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行至襄阳城西街口,正欲寻一处茶肆小坐,忽听前方传来一阵喧哗。
只见五六个泼皮围着一对卖豆腐的老夫妇,为首的疤脸汉子一脚踹翻豆腐担子,白生生的豆腐块滚了满地。
疤脸汉子揪住老丈衣领,“老东西,这个月的例钱还敢拖欠?”
徐庶眉头一皱,右手已按在剑柄上。
王镜低声道:“元直……”
话音未落,徐庶已大步上前:“住手!”
他身形迅捷,剑虽未出鞘,剑鞘却精准点在疤脸汉子腕间要穴。
那泼皮吃痛松手,惊怒交加:“哪来的野小子——”
说罢挥拳便向徐庶打来。徐庶身形一侧,顺势夺过对方手腕,反手一拧,恶霸痛呼出声。
其余喽啰见状蜂拥而上,徐庶却不慌不忙,剑鞘横扫,将扑来的两个泼皮打得踉跄后退。
他招式凌厉却留有余地,始终不曾拔剑。王镜看得真切,那剑鞘在他手中竟似活物,点、挑、劈、挂间自有一派章法。
“好俊的功夫!”王镜赞叹一声,眼见又有三个泼皮从侧面扑向徐庶,当即旋身跃入战圈。
她身法轻盈,掌法凌厉,一记手刀劈在某个泼皮后颈,那人顿时软倒在地。
不消片刻,六七个泼皮已横七竖八躺了一地。徐庶收势站定,剑鞘在掌心转了个漂亮的圆弧。
他转头正要说话,却见王镜正将最后一个泼皮踹出三丈远,那泼皮撞在墙上滑下来,胸口还留着个清晰的靴印。
王镜看向候在不远处的随从,朗声道:“赵虎,报官!将这些人犯交予襄阳太守刘琦审理,务必依律严惩。”
“你再取些银钱来,给那两位老人家送去,这些银钱记在账上,日后从那几个滋事者的罚金里一并追偿便是。他们惊扰乡邻,本就该担些责任,断没有让无辜者受了惊吓还要自承损失的道理。”
赵虎领命而去,心中不禁暗叹:这伙恶霸真是活该,被揍成这样还要吃官司,更别说撞在靖王手里。刘太守看在靖王面子上,定然不会轻饶,这真是撞上了铁板。
徐庶看向王镜,眼中闪着惊喜:“照君好身手。”
王镜掸了掸衣袖,笑道:“元直过誉,你的功夫才是深藏不露。”
说罢,她话锋一转,好奇地问道:“只是我瞧着,方才情形虽不算危急,却也需得速战速决,你为何始终未曾拔剑?以你的身手,若剑出鞘,想必会更省事些。”
徐庶闻言,脸上的笑意淡了几分,他轻轻叹了口气,目光飘向远方,像是陷入了往事的回忆。
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怅然,“不瞒照君,我早年性子急躁,专好任侠击剑,总觉得凭一身武艺便能行侠仗义。那时曾为一位挚友报仇,一时冲动便动了杀念。可谁知,那仇家死后,他家中老小无依无靠,反倒落得个凄惨下场,皆是因我而起。”
“自那以后,我才幡然醒悟,一身武艺若用之不当,只会徒增罪孽。于是便决意弃武从文,背起行囊游学四方,潜心研习经史。这些年虽未荒废剑术,身手也算过得去,却再不肯轻易拔剑伤人了……毕竟,刀剑无眼,一动便是因果啊。”
“原来如此。元直这份觉悟,倒是比一身剑术更难得。”王镜缓缓点头,“世人多以勇武为荣,却少有人想过,止戈方能为武。你肯弃剑研学,反倒是把‘侠’字悟透了。”
徐庶默然片刻,忽然笑道:“悟透谈不上,不过是不敢再妄动罢了。”
“……说这些倒显沉重了。”他抬眼看向人群散去的街面,洒脱道,“被这伙人搅了兴致,茶是喝不成了。照君不如随我回寒舍小坐,若不嫌弃粗茶淡饭……”
王镜自无不可。
徐庶的家在城郊一处僻静巷陌,院落不大,陈设简朴,唯有一位老母亲正坐在檐下做针线活。
徐庶引着王镜跨过门槛,笑着对檐下的老夫人喊道:“娘,孩儿带朋友回来了。”
见徐庶带回客人,老夫人忙起身招呼,“是元直的朋友啊?快进屋坐,我这就去给你们烧些饭菜。”说着便要起身往灶房走。
席间虽是简单的几样小菜,王镜却吃得自在,与徐母闲话家常,亲切如同家人。丝毫不见对寒门的轻视,徐庶看在眼里,心中对这位朋友更添了几分认可。
饭后,徐母忽然头痛发作,蹙眉不止。
徐庶忙关切问道:“娘,您这是怎么了?”
徐母摆了摆手,“老毛病了,许是刚才忙得急了些,不打紧的。你快回屋陪着客人说话,别怠慢了人家。我去里屋榻上躺一会儿,歇歇就好了。”
徐母起身,却被王镜抢先扶住,“伯母安坐。”
她指尖不经意搭上老人脉门,蹙眉道:“可是时常头痛?”
徐庶惊讶道:“照君还通医道?”
“略知一二。”王镜从袖中取出随身携带的针囊,“若伯母不嫌,可试针灸之法。”
只见王镜手法娴熟地刺入几处穴位,不过片刻,徐母便舒展开眉头,连称舒服了许多。
徐庶又惊又喜,对着王镜深深一揖:“照君大恩,庶没齿难忘。”
王镜扶起他,笑道:“元直何必多礼,举手之劳罢了。我近日常驻襄阳,往后还会来听水镜先生讲学,到时你我再聚。”
徐庶忙道:“一言为定,我在书院候你。”
送走王镜,徐庶望着她离去的方向,心中既有感激,更有对日后相见的满满期待。
只见五六个泼皮围着一对卖豆腐的老夫妇,为首的疤脸汉子一脚踹翻豆腐担子,白生生的豆腐块滚了满地。
疤脸汉子揪住老丈衣领,“老东西,这个月的例钱还敢拖欠?”
徐庶眉头一皱,右手已按在剑柄上。
王镜低声道:“元直……”
话音未落,徐庶已大步上前:“住手!”
他身形迅捷,剑虽未出鞘,剑鞘却精准点在疤脸汉子腕间要穴。
那泼皮吃痛松手,惊怒交加:“哪来的野小子——”
说罢挥拳便向徐庶打来。徐庶身形一侧,顺势夺过对方手腕,反手一拧,恶霸痛呼出声。
其余喽啰见状蜂拥而上,徐庶却不慌不忙,剑鞘横扫,将扑来的两个泼皮打得踉跄后退。
他招式凌厉却留有余地,始终不曾拔剑。王镜看得真切,那剑鞘在他手中竟似活物,点、挑、劈、挂间自有一派章法。
“好俊的功夫!”王镜赞叹一声,眼见又有三个泼皮从侧面扑向徐庶,当即旋身跃入战圈。
她身法轻盈,掌法凌厉,一记手刀劈在某个泼皮后颈,那人顿时软倒在地。
不消片刻,六七个泼皮已横七竖八躺了一地。徐庶收势站定,剑鞘在掌心转了个漂亮的圆弧。
他转头正要说话,却见王镜正将最后一个泼皮踹出三丈远,那泼皮撞在墙上滑下来,胸口还留着个清晰的靴印。
王镜看向候在不远处的随从,朗声道:“赵虎,报官!将这些人犯交予襄阳太守刘琦审理,务必依律严惩。”
“你再取些银钱来,给那两位老人家送去,这些银钱记在账上,日后从那几个滋事者的罚金里一并追偿便是。他们惊扰乡邻,本就该担些责任,断没有让无辜者受了惊吓还要自承损失的道理。”
赵虎领命而去,心中不禁暗叹:这伙恶霸真是活该,被揍成这样还要吃官司,更别说撞在靖王手里。刘太守看在靖王面子上,定然不会轻饶,这真是撞上了铁板。
徐庶看向王镜,眼中闪着惊喜:“照君好身手。”
王镜掸了掸衣袖,笑道:“元直过誉,你的功夫才是深藏不露。”
说罢,她话锋一转,好奇地问道:“只是我瞧着,方才情形虽不算危急,却也需得速战速决,你为何始终未曾拔剑?以你的身手,若剑出鞘,想必会更省事些。”
徐庶闻言,脸上的笑意淡了几分,他轻轻叹了口气,目光飘向远方,像是陷入了往事的回忆。
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怅然,“不瞒照君,我早年性子急躁,专好任侠击剑,总觉得凭一身武艺便能行侠仗义。那时曾为一位挚友报仇,一时冲动便动了杀念。可谁知,那仇家死后,他家中老小无依无靠,反倒落得个凄惨下场,皆是因我而起。”
“自那以后,我才幡然醒悟,一身武艺若用之不当,只会徒增罪孽。于是便决意弃武从文,背起行囊游学四方,潜心研习经史。这些年虽未荒废剑术,身手也算过得去,却再不肯轻易拔剑伤人了……毕竟,刀剑无眼,一动便是因果啊。”
“原来如此。元直这份觉悟,倒是比一身剑术更难得。”王镜缓缓点头,“世人多以勇武为荣,却少有人想过,止戈方能为武。你肯弃剑研学,反倒是把‘侠’字悟透了。”
徐庶默然片刻,忽然笑道:“悟透谈不上,不过是不敢再妄动罢了。”
“……说这些倒显沉重了。”他抬眼看向人群散去的街面,洒脱道,“被这伙人搅了兴致,茶是喝不成了。照君不如随我回寒舍小坐,若不嫌弃粗茶淡饭……”
王镜自无不可。
徐庶的家在城郊一处僻静巷陌,院落不大,陈设简朴,唯有一位老母亲正坐在檐下做针线活。
徐庶引着王镜跨过门槛,笑着对檐下的老夫人喊道:“娘,孩儿带朋友回来了。”
见徐庶带回客人,老夫人忙起身招呼,“是元直的朋友啊?快进屋坐,我这就去给你们烧些饭菜。”说着便要起身往灶房走。
席间虽是简单的几样小菜,王镜却吃得自在,与徐母闲话家常,亲切如同家人。丝毫不见对寒门的轻视,徐庶看在眼里,心中对这位朋友更添了几分认可。
饭后,徐母忽然头痛发作,蹙眉不止。
徐庶忙关切问道:“娘,您这是怎么了?”
徐母摆了摆手,“老毛病了,许是刚才忙得急了些,不打紧的。你快回屋陪着客人说话,别怠慢了人家。我去里屋榻上躺一会儿,歇歇就好了。”
徐母起身,却被王镜抢先扶住,“伯母安坐。”
她指尖不经意搭上老人脉门,蹙眉道:“可是时常头痛?”
徐庶惊讶道:“照君还通医道?”
“略知一二。”王镜从袖中取出随身携带的针囊,“若伯母不嫌,可试针灸之法。”
只见王镜手法娴熟地刺入几处穴位,不过片刻,徐母便舒展开眉头,连称舒服了许多。
徐庶又惊又喜,对着王镜深深一揖:“照君大恩,庶没齿难忘。”
王镜扶起他,笑道:“元直何必多礼,举手之劳罢了。我近日常驻襄阳,往后还会来听水镜先生讲学,到时你我再聚。”
徐庶忙道:“一言为定,我在书院候你。”
送走王镜,徐庶望着她离去的方向,心中既有感激,更有对日后相见的满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