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您还记得我。-《全民转职:我锻造了千万神器!》

  “是你…”王鸿达虚弱地说,“那个…那个说我有病的人…”

  “王总,您还记得我。”林墨走到床边。

  “我…我不应该不信你的…”王鸿达艰难地说,“现在…现在还来得及吗?”

  林墨没有回答,而是仔细观察王鸿达的情况。通过系统的扫描,他能清楚地看到王鸿达的肝脏已经严重纤维化,肝细胞大量坏死。

  但是,系统同时也给出了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使用神级针灸术配合特殊药物,可以刺激肝细胞再生,逆转肝衰竭】

  【成功率:85%】

  【所需时间:2小时】

  “还来得及。”林墨肯定地说。

  “真的?”王鸿达眼中闪过希望的光芒。

  年长医生在旁边冷笑:“年轻人,这种情况你也敢说来得及?你知道什么是急性肝衰竭吗?”

  “我当然知道。”林墨平静地说,“而且我有办法治疗。”

  “什么办法?”另一个医生问道。

  “针灸。”林墨说。

  “针灸?”几个医生都笑了,“你开什么玩笑?针灸能治急性肝衰竭?”

  “中医就是这样,什么病都说能治,实际上就是在耽误病人。”

  “年轻人,你还是出去吧,别在这里添乱了。”

  林墨没有理会他们的嘲讽,而是对王鸿达说:“王总,您相信我吗?”

  王鸿达看着林墨,眼中有挣扎,也有希望:“我…我相信你。”

  “那好,请这些医生出去,我需要安静的环境治疗。”林墨说。

  “什么?让我们出去?”年长医生气愤地说,“这里是我们医院,凭什么让我们出去?”

  “因为这是病人的选择。”林墨淡淡地说,“王总,您说呢?”

  王鸿达虚弱地点点头:“请…请你们出去…让林医生治疗…”

  几个医生面面相觑,最后年长医生冷哼一声:“好,我们出去,但是出了事你们自己负责!”

  说完,几个医生都走了出去。

  抢救室里只剩下林墨和王鸿达。

  林墨从随身的包里拿出银针,开始在王鸿达身上寻找穴位。

  “王总,可能会有些疼,您忍着点。”林墨说着,开始下针。

  第一针扎在肝俞穴,王鸿达身体一颤。

  第二针扎在太冲穴,王鸿达感到一股暖流在体内流淌。

  第三针、第四针…

  随着银针一根根扎下去,王鸿达感觉自己的身体在发生变化。原本的疲惫和疼痛在慢慢减轻,呼吸也变得顺畅起来。

  监护仪器上的数据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各项指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外面的医生们透过玻璃看着里面的情况,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怎么可能?”年长医生盯着监护仪器的数据,“肝功能指标怎么在好转?”

  “一定是仪器出问题了。”另一个医生说。

  “不可能,我们刚刚检查过所有仪器都是正常的。”

  “那就是巧合,可能是病人的身体在做最后的挣扎。”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王鸿达的各项指标都在稳步上升,这绝对不是巧合能解释的。

  两个小时后,林墨收起了最后一根银针。

  王鸿达的脸色已经明显好转,不再是刚才那种死灰色,而是有了一丝血色。

  “感觉怎么样?”林墨问。

  王鸿达试着坐起来,发现自己竟然有力气了:“我…我感觉好多了。”

  监护仪器上的数据显示,王鸿达的肝功能指标已经接近正常水平。

  外面的医生们都傻眼了。

  “这…这不科学啊…”年长医生喃喃自语。

  林墨推门走了出来,对等在外面的王太太说:“王太太,您老公没事了。”

  王太太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冲进抢救室抱住了王鸿达。

  “老公,你吓死我了!”王太太哭着说。

  “没事了,都没事了。”王鸿达轻抚着妻子的头发,然后看向林墨,“林医生,谢谢您救了我的命。”

  年长医生走到林墨面前,态度完全变了:“林医生,您这手针灸真是神了!能不能请教一下,您刚才用的是什么针法?”

  “只是普通的针灸而已。”林墨淡淡地说。

  “普通的针灸?”医生摇头,“我从医三十年,从来没见过这么神奇的针灸。”

  林墨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对王鸿达说:“王总,您的病虽然治好了,但是还需要好好调养。最重要的是,以后要注意饮食和作息。”

  “一定一定。”王鸿达连连点头,“林医生,您的大恩大德我永远不会忘记。您之前说的那块地…”

  “现在不用谈这个,您好好休息。”林墨说完就要离开。

  “林医生,等等!”王鸿达叫住他,“那块地我不要了,免费给孤儿院。”

  林墨停下脚步,转身看着王鸿达:“您确定?”

  “确定。”王鸿达坚定地点头,“您救了我的命,这点小事算什么。而且那些孤儿确实需要一个家。”

  林墨脸上露出了笑容:“谢谢您,王总。那些孩子们会很高兴的。”

  一周后,孤儿院保住了,孩子们又可以在这里安心生活了。

  林墨再次来到孤儿院,看到孩子们开心地在院子里玩耍,心情也很好。

  “林大哥!”小雨跑过来抱住林墨的腿,“谢谢你救了我们的家!”

  “不用谢,这是应该的。”林墨摸摸小雨的头。

  院长李奶奶走过来,眼中含着泪水:“林医生,真是太谢谢您了。如果没有您,这些孩子们就真的无家可归了。”

  “李奶奶,您别这么说。”林墨说,“不过我看孤儿院的条件还是很艰苦,孩子们的生活…”

  “是啊。”李奶奶叹了一口气,“虽然保住了房子,但是日常开销还是很困难。政府的补助有限,很多时候都是靠社会捐助。”

  林墨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确实很简陋。孩子们穿的衣服都有些旧了,院子里的设施也很老化。

  “李奶奶,我想为孤儿院做点什么。”林墨说。

  “您已经做得够多了。”李奶奶摇头。

  “不,我是说,我想搞一场义诊活动,为孤儿院筹集一些资金。”林墨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义诊?”李奶奶眼睛一亮,“这个想法很好,但是会不会太麻烦您了?”

  “不麻烦,我正好也想为社会做些贡献。”林墨说。

  当天晚上,林墨就开始准备义诊的事情。他联系了几个朋友,请他们帮忙宣传。很快,义诊的消息就在网上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