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比试。哼,赶不上咱用了一辈子的算盘!-《工业兴国,从初级工程师开始》

  清晨,红星综合机械厂的站台。

  杨佑宁从六轮装甲车蹦跶下来,对着江夏招招手:“诶,我说,不是说好了开着这铁疙瘩去嘛?咋又跑到站台这来了?”

  江夏打量着装甲车顶上那威风凛凛的两根大管子,对着大老王一指:“不知道!我就是个货物,货物没有发言权!”

  说完,这小子拿出南易大师傅早起特意做的大馍馍,坐在站台的椅子上就开始啃了起来,一边啃一边饶有兴致地打量着眼前这个焕然一新的站台。

  如今的机械厂站台,经过扩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简陋的下货点,而是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标准化货运站台。此刻,站台上除了他们几人,和一个背着两联装机枪的“贴骡子”外。显得格外空旷。

  新扩建的货运站台确实气派,水泥站台平整宽阔,长度足以停靠四节车厢;轨道也明显加粗加固了,站台边缘甚至还立着几盏崭新的高杆照明灯。虽然此刻站台上空无一人,显得有些冷清,但那股工业化的硬朗气息扑面而来。

  跟过去那个小下货点不可同日而语,但这跟他们开车去东北的计划有啥关系?

  大老王苦笑,这呆毛崽指定是记起了上回自己把他塞进闷罐车的事了。

  “这可不怪我,本来出行计划都提交,相关任务也下发了。这不,十分钟前刚接到的命令,让我们在这个站台等候!”

  大老王回了一嘴后,重重拍了拍江夏的肩膀,眼神复杂地看向站台延伸的铁轨尽头。

  哦,大老王做的出行计划被当成了障眼法嘛?上面的大佬又重新做了一套方案?

  江夏心里却隐隐猜到了什么,抿着嘴没说话,只是觉得心里暖洋洋的。诶嘿,这种被看重的感觉,真好!

  不过……他啃着馍,有点疑惑:

  江夏一边啃着焦香的馍馍,一边有点疑惑。在他的认知里,上面让自己去实地审核,更多的应该还是把“数字化防御体系”这个东西推进下去,给停工的东风113项目参与者点明前进的道路,把自己提出来的改装设想推行下去。

  至于查账什么的,应该只是个由头,方便他介入项目细节。

  但,上面对他行程的保密度,做到了这种程度,连出行方式都临时变更,还在这空旷站台严阵以待……难不成前方凶险很大?

  不至于吧,三个师叔还在的,我怕个鬼啊!

  有敌特破坏?

  想到这,江夏抖了一下。目光不自觉的看向身边的“猛兽”。啃着馍馍,走到猛兽身边,手掌用力拍了拍它厚实冰冷的装甲板。

  嘿,有了你,来一个我杀一双!

  到时候也给你身上画几个四分五裂的小人!

  ……

  杨佑宁拎着自己的算盘,看看装甲车,又看看空旷的铁轨,嘀咕道:“这唱的是哪一出?总不能让咱仨腿儿着去吧?”

  “都什么时候了,你小子还吃!呃,给我来一块……” 杨佑宁夹着自己的宝贝算盘,毫不客气地从江夏手里撕下一块焦香的馍,塞进嘴里,“诶,你那个板砖呢?等着也是等着,再来比划比划!我媳妇昨晚又教了我一手绝招!”

  “啧,杨叔,还不死心呐?”江夏想到杨佑宁昨天的表现,噗的一声就笑了出来,馍馍渣都差点喷出来。

  “哼!少出那些刁钻的题!咱比的,就是常用的,实打实的算术功夫!” 杨佑宁有些悻悻然,盯着江夏又掏出来的那个能当盾牌使的计算器磨了磨牙。

  原来,昨天的时候杨佑宁就已经和这个计算器pK了一把。

  前面的乘法都没什么问题,比如12乘34等于408,杨佑宁凭借着还算熟练的算盘手法,在得出答案的速度上与计算器相差无几,算珠噼啪作响,颇有气势。

  但,当作为出题人的大老王抓着脑袋,憋出一个乘以的题目时候,杨佑宁就有点抓瞎了。

  题目一出,连旁边围观的翁师傅都吸了口凉气:“这数……可不小啊。”

  “开始!”大老王憋着坏笑喊道。

  只见杨厂长立刻俯身,手指翻飞,算珠噼啪作响,速度确实挺快,嘴里还念念有词,显然被他媳妇调教的确实有点门道。

  与此同时,江夏的手指也在巨大的按键上沉稳地移动着,按键大,但他输入速度也不慢:1-2-3-4-5-6-7-*-7-6-5-4-3-2-1-=

  几乎在江夏按下“=”键的同时——

  滋…唰!巨大的红色数字瞬间跳了出来:。

  “啧,还好数码管显示位数有十六位,你但凡多加一个数,估计得卡死在循环显示里了……”

  嗯,是的,LEd数码管虽然只有九个并排窗口,但其中有2个是4个数码管串联显示。多的那一个,只是只是当成小数点在用罢了。

  也就是说,这个计算器只能显示小数点后两位。不过也不用担心它的实用性,江夏用硬件搭建的专用乘法器逻辑,计算精度其实能达到小数点后六位,如有需要的话,再往后加数码管就行了。

  毕竟,这小子做出来这个计算器,第一目标是想在审核账目的时候偷一下懒罢了,第二嘛,那就有意思了……

  “……” 杨佑宁看着计算器上那串长得离谱的数字,又看看自己算盘上才拨到一半的珠子,额头上的汗都下来了。

  为什么不继续算下去?

  呃,杨佑宁这把算盘只有十挡,位数不够,算不下去了……

  (其实这也是杨佑宁对算盘一知半解的情况导致的,换个老手来,用分布累计也能算出来。)

  “不算不算!” 杨佑宁老脸一红,梗着脖子耍赖,“王奎你出的题超纲了!我这算盘位数不够!有本事……有本事等我一下!” 他说完,也不等别人反应,夹着自己的算盘,一溜烟就往厂区办公楼方向跑。

  没过多久,杨佑宁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手里不仅拿着他那把老算盘,腋下还夹着另一把崭新的、足有十七档的大算盘!

  身后还跟着一位穿着蓝色工装、戴着套袖、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神情严肃的中年大姐。

  “来了来了!” 杨佑宁把大算盘往站台椅子上一放,得意地拍了拍,“看见没?十七档!够用了吧!财务室的张大姐,你们都认识就不多说了!王奎,你再出刚才那题!让张大姐来!”

  “来,张大姐。这小子,仗着个铁盒子,小瞧咱老祖宗的手艺!请您出山,咱用真本事教训教训他!”

  看着杨佑宁拉来厂里的财务一把手,江夏也是无语。

  不过,男人嘛,莫名其妙的胜负心才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别说小时候你们没和小伙伴比试过,到底谁尿的更远……

  ……

  比试重新开始,在张大姐多年算盘的经验下,这回江夏的计算器败下阵来。不是计算器算的慢,而是大老王又憋出了个*。

  这下子,计算器的位数立马不够用,虽然内置的硬件乘法器还能计算,但,显示不出来啊。

  可张大姐的算盘就不一样了。

  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肯定有他的道理。

  为了展示技术,张大姐直接把自己的算盘和杨佑宁手里的拼在了一起,来了个一次计算完成。

  最后还很骄傲的说:其实用杨佑宁那把十个档位的算盘也能计算。只要把乘数、被乘数和积分别放在算盘的不同区域,或采用“分段乘法”——算盘最擅长的就是“分步累计”。

  对此,江夏很是感叹,怪不得一直说我们的大小姐是在算盘上“打”出来的,我们华国人真是太聪明了。

  对老祖宗的智慧认输,江夏本就觉得没什么不妥。两种东西,都只不过是帮助人们计算的工具而已。

  可惜,杨二愣子忘乎所以的一句话打破了这个和谐的场面:

  “嘿嘿,看见没?还红龙之眼,真比起算乘法速度,还得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算盘!张大姐这手速,你这铁疙瘩也比不上吧?费那么大劲搞出来的东西,连算盘都比不过,啧啧……”

  “哦,大老王。从车间找个初小文化的学徒过来吧。”

  “杨叔,你找来了张大姐这种算盘高手,我也换一换人吧。要不是现在孩子们在上课,我指定拉个育红班的小朋友来……”

  江夏看着得意的杨佑宁,笑得不怀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