨佑宁终于从最初的震撼中缓过神来,目光贪婪地扫视着这节似曾相识的车厢。

  看着这节车厢的布置,勾引起了他心里那段最深刻的回忆。

  与前面那节豪华车厢相比,这节车厢就显得朴素多了。

  车壁并非冰冷的钢板,而是通体贴覆着深红褐色的红木板。壁板上每隔一段距离,便固定着一盏黄铜底座的壁灯,灯罩是硬纱布的,此刻并未点亮。

  但杨佑宁眼前却浮现了记忆中的景象,仿佛它已经散发出了暖黄光晕。

  车窗格外宽大,挂着双层窗帘。外层是轻薄的白色细纱,此刻被束起,用朴素的布带系好;内层则是厚实的米黄色粗布帘。阳光透过洁净的双层玻璃窗和白色纱帘,柔和地洒进车厢,在红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车厢前端,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张孤零零摆放的藤编圈椅。藤条被岁月和无数次的摩挲浸润得油亮发黄,呈现出一种温润如玉的光泽。

  上面还随意搭着一块叠放整齐的、洗得发白的灰色薄绒毯。椅子前方的地板上,放着一个黄铜包角的深色木脚凳,同样被磨得光亮。

  整个车厢的空间并不算特别宽敞,但布局简洁通透。除了那张藤椅,车厢中部靠墙摆放着两张深色的硬木长条靠背椅,上面铺着素色的棉麻坐垫。

  长椅中间是一张同样材质的小方几,桌面光洁,上面只放着一个白瓷茶壶和几个倒扣着的同款茶杯,朴素得没有任何多余装饰。

  没变,真的没变!

  杨佑宁那颗经历过战火洗礼,少了点东西的脑袋终于将眼前的景象与深藏的片段连接了起来,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

  “我……我也有在这照过相!就在这把藤椅后边!我……我还记得他说过的话!”

  “你?”大老王和唐连长对视了一眼,唐连长浓眉微蹙,带着审视,“你什么时候上过这车?”

  “嘿嘿,前几年的时候。我大伯那时候还准备了徐州志给老人看,结果别人看了看就说我大伯准备的少了一本……”杨佑宁眼神发亮,沉浸在回忆里。

  “乖乖!那么厚一摞书!平时没下过功夫,哪能一眼就看出少哪本?”

  “这倒是……他的藏书真的多。前两天天气好,我们出任务前还把书房的书,搬出来晒了晒!”说到这,唐连长眼眸也闪过一丝敬仰的光芒。

  杨佑宁越说越兴奋,散了一圈烟,自己则一屁股坐在旁边的长条硬木凳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张藤椅,目光贪婪地描摹着藤条的每一道纹路,仿佛要将它刻进骨子里。

  “当年,我还陪着他去爬了云龙山。那个‘见了亲叔就拔枪’的人,有一段路还想去扶他。结果别人说,不用你扶!我还是自力更生!”

  “哈哈哈哈……”大老王和唐连长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异口同声地说:“是嘞!是嘞!就是这样的性子!”

  三个经历过战火硝烟的汉子,此刻并排坐在硬木凳上,你拍拍我的肩膀,我捶捶你的胳膊,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那把藤椅上,一种无声的默契在沉默中流淌。

  “诶……后面挂的餐车还在吗?”杨佑宁忽然想起什么,眼睛更亮了,“爬完山那天,我还在上面吃过一顿饭呢!”

  “哦……我想起来了。当时装甲兵那边想起他去司令部吃饭来着……”大老王肯定了这件事。

  “对!结果老人大手一挥:‘不用麻烦了!今天我请客!都到火车上吃饭!’”杨佑宁抢着说,模仿着当时的语气,带着一点参与事件的优越感。

  “对嘞!对嘞!有什么菜你还记得嘛?”

  “红烧鱼!炒鸡!炒辣椒,还有个炒青菜!”杨佑宁咂咂嘴,“对了每桌,还有瓶葡萄酒!”

  “哈!对头!”大老王一拍手,“看不出来啊老杨,你还有这经历?我那时候还在后面硬座车厢挤着呢……””

  “怪不得你玩挖掘机玩得挺溜的,感情原来练过啊?”大老王打趣道。

  “嘿嘿。也不算练过,要不然,也不会三两下就被干趴下了!”杨佑宁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左手习惯性地摸向脑袋一侧那道缺了块头盖骨的疤痕。

  “等等……我们当时没有坦克啊,嘶……你就是那个战场中缴获了敌坦克,然后调转炮塔,一口气干趴下三辆的人嘛?”唐连长看着面前这个愣了吧唧的家伙,猛地反应过来。

  “铁原东南……那辆掉沟里的‘潘兴’……是你小子干的?!”

  接着,唐连长的大手拉过杨佑宁的身子,仔细的端详了下。“嘿!看不出来啊,你小子是真命大!被集火了还能活下来!”

  “嘿嘿嘿,命大呗!”

  “那时候都打懵了,算是……沾了家里长辈的光吧。脑浆子都糊出来了,就被送后方了。我回来的时候,唐连长,你那时候应该还在……”杨佑宁取下帽子,指了指自己头上的疤。

  “还在铁原打冷枪!可惜任务在身,没有去597.9、537.7 高地上晃一圈!”

  唐连长语气带着一丝遗憾,随即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磨得发亮的精钢打火机,塞到杨佑宁手里:“留着吧,这鬼东西害我丢了一个二等功……”

  “诶,这是咋的?”杨佑宁一边把烟给战友点上,一边好奇问了一嘴。

  “准是又没留俘虏呗!老毛病了!哈哈哈……”大老王喷了个烟圈,指着唐连长就大笑。

  ……

  好了,不提三个硬汉在回忆峥嵘往昔,另一边,我们的呆毛崽总算是接通了兰英博士那边的电话。

  “兰英阿姨,怎么样!光刻成功了嘛?”

  电话那头显得很嘈杂,貌似又有很多人声的样子。

  “哟,大忙人,你还记得你是这个项目的总工嘛?怎么重要的日子也不来……”

  还没等江夏多说什么,兰英博士又在那边直筒倒豆子:“光刻机……主体组装刚刚完成!最后几个关键镜片和定位平台调试到位了。同志们正带着你们厂支援的大师傅做最后的系统联调和清洁工作,准备进行首次光刻试验!”

  “太好了!首次试验打算刻什么?线宽目标是多少?”

  “初步目标很实际。”兰英的声音清晰传来,“用我们自己磨制的铬板掩模,刻蚀最简单的平行线条。目标线宽……争取做到15微米(μ以内。

  光源用的是高压汞灯,G线(436n,曝光时间还在摸索。光刻胶用的是所里化学组刚试制出来的正性胶,效果还不太稳定,显影液配方也在优化……”

  “嘿嘿,别刻平行线条了。我送过去的计算器电路图纸收到了吧!用那个试试呀?把硬件乘法器弄出来呀?”

  “对了,接上‘外挂’后的大黄分身表现怎么样?”

  “试个屁!掩膜版哪有那么容易刻!云贵他们用上高倍放大镜才弄出来这个图案,你当小学生画大头娃娃嘛!”兰英博士激动的口水都快从话筒里喷出来了。

  “啧啧,兰英阿姨。我可是给您送过去了一个微雕大师,您要用上啊!”

  “诶?微雕大师?那种人不是雕象牙的?铬板上雕东西,能行吗?”

  诶,兰英博士哟,这您就犯糊涂了吧!

  可别瞧不起老祖宗技术传承者呀!

  别人可是能雕桃核舟的存在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