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红龙之眼?-《工业兴国,从初级工程师开始》

  为什么说翁师傅的“鬼手”是完成这计算器的“临门一脚”?

  光有电路板不行吗?光有LEd数码管不行吗?

  太不行了!问题就出在“连起来”这一步!

  不说小呆毛设计的乱七八糟的飞线,就连LEd数码显示管的那十根针脚,都不是这个只会玩“鸡屎焊”的家伙能搞定的。

  ……

  就在这时,大老王正好拿着签好字的文件走了过来,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兄弟,成了!翁师傅下午就去办手续!”

  “这是啥?红彤彤的怪好看,有点像自行车的尾灯……”

  江夏看看时间,有些希冀的看向翁师傅:“翁师傅,我请您吃午饭。您能不能提前到岗?帮我把这几个东西焊一下吧?对了,电烙铁您会用吧?”

  “会!会!”

  翁师傅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在笑得阳光极了,主动走到江夏身边,指了指小箱子里面的LEd数码管,“就是焊这些东西嘛?我行的!”

  “我估计您也能行,不过,还是让我来解释下。可别小看这小方块后面伸出来的这10根细脚。”

  江夏“哗啦”一下把箱子里的几个LEd数码管倒在桌上,拿起一个对着翁师傅详细解释。

  “瞧见没?这块电路板,好比是它的家。这些小孔,就是它的‘落脚点’。想让它乖乖亮起来发光,就得把这10根‘腿’,一根不多、一根不少、位置一点不能错地、稳稳地‘粘’到家里的焊点上。”

  “这‘粘’,可不是糊墙!用的是这个,”江夏拿起桌上的电烙铁,“锡丝一熔,点在接头处,要的是接触实在、导电通畅、焊点光滑小巧。关键就在于——每一根脚,都得单独伺候!不能碰着隔壁的邻居!”

  江夏又把电路板翻过来,指着上面集成电路旁边预留的一大片焊盘区域,以及驱动电路上同样密集的引脚:“要让这个‘眼睛’(LEd)听‘翻译官’(驱动电路)的话亮起来,就得把这‘眼睛’的十个脚,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线,一根一根、分毫不差地接到‘翻译官’指定的这些‘嘴巴’(数字电路输出引脚)上!

  而且,咱这计算器要显示好几个数,得用好几个这样的‘眼睛’并排站!每一个‘眼睛’都得这么连!”

  江夏拿起两根细如发丝的绝缘导线,在密集的焊盘和引脚间比划着:“翁师傅,您想想,地方就这么巴掌大,线这么多这么细,一个挨着一个,跟蜘蛛网似的。用烙铁焊的时候,手稍微那么一抖……”

  他做了个夸张的抖动动作,“啪!这根线碰到旁边那根不该碰的线了——短路!冒烟!整个‘翻译官’可能就烧了!”

  “或者,”江夏又捏着导线的头,模拟焊接,“烙铁温度没控好,多烫了半秒钟——焊盘烫坏了!或者里面的小晶体管烫坏了!废了!”

  “再或者,”他指着两个极其靠近的焊点,“线是接上了,可焊锡没吃透,虚连着,看着是好的,一碰或者一受热——断了!接触不良!显示就乱跳或者干脆不亮!这叫虚焊,最头疼!”

  江夏放下东西,一脸恳切的看着翁师傅:“这活儿,要求手上的稳当劲儿、眼里的准头、心里的定力,一点不比您‘盘’那鬼工球、‘蹭’那镜面钢差!

  甚至更刁钻!因为这线是软的,不听话!地方更挤!眼瞅着都费劲!”

  “您……能接这活儿吗?”

  翁师傅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伸出右手食指,极其缓慢地在那排密集的LEd引脚上方虚虚拂过,片刻后,他才重重地点了下头。

  “能!”

  能就好,江夏知道这种老匠人那是一口唾沫一口钉子。只要应承下来,绑着他的手,他都会想办法用脚把事给你办妥了。

  于是心甘情愿的带着翁师傅跑到南易那块来了顿丰盛的。哦,还顺带捎上了讲义气的鲁大爷,以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手表厂王厂长。

  原本江夏还以为是翁师傅独自前来,没想到这两位倒是颇讲义气的一起来了。只不过严格的守卫战士没让他们进厂,等翁师傅挥着调配单去找他们的时候,这两人还在蹲墙角。

  是的,行政调配单。正式工这种事,还是江夏想简单了。

  要知道,现在招工、录用、工资待遇等全部由国家的“统包统配”制度说了算,个人和企业几乎没有协商余地。每年招多少人、招谁、工资多少都列入劳动工资计划,由劳动行政部门统一审批、统一介绍。单位只需按计划“接收”即可。

  虽然江夏有着“条子”,但今年的统筹安排已经结束,翁师傅现在只能算是季节工。但是,翁师傅的福利待遇还是能保证的,区别只在于原本国家出的物资,现在要由机械厂自行补上,第二年相关部门会返给工厂固定的返点。

  挺美好的不是?这种政策也是“铁饭碗”称呼的由来,真正的劳动合同制,那要等到86年去了。

  又扯远了,拉回来。反正这顿午饭吃得是双方都高兴,席间江夏还特意请来了秦师傅和林师傅,算是让他手下的“大将”们见了个面。可惜“镜面仙人”还在科学院那边帮忙组装光刻机的双平台,一时半会是见不着面了。

  倒是杨二愣子这个厂长没出现,让翁师傅多少有些遗憾,虽然听着自己的徒弟和秦师傅他们解释:这个厂就是围着小江工转的。

  老派的翁师傅多少还是觉得这话有些水分。

  江夏倒是不在意,只要能把活干好,说他嘴上无毛都无所谓了。

  翁师傅干得好嘛?

  那是必然的。

  就在江夏出发的前一天,翁师傅就捧着一个平板样的东西,将它送到江夏眼前。

  是的,平板样。

  不过,这“平板”的尺寸委实吓人,足有一张展开的A3图纸那么大!与其说是“平板”,不如说更像一块厚实的铁饼。

  它的主体是一个坚固的金属框架,表面覆盖着打磨得还算平整的铁皮,刷上了一层略显粗糙的灰色防锈漆,在这块硕大的铁板上方,一字排开镶嵌着十二个硕大的LEd数码管。

  这些数码管单个就跟小孩的小拇指差不多粗细,红光艳艳,在未点亮时也透着一种笨拙的工业美感。

  它们像十二只警惕的“红眼睛”,被牢牢固定在铁板上预留的方孔里,后面连接着翁师傅那令人叹为“鬼手”的精密飞线,穿过厚厚的铁板连接到下方的核心。

  数码管下方,占据了铁板大部分面积的,是四排整齐得如同操练士兵般的按键。

  每个按键都大得惊人,足有麻将牌大小,表面覆盖着硬木制成的键帽。键帽上刻着硕大的0-9数字、运算符号( - x ÷ =)以及必要的功能键。为了适应这巨大的尺寸,按键之间的间隙也留得相当宽裕,确保即使带着厚手套操作也不会误触。

  按下去时,会发出沉闷而响亮的“咔哒”声,反馈感十足,透着一股子傻大粗笨的可靠劲儿。

  整个计算器厚度可观,大约有两本小刘秘书手里的“词典”叠起来那么高。这厚度一方面是为了容纳内部复杂的电路板、飞线以及为驱动那些大号LEd提供足够空间的干电池,另一方面也是这厚铁皮外壳本身的“贡献”。

  它的边缘被打磨得还算圆润,不至于割手,但那份沉甸甸的分量和棱角分明的工业感扑面而来,与其说是一件精密的电子产品,不如说更像一件车间里的重型工具,或者一块能拿来挡子弹的金属盾牌。

  当然,上面还镶嵌着会发光的红眼睛。

  叫“红龙之眼”可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