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万一这真的是神迹呢?
巫明缓缓弯下了腰。
这一跪,他就输了。不是输给了李明衍,而是输给了人心,输给了他的族人对神灵的敬畏。
看到连巫王都跪下了,最后几个还在犹豫的人也都跪倒在地。
整个漓江两岸,上万山越人齐齐跪拜,场面壮观而震撼。
李明衍心中暗暗松了口气,但表面上依然保持着庄严的神态。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他的声音再次变化,这次变得温和慈祥,像是另一个神灵在说话:
"禹王息怒,山越子民只是谨慎,并无恶意。"
这是山越先祖神的声音——至少在山越人听来是这样的。
"吾乃山越先祖之灵,千年来守护此地。族人虽有不足,但心意纯良,还请禹王宽恕。"
李明衍一人分饰两角,声音在苍老与温和之间切换自如。火光下,他的身影忽大忽小,配合着地鸣声的节奏,营造出两个神灵对话的假象。
"先祖之灵,"'禹王'的声音响起,"既然你为族人求情,吾便不再追究。但水工遗迹乃是为天下苍生所留,岂能永远封存?"
"禹王所言极是。"'先祖神'回应道,"吾之子民确实过于谨慎了。从今以后,当开启遗迹,学习水工之道。"
两个声音来回对答,就像真的有两个神灵在商议山越的未来。山越人听得如痴如醉,许多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巫明跪在地上,心中五味杂陈。他的理智告诉他这是骗局,但他的感官却在说这是真的。那地鸣声如此真实,那光影如此壮观,那声音的变化如此自然...
最重要的是,他的族人都信了。
他偷偷抬眼看了一眼周围。他的巫师们,他的长老们,他的战士们,所有人都跪在地上,虔诚地聆听着"神灵"的对话。有人在哭泣,有人在祈祷,有人在忏悔...
这种集体的情绪是如此强烈,如此真实,即便是他这个"清醒"的人,也不由自主地被感染了。
或许...或许这真的是神迹?
巫明摇了摇头,努力保持清醒。但他知道,不管这是不是神迹,从他跪下的那一刻起,一切都已经改变了。
李明衍站在高台上,看着跪倒一片的山越人,心中既有成就感,也有一丝慨叹。
在这个乱世,想要保护更多的人,有时候就必须使用一些非常手段。
况且,他要做的事情——开启禹工遗迹,传播水利知识,改善人们的生活。
"时势造英雄,也造枭雄。"他在心中默念,"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走到底。"
地鸣声渐渐减弱,"神灵对话"也接近尾声。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幕大戏了。
···
"山越子民们,"李明衍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次恢复了他原本的音色,但依然保持着神圣的韵律,"禹王与先祖神已经达成共识。今夜朔月,正是天地交感之时。禹王将赐下神迹,以示天意!"
他高举法杖,指向漓江:"看!江水将为神意而改道,大地将献出禹壤,这是上天赐予顺从者的礼物!"
巫明心中一凛。江水改道?这怎么可能?漓江在此处流淌千年,江道早已固定,除非发生山崩地裂的大变故,否则怎会突然改道?
但他还来不及多想,李明衍已经开始了最后的"施法"。
"天地为证,江水为凭!"李明衍的声音如雷贯耳,"禹王令曰——江分双流!"
就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漓江中传来一声闷响。
"轰隆!"
那是邓起引爆了预埋在江底的炸药。爆炸的位置经过精心计算,正好在几处关键的浅滩下方。墨家工匠们用了整整七天时间,在水下秘密作业,将特制的火药安置在精确的位置。
爆炸掀起了巨大的水花,但更重要的是,它摧毁了那些天然形成的水下暗礁。失去了这些阻碍,再加上预先设置的导流石堤,江水立刻改变了流向。
在山越人惊骇的目光中,原本浑然一体的漓江,竟然真的分成了两股!
主流依然沿着原来的河道流淌,但有相当一部分水流被引向了另一个方向,形成了一条新的支流。两股水流在下游某处又会重新汇合,但在这一段,江水确实"一分为二"了。
"神迹!真的是神迹!" "禹王显灵了!" "江水真的分开了!"
山越人彻底疯狂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震撼的场面——整条大江在他们眼前改变了流向!这如果不是神迹,还能是什么?
更妙的是,随着水流的改变,原本被江水覆盖的部分河床露了出来。那里是千百年来积累的淤泥,在火把的照耀下泛着油亮的黑色光泽。
任何一个农民都知道,这种河底淤泥是最肥沃的土壤。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用来种植作物,收成必定翻倍。
"禹壤!"有人惊呼,"这就是传说中的禹壤!"
在山越的传说中,大禹治水时曾经得到过一种神土,撒在哪里,哪里就会五谷丰登。现在,这种神土就在他们眼前!
李明衍适时开口:"禹王慈悲,赐下禹壤。凡是愿意开启禹工遗迹、学习水工之道的人,都可以分得一份!"
人群沸腾了。禹壤啊!那可是能让土地丰收的神物!谁不想要?
但李明衍话锋一转:"但是,禹王也有言在先。这禹壤只赐给真心归顺的人。若有人心怀二意,强取豪夺,必遭天谴!"
这话说得恰到好处。既给了甜枣,又立了规矩。想要禹壤可以,但必须真心归顺,必须支持开启禹工遗迹。
巫明跪在地上,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作为山越最有学识的人,他当然知道一些水利的原理。江水改道不是不可能,但需要巨大的工程。可是李明衍什么时候做的准备?为什么他的探子一点消息都没有?
还有那些淤泥...确实,河底淤泥肥沃,这是常识。但李明衍是如何算准了位置,让江水分流后正好露出这么大一片淤泥地的?
太精准了,精准得不像是巧合,而像是...计划。
但是,即便他心中有所怀疑,又能如何?
他的族人已经完全相信了。他们跪在地上,对着李明衍顶礼膜拜,山呼"神使"的声音震天动地。在他们眼中,李明衍已经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真正能够沟通神灵、改天换地的神使。
如果他现在站出来说这一切都是骗局,会有人信吗?
不会的。
他们只会认为是巫王嫉妒神使,是巫王亵渎神灵。到时候,被抛弃的不是李明衍,而是他这个巫王。
巫明苦笑着摇了摇头。他输了,输得彻彻底底。不是输在法术上——他甚至怀疑李明衍根本不懂真正的巫术。他输在了人心上,输在了谋略上。
这个北方来的年轻人,用一场精心策划的"神迹",就夺走了他经营多年的威望。
"巫王,"大长老在他身边低声道,"我们...我们该怎么办?"
巫明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既然已经无法改变,那就顺势而为吧。
"山越的子民们!"他的声音响彻夜空,"今夜,我们见证了真正的神迹!李明衍确实是禹王选中的神使!"
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声。
巫明继续道:"从今以后,山越将遵从神使的指引,开启禹工遗迹,学习神明之道!"
他走下高座,来到江边,对着高台上的李明衍深深一拜:"山越巫王,拜见神使!"
这一拜,意味着山越正式归顺。
李明衍立于高台之上,晨曦初露,第一缕阳光正好穿过江面的薄雾,将他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辉。白袍上的水纹在光线下熠熠生辉,仿佛真有江河在其上流淌。他手持沉木法杖,神情庄严而悲悯,既有王者的威仪,又有智者的深沉。这一刻,他想到了那个同样风姿绰约的李二郎!
巫明缓缓弯下了腰。
这一跪,他就输了。不是输给了李明衍,而是输给了人心,输给了他的族人对神灵的敬畏。
看到连巫王都跪下了,最后几个还在犹豫的人也都跪倒在地。
整个漓江两岸,上万山越人齐齐跪拜,场面壮观而震撼。
李明衍心中暗暗松了口气,但表面上依然保持着庄严的神态。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他的声音再次变化,这次变得温和慈祥,像是另一个神灵在说话:
"禹王息怒,山越子民只是谨慎,并无恶意。"
这是山越先祖神的声音——至少在山越人听来是这样的。
"吾乃山越先祖之灵,千年来守护此地。族人虽有不足,但心意纯良,还请禹王宽恕。"
李明衍一人分饰两角,声音在苍老与温和之间切换自如。火光下,他的身影忽大忽小,配合着地鸣声的节奏,营造出两个神灵对话的假象。
"先祖之灵,"'禹王'的声音响起,"既然你为族人求情,吾便不再追究。但水工遗迹乃是为天下苍生所留,岂能永远封存?"
"禹王所言极是。"'先祖神'回应道,"吾之子民确实过于谨慎了。从今以后,当开启遗迹,学习水工之道。"
两个声音来回对答,就像真的有两个神灵在商议山越的未来。山越人听得如痴如醉,许多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巫明跪在地上,心中五味杂陈。他的理智告诉他这是骗局,但他的感官却在说这是真的。那地鸣声如此真实,那光影如此壮观,那声音的变化如此自然...
最重要的是,他的族人都信了。
他偷偷抬眼看了一眼周围。他的巫师们,他的长老们,他的战士们,所有人都跪在地上,虔诚地聆听着"神灵"的对话。有人在哭泣,有人在祈祷,有人在忏悔...
这种集体的情绪是如此强烈,如此真实,即便是他这个"清醒"的人,也不由自主地被感染了。
或许...或许这真的是神迹?
巫明摇了摇头,努力保持清醒。但他知道,不管这是不是神迹,从他跪下的那一刻起,一切都已经改变了。
李明衍站在高台上,看着跪倒一片的山越人,心中既有成就感,也有一丝慨叹。
在这个乱世,想要保护更多的人,有时候就必须使用一些非常手段。
况且,他要做的事情——开启禹工遗迹,传播水利知识,改善人们的生活。
"时势造英雄,也造枭雄。"他在心中默念,"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走到底。"
地鸣声渐渐减弱,"神灵对话"也接近尾声。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幕大戏了。
···
"山越子民们,"李明衍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次恢复了他原本的音色,但依然保持着神圣的韵律,"禹王与先祖神已经达成共识。今夜朔月,正是天地交感之时。禹王将赐下神迹,以示天意!"
他高举法杖,指向漓江:"看!江水将为神意而改道,大地将献出禹壤,这是上天赐予顺从者的礼物!"
巫明心中一凛。江水改道?这怎么可能?漓江在此处流淌千年,江道早已固定,除非发生山崩地裂的大变故,否则怎会突然改道?
但他还来不及多想,李明衍已经开始了最后的"施法"。
"天地为证,江水为凭!"李明衍的声音如雷贯耳,"禹王令曰——江分双流!"
就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漓江中传来一声闷响。
"轰隆!"
那是邓起引爆了预埋在江底的炸药。爆炸的位置经过精心计算,正好在几处关键的浅滩下方。墨家工匠们用了整整七天时间,在水下秘密作业,将特制的火药安置在精确的位置。
爆炸掀起了巨大的水花,但更重要的是,它摧毁了那些天然形成的水下暗礁。失去了这些阻碍,再加上预先设置的导流石堤,江水立刻改变了流向。
在山越人惊骇的目光中,原本浑然一体的漓江,竟然真的分成了两股!
主流依然沿着原来的河道流淌,但有相当一部分水流被引向了另一个方向,形成了一条新的支流。两股水流在下游某处又会重新汇合,但在这一段,江水确实"一分为二"了。
"神迹!真的是神迹!" "禹王显灵了!" "江水真的分开了!"
山越人彻底疯狂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震撼的场面——整条大江在他们眼前改变了流向!这如果不是神迹,还能是什么?
更妙的是,随着水流的改变,原本被江水覆盖的部分河床露了出来。那里是千百年来积累的淤泥,在火把的照耀下泛着油亮的黑色光泽。
任何一个农民都知道,这种河底淤泥是最肥沃的土壤。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用来种植作物,收成必定翻倍。
"禹壤!"有人惊呼,"这就是传说中的禹壤!"
在山越的传说中,大禹治水时曾经得到过一种神土,撒在哪里,哪里就会五谷丰登。现在,这种神土就在他们眼前!
李明衍适时开口:"禹王慈悲,赐下禹壤。凡是愿意开启禹工遗迹、学习水工之道的人,都可以分得一份!"
人群沸腾了。禹壤啊!那可是能让土地丰收的神物!谁不想要?
但李明衍话锋一转:"但是,禹王也有言在先。这禹壤只赐给真心归顺的人。若有人心怀二意,强取豪夺,必遭天谴!"
这话说得恰到好处。既给了甜枣,又立了规矩。想要禹壤可以,但必须真心归顺,必须支持开启禹工遗迹。
巫明跪在地上,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作为山越最有学识的人,他当然知道一些水利的原理。江水改道不是不可能,但需要巨大的工程。可是李明衍什么时候做的准备?为什么他的探子一点消息都没有?
还有那些淤泥...确实,河底淤泥肥沃,这是常识。但李明衍是如何算准了位置,让江水分流后正好露出这么大一片淤泥地的?
太精准了,精准得不像是巧合,而像是...计划。
但是,即便他心中有所怀疑,又能如何?
他的族人已经完全相信了。他们跪在地上,对着李明衍顶礼膜拜,山呼"神使"的声音震天动地。在他们眼中,李明衍已经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真正能够沟通神灵、改天换地的神使。
如果他现在站出来说这一切都是骗局,会有人信吗?
不会的。
他们只会认为是巫王嫉妒神使,是巫王亵渎神灵。到时候,被抛弃的不是李明衍,而是他这个巫王。
巫明苦笑着摇了摇头。他输了,输得彻彻底底。不是输在法术上——他甚至怀疑李明衍根本不懂真正的巫术。他输在了人心上,输在了谋略上。
这个北方来的年轻人,用一场精心策划的"神迹",就夺走了他经营多年的威望。
"巫王,"大长老在他身边低声道,"我们...我们该怎么办?"
巫明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既然已经无法改变,那就顺势而为吧。
"山越的子民们!"他的声音响彻夜空,"今夜,我们见证了真正的神迹!李明衍确实是禹王选中的神使!"
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声。
巫明继续道:"从今以后,山越将遵从神使的指引,开启禹工遗迹,学习神明之道!"
他走下高座,来到江边,对着高台上的李明衍深深一拜:"山越巫王,拜见神使!"
这一拜,意味着山越正式归顺。
李明衍立于高台之上,晨曦初露,第一缕阳光正好穿过江面的薄雾,将他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辉。白袍上的水纹在光线下熠熠生辉,仿佛真有江河在其上流淌。他手持沉木法杖,神情庄严而悲悯,既有王者的威仪,又有智者的深沉。这一刻,他想到了那个同样风姿绰约的李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