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夫妻携手同进退-《4合院之成为武术宗师》

  丁义珍把撕碎的登机牌扔进垃圾桶,转身走出县委后院。风还在吹,梧桐树叶哗啦作响,他没回头,径直上了车。

  司机刚要发动,他掏出手机,拨通林耀东:“林叔,香江那边,我今晚就到。”

  飞机落地已是深夜。香江的灯火像撒了一地的碎玻璃,刺眼又热闹。

  丁义珍拖着行李直奔林耀东办公室,谈融资、看账目、敲定船期,一口气连轴转了六个小时。

  等他回到贾家庄园,窗外天边已泛起灰白,他坐在床沿,衬衫领口松了两颗扣子,手里还捏着一份没签完的协议。

  手机震动。

  是钟小艾的语音。

  “你走后,我正式报到法院了。别忘了,你是有家的人。”

  声音不高,也没带什么情绪,可就这么一句,像一盆温水浇在滚烫的铁板上,滋啦一声,把他绷了一路的神经松开了半寸。

  他回拨过去。

  电话通了,那边安静了几秒才接。

  “还没睡?”她问。

  “刚开完会。你在法院第一天,怎么样?”

  “挺忙。”她说,“不过我喜欢。案子一个接一个,全是实打实的。”

  他笑了笑:“你还真是哪儿都不想闲着。”

  她没接这话,反倒说:“你前天发我那份土地流转的文件,我看了。金羊镇那个村的合同,程序有问题。三分之二村民代表没签字,法律上站不住。你要是拿这个去报项目,省里一查就卡。”

  丁义珍皱眉:“可农户都拿了补偿款,口头也同意了。”

  “口头不算数。”她语气平,“补偿款可以退,但程序违法就是违法。你要是硬推,后面有人闹访,责任全在你。不如现在就改,补签字,走公示,再报批。慢两天,但稳。”

  他低头翻出那份文件,照她说的地方一条条改,边改边念:“‘经村民大会充分讨论’——改成‘经合法程序集体决议’;‘群众普遍支持’——删掉,换成‘已履行公示程序’……”

  改完,他叹了口气:“你比我细。”

  电话那头顿了顿,她才说:“我不是要挑你毛病,是想让你走得稳。”

  “我知道。”他靠在床头,闭上眼,“有你在,我踏实多了。”

  第二天中午,他出现在北平四合院门口。

  院子里那棵老槐树刚抽出嫩芽,贺琼穿着旗袍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一盒喜糖。

  周叔拄着拐杖,笑眯眯地迎上来:“总算把日子定下来了。”

  “本来想等您和我爸都回来再办。”丁义珍接过糖盒,“可事儿赶事儿,再拖,怕她等急了。”

  “她不急。”贺琼拍了拍他肩膀,“她等你,比谁都耐心。”

  钟小艾穿着素色旗袍,没戴头纱,也没化妆,就站在槐树底下,手里抱着一本厚书。看见他进来,她笑了笑,没说话。

  他走过去,牵起她的手。

  没有司仪,没有音乐,院里只摆了几张桌子,几个老熟人坐着喝茶。丁义珍清了清嗓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

  “我和小艾商量好了,不搞那些虚的。今天就念个婚书。”

  他展开纸,声音不大,但字字清楚:

  “自此,政路风霜,法律为盾;家国在心,进退同担。不因权势而骄,不以委屈而退。风雨来时,共撑一把伞;路难走时,同踩一双鞋。”

  念完,他看向她:“我说完了,你呢?”

  钟小艾翻开手里那本书——是《行政诉讼法》,扉页上写着一行字:“护你前行,亦守底线。”

  她把书递给他:“以后你做决定,我来把关。你冲在前,我守在后。行不行?”

  他接过书,点头:“行。”

  两人没拜天地,也没敬茶,就站在树下,握着手,笑了一会儿。

  贺琼上来拍了张合影,说:“这才是咱家的风格——不闹,但走心。”

  婚礼结束,丁义珍本想当晚就回金山。钟小艾拦住他:“你回去干吗?王大陆能顶住。我刚上班,你也得让我过个新婚夜。”

  他一愣,笑了:“你说得对。”

  第二天一早,他正收拾行李,手机响了。王大陆来电,语气急:“丁书记,出事了。靠山村那边,几十个农户堵了镇政府大门,说土地流转合同是假的,要退钱,还要告你。”

  丁义珍眉头一拧:“合同不是签好了吗?”

  “签是签了,可有人查出来,签字的代表没到法定人数。现在有人带头闹,说咱们骗人。”

  丁义珍沉默两秒:“你先稳住现场,别动手,别激化。我马上回去。”

  挂了电话,他转身就走。钟小艾已经穿好外套,拎着包站在门口。

  “你干嘛?”他问。

  “跟你去。”她说,“这事儿我得看看。”

  “你刚上任,掺和地方事不合适。”

  “我是法官,不是游客。”她拉开院门,“这事涉及行政程序合法性,我有职责。再说了——”她回头看他,“你不是说‘进退同担’吗?现在就退?”

  他没再拦。

  两人坐上车,一路直奔金山。路上,钟小艾调出电子案卷,一页页翻看。到了县委,她没进办公室,直接去了档案室,把原始合同调出来,一张张核对签名和手印。

  两小时后,她走出来,手里拿着三页纸。

  “问题在这儿。”她把材料递给丁义珍,“签字人数不足,而且有五个是代签,没授权书。程序上,这合同无效。”

  丁义珍盯着那几行字,拳头慢慢攥紧:“那怎么办?推倒重来?可工期等不了。”

  “不用。”她说,“县政府可以先发个公告,承认程序瑕疵,不回避问题。然后组织补签,同步启动补偿协商。农户看到你认错、改错,情绪就下来了。再让法院出个司法建议书,给后续流程背书,既合法,又稳民心。”

  丁义珍看着她,忽然笑了:“你这脑子,比开会管用。”

  “开会是走形式。”她说,“解决问题,得看事实和法律。”

  当天下午,丁义珍召开全县干部会。

  他站在台上,手里拿着钟小艾写的建议稿,当众说:“这次土地流转出现程序问题,责任在我,审批把关不严。县政府将立即启动补正程序,欢迎群众监督。同时,我要特别感谢县法院钟小艾同志,她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提出专业意见。从今天起,所有涉及重大民生的决策,必须经过法律前置评估。谁再拍脑袋,谁就下课。”

  会后,王大陆来找他:“农户情绪稳住了,愿意坐下来谈。你这招‘认错 补救’,比压人强。”

  丁义珍点头:“不是我聪明,是有人帮我看着底线。”

  晚上,两人回到县委家属楼。屋里没收拾,行李还在门口。钟小艾泡了杯茶,递给他。

  “累了吧?”

  “有点。”他接过茶,“但心里痛快。今天这事儿,要不是你,我可能就压下去了。可压得住一时,压不住一辈子。”

  “你爸当年教你的,你还记得不?”她靠在沙发上,“‘做事要硬,做人要软,但底线,得自己守’。”

  他笑出声:“你还记得这句?”

  “我记的多了。”她抬头,“以后,我替你多记几条。”

  他看着她,没说话,只是伸手把她拉进怀里。

  窗外,夜色沉沉,县委大院的灯一盏盏灭了。

  屋内,茶杯还冒着热气,钟小艾的笔记本摊在桌上,最后一页写着:“行政决策法律风险清单——第一项:村民代表签字比例不足。”

  丁义珍伸手合上本子,轻声说:“睡吧。”

  她刚要起身,手机响了。

  是法院值班室。

  她接起来,听了几句,脸色微变。

  丁义珍立刻坐直。

  她捂住话筒,低声说:“靠山村有人连夜写了联名信,要告县政府,材料已经送到立案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