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目眩的感觉猛地袭来,端木巴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脑子里乱成一团麻,完全理不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稳住心神,正要追问,却见端木洲步伐匆忙地从外面走了进来。
“阿爹,您别问了。”端木洲走到近前,看着眼前的情景,心里早已有了准备,他深吸一口气,“她就是安和公主。如今她已经平安无事地回来了,而且……还给我生下了粥粥这个孩子。”
“什么??”端木巴猛地从座位上直起身子,难以抑制的狂喜。
这居然就是他盼了许久的小孙子。
这孩子粉雕玉琢的,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正好奇地望着他,那模样乖巧得让人心都化了。
端木巴只觉得心尖像是被什么柔软的东西轻轻挠着,往日里死气沉沉的表情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眉开眼笑的模样,连眼角的细纹都透着喜气。
“好啊!好啊!”他连说了两声,小心翼翼地伸出手,生怕力气大了会弄疼孩子,“这是我的乖孙子!我的亲孙子啊!”
说着,他赶紧从仆从手里接过孩子,将小脸蛋凑过去,在粥粥软乎乎的额头上亲了一大口,声音里满是宠溺:“快,叫一声爷爷听听。”
粥粥这孩子生来就乖巧懂事,听到“爷爷”两个字,他像是听懂了似的,小嘴微微嘟起,用还带着奶气的声音含糊地喊了一声:“爷……”
就这一声含糊的“爷”,瞬间让端木巴的心都飘到了云端。
他高兴得不行,“快!把库房里那套赤金打造的长命锁取来,还有进贡的那些上好的绸缎、南海的珍珠,都给小王子殿下送到院里去!”
趁着端木巴被孙子带来的巨大喜悦冲昏头脑的劲儿,站在一旁的端木洲赶紧上前一步,“阿爹,如今安和公主已经回来了,三年前我和她没能办完的那场婚事,是不是该提前操办了?您看,咱们王宫已经许久没有办过喜事了,正好借着这桩婚事给您冲冲喜,也让宫里添些热闹。”
端木巴此刻满心满眼都是怀里的小孙子,那软乎乎的小手正抓着他的手指,暖得他心里一片滚烫。
别说只是重新办一场婚事,此刻就算端木洲提出再大的要求,他怕是也会一口答应。
他头也没抬,只是连连点头,声音里还带着笑意:“好,好!都听你的,赶紧去办,越快越好!”
就这样,端木洲要和失踪三年的安和公主重新举办婚事的消息,传遍了王宫的上上下下。
宫里的侍从、宫女们都在私下里议论着这桩失而复得的婚事,毕竟三年前这桩婚事就闹得沸沸扬扬,如今峰回路转,自然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更巧的是,先前王宫本就一直在为端木洲和另一位宁园公主的婚事做准备,从喜服的刺绣到宴席的菜单,从宾客的名单到礼乐的编排,几乎都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如今换了新娘,这些早已备好的物件倒也不必浪费,正好可以全部派上用场,这倒省了不少功夫,也让婚事的筹备进度快了不少。
然而,王宫的角落里,却有一个人对这桩喜事满心抵触,那便是扈宛儿。
她这些日子一直沉浸在失去儿子端木俊风的巨大悲痛中,整日以泪洗面,眼神空洞得像是失去了灵魂。
当她从侍女口中得知端木洲要办大喜事的消息时,像是被针扎了一样猛地抬起头,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不行!这婚事不能办!俊风刚走,怎么能这么快就办喜事?再怎么说也要等到三年之后,等过了孝期才行!”
她越想越觉得心里堵得慌,儿子的尸骨未寒,王宫却要张灯结彩办喜事,这让她如何能接受?
于是,她顾不上梳妆打扮,亲自找到端木巴,求他把这门婚事推迟。
然而端木巴却拒绝了她,“婉儿.......这安和公主,是洲儿三年前就朝思暮想想要娶的女子,如今她回来了,而且还给我带来这么可爱的孙子,我又有哪里有理由拒绝呢???”
“姜兰... ....”
扈宛儿瞬间感觉整个人仿佛被抽走了所有力气,眼前阵阵发黑,身子剧烈地摇晃了几下,若不是身边的侍女眼疾手快扶住了她,恐怕早已瘫倒在地。
居然是那个失踪三年的姜兰!
这个名字像一把生锈的钥匙,猛地打开了扈宛儿尘封的记忆。
她到现在都清清楚楚地记得,自己的儿子端木俊风当年对姜兰是何等的痴迷。
那时候的端木俊风,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对争夺可汗之位充满了雄心壮志,整日里不是在演武场操练,就是在书房研究兵法,眼睛里闪烁着对权力的渴望。
可自从姜兰死了之后,一切都变了。
他不再像从前那样执着于权势。
她还忍不住问:“俊风,你怎么最近都不怎么提争夺可汗之位的事了?从前你可不是这样的。”
当时的端木俊风正把玩着一枚姜兰喜欢的格桑花,懒洋洋地抬了抬眼,语气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淡然:“娘,您说这可汗的滋味又能怎么样呢?就算日后真的坐上了那个位置,得到了数不尽的财富和美人,又能如何?”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格外温柔,“其实我觉得,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能和自己爱的人相守一生。其他的,都不重要。”
那时的扈宛儿只当儿子是一时兴起,没放在心上,可如今想来,姜兰在儿子心中的分量早已重过一切。
想到这里,扈宛儿的眼泪又汹涌而出,心口像是被巨石压住一般,又闷又痛。
她为自己的儿子感到无尽的悲痛和惋惜——若是儿子能晚走几天,若是他能再多撑几日,说不定就能亲眼见到姜兰回来了。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稳住心神,正要追问,却见端木洲步伐匆忙地从外面走了进来。
“阿爹,您别问了。”端木洲走到近前,看着眼前的情景,心里早已有了准备,他深吸一口气,“她就是安和公主。如今她已经平安无事地回来了,而且……还给我生下了粥粥这个孩子。”
“什么??”端木巴猛地从座位上直起身子,难以抑制的狂喜。
这居然就是他盼了许久的小孙子。
这孩子粉雕玉琢的,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正好奇地望着他,那模样乖巧得让人心都化了。
端木巴只觉得心尖像是被什么柔软的东西轻轻挠着,往日里死气沉沉的表情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眉开眼笑的模样,连眼角的细纹都透着喜气。
“好啊!好啊!”他连说了两声,小心翼翼地伸出手,生怕力气大了会弄疼孩子,“这是我的乖孙子!我的亲孙子啊!”
说着,他赶紧从仆从手里接过孩子,将小脸蛋凑过去,在粥粥软乎乎的额头上亲了一大口,声音里满是宠溺:“快,叫一声爷爷听听。”
粥粥这孩子生来就乖巧懂事,听到“爷爷”两个字,他像是听懂了似的,小嘴微微嘟起,用还带着奶气的声音含糊地喊了一声:“爷……”
就这一声含糊的“爷”,瞬间让端木巴的心都飘到了云端。
他高兴得不行,“快!把库房里那套赤金打造的长命锁取来,还有进贡的那些上好的绸缎、南海的珍珠,都给小王子殿下送到院里去!”
趁着端木巴被孙子带来的巨大喜悦冲昏头脑的劲儿,站在一旁的端木洲赶紧上前一步,“阿爹,如今安和公主已经回来了,三年前我和她没能办完的那场婚事,是不是该提前操办了?您看,咱们王宫已经许久没有办过喜事了,正好借着这桩婚事给您冲冲喜,也让宫里添些热闹。”
端木巴此刻满心满眼都是怀里的小孙子,那软乎乎的小手正抓着他的手指,暖得他心里一片滚烫。
别说只是重新办一场婚事,此刻就算端木洲提出再大的要求,他怕是也会一口答应。
他头也没抬,只是连连点头,声音里还带着笑意:“好,好!都听你的,赶紧去办,越快越好!”
就这样,端木洲要和失踪三年的安和公主重新举办婚事的消息,传遍了王宫的上上下下。
宫里的侍从、宫女们都在私下里议论着这桩失而复得的婚事,毕竟三年前这桩婚事就闹得沸沸扬扬,如今峰回路转,自然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更巧的是,先前王宫本就一直在为端木洲和另一位宁园公主的婚事做准备,从喜服的刺绣到宴席的菜单,从宾客的名单到礼乐的编排,几乎都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如今换了新娘,这些早已备好的物件倒也不必浪费,正好可以全部派上用场,这倒省了不少功夫,也让婚事的筹备进度快了不少。
然而,王宫的角落里,却有一个人对这桩喜事满心抵触,那便是扈宛儿。
她这些日子一直沉浸在失去儿子端木俊风的巨大悲痛中,整日以泪洗面,眼神空洞得像是失去了灵魂。
当她从侍女口中得知端木洲要办大喜事的消息时,像是被针扎了一样猛地抬起头,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不行!这婚事不能办!俊风刚走,怎么能这么快就办喜事?再怎么说也要等到三年之后,等过了孝期才行!”
她越想越觉得心里堵得慌,儿子的尸骨未寒,王宫却要张灯结彩办喜事,这让她如何能接受?
于是,她顾不上梳妆打扮,亲自找到端木巴,求他把这门婚事推迟。
然而端木巴却拒绝了她,“婉儿.......这安和公主,是洲儿三年前就朝思暮想想要娶的女子,如今她回来了,而且还给我带来这么可爱的孙子,我又有哪里有理由拒绝呢???”
“姜兰... ....”
扈宛儿瞬间感觉整个人仿佛被抽走了所有力气,眼前阵阵发黑,身子剧烈地摇晃了几下,若不是身边的侍女眼疾手快扶住了她,恐怕早已瘫倒在地。
居然是那个失踪三年的姜兰!
这个名字像一把生锈的钥匙,猛地打开了扈宛儿尘封的记忆。
她到现在都清清楚楚地记得,自己的儿子端木俊风当年对姜兰是何等的痴迷。
那时候的端木俊风,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对争夺可汗之位充满了雄心壮志,整日里不是在演武场操练,就是在书房研究兵法,眼睛里闪烁着对权力的渴望。
可自从姜兰死了之后,一切都变了。
他不再像从前那样执着于权势。
她还忍不住问:“俊风,你怎么最近都不怎么提争夺可汗之位的事了?从前你可不是这样的。”
当时的端木俊风正把玩着一枚姜兰喜欢的格桑花,懒洋洋地抬了抬眼,语气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淡然:“娘,您说这可汗的滋味又能怎么样呢?就算日后真的坐上了那个位置,得到了数不尽的财富和美人,又能如何?”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格外温柔,“其实我觉得,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能和自己爱的人相守一生。其他的,都不重要。”
那时的扈宛儿只当儿子是一时兴起,没放在心上,可如今想来,姜兰在儿子心中的分量早已重过一切。
想到这里,扈宛儿的眼泪又汹涌而出,心口像是被巨石压住一般,又闷又痛。
她为自己的儿子感到无尽的悲痛和惋惜——若是儿子能晚走几天,若是他能再多撑几日,说不定就能亲眼见到姜兰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