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嫣惊讶道,“花红姑娘也要出台卖艺的吗?她不是殿下的人吗?”
萧承泽解释道,“花红虽说只做清倌儿,卖艺不卖身!”
“然而,身处青楼,哪里能事事如意!”
“听说,那日被三弟狠狠羞辱了一番!”
“殿下这是要给人报仇吗?”顾嫣问道。
萧承泽却淡淡说道,“我能护她的,只是让人知晓我经常点她的牌子!”
“别的,我也做不了什么!”
“她还是要有自己的本事才行!”
萧承泽看向流云,“今日太子妃押回来的人,关在柴房,你去审审,看看还有没有可以得出的消息!”
流云正要走,顾嫣却喊住了他。
“他今日说,记得拿家仆鞋子的样式,你看能不能让他画出来,也许是个线索!”
流云低声应了。
正巧此时,有人来报,“姜大人来了!”
萧承泽吩咐道,“将人引至书房!”
顾嫣也懂事地起身,“我正巧要研究几个美容养颜的小方子,你们去聊吧!”
萧承泽与姜尚书在书房聊了许久。
顾嫣一个人在药室也摆弄了许久。
各自干自己的事,倒是有股岁月静好的样子。
朝堂上,一声尖利的呼声响起,“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有一监察司官员陆丰,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事启奏!”
萧帝点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臣要弹劾户部尚书姜朗!”
萧帝眉头一皱,眼神犀利地看向那位官员。
陆丰极没有眼色地继续张口,“我监察司最近在对户部进行审查,发现国库亏空,与今年入账银两不相符,足足差出了二百万两白银,定是这姜朗将国库银两私吞!”
“其心可诛啊!陛下!”
国库亏空?
萧帝若有所思,他皱了皱眉,问道,“此事,你可有证据?”
那位官员跪在地上,“证据确凿!”
接着,他便掏出了一份文书,“这是去岁入库银两,这是今年所查账目,请陛下明察!”
很快,便有太监将奏折呈了上来。
萧帝十分生气地将奏折扔在地上,“姜朗,你来看看,这奏折内容是否属实?”
姜朗捡起奏折,粗略扫过,便急忙跪在地上,“陛下,还未到国库清点日期,就连我户部都没有清点国库银两,不知陆大人何来的数据?”
萧帝眉头一皱,看向监察司的陆丰,“你来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被这样一看,名为陆丰的那位官员,顿时有些紧张,陛下不是最在意国库银两了吗?
怎的今日,状态不对啊?
陆丰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回禀陛下,有人举报姜大人私吞国库银两,我监察司官员暗中审查,这才查出端倪!”
姜朗却抬起头来,“敢问陆大人,那人姓甚名谁,如何知晓我国库亏空的?”
陆丰对上姜朗的眸子,镇定说道,“这封信乃是匿名……”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姜朗打断了,“陆大人好歹也是监察司官员,如何能听信谣言!”
姜朗说得煞有其事,陆丰咬牙瞥了一眼三皇子的方向,继续说道,“是真是假,一查便知!”
只是,那一眼,却被萧承泽看在眼里。
虽然那人眼神已经极力克制,然而,人在紧张之时,难免会瞥向自己的主心骨!
恐怕,三皇子便是这幕后之人吧!
听了陆丰的话,姜朗冷嗤一声,“查?每年国库清点,有固定流程,若想查清,需要一月之久!”
“为证清白,那便查一月又何妨?难道,姜大人不想证明自己的清白吗?”陆丰仿佛豁出去了,他开口便咄咄逼人。
姜朗却一脸不屑,“清者自清!更何况,国库每年有固定的清点日期,若提前审查,恐怕会人心大乱!”
陆丰见这姜朗实在难以对付,便抬头看向萧帝,“陛下,这姜朗分明是想着混淆是非,望陛下明察!”
姜朗也拱手向着萧帝的方向,“陛下,贸然清点国库,耗时耗力巨大。最近又处于汛期,各地正卖力修建堤坝,所需财物,皆由我户部清点,实在是人手腾不开啊!”
姜朗又接着说道,“所幸,离国库清点之日,不过还剩三个月,到时自见分晓!”
陆丰却有些急了,“陛下不可啊!国库银两涉及事情重大,若拖上三个月,恐怕这姜朗早就将这国库掏空了!”
姜朗却朝着萧帝朗声说道,“蒙陛下信任,老臣执掌户部多年,每年国库清点都没有问题,今年也必不会出问题!”
萧帝清了清嗓子,“够了,姜爱卿所言不虚,如今正值用人之际,贸然清点国库不妥!还是等国库清点之日,再行处理不迟!”
萧帝一番话,事情便有定局。
虽陆丰不安,但也不敢多言。
只是姜朗却低头叩首,“谢陛下体恤!”
“好了,退朝吧!”萧帝只淡淡留下这一句,便离开了那个象征权势的座椅。
众人跪拜之后,萧承泽深深看了一眼陆丰的方向。
还未出殿门,便有小太监走上前来,“姜大人请留步,陛下有请!”
三皇子瞧了这边一眼,便自顾自地走出殿门,仿佛对此事并不关心。
姜朗则跟着小太监的步伐,到了御书房。
推开御书房的门,萧帝正坐于正中。
姜朗赶忙恭敬行礼。
便听到萧帝低沉的声音响起,“姜朗,挪用的银子怎么还未补上?”
每年萧帝都要从国库挪出大批银子,用于个人享乐。
然而,萧帝却不想让朝臣知晓他骄奢淫逸的一面,便想了个办法,让姜朗将银子补上。
好在,姜家的夫人,乃是江南首富之女,颇为擅长经营商铺。
然而,姜家铺子每年盈利,有七成是献给萧帝的。
姜家辛苦经营,却只占三成。
两人心照不宣,萧帝每年移出的银两,都由姜家帮他补齐。
这也是为何,姜朗在萧帝心中所占份量颇重。
萧帝也曾派人经营过商铺,只是,所得利润确实不如姜家。
久而久之,有这样一个忠心又擅长经营之人,他便不再费心做此事了。
不得不说,这姜朗颇得他心。
不仅,每年将大量的银两献于他!
还总是会弄来各种各样名贵之物,献给他赏玩。
只是,如今不知出了何等差错?
萧帝眉目间满是不悦。
萧承泽解释道,“花红虽说只做清倌儿,卖艺不卖身!”
“然而,身处青楼,哪里能事事如意!”
“听说,那日被三弟狠狠羞辱了一番!”
“殿下这是要给人报仇吗?”顾嫣问道。
萧承泽却淡淡说道,“我能护她的,只是让人知晓我经常点她的牌子!”
“别的,我也做不了什么!”
“她还是要有自己的本事才行!”
萧承泽看向流云,“今日太子妃押回来的人,关在柴房,你去审审,看看还有没有可以得出的消息!”
流云正要走,顾嫣却喊住了他。
“他今日说,记得拿家仆鞋子的样式,你看能不能让他画出来,也许是个线索!”
流云低声应了。
正巧此时,有人来报,“姜大人来了!”
萧承泽吩咐道,“将人引至书房!”
顾嫣也懂事地起身,“我正巧要研究几个美容养颜的小方子,你们去聊吧!”
萧承泽与姜尚书在书房聊了许久。
顾嫣一个人在药室也摆弄了许久。
各自干自己的事,倒是有股岁月静好的样子。
朝堂上,一声尖利的呼声响起,“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有一监察司官员陆丰,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事启奏!”
萧帝点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臣要弹劾户部尚书姜朗!”
萧帝眉头一皱,眼神犀利地看向那位官员。
陆丰极没有眼色地继续张口,“我监察司最近在对户部进行审查,发现国库亏空,与今年入账银两不相符,足足差出了二百万两白银,定是这姜朗将国库银两私吞!”
“其心可诛啊!陛下!”
国库亏空?
萧帝若有所思,他皱了皱眉,问道,“此事,你可有证据?”
那位官员跪在地上,“证据确凿!”
接着,他便掏出了一份文书,“这是去岁入库银两,这是今年所查账目,请陛下明察!”
很快,便有太监将奏折呈了上来。
萧帝十分生气地将奏折扔在地上,“姜朗,你来看看,这奏折内容是否属实?”
姜朗捡起奏折,粗略扫过,便急忙跪在地上,“陛下,还未到国库清点日期,就连我户部都没有清点国库银两,不知陆大人何来的数据?”
萧帝眉头一皱,看向监察司的陆丰,“你来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被这样一看,名为陆丰的那位官员,顿时有些紧张,陛下不是最在意国库银两了吗?
怎的今日,状态不对啊?
陆丰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回禀陛下,有人举报姜大人私吞国库银两,我监察司官员暗中审查,这才查出端倪!”
姜朗却抬起头来,“敢问陆大人,那人姓甚名谁,如何知晓我国库亏空的?”
陆丰对上姜朗的眸子,镇定说道,“这封信乃是匿名……”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姜朗打断了,“陆大人好歹也是监察司官员,如何能听信谣言!”
姜朗说得煞有其事,陆丰咬牙瞥了一眼三皇子的方向,继续说道,“是真是假,一查便知!”
只是,那一眼,却被萧承泽看在眼里。
虽然那人眼神已经极力克制,然而,人在紧张之时,难免会瞥向自己的主心骨!
恐怕,三皇子便是这幕后之人吧!
听了陆丰的话,姜朗冷嗤一声,“查?每年国库清点,有固定流程,若想查清,需要一月之久!”
“为证清白,那便查一月又何妨?难道,姜大人不想证明自己的清白吗?”陆丰仿佛豁出去了,他开口便咄咄逼人。
姜朗却一脸不屑,“清者自清!更何况,国库每年有固定的清点日期,若提前审查,恐怕会人心大乱!”
陆丰见这姜朗实在难以对付,便抬头看向萧帝,“陛下,这姜朗分明是想着混淆是非,望陛下明察!”
姜朗也拱手向着萧帝的方向,“陛下,贸然清点国库,耗时耗力巨大。最近又处于汛期,各地正卖力修建堤坝,所需财物,皆由我户部清点,实在是人手腾不开啊!”
姜朗又接着说道,“所幸,离国库清点之日,不过还剩三个月,到时自见分晓!”
陆丰却有些急了,“陛下不可啊!国库银两涉及事情重大,若拖上三个月,恐怕这姜朗早就将这国库掏空了!”
姜朗却朝着萧帝朗声说道,“蒙陛下信任,老臣执掌户部多年,每年国库清点都没有问题,今年也必不会出问题!”
萧帝清了清嗓子,“够了,姜爱卿所言不虚,如今正值用人之际,贸然清点国库不妥!还是等国库清点之日,再行处理不迟!”
萧帝一番话,事情便有定局。
虽陆丰不安,但也不敢多言。
只是姜朗却低头叩首,“谢陛下体恤!”
“好了,退朝吧!”萧帝只淡淡留下这一句,便离开了那个象征权势的座椅。
众人跪拜之后,萧承泽深深看了一眼陆丰的方向。
还未出殿门,便有小太监走上前来,“姜大人请留步,陛下有请!”
三皇子瞧了这边一眼,便自顾自地走出殿门,仿佛对此事并不关心。
姜朗则跟着小太监的步伐,到了御书房。
推开御书房的门,萧帝正坐于正中。
姜朗赶忙恭敬行礼。
便听到萧帝低沉的声音响起,“姜朗,挪用的银子怎么还未补上?”
每年萧帝都要从国库挪出大批银子,用于个人享乐。
然而,萧帝却不想让朝臣知晓他骄奢淫逸的一面,便想了个办法,让姜朗将银子补上。
好在,姜家的夫人,乃是江南首富之女,颇为擅长经营商铺。
然而,姜家铺子每年盈利,有七成是献给萧帝的。
姜家辛苦经营,却只占三成。
两人心照不宣,萧帝每年移出的银两,都由姜家帮他补齐。
这也是为何,姜朗在萧帝心中所占份量颇重。
萧帝也曾派人经营过商铺,只是,所得利润确实不如姜家。
久而久之,有这样一个忠心又擅长经营之人,他便不再费心做此事了。
不得不说,这姜朗颇得他心。
不仅,每年将大量的银两献于他!
还总是会弄来各种各样名贵之物,献给他赏玩。
只是,如今不知出了何等差错?
萧帝眉目间满是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