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完整的产业链-《我国补克星,你问我光刻机能修吗》

  第二天。

  秦熙扶墙走出门,发现一个胖乎乎的男人站在店门口。

  “请问你找谁?”

  龚鞠憨态可掬:“我找魏总,您是……?”

  秦熙没有正面回答龚鞠的问题,只是把他请进了家门。

  龚鞠也是吃过见过的,知道什么情况就没有多问。

  他来找魏修是有正事儿。

  今天约了市府的班子一起,去胜利防务工业即将要吸收的那几家企业视察。

  一开始龚鞠是没有放在心上的。

  觉得那些企业反正是要被淘汰的,他自己这个副总经理过去就行了。

  看看情况,点点账务,收破烂就得了。

  但没想到魏修知道了,说什么都要自己亲自去。

  直到现在,龚鞠还有些不理解。

  “魏总,您说您日理万机的,掺和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儿干嘛?”

  魏修还在刷牙:“别胡说,我没有,我不认识李万机。”

  龚鞠:……

  秦熙:……

  “我的意思是,胜利防务集团刚成立,百废待兴……”

  话音未落。

  就听一旁的秦熙在尖叫:“撒贼!?胜利防务工业是你的?”

  “你们两口子老打断人说话可不行啊。”

  龚鞠也真是服了。

  拢共进门说了两句话。

  每一句都说不下去。

  “您就是秦教授吧?您的调令还是我亲自提交的报告。”

  听到这话。

  秦熙彻底愣在了屋子里。

  她想过新单位可能和魏修有点关系。

  但她没有想到魏修会是新单位的话事人。

  鬼鬼。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秦熙现在就想把自己的眼珠子刮了。

  上一次分别时。

  魏修还只是某个大型项目的负责人。

  虽然有点权力,但不负总责。

  可现在。

  他已经是一家新成立的央企掌门人了。

  这种晋升速度,跟坐了火箭似的。

  不过事后回过味儿来,她的嘴角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所以魏修,首长们是把我军的装备创新事业的引擎交给了你?”

  魏修:“引擎没见到,烂摊子有一堆。”

  “万事开头难嘛。”

  秦熙满眼都是光。

  来的时候她听领导和同事们多少提起过一些。

  这家新成立的军事工业集团肩负着为军装领域破局的重任。

  也算是领导们养蛊的一种方法。

  成立一家天马行空,不走寻常路的新公司。

  一来可以孵化出新的装备。

  二来鞭策那些老家伙们努力前行。

  再加上现在知道魏修是这家新巨头的掌门人,秦熙对胜利防务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龚鞠也同意秦熙的看法。

  “秦教授说的对,我们的第一要务是创新,所以视察那些老工厂的任务还是让我去……”

  话音未落。

  魏修抬起头打断道:“你刚说什么?”

  “我说视察老工厂我一个就行。”

  魏修摆手:“上一句。”

  “我们的第一要务是创新?”龚鞠试探道。

  “锤子。”魏修当场纠正。“这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龚鞠和秦熙面面相觑。

  有些搞不懂了。

  从军方的首长,再到部委的领导。

  每一个人都对胜利防务工业集团充满了希望。

  希望魏修带给他们更多的可能。

  不然呢?

  龚鞠不解道:“第一要务不是创新?那还能是啥。”

  魏修正经了一些:“咱们公司的名字叫什么?”

  “胜利防务工业集团啊。”

  魏修点头:“那这个名字里的重点是?”

  “防务和工业啊。”

  “老龚啊,你还得练。”

  魏修有些失望。

  “胜利防务工业集团的重点是‘集团’。”

  “赚钱才是第一要务。”

  不管领导是怎么想的。

  至少魏修是这么想的。

  不赚钱,哪儿来的创新。

  目前胜利防务工业的主线任务,就是赚钱。

  只有赚的够多,维修点才够创新的。

  “就算你说得对,咱们的第一要务是赚钱。”

  “为了赚钱,我觉得更不应该吸收临阳这些落后产能啊。”

  可龚鞠还是不能理解。

  在他看来,市府推荐的那七家工厂根本不可能赚钱。

  不赔钱都算好的。

  但魏修心很大,连忙安慰:“龚总,你小气了,万一人家也有自己的亮点呢?”

  “也许吧。”

  龚鞠不置可否。

  只是在早饭之后和魏修来到了工业区,看到了那七家企业的实际情况后。

  看之前:小气了。

  看之后:气小了!

  好家伙,这哪是工厂啊。

  这分明是废弃工业基地。

  七家工厂都位于城西郊的开发区,两成一片。

  说是开发区。

  可这里看不到任何开发的样子。

  农田之中夹着一条破国道。

  路面上满是炮弹坑,比龚鞠的脸都糙。

  路打头第一家就是临阳市煤化工厂。

  红砖厂房,围墙上还用白漆刷着斑驳的字体——【只生一个好】。

  魏修看完也有点愣神。

  转过头看着身旁陪同的市商务局的领导。

  “怎么说?你们是错过改革开放了?”

  听到魏修的揶揄。

  商务局的王晗有些羞愧。

  “魏总,情况跟您说过了。”

  “这几家企业的产能比较落后。”

  “市里确实也没有资源扶持,所以只能放任他们堕落了。”

  市局也有市局的苦衷。

  本来这些产业就是重工业。

  就拿煤化工厂来说,他们是为隔壁市的炼化基地提供配套产业的。

  王局长走到了煤化工厂的仓库前,饶有兴致的介绍道。

  “十年前,这家煤化工厂年产煤气罐十万罐。”

  “产能在全省都算是多的。”

  “再加上隔壁市的焦煤炼化产业的原因。”

  “煤化工厂可是市里的产业支柱。”

  “但后来产业转型,天然气的普及,再加上环保法规越来越严格。”

  “这不就发展不下去了吗?”

  龚鞠听着王局长的介绍,有一点感同身受。

  传统的重工业是这样的。

  在经济野蛮生长时期是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放眼全国,全都如此。

  可当初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落寞。

  无论是煤化工厂还是钢管厂,都是重工业企业。

  产能十分落后。

  排放也不达标。

  劈头盖脸整治一通下来,别说别的。

  光节能减排的设施,就得还几千万。

  就这,魏修还想靠着这些产业赚钱?

  想屁吃。

  想到这儿,龚鞠有些阴阳怪气:“我昨天就说了,这种狗都不接,结果被我们接了。”

  “说实话,我也很佩服魏总的勇气。”

  王晗也在苦笑。

  “作为市里主管招商的人,我也不知道魏总为什么会选择接手这些企业。”

  魏修虽然有点牢骚,但觉得问题不大。

  所以解释道。

  “要是只有一家企业,我也不接。”

  “但好就好在。”

  “你们有七家企业。”

  “短短一公里的路,聚集了煤化工厂、化肥厂、钢管厂等七家企业。”

  “这是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我觉得还是能抢救一下的。”

  王晗和龚鞠全都愣住了。

  哪儿呢?

  产业链搁哪儿呢?

  这七家企业四六不挨着,哪儿哪儿都不搭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