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干菜包子-《活在民国当顺民》

  平日里送货的事儿,仨人都是谁有空谁去。

  可金府的差事例外。

  人家府里不差钱儿,每回买粮食都是成包的买,打发小伙计也豪爽。

  最好的一回,小孙说了两句吉祥话,被打赏了一块儿大洋。

  所以仨人把他家单拎出来,轮流去。

  今儿轮到了二平。

  看着外边儿劈头盖脸的雪打头,杨福平有些不放心。

  米面整包的都是二百斤一包,两包往独轮车上一放,二平推起来都费劲。

  还得顾着粮食上遮挡的油布不能被刮飞,杨福平觉着稳当到地方的可能性不太大。

  这天儿,眼见路上被踩的泥泞不堪,万一摔了,二平得赔掉裤衩子。

  于是喊过来福安:“去给你二平哥搭把手!”

  二平正想着要不要喊外援,就觉着手下一轻。

  一抬头,杨福安咧着大白牙正在使劲儿。

  二平赶紧的笑了笑,不用想,肯定是杨福平开的口,福安虽然憨厚,可却没这份心思。

  杨福平站在门口,看着俩人远去的背影。

  跺着脚进了屋:“这天儿,得亏不远,不然说啥也不让二平去送货!”

  老钱看着才半下午就昏昏暗暗的天色,赞同的点点头:“要不是老主顾,出手还大方,我也不想让二平跑这一趟,太费劲!”

  俩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闲话,小孙趴在柜台上发呆。

  心思早都跑到了家里。

  琢磨着一会儿得跟钱叔告个假,这雪从昨天晚上下到现在,刚开始还不怕,可积少成多,屋顶上估计已经有了厚厚的一层积雪。

  不早点儿回去给雪扫喽,怕今天晚上出点儿啥意外。

  这可不是瞎操心,雪大的时候,有些人家不经常修缮房屋,被压塌也是常有的事儿。

  雪噗噗速速的下,路上慢慢就人迹罕至了。

  要按往常的时间,俩人早都该回来了,就是雪天不好走,这时间也太久了点儿,杨福平不放心,站在门口观望。

  又过了一会儿,才看到两个雪人跟一辆雪车从街上慢慢蛄蛹过来。

  杨福平赶紧倒出来两碗热水,拿出来两条干毛巾备着。

  独轮车靠在门口,两个雪人在门口抖搂下身上的雪,刚要进门就被杨福平拦住,一人塞手里一条毛巾:“给身上拍拍,都是雪沫子,掉地上就变成水了。”

  俩人老老实实的把头上剩下的雪拍打干净,跺了跺脚,这才被允许进屋。

  捧着热水暖了下手,杨福平藏不住话:“哥,今儿是金府老太太过寿呢,我们去的时候,还有没走的亲友。

  我跟二平哥给人说了句长命百岁,老太太就让厨房给拿点儿吃的,还给倒了碗姜茶!”

  二平点头确认:“里面放红糖了,可比我家单用姜熬的好喝多了!”

  说着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那家老妈子估计今儿也高兴,给我们捡了一筐干豆角鲜肉包子。

  没吃完的还给带了回来!”

  说着推给了小孙:“就两个,回去给咱妹子尝尝鲜。”

  小孙也不推,拱手道谢。

  白面的包子,看着都馋,那俩丫头今儿算是掏着了。

  至于二平得了什么赏,谁也没多嘴问。

  一直到晚上进家,福安才掏出来四个银角子给他哥:“二平哥给我的,刚开始他说要平分,我没干,然后他硬塞我这么多。

  说是不要他就生气了,正好我也想要,就收下了。”

  杨福平看了眼,没有收下:“放你自己钱匣子里吧,先攒着。”

  反正攒着攒着,就换成了杨福安跟侄子侄女嘴里的各种小零食。

  什么糖葫芦,麦芽糖,山楂皮之类的。

  更甚于,条头糕跟蜂蜜鸡蛋糕桃酥之类的,也不是没买过。

  杨福安可是石头眼里无所不能的大哥呢!

  杨远宏进家的时间比哥俩更晚了点儿。

  一看身上的水迹,就知道这人在外面转了一天。

  棉袄上都有了一层小碎冰粒。

  坐在堂屋火炉旁暖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气儿。

  杨福平招呼他去吃饭。

  杨远宏僵着腿儿走到饭桌跟前,端碗的手有些抖,估计是冻的。

  杨远信关心了两句堂弟:“今儿都去了哪儿啊?”

  杨远宏干脆的报地名:“花市儿大街让我从头走到尾。

  我还坐电车,去了大栅栏溜达了一圈儿。

  崇文门大街上的买卖,我也都转了转。”

  好家伙,自个这个堂叔今儿去的地方可真不少,杨福平想了下,继续问道:“看明白做什么买卖了吗?”

  杨远宏摇头:“也就奇怪了,做买卖的铺子都提前关这么早嘛,我看这会儿生意最好的反倒是澡堂子!”

  杨福平失笑:“物价涨的,好多商铺都停业了,有些老板拢拢东西,直接甩卖!卖个七七八八就直接返乡养老了。所以那些铺子哪是提前关门啊,那分明是以后都不干了。”

  杨远宏不意外:“我倒是想过这种可能,这么一说,城里也不比家里好到哪儿。”

  杨福平俩手一摊:“都是同一个政府,哪还有两样儿待遇呢,不过是家里要粮,城里要钱。咱家又没有姓蒋姓宋姓孔的亲戚!”

  这话说的,杨远宏不敢接话,只岔开话题:“远信哥,你见多识广,看看能不能帮我想个折儿。

  我这岁数,去学手艺是来不及了。

  可那些个小买卖,我这点儿家底都搭上也不够啊。”

  杨远信没有一口应下来,只推说还在寻摸。

  吃完饭,杨远宏早早就上了床。

  杨福平不着急走,留下跟他爹多聊了两句:“哪有快过年来城里找活的,我四爷家里指不定出了什么事儿呢。”

  杨远信不慌不忙:“他既然不提,那就是事儿不大。

  亲戚之间,问太清楚不好,得有点儿分寸。”

  杨福平撇嘴:“也就咱家知道分寸,算了,就远宏叔这种大的干不了,小的看不上,够呛能找到活儿。”

  杨远信打发儿子:“行啦,别想别人家的事儿了,早点儿睡吧,让他多碰碰壁,知道下行情,省的最后咱们兜底的时候狮子大张口!”

  杨福平打个哈欠:“行啊,你是老子,你说了算!”

  杨远信笑骂:“什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