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过年-《清穿:摆烂后康熙听到了我的心声》

  回京之后,胤禵第一时间就要去入宫述职。

  胤礽看着十四那张沧桑了几个度的脸,嬉笑道,

  “这肤色倒是跟当年在威海卫那时有的一拼,就是怎么瞧着都有些灰头土脸?”

  胤禵心头一动,眉目也舒缓了下来。

  “臣弟后半年基本都在豫州腹地办差,那些地方不像海边水汽丰沛。”

  现在回想起来,他初入朝办差之时,在海边待的那两年,竟是他人生中最难得的快乐时光。

  “也是,你这次出去,差事办得不错,功劳朕都给你记着呢。”

  还是那句话,胤礽从不是个小气的人。

  只要认真办差,就会有相应的回报。

  打从胤禵半年前出京,胤礽这里没少收到关于他的信件,单从那些只言片语里头,胤礽就能窥见眼前这小子是真的把过往放下了,开始认真办差,为子孙后代挣一份家业出来。

  不过胤礽虽然清楚地知道他收心了,却仍旧不会让他执掌兵权。

  老大和十三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忠心,而胤禵……

  他并没有从他的行动中看出多少诚意,胤礽也不会心大到能够相信任何一个兄弟的地步。

  血缘这种东西,只是一个认识彼此的途径罢了。

  如果真的事事信任血脉同宗,那便不会有这么多父子反目,同室操戈的案例了。

  “多谢皇上。”

  胤禵面露感激之色,显然也是被这几年的冷板凳逼着学会了一些人情世故。

  “朕这儿也没别的事,你且回去休整几日,等休息够了,再去吏部和工部一回。”

  年关考核,在如今这个时代就已经兴起了。

  不过与后世不同的是,现在的人不必做 ppt ,做出的功绩也都由吏部的人去审查判定。

  所以以往每临年关,吏部大小官员便成了香饽饽,收礼收到手软。

  不过现在就难了。

  胤礽手中的监察暗卫可不是吃素的,一旦发现哪个人敢以权谋私,那么等待他的下场轻则抄家流放,重则掉脑袋瓜子。

  这样的人每年都要查办一批,且每次都要在衙门外头贴告示,将他们的罪行昭告天下。

  以前吏部的官职是所有人最向往的职位,但这几年下来,已经没多少人愿意往里头挤了。

  “臣弟告退。”

  胤禵行了礼,后退两步才转身朝暖阁外头走,还没走两步,就又听到了胤礽的声音,

  “皇阿玛如今搬去畅春园住了,你去请安可别找错了地方。”

  每个回京述职的弟弟,胤礽都会特意提醒这么一句。

  胤禵身形僵硬一瞬,随即回身道,

  “臣弟知道了。”

  他确实是想去康熙那看一眼,对于别的兄弟姐妹来说,康熙可能不是个好父亲,但他却是从小被康熙偏宠着长大的。

  他不能做那等狼心狗肺之人。

  今年除了老大、老四和老十三外,其余兄弟们都回了京都过年。

  除夕夜康熙本应回宫参加家宴,但胤礽派人去请他时,他死活不愿意动弹。

  其实年前胤礽去瞧过他,知道他的身子骨远没有到不能动弹的地步。

  但他不想回宫,胤礽也不能强求,于是在宫宴提早结束之后,他便带了瓜尔佳氏、元宝,以及一大票兄弟、侄子侄女们亲自去畅春园给他拜年。

  虽然胤礽觉得他早就跟康熙撕破脸了,也再无和好的可能,但面子工程却不能不做。

  毕竟现在以孝治天下,他身为皇帝,得给天下万民做表率。

  装人的马车浩浩荡荡延绵了两三里,由此可见这一代的皇室子孙数量之多。

  康熙生下的子女,宗人府那边都有记录,胤礽当初恶趣味的去了解过,康熙这一生总共生了三十五个儿子,二十个女儿,现在还活在世上的儿子只剩下十九个,女儿剩八个。

  除了他之外,剩下的那十几个已经成年且结婚生子的兄弟,已经给康熙生了将近一百个孙子孙女了。

  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要是加上曾孙的话,那队伍就更加庞大了。

  这两三里的马车里头可没几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皇宫距离畅春园几十里路,谁也不会傻到让婴儿跟着他们一起,在这冰天雪地里头受罪。

  可即便这样,队伍之中大大小小的主子,也有一百来号,好在兄弟们也都识趣,没有带上福晋和女儿之外的女眷。

  不然畅春园那小地方估计都挤不下。

  清溪书屋的面积不算太大,胤礽带着一百多号人,直接便将此地里里外外都占了个干净。

  康熙对于他们的到来似是早有预料,老神在在地坐在炭盆旁边看书。

  胤礽知道康熙这是有意折腾,好让子孙们关注他,可即便知道,他也不能对康熙视而不见。

  他今天要是让康熙独自在畅春园过年,那么明日他不孝的名声就会传遍朝野内外。

  谁让“父亲”二字本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呢,尤其是在这个封建社会,主要推崇的就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不过既然来了,胤礽今晚也没打算再回去折腾。

  毕竟现在所有人都清楚是康熙搞事,那么他顺势在畅春园过个年也无可厚非。

  耽误了子时去祭拜祖先,也无可厚非。

  想让他大半夜还要回宫走流程那是不可能的,谁要是敢在这事儿上多逼逼,他就敢让他来畅春园伺候老头子的余生。

  因着畅春园里头的院落不够,所以家宴结束之后,胤礽便让弟弟们带着家眷回去了,他与瓜尔佳氏、元宝,以及温宪母女住了下来。

  时隔多年再回到无逸斋,胤礽居然还有些怀念当年在此地读书的日子。

  当初康熙让他住在这个地方,是想让他勤奋进学。

  无逸,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安逸的意思。

  但到最后,康熙给他封亲王时,取得字也是逸。

  那时他真的已经打算好要做个闲散宗室了,没想到一朝政变,他还是坐上了曾经遥不可及的位置上。

  胤礽将往事改编成故事说给瓜尔佳氏和元宝听,一家三口住在小小的无逸斋里头,度过了胤礽登基以后的第十个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