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4章 局长的犹豫-《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

  局长明白,自己不能动怒。

  他知道,自己无权拒绝对方提出的任何条件!

  他,只是一位传话筒,像个被设定好程序的木偶,不该有任何思想!

  可他,又很不甘心!

  哪怕他知晓,自己这些年历尽千辛万苦,努力地向上爬!

  十年寒窗、从煤油灯熬到白炽灯,指尖磨出的茧子比书页还厚。

  又在基层捶打数十年、被误解过、被刁难过,脊背压弯了又重新挺直!

  不就为了,走出落后的山村。

  让老母亲不再为了几亩薄田弯腰驼背,让妻儿能过上不看人脸色的日子,让家里人好好的活着吗?

  如今却要面对这样把生命当筹码的交易,那些熬过来的苦、拼过的命,仿佛都成了笑话,他怎能甘心?

  可他,又很不甘心!

  他不愿意,用自己的仕途换取国家与这群恶魔交易!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当人类的灵魂都能被明码标价,变成货架上的商品。

  那么,我们口中常说的“公仆”,意义又何在?

  难道就是帮着掂量灵魂的轻重,核算交易的筹码吗?

  局长缓缓起身,膝盖在地板上发出一声轻微的“吱呀”声,他目光像淬了火的钢针,死死盯着诸葛亮。

  看着这位满脸温和的年轻人,那眉眼舒展得像春日暖阳,皮肤白净得不像经受过风霜,心中却翻涌着说不出的厌恶!

  都说相由心生,可这样的人,怎么会有如此周正的皮囊?

  而他唇边那抹温和的笑容,明明该是冰冷刺骨的,为何瞧着竟异常温暖,像冬日里拢在掌心的炭火?

  不,一定是自己哪里弄错了!

  哪怕他不是诸葛亮,也定然是大唐的精英,能站在这里与他们谈判,绝不会是等闲之辈。

  他既然能与光明会贸易,对兔子国的文化与国情,必然做过功课,甚至了如指掌。

  这样的精英,怎么可能提出如此恶毒的提议?

  这里头肯定有缘由,只是自己一时没能悟透!

  此时的局长,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垂下眼帘,指尖无意识地在桌沿上划着圈,仔细琢磨诸葛亮刚刚说的话。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嚼橄榄似的反复品味,试图咂摸出其中更深的含义。

  “他们需要天堂,安置亡魂!”

  “那些不甘心的灵魂,给他们一次重头再来的机会!”

  不,这不是冠冕堂皇的托词,反倒像平铺直叙的实情!

  对,一定是这样,否则以组织的原则,绝不可能松口!

  这不是贩卖灵魂,而是给那些已经冰冷的死人,再一次喘气、再一次睁眼的机会!

  重新来过,就绝不可能再停留在蓝星这方寸之地。

  这些亡魂,要么前往传说中的天堂,要么,便是我们常说的地府。

  无论是哪一处,至少他们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着。

  总好过彻底消散在天地间,连一丝痕迹都留不下。

  可即便如此,想让组织全票通过,分歧定然不小。

  但对方特意提到了“不甘心的灵魂”,也就是说,这一切全凭自愿,是给了那些魂魄选择的机会。

  而非强买强卖,更不是把刀架在脖子上的逼迫。

  至于那边的生活究竟怎样?

  是云端仙境,还是炼狱火海?

  没人,能给出答案。

  就如同,地府到底是森然的阎罗殿,还是轮回的奈何桥,又有谁真的亲眼见过,说得清道得明呢?

  如果说,仅仅这样,还不至于让局长对诸葛亮等人佩服!

  对方竟能精准掐准兔子国的组织脉络,明知道这类与“地府”沾边的灵异事务。

  本就该由他们七四九局全权负责,商务部管贸易、外交部理邦交,谁都无权插手这摊浑水!

  这种牵连着阴阳两界的秘辛,本就不该让太多人知晓。

  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性子烈得像刚点燃的炮仗,一点就炸!

  本来就有不少人喊着躺平,还有些愤青总觉得怀才不遇、世道不公,胸口憋着股没处撒的火气。

  他们要是知道,人死后竟还有从头再来的机会?

  万一再被别有用心的人煽风点火、引导舆论,那后果简直不敢想!

  会不会像当年倭寇那边似的,一群人脑子一热,约着寻死觅活,疯魔似的去闯什么地府之路?

  想到这里,局长的脸色“唰”地变得惨白,像被抽走了所有血色。

  额头上的冷汗顺着鬓角慢慢滑下来,在衬衫领口洇出一小片深色的湿痕。

  他喉头动了动,艰难地抬起头,看着诸葛亮三人。

  他们脸上依旧挂着那副云淡风轻的淡然,仿佛刚刚谈论的不是关乎千万魂魄的大事,而只是寻常茶饭。

  他只能攥紧拳头,用几乎要散架的力气轻声回话。

  “对于搭建地府,利害关系太大!”

  “我必须请示我的上级,再与您继续谈此事!”

  “请您约好时间,我们再继续探讨。”

  听到局长的回答,诸葛亮等人明显愣了一下,眼中飞快掠过一丝讶异。

  他们本就已经高看了这位局长几分,却没想到,他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理清关节。

  这份临事不乱的机智,实在出人意料!

  要知道,刚才若是对方没主动说出“地府”两个字,那三人基本上就能断定。

  这家伙压根没明白他们话里的深层意思,不过是个只会传话的木偶罢了。

  若是刚才那位年轻的商务代表,诸葛亮几乎能笃定。

  那位定然会猛地一拍会议桌,震得桌上的搪瓷杯都嗡嗡作响,而后涨红了脸,义正言辞地拒绝这个提议!

  那小年轻,定会被骤然涌起的愤怒彻底裹挟,粗重的呼吸声能透过听筒传过来。

  像一头被激怒的幼狮般失去理智,绝无可能参透这提议背后的层层深意!

  倘若没有得到,,那位“愚者”那句点石成金的提醒。

  其实他们三人,诸葛亮、贾诩与司马懿,也曾在中军帐内对着沙盘枯坐半宿。

  案上的浓茶添了又凉,凉了又添,眉头紧锁地苦思冥想,反复推演该如何顺理成章地引入兔子人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