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对立-《被贬燕南,归来时,君临天下!》

  “赏!”

  “陛下有赏!”

  太监一个个传递到宫殿门口。

  “谢圣上赏!”

  驿兵跪地叩谢。

  所有人的目光转向坐于龙椅上的新君,想知道接下来这位会如何裁决。

  “楚昭辉欺君罔上,夺爵贬为庶民,南云王府属官附逆,罢官免职,追究有无劣迹,另行处置。”

  此话一出,两班文武官员再次被震惊到。

  “陛下,万万不可!”

  吏部尚书王炜出班劝阻。

  “请陛下收回成命!”

  “请陛下收回成命!”

  一名名大臣出班附和。

  清流看向卫苒,见他摇头,一些打算出班的官员缩回了脚。

  卫苒对方昊的裁决同样不认可,这样做的话其它六王必然会唇亡齿寒,变乱恐在旦夕之间。不过他现在不能反对,必须维护方昊的权威,否则之前做的一切都白费了。

  刚刚禅位,坐于帘幕后面的太上皇睁开眼帘,嘴角勾起。

  他要看看这位如何应对眼下局面。

  以为当皇帝那么容易,有些事情不是靠个人武力就能解决的。

  否则的话他如何会容忍八王分权多年,早就出兵将这些该死的家伙荡平了。

  朝野上下不知有多少官员被八王收买,他们在地方上的利益和八王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恐怕军队还没出京就已经倒戈。

  方昊扫了眼下方反对自己的大臣,有一个算一个,基本上都与藩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也有真为大楚社稷着想的,毕竟他的裁决从表面上看确实有些过激,容易引起剩下六王的不安,导致出现难以预测的后果。

  然而,这些正是他想要看到的结果,六王不反,他如何能名正言顺收拾他们。

  他们担心六王势大,那是不知道他拥有多么强大的力量。

  天下大同,必须破而后立!

  他决定一统天下时就想明白了这点,缝缝补补无济于事,必须以雷霆手段推倒重来。

  “卫相!”

  “臣在!”

  卫苒不明白这个时候叫他做什么?

  难道想让他出面弹压这些大臣?

  他带着疑问躬身应道。

  方昊取出一个卷轴,不慌不忙道:“朕听闻近日大家都在议论「推恩令」,不知可有此事?”

  大殿里的文武官员全都十分诧异,怎么就说到「推恩令」上了?

  卫苒迟疑了下道:“回禀圣上,确有其事。”

  “卿可将「推恩令」说与朕听听?”

  方昊的话瞬间让在场的官员目瞪口呆,就是傻子也看出这位不会无缘无故在这个时候让首辅说「推恩令」。

  吏部尚书王炜再次奏道:“陛下,「推恩令」之事可暂缓再议,现在要紧的是对南云王欺君罔上之事的裁决。”

  “是呀,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请陛下收回成命!”

  下方一个个大臣齐声道。

  方昊转头看向为首的吏部尚书王炜。

  “王炜,你是吏部尚书,你告诉朕‘欺君之罪’该当如何?”

  王炜闻言语塞。

  “卫相,你告诉他。”

  卫苒嘴角牵动,朗声道:“根据本朝律法,欺君之罪轻者死罪,斩立决;重者株连九族,主犯腰斩弃市,从者斩立决。”

  他每一字说出,王炜的脸色就白一分。

  方昊笑道:“王炜,你们是觉得朕对南云王及其属官处置轻了吗!”

  王炜冷汗直冒,跪倒道:“臣不敢。”

  方昊看向他身后的官员。

  这些人一个个吓得跪下,连声道:“臣不敢。”

  大楚律法在上,他们找不出替南云王求情的理由。

  当然,也不是不能找,只是他们看出来了,这位是铁了心要夺掉南云王的爵位。

  方昊冷哼一声,再次看向卫苒。

  卫苒暗自腹诽,这「推恩令」还是你给的,你会不知道里面的内容!

  心中虽然这么想,口中却一字一句将「推恩令」说了出来。

  朝中众臣早就知道内容,现在想的是接下来新君想要做什么,是立即颁布施行,还是说出来让大家讨论,用这个来钳制六王。

  有时候引而不发也是一种不错的谋略。

  “好!”

  “诸位觉得如何?”

  方昊看向大殿里的文武官员,目光如电,仿佛可以穿透他们的身体,直接窥见心中所思所想。

  “陛下,我等皆商议过,「推恩令」虽好,却不是施行的时候,还望陛下等待合适时机再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这次就连清流中也有人出列,不支持「推恩令」,可以说满朝文武,意见几乎统一,这份阻力,便是帝王也要三思而后行。

  卫苒依旧保持缄默,现在多他一个不多,没必要站出来。

  帘幕后的太上皇嘴角都要咧到耳根,这位越是和朝臣对着干,自己就越有希望再次复出。

  而且估算时辰,也快到发动的时候了!

  自己坐了几十年龙椅,岂会一点布置都没有。

  虽然内廷因为血池卫的缘故,被对方控制住,自己也遭到胁迫,被逼禅位。

  但是支持自己的文臣武将不是摆设,自己一个眼色,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做。

  接下来方昊也没有让他失望,扫了眼大殿里的群臣后道:“朕倒是觉得现在颁布正是时候,此事不用再议,通知天下,「推恩令」即日开始施行。”

  卫苒闻言终于无法保持镇定,这种不顾朝臣反对,乾纲独断的举措,绝对不是一名明君该有的表现。

  其它朝臣更是惊怒不已。

  大楚两百余年来,历朝楚帝都鲜少这样公然与群臣对立,更何况还是一名刚刚登基的新君。

  “臣不敢奉诏,请陛下收回旨意!”

  “臣不敢奉诏,请陛下收回旨意!”

  “臣不敢奉诏,请陛下收回旨意!”

  一个个官员全部跪下,坚决反对。

  卫苒见状,心中大急,如此下去,哪怕事态平息了,新君的权威也会极大受损。

  就在这时,地面突然震动,大殿外传来喧哗声。

  所有人全都转头看向外面。

  帘幕后的太上皇攥紧拳头,一双老眼有了光彩,心里默默念道:“终于来了!”

  一片银光映入大殿内所有人的视野中。

  身穿银甲手持长矛的士卒齐刷刷将大殿围住,数百血池卫被逼得退到了门口。

  卫苒看到领军的将领,一颗心立时沉入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