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看见我这么恶心啊-《重生摸鱼:糟糕,摸到核潜艇了》

  又是半个月,宁川里里外外又换了几家厂子,总算是把模型实验都完成了。

  这会儿他正蹲在实验室的地上整理资料。

  他们学院的专业实验室还没整好,但材料学校和机械学院的设备够用,都在一个学校嘛,用用也无妨。

  最初宁川做模型做到15公分直径就已经很厉害了。

  但在整体实验中,他莫名觉得尺寸还能压缩,就压缩了。

  现在他第二版设计的发动机直径是6. 92公分,比最开始小了一倍不止,模型拿手里就像个原装单反镜头。

  材料什么的都是他手搓的,不知道这东西能不能出实验室,反正就玩呗。

  宁川把手里的模型加材料都放进箱子中封好。

  后面工作就是要做实机实验了,宁川给国防科大那边打了电话,对方挺积极的。

  他本来是想着自己开车过去,方便。

  但国防科大那边听宁川那驾照还没满一岁呢,最后还是派车来接。

  唯一没想到的……

  军车啊。

  还是军卡……

  专门来接宁川的司机也挠挠头。

  “宁工,您就这点东西吗?”

  宁川无奈道:“我就去做个实验,不是搬家。”

  “我来吧,还是我来搬。”

  司机从宁川手里接过箱子。

  虽然就这么一个小箱子,但别白来,该自己干的活还是要自己干的。

  宁川甚至都没拿多少行李,额外背了个包。

  毕竟那边是准军事化管理,宁川虽然说是去做实机实验的,但也不能整天进进出出,不像个样子了。

  看人家怎么安排就这么住。

  而且当时高原说借调,这几天又没信了,上哪去了?

  从江城到国防科大就三个多小时车程,宁川跟司机聊了会天儿。

  他们学校说是学校也有营区,平日里训练、生活也不耽误。

  宁川撑着精神跟人聊了一路,到地方反而有点犯晕,说是困吧又不像,好像是机油味道闻多了。

  实在有点不舒服,宁川跟来接他的两个教授客套两句,找了个借口就躲开了。

  找了个路边个高的树,扶着树,干呕了一声。

  “不是……”

  宁川听见熟悉的声音就抬起头来。

  “看见我就这么恶心吗?”

  高原正站他面前一手叉腰一手扶额,满脸无奈地看向他。

  “是先恶心的,当然看见你,好像也没缓解呢。”

  “走走走。”

  高原一声不吭架起宁川就走。

  而宁川到国防科大的第一天,就进了人家的校医院。

  那校医院的老军医小孩见多了,这么羸弱的不多见。

  测了个血压,没啥事,心跳不慢,估计是胃里不舒服带的。

  老军医抽了两根针扎宁川手背上,又在他太阳穴上抹了点清凉油。

  别说是有效果,过了三五分钟,宁川总算缓过劲来了。

  “还行吗?”

  “活着呢。”

  高原笑着,那还挺不容易的。

  能开玩笑就问题不大。

  老军医把宁川手上的针拔下来,消毒后收好。

  额外嘱咐道:“没事了就行,今天就吃点清淡的。”

  研究室的两个教授得到消息也赶到校医院来。

  本来准备好好的接风宴,画风一变成病号饭了。

  随便吃点得了,他都这样了。

  “宁工今天就好好休息,我们明天再来做项目。”

  “行,我就把他带回去了,不就我旁边那间。”

  高原自告奋勇地就把宁川安排好了。

  本来他们校内这个招待所就没别人,提前预备出来的就那么几间,高原来得早就给宁川留了一间。

  那么下午休息,宁川也没什么事了。

  他拿自己电脑里的模型给高原看。

  “我都不知道实体模型扔哪里了,应该张教授他们给收好了吧。”

  “不至于丢,你就照顾好你自己就行了。”

  高原一边翻着宁川笔记本里的材料,一边同宁川聊天。

  “咱俩得半年多没见了吧。”宁川开口说道。

  “对呗,你想想一个学期。”

  “那你那里就没点工作,还能把你借调出来。”

  “就也是实机实验,没有研发工作了,就是调试。”

  “喔。”

  其实干这种大型工程的负责人也挺烦的,到后期也没工作了,但不结项就不能干别的。

  “你喔什么呢,你看看这个能对吗。”

  高原指着燃烧室中的火焰筒结构。

  “对。”

  “对屁,这烧烛了怎么办,燃气泄露就废了,一次性工具啊。”

  “那我标注一下,仅限用于一次性无人机。”

  宁川凑到电脑前,伸手要写批注,却被高原隔离开,不让他偷懒。

  “你给我改掉。”

  “哎呀,头晕。”

  宁小川赖得很,有高原在这里,他活儿也不好好干了,搬着个小凳坐旁边看高原给他批注修改意见。

  高原敲敲打打,最后总结道:“行,整挺好,这小玩意。”

  如宁川所说的,这东西难度不大,但挺费精力的。

  一个发动机那么多零件,一个一个尺寸结构甚至材料都得做改动。

  把大发动机做成迷你版的,不是没人想过,但国内能做到这么全面的都像高原一样困在项目里了。

  就算是他闲的没事一点点把图纸画了,也没工夫弄实验。

  也没钱,哪个单位也不敢把他从t10的项目中拽出来单立一个项目。

  所以这重任似乎就只能落在宁川头上。

  设计工作,想象力最重要,能不能实现是之后才要考虑的事情。

  宁川正好思维比较跳脱,行动力也比较强。

  他当时说做这个微型涡轮增压发动机时,还就是个画呢,居然都没人质疑他能不能做出来。

  或许,这就是口碑吧。

  当然,宁川也确实拼装出来了。

  就是还得调一调,比如高原说的,燃烧室结构问题。

  “叶片角度也得改改,一看输出功率就没达到最大,做的太糙了。”

  糙?还第一回有人说他干的活糙。

  虽然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高原给他看这个图纸就有一种导师看学生论文的效果。

  但是!

  谁也不能说他干的活糙。

  宁川本身性子也是不服输,说干就干,他非得给这玩意弄成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