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和亲(240)-《十年不娶,我怀崽嫁敌国你哭什么》

  姜兰对周遭的议论与纷扰毫不在意,此刻她的心头像压着一块沉甸甸的巨石,满脑子都是端木洲的身影。

  昨夜从宫人口中听闻他已亲率大军奔赴前线。

  她坐在窗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棂上雕刻的缠枝纹,脑海里反复回放着几日前端木洲来见她时的情景。

  那日他一身玄色劲装,眉宇间凝着从未有过的凝重,平日里总是带着温和笑意的眼神,那天却像蒙着一层化不开的寒霜。

  当时她只当是他军中事务繁忙,并未多想,如今想来,他那时定是已知晓即将奔赴战场,却不知该如何对她说起。

  更让她焦灼不安的是,她与端木洲的大婚之日已近在眼前,红绸早已备好,喜帖也早已发出,整个王宫都弥漫着喜庆的气息,可这喜庆却像一根刺,扎得她坐立难安。

  战事如此吃紧,他还在千里之外的战场,这婚礼……还要继续吗?

  日子在姜兰的辗转反侧中一天天溜走,转眼便到了大婚之日。

  天刚蒙蒙亮,窗外的喜鹊便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为这桩喜事欢唱,可姜兰听着,只觉得格外刺耳。

  宫仆们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捧着早已备好的嫁衣和首饰,脸上带着恭敬的笑意:“王妃娘娘,该起身梳妆了。”

  姜兰坐在床沿,眼神有些迷离,望着帐顶绣着的鸳鸯戏水图,恍惚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她轻声问道:“如今前线战事正紧,王爷他……这婚事,真的还要照常举行吗?”

  为首的老宫仆躬身回道:“回娘娘,可汗并未下旨取消婚礼,二王子殿下也特意叮嘱过,说这婚事必须如期举行,不能有丝毫差错。”

  “可是……”姜兰的声音低了下去,眼底的担忧像潮水般涌了上来,“没有新郎,这婚礼该如何进行?难不成要找个人代替,或是……”

  她说到这里,实在无法再说下去,只觉得喉咙发紧。

  宫仆们没有接话,只是按照流程,小心翼翼地为她梳妆。

  温水拭面,香粉轻扑,胭脂点唇,一系列动作轻柔而娴熟。

  很快,繁复华美的嫁衣便穿在了她的身上,那是用吐谷浑最珍贵的云锦织成,上面用金丝银线绣满了象征吉祥的图腾,裙摆曳地,行走间仿佛有流光溢彩在涌动。

  接着,宫仆们又为她戴上了各式珠宝首饰。

  一支凤凰展翅的金钗斜插在发髻上,凤凰的眼珠是用鸽血红宝石镶嵌而成,熠熠生辉;耳垂上挂着东珠耳环,圆润饱满,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

  脖颈间戴着一串由蜜蜡、珊瑚、绿松石组成的项链,那是吐谷浑王室女子成婚时的标配,象征着尊贵与福气。

  梳妆完毕,宫仆扶着姜兰走到铜镜前。镜中的女子,眉如远黛,眸若秋水,一身华服加身,尽显王妃的尊贵与端庄。

  可那双眼睛里,却没有半分新娘该有的喜悦,反而盛满了化不开的忧愁,像是蒙着一层薄雾,让人看了心生怜惜。

  姜兰望着镜中的自己,嘴角想扬起一个笑容,却怎么也提不起力气。

  曾几何时,她无数次幻想过自己大婚之日的模样,那时她以为,自己一定会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笑容会像草原上的太阳一样灿烂。

  可如今,梦想中的日子真的来了,她的心却像被泡在苦水里,怎么也甜不起来。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伴随着清脆的笑语:“嫂嫂,嫂嫂,我来啦!”

  只见端木森莉一身粉色襦裙,蹦蹦跳跳地走了进来,看到梳妆完毕的姜兰,顿时眼睛一亮,忍不住惊叹道:“嫂嫂,你可真好看!这身嫁衣穿在你身上,简直比画里的仙女还要美!”

  姜兰被她直白的夸赞说得有些不好意思,脸上泛起一抹浅浅的红晕,她轻轻拉过端木森莉的手,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森莉,前线的战事……现在怎么样了?你哥哥他……有消息吗?”

  端木森莉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她摇了摇头:“嫂嫂,我也不知道具体情况。这种军务大事,父亲和哥哥们从来不让我们女孩子家插手。”

  她顿了顿,又连忙补充道,“不过嫂嫂你别担心,你想啊,若是情况真的不好,婚事怎么还会照常举行呢?这说明哥哥那边一定没什么大碍,说不定很快就会回来了呢!”

  姜兰听着她的话,心里稍稍安定了一些,她轻轻点了点头:“但愿如此吧。”

  “好啦嫂嫂,别想那么多了,吉时快到了,我们该过去了。”

  端木森莉挽住姜兰的胳膊,笑着说道。

  姜兰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不安,任由端木森莉拉着,一步步朝着举行婚礼的殿堂走去。

  远远望去,那座金碧辉煌的殿堂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殿外挂满了红色的绸带,随风飘扬,处处都透着喜庆的气息。

  吐谷浑的乐师们在殿外演奏着欢快的乐曲,鼓点声声,敲打着每个人的心弦。

  前来观礼的文武百官和王室宗亲早已等候在殿内,脸上都带着笑容,整个殿堂热闹非凡。

  按照吐谷浑的婚俗,新娘要头戴红色的面纱,遮住容颜,直到仪式完成才能由新郎掀开。

  姜兰的面纱是用上好的红纱制成,上面绣着精致的囍字纹样。

  当她在宫仆的搀扶下走进殿堂时,殿内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她的身上,有好奇,有祝福,也有几分不易察觉的探究。

  姜兰微微垂着眼帘,目光在人群中缓缓扫过,仔仔细细地搜寻着那个熟悉的身影。

  可直到她走到殿堂中央,也没有看到端木洲的身影。

  她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果然,这场婚礼,只有她一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