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宜阳的未来-《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郭嘉无话可说,心里同情起糜竺来。

  那个家伙怕是又有的忙了。

  此外,青州和兖州估计不久会闹出点动静,几个洛商愿意忍,但肯定还是会发泄一下自己的不满。

  这一切刘辩心里门清,并且早就有着准备,否则不可能让满宠在宜阳胡来。

  刘辩踩着泥泞上坡,远离河岸,郭嘉典韦眼疾手快的上前搭手。

  顺着两人的力道上了岸,刘辩道:

  “朕看宜阳的铁器坊可以直接拆除,空出空地来,以后没必要办了。”

  郭嘉点头,无奈道:“也只能拆了,如此一闹,怕是不会有商人愿意到这来折腾了。”

  “非也,只是这宜阳朕另有他用……嗯,替朕拟封信给糜卿,将凉州的冶铁产业全部转移到弘农来,那也没必要开了。”

  冶铁放在凉州不是明智之举。

  虽然能省些成本,但那地处边陲,凉州稍微有点动乱,各州郡的武库就得不到补充。

  张昭就做的很对,将冶铁放在皇城脚下,安全能得到保障。

  凉州今后可以着重发展采药、养马、采矿,还有承担丝绸之路的中转站。

  各国商人在凉州交易商品,足够让那的日子过的不错。

  宜阳的话,可以作为其他八城铁器坊所需材料的中转,这矿那矿在此汇聚,发往各城。

  制造好的铁器同样只管往宜阳送,宜阳管卖。

  农具、刀剑铠甲、柴刀大锅,不管是啥,都堆在此。

  商人、军队、百姓不需要搭上铁器坊的线,只需要往宜阳来,就能以最低价买到他们想要的一切。

  愿意走南闯北的人,可以在此进货,拉到天南地北去卖。

  还方便对刀剑的管控。

  除此以外,宜阳靠近洛阳,将来丝绸之路一开,宜阳将是大汉商人的中转点。

  四面八方的商队在此汇聚休整,然后沿着朝廷给出的安全路线,一同向西而去。

  少了一座铁器坊,但效率却并未因此下降,反而还提升。

  里面众多环节,对于商人来说赚钱的地方多着,就看他们还有没有胆子。

  在这里待了一阵,刘辩回衙门。

  ……

  满宠这边,干的热火朝天,拿着花名册将原来工坊中的匠头以上级别的人物召集起来,决定重启铁器坊的运作。

  张昭见他始终不死心,也并没有为难他,表示只要能正常产铁器,他可以匀出一些军队要的刀剑宜阳做。

  满宠以为最难的一环解决了,实际却并非如此,原材料一事让他发起愁。

  张昭并未瞒他,一五一十道:“凉州尚未向外输出矿藏,弘农的矿多是几大洛阳从各地弄来的,如果我记得没错,铁矿之类的是洛商们打通线路,从冀州、并州、兖州等,多达几十家小型采矿点运来,木材从豫州、兖州、徐州拉来,水你就不用担心了。”

  “几十家?”满宠紧皱着眉头。

  这他上哪搞。

  张昭看他表情,嗤笑一声,“别说你了,我都搞不定,能一边压缩成本,一边汇聚出几十个商队运货,除了唯利是图的商人,你找不出第二个人。”

  满宠脸一沉,张昭又道:

  “死心吧,你该不会是想真去打通试试吧?你有多少手下能去办这件事?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手下会花掉朝廷多少钱?此外,好好的官吏不各司其职,天天拉着矿产去四处登门商人家,府君什么时候跟商人这么好了?此外,这里面的事,府君怕是每日起早贪黑,丢掉全部本职工作,都忙活不完。”

  见满宠不说话,张昭继续:

  “我不是打击你,宜阳铁器坊可不止是产刀剑,柴刀农具铁锅之类的产出来了,你知道往哪送吗?你知道宜阳一日要产多少铁器吗?弘农供给着九大州所需,每日产的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若是运不出去,就是废铁。”

  还没完,张昭指着那些眼巴巴的百姓,道:

  “看看他们,好好看看,一个个饿的两眼放光,你打算就这么让他们帮你白干吗?每人每日十八钱,你知道你要掏多少钱给他们吗?你开工一日铁器没运出去,我弘农府库可以借你钱顶一顶,明日再没收入,你就是将府库掀个底朝天我也拿不出钱了,每日几十万钱,你去问问大司农愿不愿意出吧,再退一万步讲,你真说服了卢公,你可曾想过,原材料比粮还贵?”

  满宠深吸一口气,“我观原材料尚且能支撑一两日,我去与百姓商量,铁器坊既然归他们了,让他们先别拿工钱,反正以后十倍以上的收入都是他们的,或者直接拿铁器抵账。”

  “行啊,去吧。”张昭连劝都懒得劝。

  满宠去办了。

  莫约过了小半个时辰,他又颓然的回来了。

  张昭鄙夷:“商业上的事你玩不转,就算百姓肯答应,要不了三天你也得破产,你将收入全部还给他们,你拿什么去支起不下三千人的来回商队?你口袋没几个子抗风险,市场稍有一点波动全城都得饿肚子,此外,从一开始,我就觉得你有句话很可笑。”

  满宠下意识的问道:“什么话?”

  张昭冷笑:“你说铁器坊是工匠建的,第一个踩上屋檐的是工匠,现在工匠却连后院都进不去,只能在前面干着收入微薄的工作,你说铁器坊是工匠一块砖一块砖砌出来的,应该属于百姓自己。”

  “有何问题?”

  “问题大了去了,你知道这块地我卖了洛商多少钱吗?两千万钱!这两千万钱进府库,才有一条条大道一片片新开垦的农田、水利。你说砖,你知道砌工坊的砖是洛商花多少钱从哪弄来的吗?从三辅和洛阳光拉砖就拉了十几日。你说砖是百姓砌的,你知道一名百姓一日要花十八钱吗?你知道两万人一个月要花多少钱吗?我告诉你,如果宜阳自己来建,近三万人每人得拿出五千钱,每户数万钱,才能将此坊建成,你以为能供给全国的铁器坊,这么大的产业靠一腔孤勇用手就能砌出来的么?”

  “我还可以告诉你,莫说数万钱,在铁器坊建成前,每户能拿出二十钱,就已经是富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