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劝降而来-《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武阳,新年到来,全城却处于悲伤的气氛中。

  昭宁三年他们经历的太多,先主刘焉亡故,刘璝死了、张任死了、王累死了……

  益州丢了,他们不上不下的困在这里,进不得,退不了。

  将士们前路迷茫。

  投降益州新主袁术?

  双方有血海深仇,除非仇恨化解,否则谁都不会开这个口。

  继续按照先主的既定策略,投降大汉?

  更不行,益州军东州军等军队,正在与大汉交战,坐实谋逆之罪,他们投降了,日后该如何自处?

  指不定还要跟邓贤等人刀兵相向。

  如今,连个能拿主意的主公都没有。

  目前城内的秩序,被黄权、法正、刘巴、董扶、吴懿、张肃等人共同执掌,大小事都一起商量。

  军事上,他们还有一万余人,由庞羲、泠苞、杨怀、高沛四人分担校尉,各领三千人。

  刘焉在世时,庙堂拥挤,面对威胁,武将们死战抗敌的呼声经久不衰,文人们将益州治理成天府之国。

  现如今就剩下这点家底。

  今日大家又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出路。

  现在大汉正与袁氏叛党交战,顾不上他们,他们才能一时苟安。

  若不思变,一旦战事出现变化,不管双方谁占上风,接下来要收拾的就是他们了。

  黄权德高望重,由他来主持着会议。

  “今日不论其他,只论降还是战。”

  先拿个基调,至于降什么人,和谁战往哪战,都是后话。

  若是以往,战的声音早就高响,此刻现场却是一片沉寂。

  战?他们连为谁而战都不知道。

  黄权叹口气,只能敞开了说,道:“降,有三降之路,一降袁术,按袁氏所说,我等将来能得汉中立足,配合袁氏扫平天下,迎少主刘璋。二降朝廷,承先主之志,辅佐汉室,讨伐昔日同僚益州军、东州军,尽诛逆贼。三降自己,散尽刀兵,遁入山野,从此隐姓埋名。”

  “战,务必寻回严老将军执掌三军,有三战路,一战扬州,重新取得立锥之地,我等共同推举新明主。二战益州,恢复秩序,重整江山,想尽办法,迎少主璋继位。三战山林,占山为匪,远离庙宇,自在逍遥。”

  “诸位,我等已到生死存亡之际,务必慎重考虑。”

  黄权说完,大家还是没人作声。

  黄权心沉了下去,他无比清楚继续拖下去的后果,见没人主动说,于是开始点名。

  他望向法正。

  “孝直,先主最器重你,如此危难之间,你来说说?”

  法正在想事情,被点到名后,叹口气,沉吟道:

  “我意采用三降,如严老将军般,闲云野鹤,不再过问世事。”

  他几乎看不到还有什么挣扎的必要。

  现在已经不是五六年前,手里有几千兵,就能搏一搏功名的时候。

  天下一统是趋势,朝廷坐拥八十万大军,江东袁术占据天险,亦有二十万人。

  除此以外,其他人想要出人头地,唯有依附以上二者。

  一万人就想闯出新天地?必最先成为炮灰。

  至于依附朝廷或袁术……问题是他们与双方都有难以化解的隔阂。

  所以隐居是最好的结果。

  黄权并未询问原因,点点头后看向下一人。

  “子初?”

  刘巴道:“我意二降,承先主之志,匡扶汉室。”

  “吴懿?”

  “投奔朝廷我等岂不是要自相残杀?我无法对他们动手……所以降袁氏,立汉中,迎少主更好。”

  黄权点头表示理解,跟军队打过交道的人,估计都很难接受投降跟着朝廷去打李业率领的益州军。

  一圈问下来,各种观念的都有,六大去处都被选择了一遍。

  这正是黄权最担心的地方,一个不好团队就散了。

  今天大家只是表达意见,过几天可能就是各寻去处了,那是最坏的结果。

  偏偏现场没人能领头统一思想。

  就在他苦涩之际,来人汇报:“鲁肃代江东出使,已经到城外等候。”

  鲁肃是大家的熟人,过去一年此人曾在益州游说,后来又代表庞统来了武阳几次,不过大家都没松口。

  对于此人,众人的看法也不一样。

  有人冷笑,有人不耐烦,还有人视为出路。

  黄权短暂思考后,开口道:“请来吧。”

  等了小半烛香,鲁肃被请进会堂,他在众人脸上扫视,内心也有小小的触动。

  半年时间,变化竟然如此之大,不过纵使刘焉留下的人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地步,仍然让人不可忽视。

  董扶,属国都尉,劝刘焉入主益州的关键人物。

  王商,理民能手,益州志出自此人之手。

  刘巴,精算粮秣,才智绝人。

  泠苞,西川名将,擅长防守、水战,不可多得的人才。

  高沛,陷阵猛将,性如烈火。

  杨怀,北线防御主力将领,防御大师。

  法正,善于奇谋,蜀中谋主,西川辅翼。

  若是能完整让这群人归心东吴,只需给他们补充几万新丁,立刻能成长为扬州柱石,护国支柱。

  这很难,鲁肃深知此事重要,再难他还是来了。

  绝不能让战火波及到江东。

  不少人用恶毒的眼神望过来,鲁肃知道他们在恨什么,顿时苦笑连连。

  事到如今,自己也只能不要脸了。

  “子敬,”黄权主动走下来,作出有请姿态,“请上座。”

  “有劳了,多谢。”

  鲁肃还礼,被请到坐席。

  高沛冷笑一声,冷淡问道:

  “阁下一而再再而三前来出使,又有何高论?”

  “劝降而来。”

  “哼,有我高沛在,益州永远不会降袁!”

  高沛毫不客气。

  就算对袁氏抱有希望的人,也并未出声阻止,他们要看看,扬州能给什么筹码。

  鲁肃早有准备,询问道:“诸公想要什么?我们江东都能给得起。”

  “嗤,”依旧是高沛出声,“我要袁术的人头来祭奠先主,你能做得了主吗?你若是能点头,我高沛第一个拥戴扬州新主,肝脑涂地。”

  鲁肃苦涩道:“高将军还是这般……”

  高沛冷哼。

  鲁肃深吸一口气,认真道:“黄权为益州刺史,刘巴别驾,法正主记室尉,刘璋长史,严颜为副都督,其他人,皆担任吴侯账下重要官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