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义珍把安全帽夹在胳膊底下,刚走出工地大门,夜风一吹,衬衫贴在背上,凉得他打了个激灵。他抬手看了眼表,凌晨一点十七分,手机在裤兜里震动了两下,是程度发来的消息:供电局的人走了,电缆进场时间定在明早九点前。
他没回,把手机塞回去,脚步没停。大门口的灯泡闪了两下,照得水泥地忽明忽暗。他刚要抬脚上车,眼角一扫,路边那辆黑色轿车灯是灭的,可车窗玻璃反光里,有个人影正低头摆弄什么。
他顿了半秒,没多看,拉开车门坐进去,反手锁了车门。车子发动时,他从后视镜瞥了一眼——那车没动,但副驾的窗不知什么时候降了一指宽。
车子拐出厂区小路,他没直接回家,而是绕到了县财政局后巷。财政局楼里早没人了,可对面茶楼二楼靠窗的位置,一盏小灯还亮着。他把车停在五十米外的树影下,熄了火,静静看了两分钟。那扇窗的帘子动了一下,像是有人缩回头。
他点了根烟,没抽完就掐了,调转车头往县委宿舍开。路上给孙连城发了条语音:“明天早会推迟到七点半,你把上个月的垫资明细再核一遍,别漏项。”发完,把手机反扣在副驾上,闭眼靠了十分钟。
第二天六点零三分,丁义珍已经站在基坑边上。混凝土泵车的管子刚接好,李强带着班组在绑最后一排钢筋。他走过去,弯腰看了看扎丝的间距,点点头:“行,这回没歪。”
李强咧嘴一笑:“您昨儿说陪我们干,真来了。”
“我说话能不算?”丁义珍拍了拍他肩膀,“第一罐料,我按启动钮。”
工人们哄笑起来,气氛松快。他抬头看了看天,云层厚,但没要下雨的意思。正要往泵车走,孙连城小跑过来,脸色有点发紧。
“咋了?”丁义珍问。
“账……又对不上了。”孙连城压低声音,“三笔垫付款,银行说省里还没补拨款凭证,再拖下去,下个月工资都悬。”
丁义珍眉头一拧,没说话,转身进了临时办公室。孙连城跟进来,把账本摊开,手指点着几行数字:“这边,设备预付款,林总那边原说月底结,现在说要再等等。施工队那边还没闹,可底下已经有风声了。”
丁义珍翻了两页,合上本子,语气平:“先别传出去,别乱人心。”
孙连城点头,又犹豫着问:“要不……再催催林总?”
丁义珍掏出手机,拨通林耀东的号码。响了四声,接了。
“耀东叔,二期设备款的事,能不能再宽限两周?”他声音压着,但还是透出点沉。
电话那头静了几秒。“小丁,不是我不帮,是你这项目太急,资金链绷得太紧。宽限可以,但得有个说法,不然我这边也难交代。”
“我明白。”丁义珍指节敲了敲桌面,“等市里批了专项资金,第一笔就还你。”
“行,我再顶一阵。”林耀东顿了顿,“但你也得想办法,别光靠垫。”
挂了电话,丁义珍坐在那儿没动,手搭在手机上,轻轻呼了口气。窗外阳光斜进来,照在桌角的保温杯上,杯身烫手。
他没注意到,财政局对面茶楼二楼,窗帘缝隙里,一只长焦录音笔正对着窗户,红灯微闪。
香江,利兆天办公室。
落地窗外是维多利亚港的夜景,灯影浮在水面,像撒了一把碎金。利兆天坐在皮椅上,手里捏着一份刚传过来的录音转写稿,一页一页翻。
“资金压力明显……再宽限两周……省里没批……”他念出声,嘴角扯了下。
旁边站着利孝权,低着头,手指抠着袖口。
“爸,这不就是个窟窿吗?咱们砸点钱进去,不就拿捏住了?”
利兆天没理他,把稿子扔桌上,拿起另一份文件——Vcd厂奠基仪式的照片,丁义珍站在台前,手握铁锹,身后是红旗和人群。
他盯着看了十秒,忽然问:“他老子是谁?”
“棒梗。”利孝权答,“世界首富,跟军方关系铁,汉东省钟书记跟他是发小。”
利兆天眯起眼:“钟跃民?”
“对。以前叫钟跃民,现在改成钟正国了!”
办公室静下来。利兆天慢慢靠回椅背,手指在扶手上敲了三下。
“想动他,得慢。也要加小心,只要露出破绽,迎接我们的将是他爹那一系无情的打压。”他缓缓开口,“所以不能硬来,也不能急。他现在最缺什么?钱。最怕什么?停工。咱们不毁他,咱们救他。”
利孝权愣了:“救?”
“救完了,再收利息。”利兆天冷笑,“注册个公司,名字要正,叫‘利达电子’,五千万注册资金,从日本挖技术团队。等他快撑不住的时候,咱们以‘战略投资’的名义进去,谈合作,谈入股,谈资源整合。”
他拿起笔,在照片上丁义珍的脸旁边画了个圈。
“到时候,厂还是那个厂,牌子还是那个牌子,可话事人,得换。”
利孝权眼睛亮了:“那……他要是不答应呢?”
“他会答应。”利兆天把笔一丢,“人到了绝境,最怕的不是低头,是彻底没路走。咱们给他一条路,哪怕窄点,他也会走。”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这局,不争一时,争的是后手。我要的不是出气,是把他的厂,变成我们的跳板。”
次日清晨,丁义珍照旧六点到工地。
泵车已经就位,混凝土搅拌站运转正常。他站在基坑边缘,看着第一罐料缓缓注入模板,脸上终于露出点笑模样。
“稳住了。”他拍了拍李强肩膀。
李强嘿嘿笑:“您昨儿说六点来,真没迟到。”
“我丁义珍说话,什么时候不算数?”他抹了把汗,衬衫湿了大半。
远处,一辆贴着“山泉送水”广告的面包车缓缓停在路边。车门拉开,一个穿工装的男人拎着两桶水下来,往工地走。他路过泵车时,手在口袋里按了一下,腰间的微型相机闪了半秒红光。
他没回,把手机塞回去,脚步没停。大门口的灯泡闪了两下,照得水泥地忽明忽暗。他刚要抬脚上车,眼角一扫,路边那辆黑色轿车灯是灭的,可车窗玻璃反光里,有个人影正低头摆弄什么。
他顿了半秒,没多看,拉开车门坐进去,反手锁了车门。车子发动时,他从后视镜瞥了一眼——那车没动,但副驾的窗不知什么时候降了一指宽。
车子拐出厂区小路,他没直接回家,而是绕到了县财政局后巷。财政局楼里早没人了,可对面茶楼二楼靠窗的位置,一盏小灯还亮着。他把车停在五十米外的树影下,熄了火,静静看了两分钟。那扇窗的帘子动了一下,像是有人缩回头。
他点了根烟,没抽完就掐了,调转车头往县委宿舍开。路上给孙连城发了条语音:“明天早会推迟到七点半,你把上个月的垫资明细再核一遍,别漏项。”发完,把手机反扣在副驾上,闭眼靠了十分钟。
第二天六点零三分,丁义珍已经站在基坑边上。混凝土泵车的管子刚接好,李强带着班组在绑最后一排钢筋。他走过去,弯腰看了看扎丝的间距,点点头:“行,这回没歪。”
李强咧嘴一笑:“您昨儿说陪我们干,真来了。”
“我说话能不算?”丁义珍拍了拍他肩膀,“第一罐料,我按启动钮。”
工人们哄笑起来,气氛松快。他抬头看了看天,云层厚,但没要下雨的意思。正要往泵车走,孙连城小跑过来,脸色有点发紧。
“咋了?”丁义珍问。
“账……又对不上了。”孙连城压低声音,“三笔垫付款,银行说省里还没补拨款凭证,再拖下去,下个月工资都悬。”
丁义珍眉头一拧,没说话,转身进了临时办公室。孙连城跟进来,把账本摊开,手指点着几行数字:“这边,设备预付款,林总那边原说月底结,现在说要再等等。施工队那边还没闹,可底下已经有风声了。”
丁义珍翻了两页,合上本子,语气平:“先别传出去,别乱人心。”
孙连城点头,又犹豫着问:“要不……再催催林总?”
丁义珍掏出手机,拨通林耀东的号码。响了四声,接了。
“耀东叔,二期设备款的事,能不能再宽限两周?”他声音压着,但还是透出点沉。
电话那头静了几秒。“小丁,不是我不帮,是你这项目太急,资金链绷得太紧。宽限可以,但得有个说法,不然我这边也难交代。”
“我明白。”丁义珍指节敲了敲桌面,“等市里批了专项资金,第一笔就还你。”
“行,我再顶一阵。”林耀东顿了顿,“但你也得想办法,别光靠垫。”
挂了电话,丁义珍坐在那儿没动,手搭在手机上,轻轻呼了口气。窗外阳光斜进来,照在桌角的保温杯上,杯身烫手。
他没注意到,财政局对面茶楼二楼,窗帘缝隙里,一只长焦录音笔正对着窗户,红灯微闪。
香江,利兆天办公室。
落地窗外是维多利亚港的夜景,灯影浮在水面,像撒了一把碎金。利兆天坐在皮椅上,手里捏着一份刚传过来的录音转写稿,一页一页翻。
“资金压力明显……再宽限两周……省里没批……”他念出声,嘴角扯了下。
旁边站着利孝权,低着头,手指抠着袖口。
“爸,这不就是个窟窿吗?咱们砸点钱进去,不就拿捏住了?”
利兆天没理他,把稿子扔桌上,拿起另一份文件——Vcd厂奠基仪式的照片,丁义珍站在台前,手握铁锹,身后是红旗和人群。
他盯着看了十秒,忽然问:“他老子是谁?”
“棒梗。”利孝权答,“世界首富,跟军方关系铁,汉东省钟书记跟他是发小。”
利兆天眯起眼:“钟跃民?”
“对。以前叫钟跃民,现在改成钟正国了!”
办公室静下来。利兆天慢慢靠回椅背,手指在扶手上敲了三下。
“想动他,得慢。也要加小心,只要露出破绽,迎接我们的将是他爹那一系无情的打压。”他缓缓开口,“所以不能硬来,也不能急。他现在最缺什么?钱。最怕什么?停工。咱们不毁他,咱们救他。”
利孝权愣了:“救?”
“救完了,再收利息。”利兆天冷笑,“注册个公司,名字要正,叫‘利达电子’,五千万注册资金,从日本挖技术团队。等他快撑不住的时候,咱们以‘战略投资’的名义进去,谈合作,谈入股,谈资源整合。”
他拿起笔,在照片上丁义珍的脸旁边画了个圈。
“到时候,厂还是那个厂,牌子还是那个牌子,可话事人,得换。”
利孝权眼睛亮了:“那……他要是不答应呢?”
“他会答应。”利兆天把笔一丢,“人到了绝境,最怕的不是低头,是彻底没路走。咱们给他一条路,哪怕窄点,他也会走。”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这局,不争一时,争的是后手。我要的不是出气,是把他的厂,变成我们的跳板。”
次日清晨,丁义珍照旧六点到工地。
泵车已经就位,混凝土搅拌站运转正常。他站在基坑边缘,看着第一罐料缓缓注入模板,脸上终于露出点笑模样。
“稳住了。”他拍了拍李强肩膀。
李强嘿嘿笑:“您昨儿说六点来,真没迟到。”
“我丁义珍说话,什么时候不算数?”他抹了把汗,衬衫湿了大半。
远处,一辆贴着“山泉送水”广告的面包车缓缓停在路边。车门拉开,一个穿工装的男人拎着两桶水下来,往工地走。他路过泵车时,手在口袋里按了一下,腰间的微型相机闪了半秒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