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泽深禹迹沉(上)-《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暮春时节,云梦泽烟波浩渺。李明衍一行人抵达这片楚地最大的泽国时,正值夕阳西下,金光洒向无边水面,远山如黛,近水如镜,呈现出一派壮阔苍茫的景象。

  "矩子,前面就是云梦泽了。"周文策马上前,指着远方那片水天相接的浩瀚泽国,神色间却透着一丝复杂的情绪。

  李明衍下了车驾,站在高坡上远眺。眼前的景象让这位见识过大江大河的水利专家也为之震撼。

  云梦泽确实名不虚传,纵横八百里方圆,烟波无际,宛如一面巨大的天镜镶嵌在楚地中央。夕阳西下,天光云影徘徊其中,金辉万道洒向水面,波光粼粼如散落的碎金。远山层峦叠嶂,在水汽蒸腾中呈现出深浅不一的青黛色调,如同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丹青。

  春水正盛,整个泽国呈现出最为壮观的景象。从高处俯瞰,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一个由无数大小湖泊、河汊、洲渚组成的复杂水系。主体湖面宽阔如海,一眼望不到边际;支流河道蜿蜒曲折,如银蛇游走;星罗棋布的小岛屿若隐若现,有的覆盖着茂密的植被,有的则是光秃秃的沙洲。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连绵无尽的芦苇荡。暮春时节,芦苇正值生长旺盛期,青翠欲滴的苇叶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发出阵阵沙沙声响,如同天籁之音。成片的芦苇荡延伸到视线的尽头,时而稠密如墙,时而疏朗如画,在夕阳的照射下泛着金绿色的光泽。

  泽水清澈见底,但李明衍以专业的眼光观察,能感受到水下暗流汹涌。作为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库,云梦泽承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河水:北有汉水南流注入,南有湘水北上汇合,东有长江干流贯穿而过,西有澧水、沅水等支流汇聚。这些不同来源的水流在泽中交汇,形成了极其复杂的水下流场,虽然表面看起来波澜不惊,实际上水下暗潮涌动,流向变幻莫测。

  "好一个云梦泽!"李明衍感叹道,"难怪古人说'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此地确实有吞吐江河的气象。"

  这里的生态之丰富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成群的白鹭在浅水区觅食,优雅的颈项如白玉雕琢;野鸭成对游弋,不时潜入水中捕捉小鱼;远处的深水区,偶尔可见巨大的鳊鱼跃出水面,激起阵阵涟漪。天空中,各种水鸟翱翔盘旋,时而俯冲入水,时而集群飞过,发出各种清脆悦耳的鸣叫声,为这片静谧的水乡增添了无限生机。

  更远处的水天交接之地,云蒸霞蔚,水汽氤氲,仿佛仙境一般。春日的阳光透过薄雾,在水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时而金光万丈,时而朦胧如纱。偶有渔舟从苇荡中缓缓驶出,船夫撑篙的身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悠远,桨声灯影里透着浓浓的诗意。

  作为水利专家,李明衍迅速分析着云梦泽的水文特征。这里地势低洼,四面环山,是一个完美的天然蓄水池。北面是大别山脉,南面是衡山余脉,东面是幕阜山,西面是武陵山,四面高山如天然屏障,将雨水汇聚到这个低洼的盆地中。长江及其众多支流在此汇聚,形成了独特的湖泊-河流复合水系。

  这种地形的妙处在于,丰水期时湖面扩大,能够容纳大量洪水,起到天然调节器的作用;枯水期时水位下降,露出大片肥沃的洲渚,可供农耕使用。正如古代文献中描述的"夏为泽、冬为陆"的典型地貌——夏季雨水充沛时是一片汪洋,冬季水位下降时则露出大片陆地。

  李明衍注意到,云梦泽的水位调节功能对整个长江中游地区都有重要意义。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在上游洪水来临时大量蓄水,避免下游遭受洪灾;在枯水期时又缓慢放水,保证下游河道的基本流量。这种天然的水利调节系统,其精妙程度令人叹服。

  "这里的水系变化,恐怕比我想象的还要复杂。"李明衍一边观察,一边在心中盘算着。他看到泽中有许多人工开凿的痕迹,显然历代都有人在这里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有的河道经过人工疏浚,有的堤岸明显是后来修筑的,还有一些石堤和水闸的遗迹若隐若现。

  最让李明衍印象深刻的是云梦泽的气象万千。这里的天气变化极快,刚才还是夕阳西下金光万丈,忽然远方就涌起了一片乌云,带来阵阵雷声。春季的云梦泽,经常会有这种突如其来的雷雨,雨后又会出现绚烂的彩虹横跨泽面,景象壮观至极。

  "此地确实是楚国的膏腴之地。"李明衍感慨道。他能理解为什么楚国能够在这里立国数百年,云梦泽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鱼类资源,其周边的冲积平原更是肥沃异常,稻米丰收,养活了大量人口。同时,这里四通八达的水网也为商贸往来提供了便利,是楚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随着夜幕降临,云梦泽又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水面如镜,倒映着满天繁星,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水。远处的渔火点点,如星星落入凡间;近处的蛙声阵阵,奏响了夜的交响曲。一轮明月缓缓升起,银光洒向水面,整个云梦泽都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周兄,按照之前在其他地方的经验,禹工遗迹一般都在什么位置?"李明衍询问道,目光依然凝视着这片神奇的水域。

  周文神色有些凝重:"矩子,云梦泽的禹工遗迹...恐怕与矩子之前见过的都不同。"

  "怎么不同?"

  周文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神色复杂地看了李明衍一眼,然后策马向前:"矩子,到了地方就明白了。"

  两日无话,第三日一行人沿着云梦泽的岸线缓缓前行。这条路并不好走,时而要绕过茂密的芦苇荡,时而要穿越泥泞的滩涂,时而又要攀越突出的岩石。随着深入泽区,周围的景色也在不断变化着。

  最初的一段路程相对平缓,岸边多是低矮的草甸和零散的灌木丛。但随着继续深入,地形变得越来越复杂。古老的榕树和樟树盘根错节,形成天然的绿色屏障;藤蔓缠绕的巨石散布其间,如同远古巨人留下的遗迹;偶尔可见一些石砌的古老堤坝,虽然大部分已经坍塌,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宏伟规模。

  李明衍一边前行,一边仔细观察着云梦泽的水文变化。随着深入泽区,他发现这里的水系比想象的还要复杂。主湖面时宽时窄,有些地方开阔如海,有些地方又收缩成狭窄的水道。支流河汊纵横交错,有的清澈见底,有的则浑浊如泥汤。最奇特的是,这些水道的流向并不固定,有些明明应该向东流的河段,却出现了向西的逆流现象。

  "这里的水文环境确实特殊。"李明衍对周文说道,"我看到有些河段出现了逆流,这在一般的湖泊中是很少见的。"

  周文苦笑一声:"矩子慧眼,这正是云梦泽的特殊之处。这里不是一个普通的湖泊,而是一个复杂的水系网络。长江、汉水、湘水等大河在此交汇,加上地下暗流的影响,形成了极其复杂的水流格局。"

  他指着远处一条看似平静的水道:"您看那里,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水下却有三股不同方向的暗流。稍有不慎,就算是最好的水手也会迷失方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文的神色越来越沉重。他不时回头看看李明衍,似乎想要说什么,但又欲言又止。那种内疚和痛苦的表情,让人看了都觉得心酸。

  队伍已经行进了大半日,太阳渐渐西斜。这时,前方的地形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一道高耸的岬角突出到湖面上,岬角上古木参天,藤蔓缠绕,显得格外神秘。

  "快到了。"周文的声音有些颤抖,"就在前面那个岬角。"

  李明衍注意到,周文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缰绳,指节都发白了。其他几个楚墨弟子也都神色紧张,仿佛即将面临什么巨大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