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走水路-《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陈衍默默看了一会儿,回头:“牛叔,二位大人,叫苏定方和薛礼过来,我们找个地方,说一下我对你们的安排。”

  “好!”牛进达当即答应下来。

  几人从高台上下来,牛进达派人去叫了苏定方以及薛礼。

  众人齐坐于营帐内,面前摆放着一张巨大的堪舆图,这是由李世民专门提供的,由大量能人异士,耗费数年时间所制作,详细描绘了大唐以及周边国家的地理情况。

  陈衍专门去求了李世民,复制了一张过来。

  其中,代表渭南县的位置被圈上了红点。

  “事到如今,多余的话我就不多说了,你们的任务我也早告诉了你们,咱们今天坐下来,先聊聊咱们的基本情况,以及首次出征需要完成的目标!”陈衍环视道。

  大家齐齐点头表示明白,然后正襟危坐,侧耳倾听。

  陈衍手指了指堪舆图上渭南县的位置:

  “我们目前处于这里,因需要暗中行事,我给你们准备了九艘大船。这是我请了天下诸多造船师傅,由陛下暗中支持,耗费了几十万贯才打造出来的大船,比大唐目前最好的船更好,更大!”

  “它们现在就停在渭河之上,周围被我派人围了起来,上面装满了足够的粮食、淡水、以及药草等各种物资。”

  牛进达眼露精芒,想起了这么一回事。

  从去年开始,陈衍就在渭河旁一处较为隐秘之地建造了一个不知名建筑,甚至还调回了府兵围了起来,哪怕他去询问陈衍都神神秘秘没说。

  原来在打造新船。

  苏定方拱手道:“国公大人,我们是要走水路吗?”

  “对!没错!”陈衍先是肯定苏定方的问题,随后手指一移,点在“林邑”的名字上。

  “林邑国,你们从前或许已经从我只言片语里知道了这个地方,它就是拥有占城稻的地方。”

  “八百人的重骑兵,如果按寻常的办法,想暗中行事,不惊动朝廷主流舆论和地方官府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走水路便是最好的选择,一是我们拥有九艘战船,可以利用船只来装载粮草,得手后运回粮种。”

  “二是我们位于渭南县,靠近渭河的先天优势。”

  “其次,寻常的时候你们可以伪装成我手底下那名船商的商船,我跟陛下还能替你们暗中打通沿途关系,降低暴露的风险。”

  牛进达思忖道:“这么说来,走水路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从渭南县到林邑国太远,我们得好好商议一下行军的路线。”

  陈衍目光投向袁天罡与李淳风:“国师,太史令,你们认为我们行军路线该如何定?”

  两人对上陈衍的目光,瞬间了然。

  陈衍此举看似在问他们,实则是想让他们拿出一点主将的风范。

  袁天罡思索片刻,伸出手指,从渭南县开始一路往东划过:“我认为我们应该利用渭南县的漕运,向东行进,先抵达江都(今扬州)。”

  “这里是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点,大唐最重要的水陆码头,在江都或更南方的港口南下,穿过琼州海峡,最终选择在林邑国北部、人烟相对稀少的沿海地区登陆。”

  “此路线节省马力,人马、装备大部分时间由船只承运,避免了陆地行军对马匹和装备的巨大损耗。”

  “而且自从陈先生说要林邑国的占城稻,我特意跟许多他国商人、使臣打听过林邑国的情况。他们周边小国不少,防御力基本上都集中在陆地上,对海岸的防御基本等于无。”

  “若是我们从林邑国北部海岸登陆,必能打他们个出其不意。”

  他的话音落下,牛进达和苏定方等老将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微微颔首,认同了袁天罡所说的路线。

  虽然袁天罡说的比较笼统,只是一个大概的路线,其中必然还有许多细节方面的事情需要商定,但总而言之,此路线是没问题的。

  接下来,几人立刻便开始了商议。

  坐于首位的陈衍反而安静了下来。

  他本来也没打算插手这方面的事,毕竟对于行军打仗,牛进达、苏定方他们才是行家。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陈衍始终铭记着这句话。

  同样也是后世无数煤老板的人生信条。

  不过,李淳风倒是越听越惊讶了。

  因为跟插不上嘴的他相比,袁天罡竟然能拍着桌子跟牛进达、苏定方他们争吵,最后竟然好像还把这两人说服了。

  李淳风当时就懵了。

  不是,哥们儿?!

  咱们不都是算命的吗?

  你怎么还懂打仗啊?

  你个老小子到底还藏着多少本事?

  倒是陈衍对此早有预料,也不在意他们争吵到唾沫横飞。

  从当初袁天罡跟自己说,他很能打的时候,陈衍就意识到了袁天罡绝对要比李淳风藏的更深。

  后来,袁天罡单刀匹马闯入异国,将李淳风和薛礼带回来后,陈衍立即便向李世民提议由袁天罡、李淳风来担任主将,这本质上是最后一次试探。

  而后袁天罡虽然嘴上抱怨,哔哔赖赖,但自从他一顿忽悠,从袁天罡炽热的目光,以及跃跃欲试的模样,他就知道这货绝对能行。

  如果不是因为如此,陈衍绝对让李世民找其他人,或者直接让苏定方或者牛进达来。

  事实上陈衍并没猜错,李淳风可能确实不怎么懂打仗,但袁天罡这老小子行!

  当然啦,跟李淳风一样插不上话的,还有薛礼这个小可怜。

  甚至他还有些惶恐不安。

  陈衍拍了拍他的肩膀:“薛礼啊,你从前不一直希望自己能从军,上阵杀敌,从而振兴薛家吗?”

  “现在机会来了,所以别慌,干就完了!”

  “更何况你好歹是个天生神力者,先好好跟着牛叔,苏将军他们学学,等多上几次战场,立下些功劳,我去跟陛下说说,让你跟代国公学学。”

  “牛叔他们年纪不小了,你以后可就是大唐第二代将领啊!”

  一番话,简直说得薛礼想当场给陈衍磕几个。

  偌大个汉子此时竟有些不知所措。

  从他还是个种地的农民时带他和家人来长安,给自己饭吃、给自己找师傅学武、给自己的家人找住处、找活计、送弟弟妹妹上学堂。

  又在陛下面前举荐自己,让自己进了无旌骑。

  甚至连未来的路都给他铺好了。

  这哪里是贵人啊,祖宗都没陈衍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