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暑假我去函授去-《我就生活在那个时代》

  时间是5月9号了,上午我给同学们上完两节课了,我拿着教案刚走进办公室里,坐下,准备先休息一下,一会再给学生批改作文,我喝水呢。铁志老师从外面跑进来了,进来喊我呢。我问干啥。他说干啥,打篮球,运动运动。我说,我想休息一会,你们人够,你们玩吧,他说玩吧什么玩吧,现在我们就三个人,加你才四个人,我说四个人,能打篮球吗?他说打半截篮的,就是瞎掴打一会,活动活动脊骨呗。

  我说不去,他说不去也得去,劳逸结合吗。他说着不容分说,拽着我就往外走,我说,你这小子人家喝水你都不让喝完。

  打球就打吧,俩人一伙,我们玩的正来劲呢,校长过来了,说你们几个停下来了一会呗。校长说叫停下,我们停下了。“马老师,教育局进修学校来电话,叫报函授的呢,咱学校就你和铁志,王老师合格。你报吧。”我说我合格,要求什么条件呀?

  “什么条件?要求学历是师专毕业的,需要在工作两年以上。就可以报名,你条件够,刚才进修学校来电话说咱学校有三个符合条件的,有你一个,你是学中文的。另外教数学的有I铁志和王老师够条件。铁志和王老师,刚才,县进修学校来电话,正赶上他们俩都在教室,我就直接在电话里给报上了。刚才就你不在教室,你去给学生上课去了,我就没敢给 你报。现在,我就问你愿不愿意去,你要是愿意去,我就给你报去。”

  我听了校长的话,心里有些犹豫。去参加函授学习,能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对教学工作肯定有帮助,可这意味着我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原本就忙碌的生活可能会更累。

  铁志在一旁劝我:“马老师,去呗,这是个好机会,咱一起学习还能有个伴。”校长也笑着说:“是啊,进修之后说不定对以后的职业发展有好处。”

  我想了想,自己一直都希望能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这个机会确实难得。于是我咬了咬牙说:“行,校长,那您就给我报上吧。”校长满意地点点头,说马上就去联习。

  校长说着就去打电话去了。我们又接着打起了篮球,可打了一会,我的心思已经飘到了函授学习上,想着未来忙碌又充实的日子,心里既有些期待,又带着一丝紧张。我说,铁志,这球先别打了,来,咱研究研究这函授的事吧。校长刚才来叫我报名,说你和王老师先报的,我也就赶快报名了,这函授怎么函呀?怎么授啊?

  “怎么函授?我也不明白呀?你是学中文的,你应该比我们理解地快呀?”

  “我学中文的,我也没经历过。这,这,从‘函授’这个词来看,它就包括两部分呀,一是函,首先是函,函就是给你邮寄书和学习资料;第二方面那就是授了,授”了,就是老师给讲课呗?

  铁志说,马老师你理解的对。“理解的对?铁志你和王老师,嘿嘿,你俩考虑到没有?这函,就涉及到买书和学习资料,这授就涉及到出去,出去,我想还不能在抚远。这就需要到佳木斯,到哈尔滨去,去就得坐客车。还有食宿。这钱谁给出啊?

  “谁出?就是啊?自己出吧?你自己学习,公家还能给你出钱学习吗?王老师你说呢?”

  王老师笑笑没有回答。

  “另外,咱们出去,马老师,王老师,咱们要是夏天出去学习,在咱这坐客车还坐不了呢?还得的坐大船呢?”

  “那坐大船,铁志老师,马老师,那费用就更高了。

  “费用高“?”我说着犹豫着。想一想,刚才,都叫同意了,叫校长给报名去了,也不能出尔反尔了,就苦笑笑着说:高呗,学吧,坚持吧,王老师,铁志,没事,别着急。”

  “别着急?坚持,马老师?嘿嘿,我给你说,从咱这抚远坐大船,到佳木斯,我是知道的,去年我打听过了,是十八块六。大船跑到哈尔滨,到哈尔滨,船票钱是三十几,具体是多少, 我还没问。那家伙的,咱呀出去学习,就不用说要到哈尔滨了,就到佳木斯。那去一趟,咱们一个月的工资就没了;我说这还只是路费,还没说到那食宿呢。”

  “哎,王老师,我想车到山前必有路。”

  正说着呢,校长打完电话回来了。“马老师,给你报上名了。”我赶紧把费用的顾虑跟校长说了:“校长,这函授出去学习的费用太高了,咱工资可负担不起啊。”校长笑了笑,“这个你们不用担心,头几天,我上教育局开会,局长说道函授工作,我和几个校长都问了。说教育局,叫部分老师出去函授,学习知识,提升学历,这是好事。这函授的费用太大了。孙局长说了,上面有规定了,交通和食宿费用学校承担一部分,个人承担一小部分。”

  我们一听,都松了口气。铁志兴奋地说:“那敢情好啊,这下没顾虑了。”王老师也点头:“还是上级想得周到。”我心里也踏实了,原本对费用的担忧消散了不少。校长接着说:“你们好好准备准备,过段时间就去参加学习,争取都能有所收获,以后你们的教学水平还能提高一个层次。”

  时间过得快,7月到了,也就是4号吧,记得刚过完七一党的生日吗?合江教育学院来通知了。7月20号报到,7月21号开学,7月31号结束。我们接到通知了,都很高兴。

  为了这次学习,我们几个做了不少准备。我和铁志提前到县进修学校找校长问,抚远各科去佳木斯函授一共有几个呀。问他们准备坐哪趟船走啊。铁志和王老师是函授数学,他把抚远去函授数学的信息都收集好了。我把抚远各学校去佳木斯函授中文的信息也收集起来。虽然我们和各学校去函授的都不熟悉,但通过进修学校的联系,我们很快商定好了乘船的时间,定于7月18号,9点30分的船。

  到了出发那天,去函授的人,各自从家出发,我从浓阳出发,背着简单的行囊,坐上6点40分的客车。7点30分多一点,鸡就赶到了县里,下了客车,我就匆匆赶往船站,到了船站很快找到了九位要到合江教育学院函授中文的同学。找到了,大家开始张罗着买票了,咨询了一下,客船,三等船舱,船票18元6,王老师说的一样。 我们同学有明白的,高老师喊道,同学们 ,买船票要证件,我们都拿出去外函授通知书就行,大家,都排队。赵传路和善老师说,我还在单位开了个介绍信呢。曹老师说,就你俩尖,是尖妈养活的,逗得大家哈哈笑。船票很快就买到了。

  一路水路,从抚远黑龙江逆流而上,大家一会进船舱休息,一会站在甲板上,欣赏两岸的自然风光。客船,行驶过一个一个小站,半夜多了,行驶到了三江口,进了松花江。到19号下午四点多了,我们到到达佳木斯船站了。

  到了学院,我们办理好报到手续,住进了宿舍。第二天正式开学了,开学,学校先举行了简单的开学仪式,讲课的教授都到了,教室里坐满了来自各县学校的老师。校长做了简短讲话,教务处主任讲了学校的各项要求,重点讲了函授的十八门教材,古典文学,古典文学史;现代文学,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史;还有什么先秦文学以及其他文学。教授代表作了发言,学校称呼我们是学员了,开学典礼就结束了。

  接着就开始授课了。第一课是徐老师讲现代文学,讲第一个文学家鲁迅,鲁迅生平: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革命的主将,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有《野草》。接着老师讲“阿丘正传”“祝福,”“孔乙己”。

  徐老师讲完鲁迅,讲郭沫若,郭沫若是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诗歌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女神》,历史剧代表作《屈原》。

  老师一个一个讲,讲老舍,巴金,朱自清,冰心,徐志摩,郁达夫。罗列一百四十多个作家;将他们 生平,讲他们是作品,讲他们在当时文坛思潮所带来的影响。

  徐老师们知识渊博,讲解深入浅出,我们都听得十分认真。

  徐老师讲完,王老师讲,郑老师讲。

  课余时间,同学们还交流学习心得。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一起探讨。有时候,我们也会去校园里散散步,感受学院的氛围。

  第一次函授,十天的课程,我们一开始都很紧张,时间长了,也适应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有些辛苦,但我们都觉得收获颇丰。不知不觉,到了7月31号,学习结束了。我们带着满满的知识和回忆,又去船站买船票,开始返程了,船票是8月2号的,8月2号8点开船,8月2号清晨,我和同学们早早地就打好了行囊,来到了船站。7点40就开始上船了,8点,准时,大客船鸣笛了。大客船东方25号缓缓地离开码头,调整方位,开始启航了。

  踏上了回家的路。江岸上的村落,岸柳,还有远处的大山,江心的岛屿,都渐渐地向后移去。

  船在江上平稳地行驶着,大家在船上开始交流上了。交流了一阵子,我说交流,还是看笔记吧,这十天学习,记那么多笔记,还没顾得整理呢。于是,同学们就仨仨俩俩,就各自找地方开始学习了。学习,我和刘老师对照笔记,刘老师说,徐老师讲的太快,他落下很多。我说我也落下一些。对笔记,做补充。做完补充,再看老师留的作业。

  函授,这一次讲课,三个老师授课,都留了很多作业,有的作业老师叫回来做,做完给学院邮寄去,有的是开学考试用的。学校教导处讲了,不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及格给补考一次,学习三年,十次函授,到最后,十八门课程,有两门不及格,不发给毕业证。

  我们在船上学习。十个同学,有九个同学都很认真,唯独小于老师不认真,小于老师说,老师讲课,就我这书底子,老师讲课像跑火车似的,谁能跟上,我是跟不上啊。不行,我学一个学期,我就不念了。曹老师说,那你不念,你还来干啥?赵传路说,我是得念呀,我是单职工,我老婆没工作,不挣工资,我老婆还指望着我函授完,有了大学本科毕业证,能多挣工资养活她呢。你说呢,家军?咱们几个,都是单职工啊?赵传路说着就问我。我说是啊,我听说 ,以后老师涨工资,不光看年限了,还要看学历呢?

  “草,你们的媳妇真没本事,都盼着你学下来,弄个高文凭。你看我那媳妇,和你们的媳妇,绝对不一样。我那老婆最不希望我得了文凭,说, 我得了文凭就得把她甩了。”老善一句话,逗得大家呵呵大笑。

  正笑着呢,突然船身剧烈摇晃起来。大家都一个踉跄,差点摔倒。“怎么回事?”有人惊慌地喊道。船长的声音从广播里传来:“各位乘客,不好意思,船好像撞到了不明物体,目前正在检查情况,请大家不要惊慌,在原地等候。”

  大家的心都提了起来,原本轻松的氛围变得紧张。我和同学们相互看了看,握紧了手中的笔记。小于老师也不抱怨了,脸色煞白。

  过了一会儿,船长又说:“问题不大,是撞到了江里的一个大枯木,现在已经处理好了,船会继续行驶,请大家放心。”

  大家这才松了口气,又开始继续交流学习和讨论作业。船依旧在江上平稳行驶着,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我望着远方,想着这次函授的收获。

  大家在船上学习着,探索着。一直不发言的刘老师说,马老师,你说,咱们现在在这个船上,这样学习遇到不会的,能相互问问,就解决了。你说咱到家里,就像我吧,自己在一个学校,做作业,真遇到不会做的,怎么办?

  “对,对对对,我正想这个事呢?”

  “这个好办。咱们这些同学,你不会,他会。咱们可以预约一下,两个星期,或者是一个月,咱们到哪集会一次,大家都去,去时都带着作业去,大家到一起,研究研究,就解决了呗。

  大家听了我的提议,纷纷点头称好。曹老师喊道,来大家说说,地点定哪,时间定哪天?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我们当即就商定了第一次线下集会的时间和地点。时间定在一个月后的周末,地点就在抚远县城的图书馆。

  随着船继续前行,夜色渐渐笼罩了江面。大家有些疲惫,纷纷找地方休息。我躺在铺上,回想着这十天在函授学院的学习时光,心里满是充实与满足。

  经二十八个小时的航行,船终于回到了抚远。大家下了船,互相道别,约定好一个月后的集会。我背着行囊,踏上了回家的路。想到即将开始的工作和后续的函授学习,我充满了干劲。未来,我要将在函授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和同学们一起进步,也和函授的同学们共同攻克学习上的难题,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和教学水平而努力奋斗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