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禩笑着摇摇头,又给弘旺倒了杯奶茶。
弘旺并非他理想中的继承人模样,以前也曾失望过,妄图手把手教导弘旺做人要圆滑一些,不必事事较真,就算和不喜欢的人相处,也不要将脾气挂在脸上。
可惜弘旺的脑子就像是缺了根弦一样,压根教不会。
胤禩最终自暴自弃,想着反正他还算年轻,就算以后没儿子,也可以等弘旺的儿子出生,接孙子到身边亲自教导。
左右他身上的爵位是铁帽子亲王,弘旺这辈子做个富贵闲人也可以,只要孙子争气些,日后总不会叫廉亲王府没落下去。
但叫他没想到的是,弘旺在数学一道展现出来的天赋竟叫二哥如此看重。
以二哥对弘旺的重视程度,日后只要不干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儿,以后他的日子差不到哪里去。
瞧瞧胤祹就知道了。
胤祹是他们兄弟们当中最不受待见的一个,现在却是功劳累积速度最快的,打从有了水泥,他一年中有十个月都在外地漂泊着,修建官道,顺带着勘测地貌,绘制舆图。
如果没有二哥慧眼识珠,将他带在身边手把手教导了一段时间,胤祹这辈子撑死了也就是个郡王爵。
可现在,以他每年积攒功勋的速度,说不准再过几年,二哥就会给他封亲王了。
二哥从不是个小气的人。
胤禩又看了一眼上首,发现二哥正亲自伺候着元宝喝奶茶,他不得不感慨,天下其实没有几个男人做父亲能做到这种地步。
他自认是个慈父了,也做不到时时刻刻注意着弘旺有什么需求。
秋狝的队伍在木兰围场待了十天时间,这十天里,胤礽也就头两天带着元宝参与了围猎,其余大部分时间都窝在营帐里头跟纯禧、恪靖等人谈心。
在他心中,蒙古这地方也是大清的版图,可以自治,但一定要受朝廷管辖,此地的武装部队要直接受朝廷调配,不必事先跟蒙古诸部的王公打招呼。
他打算在蒙古设立几个军营,军队里头的人除了蒙古族之外,还得至少有一半的满人汉人。
但他也清楚,若是直接跟这些王爵提及此事就算日后办成了,她们心中也不会多痛快。
所以,胤礽打算先将恪靖所在的部落作为突破口,只要把恪靖的部落扶植起来,不想看恪靖一家独大的其余部落,接受程度就会大幅度提高。
蒙古这块肥美多汁的土地,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在物资不丰的时代,胤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够给百姓的餐桌上增加食材的机会。
不过也要注意环境影响。
他可不想以后在京城吃上蒙古吹过去的风沙。
说到饲养牛羊,胤礽就想起了那块大洋洲上的璀璨明珠。
虽然那地方沿海蛇虫鼠蚁盛行,内陆又极为荒芜,超过八成的土地都被沙漠覆盖,但却极为适合放牧,而且那块地上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要是占领那里,大清应该很长时间之内都不必担忧矿产匮乏了。
胤礽是真的很眼馋那里的铁矿储量。
只是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真把大批的百姓派到那个气候恶劣的地方,说不定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伤亡。
还是等大清的科技再发展一段时间再说吧。
胤礽在试探过恪靖的意思之后,发觉她并不排斥自己的想法。
于是胤礽便频繁地召见恪靖去营帐中交谈,待围猎结束,两人也将驻军之事敲定的差不多了。
只等胤礽派人去喀尔喀蒙古考察当地,确定军营的地理位置。
在这期间,康熙几乎每日都骑着马去附近溜达。
偶尔兴致来了,也会弯弓搭箭,瞄一瞄过往的猎物。
只是他终究年岁太大,以往能轻易拉动的弓弦,对于现在的他而言便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尝试了几回之后,他便将常用的弓箭搁置,转而用起枪械来。
试了几回,最后也猎到了两只小型野物。
康熙将这次的出行当做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旅行,所以事事都看得极开,见到一些不如意的场景或者不喜欢的人,也基本上都冷脸无视。
气狠了也会上前骂几句。
就连胤礽都被他骂过一回,还是当着胤禩和几个蒙古亲王的面骂的,胤礽虽然当时没发作,但第二日就将他禁足在了营帐中。
康熙心里头不爽,但连胤礽的面都见不着。
在营帐里足足窝了三日,围猎结束之后,队伍要往喀尔喀蒙古去的时候,他的禁足才解。
胤礽询问康熙要不要回京,康熙直接摇头拒绝。
他得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好好看一看大清的锦绣河山。
胤礽无奈,只能继续带着他往北走。
不过出发之前,还得分出一部分人把猎物带回京城才行。
出了木兰围场,便是一望无际的草原。
有时候路上的石块太多,坐在马车之中太颠簸,胤礽便会带着瓜尔佳氏骑马,弘晟就带着元宝走在两人的身后。
如今已是深秋,入眼便是一片枯黄,那样浓烈至极的颜色,撞入众人眼中,就连自诩见多识广的胤礽都觉得震撼。
秋风扑面而来,自由开阔的气息灌进肺部,连肋骨都微微外扩了几分。
赶路的枯燥在一瞬间消散得无影无踪,让人忍不住想要策马奔腾。
他这般想,也这般做了。
他扯了扯缰绳,高高扬起马鞭,在马屁股上抽了一下,胯下宝马便撒开脚丫子在草场上狂奔起来。
弘旺并非他理想中的继承人模样,以前也曾失望过,妄图手把手教导弘旺做人要圆滑一些,不必事事较真,就算和不喜欢的人相处,也不要将脾气挂在脸上。
可惜弘旺的脑子就像是缺了根弦一样,压根教不会。
胤禩最终自暴自弃,想着反正他还算年轻,就算以后没儿子,也可以等弘旺的儿子出生,接孙子到身边亲自教导。
左右他身上的爵位是铁帽子亲王,弘旺这辈子做个富贵闲人也可以,只要孙子争气些,日后总不会叫廉亲王府没落下去。
但叫他没想到的是,弘旺在数学一道展现出来的天赋竟叫二哥如此看重。
以二哥对弘旺的重视程度,日后只要不干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儿,以后他的日子差不到哪里去。
瞧瞧胤祹就知道了。
胤祹是他们兄弟们当中最不受待见的一个,现在却是功劳累积速度最快的,打从有了水泥,他一年中有十个月都在外地漂泊着,修建官道,顺带着勘测地貌,绘制舆图。
如果没有二哥慧眼识珠,将他带在身边手把手教导了一段时间,胤祹这辈子撑死了也就是个郡王爵。
可现在,以他每年积攒功勋的速度,说不准再过几年,二哥就会给他封亲王了。
二哥从不是个小气的人。
胤禩又看了一眼上首,发现二哥正亲自伺候着元宝喝奶茶,他不得不感慨,天下其实没有几个男人做父亲能做到这种地步。
他自认是个慈父了,也做不到时时刻刻注意着弘旺有什么需求。
秋狝的队伍在木兰围场待了十天时间,这十天里,胤礽也就头两天带着元宝参与了围猎,其余大部分时间都窝在营帐里头跟纯禧、恪靖等人谈心。
在他心中,蒙古这地方也是大清的版图,可以自治,但一定要受朝廷管辖,此地的武装部队要直接受朝廷调配,不必事先跟蒙古诸部的王公打招呼。
他打算在蒙古设立几个军营,军队里头的人除了蒙古族之外,还得至少有一半的满人汉人。
但他也清楚,若是直接跟这些王爵提及此事就算日后办成了,她们心中也不会多痛快。
所以,胤礽打算先将恪靖所在的部落作为突破口,只要把恪靖的部落扶植起来,不想看恪靖一家独大的其余部落,接受程度就会大幅度提高。
蒙古这块肥美多汁的土地,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在物资不丰的时代,胤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够给百姓的餐桌上增加食材的机会。
不过也要注意环境影响。
他可不想以后在京城吃上蒙古吹过去的风沙。
说到饲养牛羊,胤礽就想起了那块大洋洲上的璀璨明珠。
虽然那地方沿海蛇虫鼠蚁盛行,内陆又极为荒芜,超过八成的土地都被沙漠覆盖,但却极为适合放牧,而且那块地上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要是占领那里,大清应该很长时间之内都不必担忧矿产匮乏了。
胤礽是真的很眼馋那里的铁矿储量。
只是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真把大批的百姓派到那个气候恶劣的地方,说不定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伤亡。
还是等大清的科技再发展一段时间再说吧。
胤礽在试探过恪靖的意思之后,发觉她并不排斥自己的想法。
于是胤礽便频繁地召见恪靖去营帐中交谈,待围猎结束,两人也将驻军之事敲定的差不多了。
只等胤礽派人去喀尔喀蒙古考察当地,确定军营的地理位置。
在这期间,康熙几乎每日都骑着马去附近溜达。
偶尔兴致来了,也会弯弓搭箭,瞄一瞄过往的猎物。
只是他终究年岁太大,以往能轻易拉动的弓弦,对于现在的他而言便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尝试了几回之后,他便将常用的弓箭搁置,转而用起枪械来。
试了几回,最后也猎到了两只小型野物。
康熙将这次的出行当做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旅行,所以事事都看得极开,见到一些不如意的场景或者不喜欢的人,也基本上都冷脸无视。
气狠了也会上前骂几句。
就连胤礽都被他骂过一回,还是当着胤禩和几个蒙古亲王的面骂的,胤礽虽然当时没发作,但第二日就将他禁足在了营帐中。
康熙心里头不爽,但连胤礽的面都见不着。
在营帐里足足窝了三日,围猎结束之后,队伍要往喀尔喀蒙古去的时候,他的禁足才解。
胤礽询问康熙要不要回京,康熙直接摇头拒绝。
他得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好好看一看大清的锦绣河山。
胤礽无奈,只能继续带着他往北走。
不过出发之前,还得分出一部分人把猎物带回京城才行。
出了木兰围场,便是一望无际的草原。
有时候路上的石块太多,坐在马车之中太颠簸,胤礽便会带着瓜尔佳氏骑马,弘晟就带着元宝走在两人的身后。
如今已是深秋,入眼便是一片枯黄,那样浓烈至极的颜色,撞入众人眼中,就连自诩见多识广的胤礽都觉得震撼。
秋风扑面而来,自由开阔的气息灌进肺部,连肋骨都微微外扩了几分。
赶路的枯燥在一瞬间消散得无影无踪,让人忍不住想要策马奔腾。
他这般想,也这般做了。
他扯了扯缰绳,高高扬起马鞭,在马屁股上抽了一下,胯下宝马便撒开脚丫子在草场上狂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