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齐聚含元殿-《吾乃世家子》

  天色刚好,就在李承乾一行四人步入大明宫前广场,天空上的薄云悄然散开,一道暖阳裂空射下。

  不过寸缕缝隙,却将整座蒙着绸布的太极宫耀成一片橙红,片刻的巧合正似一道合适的吉兆,可谓锦上添花。

  李承乾福至心灵的上前一步,扯住绸布的一角,用力一拉,逼气十足的说道:“诸位爱卿,且看朕的大明宫!”

  四周一片寂静,全部向着陛下行着注目礼。

  可陛下的动作却有些奇怪,他在犹豫什么?不是让大伙看吗?你倒是揭幕啊。

  李承乾脸色憋得通红,小声招呼道:“这绸缎怎这般沉重?你们三个倒是过来帮朕拉呀。”

  咳咳,绸缎乃是丝织物,自然是没甚重量的,可有句话说的好,量变引起质变,再轻的材料,能高达百尺,怎么也不会轻如鸿毛,数十条红布层层叠叠,顶端还有勾连,怎么说也有几百斤的重量。

  总之一句话,李承乾想当然了。

  薛礼见状就要上前帮忙拉拽,却不料被裴行俭暗暗扯住。

  薛礼不解,唯见裴行俭竟是朝着崔尧做请示的微动作。

  崔尧何等通透?

  瞬间便明白了裴行俭的用意,这他妈是在表忠呢。

  可真是会挑时候!

  你就不怕李承乾当真出了丑,回头给你穿小鞋?

  该说不说,某些中层世家子当真有股子狠辣劲,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

  浑不像自家爷爷从小教导的做事留有余地。

  这就是上位者与力争上位者的区别吗?

  可惜崔尧没有那等野心,悲天悯人也好,或许干脆就懒得折腾也罢。

  崔尧轻轻摇头,随后越过二人,站在陛下身侧,随后便拽起绸布的另一边角。

  李承乾亲厚的对他招招手,一脸热切。

  远远看去,倒像是陛下垂青于某人,欲提携此人一同揭幕一般。

  裴行俭拉着薛礼,不着痕迹的上前,双手拽在绸布的尾端中央。

  动作丝滑,就好似故意等崔尧先去,二人只是知分寸而已。

  崔尧单臂发力,小臂肌肉瞬间坟起,只是一瞬间,那绸布便抖得笔直。

  随着四人一同向后撤步,忽听的顶端似有绳结脱扣的声音响起。

  随后那几十条红绸便如牡丹开放一般,瞬间彭起。

  原来,那些绸缎在上方只是系了一个活扣罢了,只消拉开当中那根,其余便会一同炸开。

  “嚯~~~”

  “危乎高哉!”

  “娘哩,这是用了多少无色琉璃?”

  ……

  ……

  随着大明宫的亮相,大唐的首座奇观正式映入世人眼帘。

  众人忍不住仰着脖子抬头观看,不少人不约而同地数起了楼层。

  虽说不过是九层楼房罢了,放到后世,说不得县委大楼都比它壮观。

  可这等巨大地宫殿形高楼,在大唐可谓首创!

  百尺建筑对大唐来说,算不得稀罕。

  可这么高的宫殿却是闻所未闻,这不是浮屠,是真正有功能性的,代表大唐政治中心的实用建筑!

  李承乾迷醉的看着大明宫,不能再满意了。

  虽说不是第一次见到全貌,可每次看到总有一股豪情似要喷薄而出。

  “危楼高百尺……”李承乾即兴吟诗,可惜只即兴了一句便卡壳了,随即下意识地瞟向崔尧。

  那种眼神崔尧再熟悉不过,分明是“救救我,救救我……”

  崔尧脑子都没过,嘴唇微动,学自青莲的小手段,便把一道声线聚集到李承乾耳旁。

  可惜学艺不精,薛礼与裴行俭也听了个真切。

  “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承乾照猫画虎地诵读出来,顿时引得满堂喝彩!

  发端一个“ 危 ”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宫殿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

  放在全诗中,自然是浑然天成,不过若是将第一句摘出来,其实也就那样。

  次句则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宫殿之高耸云霄。

  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只可惜没有万千星辰地配合,这个逼装地不够圆润。

  三、四两句,则用绮丽地地手法,将听众引入一个特定地情节,即陛下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

  而在这儿,却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熟知崔尧诗才的人不由得纷纷诧异,不想小诗仙多年不见出手,一出手就是一首可流传大江南北的名篇。

  且字句精干,成诗愈发老练。

  至于此诗或可能当真是陛下的即兴之作。

  这种可能多数知情人连想都没想过,至少经常上朝的朋友都知道,咱们陛下一向以拙于口舌闻名。

  昔年在贞观朝时,可怜的太子被某位胖弟弟骑脸输出的景象,可是众人喜闻乐见的朝会保留节目。

  装逼完成的李承乾,露了个大脸,遂志得意满的当先走入一层大殿。

  众人亦步亦趋的跟着走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殿匾额。上书含元殿,看字体,却是一手漂亮的好字,正是褚遂良亲笔手书。

  众人进入大殿,很快就发现了特异之处。

  “啧啧啧,这是如何建成的?为何没有柱子?”

  “是啊,就是啊,没有柱子……那以后上朝还怎么睡觉?”

  “……这是主要问题吗?没有柱子这九层宫殿是怎么立起来的?”

  其实并非是没有柱子,只是没有以传统形式展现而已,整座大殿以诸多巧妙地地方隐含了好几座承重墙,只不过每座承重墙皆有功用,或是一座华丽地梯道,或是镶嵌琉璃窗扇的火墙。

  整个宫殿的外墙并非横平竖直,而是多处内凹,有些棱堡的感觉。

  种种因素叠加,加之天花板的特殊设计,才造成了整个含元殿没有立柱的错觉。

  外墙上大面积玻璃的应用,使得殿内光照十分充足,兼之各个入射角处必有相应的纯白色地砖以特定的角度进行漫反射。

  故而在殿中矗立的臣工以及各位使节,竟是荒谬的感觉殿内倒是比广场上还要明亮些。

  李承乾走在正中的御道之上,那道路雕龙画凤,却隐隐有台阶隐现,不过几十步的距离,竟与大殿入口处形成了十尺的落差,当真是巧夺天工。

  待李承乾走到御座跟前,转身落座之后,臣工们正想按着大明宫的顺序各自站位。

  就听得李承乾得意的拍了拍手,便听得一阵机括声音响起,似有什么大型机械正在驱动。

  就在众人茫然不已得时候,却见围着陛下御座的四周,以八卦图为样式,地板缓缓升起!

  升起的地块,正好是震、艮、坎、乾、兑五个卦象,呈半圆形将御座团团围住。

  众所周知,以这五卦为对面,所对立的方向正是火位,而大唐正是火德!

  不得不说,这里面还当真有些巧思。

  李承乾清清嗓子,吩咐道:“诸位臣工,请坐!”

  “坐?”

  臣工们略显迷茫,没个蒲团,也没个支踵,坐哪啊?

  显然,大唐虽然早有胡凳等坐具,可在正式场合,人们还是习惯以跪坐为礼。

  崔尧不等众人反应过来,径直走到正中的坎卦正中,一屁股坐在升起的地板上。

  众人惊愕的发现,那被机关操纵升起的地板,还有机关!

  只见崔尧刚坐下去,那块地板竟一分为二,后半部竟翘起一个弧度,正好托住了崔尧的背部。

  “噫嘘唏,端的神妙啊!”

  原来,这八卦图竟不是个无用的奇观,而是众人上朝的座位哩。

  俗话说,由奢入俭难,可由俭入奢可容易的紧,既然陛下垂怜百官,那岂有不受之理?

  于是欢快的臣工们,在各地使节懵逼震撼的眼神中,纷纷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整个八卦图没有任何提示的文字显示,可既然有卦象,亦有圈层。

  这便难不倒诸位臣工,众人都不需旁人提醒,不过盏茶时间,便自行分派好了座位。

  从这一点来说,华夏士大夫论起座次的默契来,当真是举世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