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差强人意-《清穿:摆烂后康熙听到了我的心声》

  今日来给胤禔上课的讲师是达哈塔。

  出身满洲正白旗,官至从一品吏部尚书,今年已经五十多了。

  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难得的高龄。

  他其实不大愿意来给胤禔讲课。

  甚至都不愿做胤礽的讲师。

  或许在外人看来,做太子的老师地位尊崇,日后前程不可限量。

  但只有他们这些身在其中的人,才明白里面的苦楚。

  康熙根本没把师生情谊放在心上,更不允许太子学习他们的处事方法,以及道德标准。

  他们就只能教导太子书籍上的东西。

  教课之前,甚至还要给太子行跪拜之礼。

  把他们自幼都刻在骨子里的“天地君亲师”,当成了一句笑话。

  “奴才叩见大阿哥。”

  达哈塔给胤禔行跪拜之礼。

  胤禔对此见怪不怪。

  “起来吧。”

  达哈塔从地上爬起来,一天的课程就此展开。

  胤禔虚岁已有十五,大部分经义都已经学完了,但为了与胤礽对标,康熙授意几人,胤礽学什么,胤禔就学什么。

  于是达哈塔一开口,胤禔就发觉他讲的,与他以往学的不大一样。

  可具体是哪里不一样,胤禔也说不出来。

  他在骑射以及军事上的天赋出众,可是在其他领域,他就一脑门浆糊了。

  按照给太子授课的标准,达哈塔需要把文章的内容、含义,以及所产生的影响给胤禔讲透彻,而且还必须让他领悟,若是他自己遇到同样的事情,该怎样才能做,才能让结果更好。

  而这点,恰是胤禔最难悟出来的东西。

  达哈塔不敢有半点脾气只能一遍又一遍的教,但直到早课结束,也没能将胤禔教会。

  可早膳时间到了,也不能拦着皇子填饱肚子不是?所以在目送胤禔离开后,达哈塔唉声叹气的去吃早膳了。

  吃早膳的地点在两人的教室中间,胤禔过去的时候,胤礽已经吃上了。

  为了避免胤禔事后挑刺儿,连膳食,胤礽都差人通知御膳房做两份一模一样的。

  胤禔此刻还没从达哈塔苦口婆心的教导中回过神来,所以看见胤礽,也没说话,而是沉默的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拿起筷子吃起了东西。

  胤礽对胤禔今日的表现十分满意。

  ‘这不就对了,不然一个大男人,成日里尽学一些冷嘲热讽的本事,像什么样子……’

  站在门外头听墙角的康熙:“……”

  他倒是没想到,原来两人私底下见面的时候,胤禔都对着胤礽冷嘲热讽,怪不得胤礽烦他。

  康熙其实已经来了有一会儿了,不过一直隐在暗处,没叫两个儿子发现。

  达哈塔教导胤禔的过程他也大致看在了眼里。

  这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胤礽的脑瓜子确实是比胤禔的好用了不止一点点。

  胤禔还埋怨他这个阿玛没立长子为太子,就这脑瓜子,就算被立为了太子那也坐不长久。

  康熙又待了一会儿,看俩儿子吃得香甜,他肚子也有些饿,于是带着人回了暖阁。

  殊不知,他这一举动,梁九功等人都快感冻哭了。

  康熙自己有大氅,有汤婆子,鞋也是鹿皮加绒的,从里到外包裹得严实,他们那些做太监的哪能有这么好的装备。

  再说了,就是有,他们也不敢当着康熙的面用啊。

  康熙在书房门外多看一分钟,他们就得多受一分钟的罪。

  下午,胤礽和胤禔一起上完骑射课,康熙定时定点来书房查验两人的课业。

  率先问的,是胤礽。

  对于康熙问的那些刁钻的问题,胤礽一脸坦然,毕竟他从小到大都是这么过来的,而且他有上辈子处理政务的经历,那些都是他回答康熙问题的知识储备。

  而胤禔就不一样了。

  他本来还庆幸胤礽排在他这个大哥前头,能给他打个样,然而听完康熙和胤礽的对话之后,他的脑海里就只剩下了空白。

  老二他……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善师期于不阵,上将先于伐谋。未待干戈,遽清金庭之浸……”?

  是在说上战场的事儿?

  “韩非曾言: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所以,儿子认为,用人不能只看他如何说,更要看他如何做,言行合一乃……”

  胤礽侃侃而谈,将自己的看法娓娓道来。

  胤禔脑门上逐渐有冷汗汇聚。

  他倒也不是完全听不懂,但大多数时间,他都好像在听天书?

  很快,康熙听完了胤礽的作答,点点头夸赞一句,

  “不错。”

  随即视线转向胤禔。

  “胤禔。”

  胤禔打了个激灵,忙道,

  “儿子在。”

  “如何举直错诸枉?”

  胤禔:“善于用人者,则必善于成事…呃……”

  “选拔正直者,弃置邪曲者,能使邪曲者正直…”

  “够了,朕在问你若王一地,如何选拔治世之才,不是让你背书。”

  胤禔听明白了,但他不怎么会那些弯弯绕绕的讲话方式,于是就用满语回答道,

  “听从民意,百姓口中的好人,就是儿子想选拔的人。”

  康熙:“……”

  “若此人本性奸佞,只是为了获取民意刻意伪装的呢?”

  “若是如此,时日久了他总会露出马脚,激起民怨沸腾,那儿子把他杀掉以平民愤。”

  “他死了,谁来接替他的位置呢?”

  “儿子再选一个就是了,有了前车之鉴,儿子相信不会再有奸佞者冒头。”

  康熙太阳穴突突地跳了几下,声音越发冰冷,

  “若是你委以重任的是奸诈之人,在他任职期间用他手中权利和金钱收买人心,最终威胁到你的地位,让你投石忌器,你又该如何?”

  “儿子选的人出身平民,不会拥有太多家财,而且任职期间,儿子会让其身边的人对他进行监督。

  大清官制规定三年一任,那儿子就一年去民间听一次民意,心术不正之人总归会露出马脚的。”

  康熙深吸了口气,虽有些差强人意,但勉强过关。

  ‘有点脑子但不多,以后还是外出带兵打仗靠谱一点。’

  胤礽听着胤禔的回答,在心底给胤禔打了个叉。

  ‘糊弄人的方法何止千万种,上有所好下必附之,若手底下只一人,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规避奸佞,十人呢?百人呢?大清疆域辽阔,官吏数万,若人人都是这样的考核方式,累死你你也考核不过来。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还是军营那地方适合老大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