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仰光,阳光炙烤着殖民时代遗留的街道,空气湿热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一个穿着普通白色短袖衬衫、棕色西裤的中年男人,腋下夹着一个公文包,不紧不慢地走在熙攘的人行道上。
他是军统仰光站的资深特务,代号“渔夫”。
作为戴春风当年亲自布局东南亚的重要棋子,军统仰光站历经风雨。
鬼子占领时期,他们转入地下,像鼹鼠一样在黑暗中活动,搜集情报,偶尔策划一些破坏。
待到张弛挥师南下,光复仰光,他们又变色龙一样,悄然融入这座重获新生的城市,继续潜伏,等待指令。
“渔夫”自认是老手了。
他习惯性地在橱窗前驻足,假装端详商品,眼角的余光扫向身后的人流;他会突然拐进小巷,加快脚步,倾听身后的动静;他会在报摊买份报纸,借着找零钱的功夫,观察周围的面孔。
一套反跟踪流程做得行云流水。
可惜,他面对的不是过去的殖民地警察或者鬼子的特高课。
在他周围几十米外,人流中,三个穿着普通夏威夷衫或连衣裙的男女,看似互不相干,却通过藏在衣领下的微型麦克风和入耳式耳麦,保持着通讯。
“目标经过钟表行,速度正常。”
“斑鸠收到,我已超前,在下一个路口待命。”
“蜂鸟跟进,目标未有异常举动。”
他们的声音通过便携式跳频无线电装置传递,技术领先这个时代至少十多年。
这就是南洋中央情报司的外勤行动小组。
“渔夫”绕了几个圈子,最终闪身钻进了一栋临街的三层小楼——门脸上挂着“兴隆商行”的招牌。
这里表面经营南洋特产贸易,每个月都会在市场上购买大量商品运去民国售卖,兼营移民业务。
兴隆商行在民国的分部,会帮助有意南下的民国百姓办理手续,联系车队,最终将人送到南洋来,在这过程中则会收取不菲的中介费。
生意看起来相当红火。
“目标已进入巢穴。”
小组长徐通,一个看起来像大学生的年轻男子低声报告,随即自然地走过商行门口,消失在街角。
-----
街对面,一家新开业不久的“娘惹风味”餐馆,生意兴隆,食客盈门。
南洋中央情报司的陈默上尉,穿着一身皱巴巴的工装,像刚下工的工人一样,撩开后厨的帘子走了进去。
穿过油烟弥漫的厨房,他拉开一个伪装成杂物间的暗门,沿着狭窄的楼梯下行,进入一个凉爽、隔音、布满仪器和监听设备的地下室。
“怎么样?” 陈默脱下工装,露出里面的短袖,拿起一杯冰水。
一个戴着耳机的监听员抬起头,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语气有些无奈:
“头儿,还是老样子。这帮家伙,开会讨论最多的是这批暹罗的香米能不能赶上好价钱,下批‘移民’的车队能不能准时到,怎么打点海关的人多夹带几箱‘瓦伦蒂诺’的西装……我看他们快忘了自己是军统还是商会了。”
实际上,中央情报司早就盯上了兴隆商行。
数月来的监控表明,通过兴隆商行这条线来的所谓新移民中,混杂着大量军统精心包装的探子。
但中央情报司没有打草惊蛇,策略就是放长线钓大鱼。
甚至在月余前,兴隆商行借口业务扩张、加盖三层和进行内部装修时,中央情报司的技术行动队就巧妙伪装成施工队混了进去。
他们不仅摸清了整栋楼的内部结构,更是在几个关键房间的墙体内、地板下、吊灯中,隐秘地安装了多个最新式的微型无线窃听器。
此时西方主流情报机构使用的窃听器大多笨重,需要物理线路连接供电和传输信号,极易被发现。
而这批由南洋无线电六所打造的窃听器,采用了微型电路和新的电池技术,体积仅相当于一枚大号硬币,并能将采集到的声音转换成无线电信号发射出去。
当然,受限于这个时代的基础材料学,其无线传输距离很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情报司干脆拨款,在兴隆商行对面买地皮盖起了一栋二层小楼,也就是现在生意火爆的“娘惹风味”餐馆。
陈默听到这个答案笑了笑,并不意外。
军统仰光站的站长,是个捞钱的本事远比搞情报厉害的家伙,之前,甚至能在与民国断绝联系的情况下,在鬼子占领的仰光把生意搞的有声有色,维持住了仰光站的架子。
现在这兴隆商行与其说是情报据点,不如说是他个人的钱袋子。
“有提到关于‘七零七’的吗?任何相关的人或事?”
陈默追问,神情严肃起来。
监听员肯定地摇头:
“没有,一次都没有。他们的通话记录里,完全没有相关字眼。”
陈默稍微松了口气。
“七零七”,这是一个目前在南洋情报系统内,知晓范围极小的绝密代号。
它的来源,要追溯到不久前结束的苏门答腊战役。
南洋国防军在此役中击毙多名鬼子将军,张弛再次从系统中获得了丰厚奖励,足足十几张宝贵的“工业兑换券”,以及数本看似不起眼却价值连城的书籍。
包括详细标注了波斯、双志等国主要矿藏分布、储量、品位及未来勘探方向的资源图集,以及一本深入浅出阐述石油化工未来五十年技术路径的《现代石化工艺学导论》。
张弛毫不犹豫地动用兑换券,兑换了一套原时间线上直到六十年代末期才臻于成熟的、代表西方精密制造巅峰的工业母机组合。
这套工业母机包含了伯尔尼豪泽(Hauser)厂出品的一系列超高精度坐标镗床和坐标磨床。
这些机床是精密测量与加工的绝对权威。
它们采用精密的机械结构、温度补偿系统和光学测量技术,能够以微米级的惊人精度进行孔系加工、轮廓磨削和精密测量,是制造模具、精密夹具、量规量具以及高精度齿轮箱的核心装备。
一台白鹰普林斯顿大学出品的早期型三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
这台机器代表了自动化加工的黎明。
它虽然还不及后世五轴机床那般灵活,但已经具备了X、Y、Z三个直线轴在数控系统指挥下进行联动切削的能力,能够自动完成铣削、钻孔、攻丝等多种工序,极大提高了复杂箱体、板类零件加工的效率和一致性。
喜欢远征军,从收编溃兵开始称霸南洋
一个穿着普通白色短袖衬衫、棕色西裤的中年男人,腋下夹着一个公文包,不紧不慢地走在熙攘的人行道上。
他是军统仰光站的资深特务,代号“渔夫”。
作为戴春风当年亲自布局东南亚的重要棋子,军统仰光站历经风雨。
鬼子占领时期,他们转入地下,像鼹鼠一样在黑暗中活动,搜集情报,偶尔策划一些破坏。
待到张弛挥师南下,光复仰光,他们又变色龙一样,悄然融入这座重获新生的城市,继续潜伏,等待指令。
“渔夫”自认是老手了。
他习惯性地在橱窗前驻足,假装端详商品,眼角的余光扫向身后的人流;他会突然拐进小巷,加快脚步,倾听身后的动静;他会在报摊买份报纸,借着找零钱的功夫,观察周围的面孔。
一套反跟踪流程做得行云流水。
可惜,他面对的不是过去的殖民地警察或者鬼子的特高课。
在他周围几十米外,人流中,三个穿着普通夏威夷衫或连衣裙的男女,看似互不相干,却通过藏在衣领下的微型麦克风和入耳式耳麦,保持着通讯。
“目标经过钟表行,速度正常。”
“斑鸠收到,我已超前,在下一个路口待命。”
“蜂鸟跟进,目标未有异常举动。”
他们的声音通过便携式跳频无线电装置传递,技术领先这个时代至少十多年。
这就是南洋中央情报司的外勤行动小组。
“渔夫”绕了几个圈子,最终闪身钻进了一栋临街的三层小楼——门脸上挂着“兴隆商行”的招牌。
这里表面经营南洋特产贸易,每个月都会在市场上购买大量商品运去民国售卖,兼营移民业务。
兴隆商行在民国的分部,会帮助有意南下的民国百姓办理手续,联系车队,最终将人送到南洋来,在这过程中则会收取不菲的中介费。
生意看起来相当红火。
“目标已进入巢穴。”
小组长徐通,一个看起来像大学生的年轻男子低声报告,随即自然地走过商行门口,消失在街角。
-----
街对面,一家新开业不久的“娘惹风味”餐馆,生意兴隆,食客盈门。
南洋中央情报司的陈默上尉,穿着一身皱巴巴的工装,像刚下工的工人一样,撩开后厨的帘子走了进去。
穿过油烟弥漫的厨房,他拉开一个伪装成杂物间的暗门,沿着狭窄的楼梯下行,进入一个凉爽、隔音、布满仪器和监听设备的地下室。
“怎么样?” 陈默脱下工装,露出里面的短袖,拿起一杯冰水。
一个戴着耳机的监听员抬起头,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语气有些无奈:
“头儿,还是老样子。这帮家伙,开会讨论最多的是这批暹罗的香米能不能赶上好价钱,下批‘移民’的车队能不能准时到,怎么打点海关的人多夹带几箱‘瓦伦蒂诺’的西装……我看他们快忘了自己是军统还是商会了。”
实际上,中央情报司早就盯上了兴隆商行。
数月来的监控表明,通过兴隆商行这条线来的所谓新移民中,混杂着大量军统精心包装的探子。
但中央情报司没有打草惊蛇,策略就是放长线钓大鱼。
甚至在月余前,兴隆商行借口业务扩张、加盖三层和进行内部装修时,中央情报司的技术行动队就巧妙伪装成施工队混了进去。
他们不仅摸清了整栋楼的内部结构,更是在几个关键房间的墙体内、地板下、吊灯中,隐秘地安装了多个最新式的微型无线窃听器。
此时西方主流情报机构使用的窃听器大多笨重,需要物理线路连接供电和传输信号,极易被发现。
而这批由南洋无线电六所打造的窃听器,采用了微型电路和新的电池技术,体积仅相当于一枚大号硬币,并能将采集到的声音转换成无线电信号发射出去。
当然,受限于这个时代的基础材料学,其无线传输距离很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情报司干脆拨款,在兴隆商行对面买地皮盖起了一栋二层小楼,也就是现在生意火爆的“娘惹风味”餐馆。
陈默听到这个答案笑了笑,并不意外。
军统仰光站的站长,是个捞钱的本事远比搞情报厉害的家伙,之前,甚至能在与民国断绝联系的情况下,在鬼子占领的仰光把生意搞的有声有色,维持住了仰光站的架子。
现在这兴隆商行与其说是情报据点,不如说是他个人的钱袋子。
“有提到关于‘七零七’的吗?任何相关的人或事?”
陈默追问,神情严肃起来。
监听员肯定地摇头:
“没有,一次都没有。他们的通话记录里,完全没有相关字眼。”
陈默稍微松了口气。
“七零七”,这是一个目前在南洋情报系统内,知晓范围极小的绝密代号。
它的来源,要追溯到不久前结束的苏门答腊战役。
南洋国防军在此役中击毙多名鬼子将军,张弛再次从系统中获得了丰厚奖励,足足十几张宝贵的“工业兑换券”,以及数本看似不起眼却价值连城的书籍。
包括详细标注了波斯、双志等国主要矿藏分布、储量、品位及未来勘探方向的资源图集,以及一本深入浅出阐述石油化工未来五十年技术路径的《现代石化工艺学导论》。
张弛毫不犹豫地动用兑换券,兑换了一套原时间线上直到六十年代末期才臻于成熟的、代表西方精密制造巅峰的工业母机组合。
这套工业母机包含了伯尔尼豪泽(Hauser)厂出品的一系列超高精度坐标镗床和坐标磨床。
这些机床是精密测量与加工的绝对权威。
它们采用精密的机械结构、温度补偿系统和光学测量技术,能够以微米级的惊人精度进行孔系加工、轮廓磨削和精密测量,是制造模具、精密夹具、量规量具以及高精度齿轮箱的核心装备。
一台白鹰普林斯顿大学出品的早期型三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
这台机器代表了自动化加工的黎明。
它虽然还不及后世五轴机床那般灵活,但已经具备了X、Y、Z三个直线轴在数控系统指挥下进行联动切削的能力,能够自动完成铣削、钻孔、攻丝等多种工序,极大提高了复杂箱体、板类零件加工的效率和一致性。
喜欢远征军,从收编溃兵开始称霸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