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拜访高老师求助力-《4合院之成为武术宗师》

  镇政府办公室里。丁义珍坐在桌前,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屏幕上是一份不到三页的汇报提纲,标题写着《关于开辟北极圈食品供应通道的可行性分析》。

  他把最后一行数据核对完,顺手点了打印。

  打印机嗡嗡响起来,吐出一张张纸。他盯着“运输成本测算”那一页,目光落在“甫光船队可直达楚科奇海域”这行字上,拿起红笔,重重加粗了一遍。

  王大陆昨晚说的话还在他耳边打转——“甫光叔的船队……真能进北极?”

  这话问得实在,也问得扎心。不是不信,是怕信了,却走不到头。

  他把材料装进文件夹,夹在腋下,走出门时天光已亮。镇口那棵老槐树下,停着他那辆旧桑塔纳,车漆斑驳,但发动机一打就着,像一头老牛,脾气倔,但靠得住。

  “去省城?”司机老陈搓着手问。

  “嗯,去见见老师。”丁义珍系上安全带,“高育良。”

  车子颠簸着上了高速,窗外的田野飞快后退。

  丁义珍靠在椅背上,闭眼回想高育良上课的样子——背着手在讲台上来回走,突然停下,指着某个学生:“你说,政策不是空中楼阁,是地里的根,扎得深,才能长得出树来。”

  那会儿他觉得老头儿啰嗦,现在听来,句句是金。

  到了汉东大学家属区,门卫果然拦车。老陈刚要解释,丁义珍摇下车窗,递上一张手写的便条:“丁义珍,高老师的学生,约了高老师谈点事。”

  门卫犹豫了一下,打了个电话,点头放行。

  高育良住的是老式红砖楼,三楼,没电梯。丁义珍拎着文件夹爬上去,敲门。

  开门的是个高启强,今天他穿着件灰夹克,眼神里藏着点犹豫。

  “丁书记来了!快请进”

  “哎呀,今天老高也在呀,看你这表情是与心事?”

  “哦,义珍来了。”屋里传来熟悉的声音,“进来吧,启强,让开道。”

  高育良坐在书房的藤椅上,穿着件旧毛衣,手里捏着本《资治通鉴》。他抬眼看了看丁义珍,又瞥了瞥他手里的文件夹,嘴角一挑:“还带作业来?”

  “不是作业,是提案。”丁义珍把文件夹放在茶几上,拉开椅子坐下,“想请您看看,我能不能干一件‘出格’的事。”

  高育良放下书,端起茶杯吹了口气:“说说看,多‘格’?”

  丁义珍打开文件夹,一页页讲起来。从北极驻点人员的物资短缺清单,到青山镇食品厂的闲置产能,再到运费模拟和利润模型,条理清晰,数据扎实。

  高育良听着,手指在藤椅扶手上轻轻敲着,一声不吭。

  讲完,丁义珍合上文件夹,直视老师:“我不求批文,也不求政策特批,就想找个机会——让市场自己走一遭,看这条路通不通。”

  高育良沉默了几秒,忽然问:“你爸知道这事吗?”

  丁义珍一顿。

  他知道这问题的分量。他爸不只是首富,还是那种“国家有事就冒出来”的人。一旦牵扯进去,事情就不再是“创业”,而是“战略布局”。

  “还没告诉他。”丁义珍坦然道,“我想先试试,靠自己能不能把门推开一条缝。”

  高育良盯着他看了两秒,忽然笑了:“你小子,跟你爸一个毛病——嘴上说小打小闹,心里想的全是大事。”

  他转头看向站在门口的高启强:“启强,你也听听,这叫‘基层智慧’。不是靠关系,不是靠背景,是靠数据说话。”

  高启强点点头,走过来坐下,拿起那份材料翻了翻,眉头微皱:“北极……那边真能销这么多货?而且运输,冰层、航线、海关,哪个环节出问题,整船货都得搭进去。”

  “风险当然有。”丁义珍点头,“但国内厂子机器都快锈死了,工人一个月拿不到全工资。不出去,是慢性死;出去,至少还有条活路。”

  高启强没说话,手指在“运输成本”那一栏上轻轻划过。

  高育良看着他,忽然说:“你记得你爸当年为啥从住建局辞职下海吗?”

  高启强抬头。

  “他说,‘国家建大楼,也得有人修小路。光有大政策,没人去试,路还是泥巴地。’”高育良顿了顿,“你现在在建工集团,年薪六万,有房补,稳当。可你真觉得,那是你这辈子该走的路?”

  房间里安静下来。

  高启强低头看着材料,手指无意识地碰了下茶杯。

  杯子歪了,水洒出来,顺着桌面漫开,正好盖住了“风险等级”那一栏。

  他愣了一下,没去擦。

  丁义珍也没动,就看着那摊水慢慢渗进纸里,把字迹晕成一片模糊。

  “大伯。”高启强终于开口,声音低但稳,“我也想出来单干,可资金问题怎么解决?”

  高育良没立刻回答,而是看向丁义珍:“你打算怎么干?资金、渠道、团队,都有了?”

  “资金在找,渠道靠甫光叔的船队,团队……”丁义珍看着高启强,“就靠他了。老高能力方面真没问题。他要是愿意,咱们一起搭个架子,先试一单。”

  高育良缓缓点头:“行。我这些年还有些积蓄,至于剩下的缺口我来办。但丑话说前头——这事儿要是砸了,别赖我没提醒你。”

  “不赖。”丁义珍笑了,“成不成,都是我自己走的路。”

  高启强站起身,把湿了的文件夹合上,轻轻放在茶几上。

  “我回去就写辞职报告。”丁义珍伸出手。

  高启强迟疑了一瞬,握住。

  两只手握在一起,没说什么豪言壮语,但那一下,像是把什么看不见的东西钉死了。

  高育良看着他们,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忽然说:“你们知道为什么我当年坚持留你们这些基层出身的学生?”

  两人看向他。

  “因为你们不怕脏手。”他放下杯子,“上面的人谈战略,下面的人得挖渠。渠通了,水才流得动。”

  丁义珍点头,收起文件夹,站起身:“那我们先走了,还得赶回镇上。”

  高启强跟着起身,走到门口,忽然回头:“大伯,那船……真能进北极?”

  高育良没回答,只是从书架上抽出一张泛黄的海图,扔给他。

  高启强接住,展开一看,上面用红笔画了条航线,从香江出发,穿过白令海峡,直插楚科奇海,终点标着一个小小的“补给点”。

  航线旁边,有一行小字:

  “冰再厚,也挡不住要吃饭的人。”