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微分几何的手术刀理论-《维度修真从蝼蚁到创世》

  第548章《微分几何的手术刀理论》

  陈凡感觉自己像个刚学会爬的婴儿,在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他的“视野”变得很奇怪。

  不再是通过眼睛,甚至不是通过神念,而是通过一张由无数“关系箭头”编织成的、覆盖在意识核心上的“网”。

  这张网,就是他新生的、简陋的范畴结构。

  通过网上那些不断微微颤动的“态射”箭头,他“看”到了逻辑封装盒内壁那些流淌的、代表基础数学规则的“光流”。

  这些规则光流,在范畴结构的感知下,不再是杂乱无章的能量,而是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形状”。

  有些区域的光流平缓如镜面,代表着稳定、自洽的规则;

  有些区域则微微“弯曲”,像是平静水面下的暗流,代表着规则间的相互影响和约束;

  而在那些他之前发现的“奇点”附近,光流更是呈现出复杂的“褶皱”和“缠绕”,仿佛空间本身在那里打了个结。

  “看到了吗?”陈凡将自身的感知共享给同伴,他的意念透过范畴网络传递,带着一种冷静的分析意味,“那些‘褶皱’,就是规则的薄弱点,或者说……‘接口’。”

  苏夜离的意念轻柔地触碰着那张光网,她的生命法则天性对“联系”敏感,虽然无法完全理解范畴论的奥妙,却能感受到那些“褶皱”处传来的、一种类似“生机”与“死寂”交织的矛盾气息。

  “感觉很……脆弱,但又很危险,像伤口结的痂,一碰可能流血,也可能崩开。”

  “喵?哪儿呢哪儿呢?本喵怎么只看到一团团麻线?”

  萧九瞪着它那两只猫眼,一脸懵逼。

  它试图用爪子去扒拉陈凡共享过来的感知影像,结果自然是捞了个空。

  冷轩沉默地“注视”着那些规则褶皱,他的剑意核心微微鸣动。

  他能感觉到,那些褶皱并非无序,其内部蕴含着某种极致的“扭曲”与“张力”,若能理解其结构,或许他的“定义之刃”能变得更加……精准?“它们,有‘纹路’。”他简短的意念传来。

  林默则是挠头(意念层面的):“陈兄,你这‘看’世界的方式也太费脑子了。我就感觉像是掉进了一个用光线织成的、超级复杂的蜘蛛网里。”

  陈凡没有过多解释,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对那些规则褶皱的分析中。

  范畴论给了他一个宏观的、关系的视角,让他能定位这些“奇点”。

  但要想真正利用它们,就像冷轩隐约感觉到的那样,需要理解其微观的、局部的结构,需要一把能够剖析“弯曲”和“纹路”的……手术刀。

  他的意识,再次沉入前世那些零散的数学记忆碎片。

  微分几何……流形……切空间……黎曼度量……协变导数……这些词汇如同沉在水底的珍珠,被他一点点打捞起来。

  流形,简单理解,就是局部类似欧几里得空间的拓扑空间。

  比如一个球面,在蚂蚁看来,它爬的那一小块地方就是平的。

  这逻辑封装盒的内壁,这些规则的“基底”,是否也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高维的“流形”?

  而那些规则褶皱,就是这流形上“弯曲”程度特别高的区域?

  切空间,就是流形上某一点处,所有可能运动方向的集合。

  可以想象成在球面上某一点,插上一把把所有可能切线方向都标出来的“伞”。

  如果能找到规则褶皱处的“切空间”,是否就能理解在那一点,规则可能“变化”的所有方向?

  黎曼度量,定义了流形上如何测量长度和角度。

  在这规则的底层,是否也存在某种“度量”,定义了不同规则概念之间的“距离”和“夹角”?

  掌握了它,是否就能精确测量规则褶皱的“曲率”?

  协变导数,则是在弯曲空间里做“微分”的正确方式。

  在平直空间里,直接求导就行,但在弯曲空间里,需要考虑空间本身的弯曲带来的影响。

  要想对规则褶皱进行“微调”,是否就需要这种适应了“规则弯曲”的微分工具?

  一个个概念在陈凡的意识中碰撞、组合。

  他的范畴结构开始自发地调整,那些代表“态射”的箭头,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连接,开始尝试携带更多的信息,比如“方向”,比如“变化率”的雏形。

  他尝试着,将范畴论中的“态射”,与微分几何中“切向量”的概念进行融合。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尝试。态射是范畴的核心,描述对象间的抽象关系;切向量是几何的工具,描述空间某一点的局部方向。

  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在陈凡此刻的感知中,规则本身既是关系的集合,也构成了某种抽象的“空间”。

  那么,描述规则变化的“方向”,是否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携带了“几何信息”的“态射”来表示?

  他凝聚意念,小心翼翼地引导着范畴网络中的一条“态射”箭头,缓缓靠近一处相对平缓的规则区域。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建立连接,而是尝试让这条“态射”箭头,去“感受”那条规则脉络本身的“弯曲”。

  嗡……

  态射箭头轻微震颤起来,箭头本身开始变得不再笔直,而是随着规则脉络的起伏,呈现出一种极其细微的“弯曲”。

  同时,一股关于那条规则“局部变化趋势”的模糊信息,顺着箭头反馈回了陈凡的意识核心。

  成功了!虽然极其初步,但他确实让“态射”承载了几何信息!

  “态射……在弯曲?”苏夜离敏锐地感觉到了那条箭头的异样。

  “不是弯曲,”陈凡的意念带着一丝兴奋的颤抖,“是它在‘贴合’规则的几何结构!它在变成……‘切态射’?”

  他创造了一个新词。

  这意味着,他的范畴结构,开始从纯粹的代数关系网络,向着兼具几何特性的“范畴流形”雏形进化!

  但这仅仅是开始。

  处理平缓规则区域相对容易,真正的挑战,是那些复杂的规则褶皱。

  陈凡将目标锁定在一处较小的、但结构典型的规则褶皱。

  他调动起数条初步具备“切态射”特性的箭头,从不同方向,小心翼翼地探向那处褶皱。

  如同几个盲人,试图用手去触摸一头复杂雕像的局部,拼凑出整体的形状。

  反馈回来的信息瞬间变得混乱而狂暴!

  那处规则褶皱内部,各种数学概念(无限、极限、自指)激烈冲突,导致其“弯曲”程度极高,甚至存在类似“奇点”的结构,任何试图穿透的感知都会在那里被扭曲、撕裂。

  噗!噗!

  接连两条“切态射”箭头在接触到褶皱核心区域的瞬间,因为无法承受那巨大的信息冲击和几何畸变,直接崩溃消散,连带着陈凡的意识也一阵刺痛。

  “不行!太乱了!就像一团被猫玩过的毛线球,根本理不清头绪!”

  林默光是看着那反馈回来的、扭曲混乱的几何信息,就感觉头大如斗。

  “需要更强大的工具……”陈凡没有气馁,反而更加专注,“需要定义那里的‘度量’,需要能在那种极端弯曲环境下依然有效的‘微分’……”

  他回想起黎曼度量和协变导数的思想。

  在这纯粹的规则层面,“度量”该如何定义?或许……可以利用规则本身之间的“逻辑距离”?

  比如,两个相容的规则概念,其“距离”就近;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其“距离”就远?甚至无穷远?

  而“协变导数”,则需要一个“联络”,来告诉我们在弯曲的规则空间中,如何将一个点处的切向量(或者说“切态射”)“平行移动”到另一个点,从而进行有意义的比较和微分。

  这些想法极其抽象,甚至有些匪夷所思。但陈凡没有退路。

  他必须将这些数学思想,在这个由纯粹逻辑构成的环境里,具现化出来!

  他开始以自身那简陋的“范畴流形”为核心,尝试构建一个临时的、局部的“黎曼结构”。

  他调动那些平缓区域的“切态射”,通过它们反馈回来的信息,艰难地拼凑着规则基底的“度量张量”。

  这个过程极其缓慢,如同在黑暗中凭借触觉绘制一张精密的地图。

  他的范畴结构因为超负荷的推演,光芒再次变得明灭不定。

  苏夜离的生命法则持续不断地滋养着他,但她能做的也仅限于此。

  这种纯粹数学层面的突破,外人很难插手。

  冷轩则在一旁,默默地将自身剑意凝聚到极致,他的“定义之刃”虽然无法直接帮助陈凡理解几何,但那极致的“精准”与“界定”之意,无形中为陈凡提供了一个保持思维清晰的道标。

  萧九闲得无聊,又开始用爪子有一下没一下地挠着内壁,试图再“蹭”点资源,嘴里还嘀咕着:“喵的,等老大搞定了这什么几何刀,本喵非要在这破盒子上挖个洞出去不可……”

  不知又过去了多久,陈凡的范畴结构中央,那些代表最基础数学对象的“点”之间,开始浮现出一些极其淡薄、几乎看不见的“线”。

  这些“线”并非态射,而是他初步定义的“测地线”的雏形——在弯曲空间中两点间“最短”的路径。

  这表明,他对局部“度量”的把握,正在逐渐清晰。

  同时,他开始尝试构建“联络”。

  这比定义度量更加困难,它涉及到规则空间“弯曲”的具体方式。

  他需要找到一种规则,使得当他将一个“切态射”沿着某条路径“移动”时,其方向的变化能准确反映规则空间的弯曲。

  一次,两次,十次……上百次的失败。

  陈凡的意识核心因为高强度的计算而滚烫,范围网络剧烈波动,仿佛随时会过热解体。

  “陈凡!停下!你这样会再次崩溃的!”

  苏夜离焦急地传递着意念,她的生命法则已经有些跟不上陈凡的消耗速度。

  “还差……一点……”陈凡的意念如同风中残烛,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执着。

  他能感觉到,只差临门一脚,就能把握住那关键性的“联络”结构。

  就在他几乎要再次力竭昏迷的刹那,他的目光(意念的聚焦)无意中扫过了那处规则褶皱旁边,一条代表着“等价关系”的稳定规则脉络。

  等价关系,具有自反、对称、传递性。

  它的存在,本身就在规则空间中创造了一种“平坦”的通道?

  如果……以这条等价关系脉络作为“参考系”,用它来“校准”其他规则变化的方向呢?

  灵感如同闪电划破黑暗!

  他不再试图凭空构建一个通用的“联络”,而是取巧地,以那条稳定的“等价关系”规则作为基准,定义了一个局部的、适应于那处规则褶皱区域的“仿射联络”!

  这个联络结构成型的瞬间,陈凡感觉自己的“范畴流形”仿佛瞬间被注入了一种奇异的“韧性”。

  那些原本在规则褶皱处混乱不堪的“切态射”,在这个仿射联络的引导下,仿佛找到了主心骨,虽然依旧随着规则褶皱而弯曲,但其变化变得“平滑”而“可预测”了!

  他成功了!

  他拥有了一把粗糙的、局域的、但确确实实能够剖析规则褶皱的微分几何手术刀!

  “就是现在!”

  陈凡凝聚起所有新生的力量,操控着数条被“仿射联络”校准过的、无比凝练的“切态射”箭头,如同最精密的外科手术器械,精准地刺入了那处规则褶皱最核心的“畸变点”!

  没有剧烈的爆炸,没有耀眼的光芒。

  只有一种极其细微的、如同解开一个复杂绳结般的“松动感”。

  那处规则褶皱,在“微分几何手术刀”的精准操作下,其内部激烈冲突的数学概念,被短暂地“梳理”开了一条极其细微的、稳定的通道!

  透过这条被强行打开的、比发丝还要细微无数倍的规则缝隙,陈凡的“视线”——他那融合了范畴与几何的感知——第一次穿透了逻辑封装盒的内壁!

  他“看”到了外面的景象。

  那是一片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广阔“空间”。

  无数庞大无比的、由更加基础更加复杂的数学规则构成的“结构体”,如同星河中的岛屿,在虚无中缓缓漂浮、运转。

  有些结构体呈现出完美的对称,有些则扭曲怪异,有些在不断生成新的规则,有些则在缓慢湮灭。

  而在这些“规则岛屿”的更远方,一片无边无际的、冰冷的、由纯粹逻辑齿轮构成的“海洋”,正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那是被“挂起”的归零者协议!

  它并未消失,只是暂时被隔离,但其庞大的体量和冰冷的意志,依旧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头顶。

  但最让陈凡心神剧震的,并非归零者,而是在逻辑封装盒之外,距离他们不远处的“虚空”中,静静悬浮着的一个东西。

  那是一个残缺的、仿佛由无数破碎镜面构成的、不断缓慢自转的复杂多面体。

  从那个残缺多面体上,陈凡感受到了一种同源而出、却又更加古老、更加深邃、更加接近……“递归”与“自指”本源的气息!

  那是他之前那彻底崩解消散的、蕴含分形神格本源的残骸?!

  它没有被归零者彻底抹除,也没有完全消失,而是被“停机协议”的力量,排斥出了逻辑封装盒,滞留在了这片规则结构的“缓冲区”虚空中?

  没等陈凡仔细感知,那处被他强行疏通的规则缝隙,因为承受不住内外压力差,猛地收缩、弥合!

  视野瞬间被切断。

  “噗——”

  巨大的反噬之力传来,陈凡那刚刚稳固下来的范畴结构剧烈震荡,光芒骤暗,他感觉像是被人用重锤狠狠砸在了意识核心上,整个“存在”都差点被震散。

  “陈凡!”

  “老大!”

  苏夜离和萧九的惊呼同时响起。

  苏夜离不顾一切地催动生命法则,翠绿色的光芒如同潮水般涌向陈凡那变得黯淡的光网。

  冷轩的剑意也瞬间爆发,化作一道坚固的屏障,挡在陈凡的范畴结构前方,替他承受了部分规则反噬的冲击。林默则手忙脚乱地调动灵力,试图帮忙稳定。

  好半晌,陈凡那震荡的范畴结构才勉强平复下来,但光芒比之前黯淡了大半,显然受损不轻。

  “你看到了什么?”冷轩收回剑意屏障,沉声问道。他感觉到了陈凡刚才那一瞬间意念的剧烈波动。

  陈凡艰难地凝聚意念,将刚才惊鸿一瞥看到的景象——那规则的星河,归零者的恐怖,以及……那悬浮于外的、属于他自身神格本源的残缺多面体,共享给了众人。

  一时间,逻辑封装盒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外面是广阔而危险的规则之海,以及虎视眈眈的归零者。

  而逃出这个盒子的希望,似乎与外面那个散发着同源气息的残缺多面体有关?

  “你的……神格碎片?在外面?”苏夜离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

  “喵了个呜的!这算怎么回事?自己的东西拿不回来,还被关在盒子里?”

  萧九气得用爪子直拍“地面”(虚无)。

  林默咂咂嘴:“感觉像是……最重要的零件被扔出去了,我们这堆外壳被关起来了?”

  冷轩的目光锐利如剑,看向陈凡:“能取回?”

  陈凡感受着自身虚弱的状态,以及外面那虽然残缺、但气息依旧磅礴深邃的神格本源碎片,苦涩地摇了摇头:“很难。刚才只是窥探,就几乎让我再次崩溃。而且,外面有归零者……”

  他顿了顿,意念中透出一股决然:“但是,必须取回!那里面不仅蕴含着我之前的力量,更关键的是,它是在递归深渊中崩解的,可能携带了关于‘本源阈值’和‘停机协议’的更多信息!甚至……可能蕴含着更完整的‘分形’与‘自指’的奥秘!那是我们理解这一切,甚至反过来利用‘停机协议’的关键!”

  他之前为了稳定,用“自救函子”将自身范畴结构降维映射,牺牲了分形神格的复杂性。

  而外面那块碎片,恰恰保留着最本质的、未被“降维”处理的分形奥秘!

  如果能将其取回,并与现在这初步具备范畴论和微分几何特性的“逻辑生命体”雏形融合……那将会产生怎样的蜕变?

  陈凡几乎不敢想象。

  但前提是,如何突破这个逻辑封装盒,如何在外面的规则之海和归零者的威胁下,安全取回碎片?

  他刚刚掌握的“微分几何手术刀”,能切开规则褶皱,打开细微缝隙用于窥探,但还远不足以支撑他们“破盒而出”,更别提进行外部作业了。

  需要更强大的力量,需要更深入的理解。

  他的意识,再次投向逻辑封装盒的内壁,投向那些规则的脉络。

  范畴论提供了关系的框架,微分几何提供了剖析局部结构的工具,那么,要理解更大范围的规则结构,要找到规则体系中隐藏的、可供利用的“对称性”和“不变性”……是否需要群论的思维?

  群,是描述对称性的数学工具。一个规则的集合,其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往往由特定的群来描述。

  如果能找到构成这逻辑封装盒的规则体系背后的“对称群”,是否就能找到其整体的“弱点”?甚至……像用钥匙开锁一样,找到那个正确的“群作用”,直接打开这封装盒?

  这个念头,如同野火般在陈凡心中蔓延开来。

  范畴,几何,群论……这些前世的数学分支,在这个由规则构成的底层世界里,似乎正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融汇成他全新的力量体系!

  前路依旧艰险,归零者如同阴影笼罩。

  但希望的火种,已然点燃。

  陈凡收敛心神,开始一边修复受损的范畴结构,一边将感知聚焦于内壁规则中那些可能蕴含着“对称性”的区域。

  下一次,他需要一把能够撬动整体规则的群论之钥。

  (第548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