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不惧一切-《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刘豹带头喊道:“匈奴国永世臣属大汉,为陛下效死。”

  骑兵们跟着呼喊,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刘辩微微颔首,继续道:“尔等既为朕之骁骑,当有所赏赐,典韦将军!”

  典韦带着一队虎贲卫,带着寒光闪闪,制作精良的马刀出现。

  “赐刀!”刘辩下令。

  虎贲卫们将马刀一一分发到每位胡人手中。

  胡人们爱不释手,他们惯用弯刀,原因之一就是打铁落后,弯刀能使用含硫劣铁而不裂。

  如此精良的汉制马刀,习不习惯那都是后话,其中的荣耀是实打实的。

  曾经他们为大汉南征北战,结果国灭了大汉的老皇帝都不愿意见他们,使不少人离心。

  刘辩登基后一系列手段重新收服人心,这柄刀算是划上圆满的句号。

  至于为什么送刀……

  送盔甲吧,他们习惯了披着羊皮打仗,穿上甲胄不伦不类。

  送马吧……大汉的马有一大半都是从南匈奴那弄来的,这跟送水果产地水果,铁矿产地铁矿有什么区别。

  出色的战士,谁会不喜爱宝刀呢?

  胡人再次单膝跪地,用生硬的汉语拜谢:“谢陛下赏赐!”

  刘辩抬了抬手,目光在人群中搜寻,问道:

  “尔等之中,可有一位名叫苏赫的左贤王?”

  苏赫心头猛跳,深吸一口气,大步出列,在刘辩马前郑重行了一个汉军的抱拳礼,声音沙哑道:

  “臣匈奴国左贤王苏赫,参见陛下!”

  刘辩打量了他一番,见他虽是胡人,但行礼姿态颇有章法,而且此人还披着汉甲,眼中闪过赞许。

  “朕听闻,你师从朕的爱将高顺?”

  “回陛下,正是。”

  苏赫眼中充满感激,“臣出身微末,幸得高将军不弃,授以战阵之法,更蒙陛下与朝廷恩德,方有今日,臣之一切,皆为大汉所赐,愿以此身,报效陛下,万死不辞!”

  若不是他相貌有出入,真像是一个活生生的大汉将军。

  从他的口语水平就能看出他对汉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之深。

  袁绍高顺选的人,还是放心的。

  以后的事不清楚,至少苏赫一天还在,南匈奴全国上下的军队,都能直接被大汉调动。

  “嗯,”刘辩脸上露出笑意,“不错,能得高将军真传,想必卿是有真才实学之人,卿既为左贤王,又愿为朕前驱,朕便赐卿爵位,封你为广牧亭侯!”

  实实在在的汉室爵位!

  给他封的是并州边境的亭侯,反正那块地以胡人居多。

  并州以往有一半的地盘,被朝廷划给胡人居住,刘辩一次性给收了回来,让胡人们到关外居住。

  现在又划一块出去,他不心疼,而且封赏是能随时收回的,此外苏赫的封地,依旧由大汉控制。

  苏赫没想到还有惊喜,从籍籍无名之辈,到与汉结下渊源,短短时间就一路坐高升。

  比起南匈奴的左贤王,辽阔疆域,国力强盛的大汉侯爵,更有含金量。

  他下跪,声音哽咽:“臣苏赫,叩谢陛下天恩。”

  刘辩受了他的礼,再次面向所有匈奴骑兵,声音高昂起来:

  “南匈奴国的将士们,拿起朕赐予你们的战刀!忠于大汉,驰骋沙场,为大汉建功,为朕建功!”

  胡人们的回应终于变得整齐,“为皇帝陛下效忠!”

  刘辩满意点点头,最后下令:“赐旗!赐印信!”

  早有准备的戏志才与杨彪来到阵前。

  印信被郑重送到苏赫手里。

  旗帜和印信不止是身份象征那么简单,有了这两样东西,在南征的时间内,苏赫有了朝廷身份。

  行军过程中,被他盖过的文书送抵城池,可畅行无阻,可要求地方补充粮草、兵源。

  紧急军情时,可面见地方太守甚至都督,协商调动地方军等。

  大纛迎风展开,大汉御前骁骑六字熠熠生辉。

  点兵完成,刘辩勒住马缰,目光如炬,扫视全场,随即朗声道:“三军听令,绕城三周!”

  号角长鸣,战鼓擂动。

  五千匈奴骑兵尽管队形仍不及汉军严整,却肩负开道重任。

  羽林军紧随其后,护卫着龙骑安全。

  最后的防线由典韦率领的虎贲卫承担。

  气势恢宏的队伍,并未直接开拔出城,而是沿着洛阳城的主要街道,开始了绕城巡行。

  消息迅速传遍了洛阳的大街小巷。

  天子御驾亲征,整个洛阳沸腾!

  无数百姓放下活计,从四面八方涌向主要街道。

  街道两旁,很快便被人潮挤得水泄不通。

  楼阁的窗户纷纷被推开,探出无数张好奇激动的面孔,孩童被大人高高举起,睁大了眼睛望着长街尽头。

  当羽林军出现在视野中时,欢呼声达到了第一个高潮。

  “是天子的羽林军,天子真要御驾亲征了。”

  “这才是天兵天将啊!”

  “有如此雄师,何愁袁术不灭?”

  “天子都上战场了,我等在后方也要加油!”

  议论声此起彼伏,在万众翘首以盼中,金色的身影出现在了视野里。

  刘辩骑着战马,肃穆的板着脸,自以为很帅气。

  实际确实很帅气。

  “是陛下!”

  刹那间,如同潮水漫过堤坝,街道两旁的人群如同被风吹倒的麦浪一般,一波接一波地跪伏下去,山呼万岁之声震耳欲聋。

  刘辩非常满意,他牢记着荀彧的嘱咐。

  沿途要一路造势,让百姓清楚前线的紧迫。

  想要尽快结束战争,不愿意强抢资源的话,只能出此下策,使全国的心,都往一处使。

  他还是很欣慰的,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没有白费。

  这就是他要守护的江山,这就是他力量的源泉。

  有着如此威望和拥戴,他可以不惧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